改革開放40週年交通篇——打通“經脈”,讓城市“舒經活絡”

改革開放40週年交通篇——打通“經脈”,讓城市“舒經活絡”

改革開放40週年交通篇——打通“經脈”,讓城市“舒經活絡”

龍潭立交

紅光路、國光路、前鋒路、航天路……

這裡有最多的以大中型企業名稱命名道路;

有全省最多的高速公路起始點;

有成都市第一座立交橋;

有成都“最糾結”五岔路口;

還有穿越鐵軌最多的公路隧道……

這裡就是成華

改革開放40週年交通篇——打通“經脈”,讓城市“舒經活絡”

改革開放40年,走進成華看變遷,

今天華仔就帶小夥伴們領略成華交通之變。


改革开放40周年交通篇——打通“经脉”,让城市“舒经活络”

作為成都市中心五城區之一的成華,這裡曾經是“老工業基地”,在改革開放初期,這裡的一切都是圍繞服務於工業生產,道路交通自然也不例外。

改革开放40周年交通篇——打通“经脉”,让城市“舒经活络”

後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成華搶抓東調、北改、中優等發展機遇,緊緊圍繞“文旅成華”發展定位,趟出一條由“生產”區向“宜居”城的轉型發展之路。

改革開放40週年交通篇——打通“經脈”,讓城市“舒經活絡”

尤其進入新世紀以來,面對斷頭路多、丁字路多、梗阻點多、專用鐵軌多、循環性差、路網密度低等現實,成華堅持把加強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放在首位,大力實施“交通暢行”工程,積極構建內暢外聯的交通格局。


自2013年以來,成華先後啟動了175個市區兩級道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成道路120餘條,新增里程90餘公里,路網密度提升至6.75公里/平方公里



成華通過實施“交通暢行”工程,構建7環13射骨架路網體系,架設現代化城區的城市脊樑,促使城市發展格局由建設路片區單一的“點中心”向多維發展的“軸中心”演變。

暢通堵點

14座跨線橋提速幹道通行

成華曾是有名的“東半城”,

眾多大型工廠各自為“陣”,

將成華劃分成一個個塊狀且相對封閉的區域。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

這樣的格局嚴重製約了成華的升級發展,

更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

改變勢在必行。

改革開放40週年交通篇——打通“經脈”,讓城市“舒經活絡”

曾經的成都一環路府青路立交

1987年8月,成都市第一座立交橋——府青路立交橋動工開建,這是為一環路擴建工程修建的,也是目前為止最老的轉盤式立交橋。

改革开放40周年交通篇——打通“经脉”,让城市“舒经活络”

隨著時間的推移,通過府青路進出城北的車輛越來越多,堵車成了這裡每天都要上演的戲碼。

改革開放40週年交通篇——打通“經脈”,讓城市“舒經活絡”

2015年,最老的府青路立交橋腦殼頂上,又添了頂“長帽子”,那就是新修的一座長1021米、寬16米、雙向4車道縱跨一環路的跨線橋。2016年建成通車後,該橋成功將紅星路與北二環外連成一片,通過這裡可直接上成綿高速,一條快速出城通道完美亮相。

改革開放40週年交通篇——打通“經脈”,讓城市“舒經活絡”

說到快速出城,那還有一座跨線橋不得不提,

那就是今年建成並全面通車的

成洛路建材路跨線橋。

這座足有三層的立體式交通,

如空中“十字路口”,

有效的改善了該地的交通現狀。

改革開放40週年交通篇——打通“經脈”,讓城市“舒經活絡”

這座雙跨線橋最上面是建材路跨線橋,雙向4車道,全長1202米,通過該橋從成都東站到東郊記憶開車僅需10分鐘;下面一層是成洛路跨線橋,雙向6車道,全長779米,通過這裡可直接上到成安渝高速,這是成華區又一條重要出城通道。

據統計,目前成華區域內已先後在主要交通節點建成14座跨線橋,較好地發揮了多條高速公路集散地的作用。其中,貫穿成華中心腹地的中環路上就新建了8座跨線橋,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

改革开放40周年交通篇——打通“经脉”,让城市“舒经活络”

打破分割

7個下穿隧道助推連片發展

改革開放40週年交通篇——打通“經脈”,讓城市“舒經活絡”

二仙橋片區是成華變化非常明顯的區域,

過去倉庫、工廠、鐵路各種錯綜複雜,

將它零散的分開了,

統一的規劃佈局幾乎沒有。

改革開放40週年交通篇——打通“經脈”,讓城市“舒經活絡”

