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皇帝选妃的标准是什么?换到现代还能娶到老婆吗?

邱喜辉


汉代选秀的标准,在后汉书中记载,每天秋天从民间挑选良家女子,十三岁以上二十岁以下长相秀丽,没有凶兆或不吉利的特征,符合相法的就可以进宫,出身背景不考虑,头婚、二婚的都可以。进宫之后也没有什么选妃的标准,就连选皇后也没什么标准。在汉代历史上做皇后的人很多都是出生于社会底层,有一般普通老百姓,歌舞伎,甚至结过婚生过孩子的也可以二婚做皇后。

下面上例子:

汉武帝的生母就是和前夫离婚后进入皇宫的,和第一任丈夫还有一个女儿。有一天王娡的母亲请方士算了一卦,说她女儿命中大富大贵可以做天子的母亲。一般人听了这话都会当个笑话,听过且过。但是王娡和她的母亲就相信了,于是经过母亲的劝说王娡离开自己的第一任丈夫,放弃了女儿的抚养权,在前途一片渺茫的情况下,只凭着一丝信念,来到了君王的后宫。经过自己的一翻努力保护刘彻长大,做到了太子,她随后也母凭子贵成为了汉景帝的第二任皇后。

汉朝选后还特别随意,王政君被随手一指就做了皇后。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待字闺中时,几次许配人家还没过门,未婚夫就死了。王政君的父亲觉女儿的命大富大贵,贵不可言,一般的人承受不了。所以就不再让女儿嫁人,而是把十八岁的王政君送入宫中做侍女。

当时汉元帝刘奭还是太子,因为宠妃司马良娣刚刚去世而郁郁寡欢,他的母亲便让他在后宫之中挑选一位宫女带去太子府。当时刘奭根本没有这个心思,在皇后带来的五个宫女中,随意地用手指了一位离自己最近的宫女,这个人就是王政君。于是王政君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成为了太子的妾室。最主要的是太子的身边有众多姬妾可是一直无子,而进府不久的王政君一朝得到临幸就立刻怀上了身孕,顺利诞下一子,起名刘骜。元帝继位后封刘骜为太子,王政君册封为皇后。

卫子夫和赵飞燕两位皇后虽然名誉和评价有着天壤之别,但她们都是舞姬出身,而且都是公主用于讨好皇上而献出的礼物,身份相当卑微,但是进宫以后也都被册封皇后。在汉代平民出身的皇后很常见,主要是因为汉朝时期约束妇女的教条还没有出世,女性地位相比后来的宋、明、清时期地位较高。如果一定要给汉代的皇后(妃)们加一个标准,那就是——长的漂亮,汉代的这些传奇的皇后们不管背景如何,各各都是颜值爆表的大美女。

如果皇室选妃换到现在,当然可以娶到老婆。不管中国历史如何变迁,主流审美观如何转变,追求美的人只会越来越多。颜值控们会更新换代,美女们也会不断升级呀。






孙小美YZS


汉朝选妃的标准与很多朝代都不太一样!可以说,很重视高颜值、高素质,并把这种标准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首先,要求所备选的女子不仅要样貌端正,而且举止也要优雅得体。换句话说,不仅要脸蛋儿漂亮,而且你还得有内涵才行。如果换作是今天,估计,那些平时自称自己是一个小女孩的女人,第一轮就得被淘汰掉了!

其实,汉朝的选妃也就是征税的一种,每年都要搞上一次,一般都是在八月初,便开始在民间征收“良家有内涵的美女”。其年龄也是有限制的,必须是在13岁至20岁之间的女子,才有资格参加面试!



汉朝时期,征妃工作小组是由朝廷派出的三种官员组成的:他们分别是,中大夫,掖庭丞和相工。因为“相工”这一层级官员涉嫌具体程序操作,为了避免在海选过程中,出现像常人那样的过份激动,所以,“相工”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太监才行。

千挑万选之后,凡是经过“阅视”合格的“姿色端丽”且有“合法相”的女子,一律载回后宫。


茅山夜话


不清楚汉朝皇帝挑选妃子的具体标准,但是挑选皇后乃至贵妃有一条是基本不变的,那就是优先从士族大家为皇帝挑选大家闺秀,这也是典型的政治联姻!这种政治联姻贯穿整个400年的大汉王朝,而且对后世王朝及民间都有影响深远。直至今天,社会名流家族之间的姻亲均有此类政治联姻的味道,只不过已被美名其曰为情投意合罢了!



布衣观天下


不清楚汉朝皇帝挑选妃子的具体标准,但是挑选皇后乃至贵