不久前,穿越鐵軌最多的致力路下穿隧道正式通車,從此結束青龍場與八里莊、二仙橋片只能“隔軌相望”的歷史,更是為這裡增添了活力,下一步人民塘路下穿和蜀龍路的開通,三條相對平行的道路,從根本上改變了南北割裂的格局。

改革開放40週年交通篇——打通“經脈”,讓城市“舒經活絡”

到底有多方便,華仔給你舉個例子你就曉得了,之前沿線居民想到對面去,只能從中環路青龍立交或川陝路駟馬橋繞行,這一繞行將近7公里的距離,如果再遇到堵車,路上至少浪費近半個小時。如今下穿通了,青龍到二仙也就5、6分鐘,等到蜀龍路通了,從東郊記憶到熊貓基地也就15分鐘,你說方便不方便?

改革開放40週年交通篇——打通“經脈”,讓城市“舒經活絡”

這條路是青龍人的“幸福之路”,更是青龍片區發展的“經濟之路”、“信息之路”。道路把青龍場與八里莊、二仙橋都連起來了,除了市民出行的便利也帶來了商機。目前,我們正在著手打造“青龍記憶 5811鐵路印記”,屆時這裡將成為成都市又一網紅打卡地。——青龍街道黨工委書記羅幼琴

除了致力路下穿隧道備受關注外,在成華已建成的6個公路下穿隧道

中,成南高速至杉板橋路的下穿隧道是目前車流量最大的一條隧道。通過這個下穿隧道,從高速公路來蓉的遊客可以很快捷到達東郊記憶、沙河城市公園等多個旅遊景點。

改革开放40周年交通篇——打通“经脉”,让城市“舒经活络”

打通斷點

全力構建“15分鐘交通圈”

改革開放40週年交通篇——打通“經脈”,讓城市“舒經活絡”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種現象是

好好的一條路走著走著卻走不通了,

這種路俗稱“斷頭路”,

“斷頭路”讓人的心情像這路影響的交通一樣,

堵得慌……

近年來,成華一直把路網建設作為城市有機更新的突破點,採用打通幹道‘大動脈’+疏通社區‘毛細血管’,全面加強以道路為核心的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推進城市升級發展的重要舉措,持續實施了打通‘斷頭路’工程。

改革开放40周年交通篇——打通“经脉”,让城市“舒经活络”

改革開放40週年交通篇——打通“經脈”,讓城市“舒經活絡”

改革開放40週年交通篇——打通“經脈”,讓城市“舒經活絡”

紅楓嶺小區居民

以前因鐵軌的分割,建設南路到我們小區外就成了斷頭路,我們要前往中環路二仙橋東路必須繞行新成華大道,太麻煩了。

改革開放40週年交通篇——打通“經脈”,讓城市“舒經活絡”

楓丹路

這個曾經一度困擾居民的問題徹底消失了,因為成華多次與成都鐵路局溝通協調,拆除了12公里廢舊鐵軌,並於2016年9月正式啟動楓丹路建設,目前這條全長700米的道路基本修建完畢,成功串聯了中環路和東效記憶片區,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利,更是將周圍7平方公里的土地盤活。

改革開放40週年交通篇——打通“經脈”,讓城市“舒經活絡”

道路黑化

截至目前,成華先後打通了楓丹路、建興路、雙成五路路等21個“斷頭路”,萬科路正加緊實施。同時,成華還加快推進城市道路黑化整治工程建設,對城區內老舊道路進行“小手術、微整形”

提升城市形象和路面品質。

改革开放40周年交通篇——打通“经脉”,让城市“舒经活络”

改革開放40週年交通篇——打通“經脈”,讓城市“舒經活絡”

刃具立交

改革開放40週年交通篇——打通“經脈”,讓城市“舒經活絡”

熊貓大道

改革開放40週年交通篇——打通“經脈”,讓城市“舒經活絡”

蜀龍路

近年來,成華按照成都市新一輪城市規劃佈局,大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實施“交通暢行”工程,以路網完善為抓手、以品質提升為突破、以交通配套為支撐,全面構建“對內貫通、對外連通”的路網格局,7環13射骨架路網架構逐步成型。預計到2021年,成華路網密度將達到10公里/平方公里,在全區範圍內基本形成“15分鐘交通圈”。

改革開放40週年交通篇——打通“經脈”,讓城市“舒經活絡”

成華交通之變折射出城市之變,

也體現出市民出行方式、生活質量之變,

多元的交通貫穿成華,便捷的出行讓成華更宜居。

今天華仔跟大家分享了成華的交通之變,

在下一期改革開放40年,走進成華看變遷中,

我們又將談論成華哪方面的變化呢?

我們一起期待一下吧!

更多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成華頭條(chenghuatoutiao),定期有福利發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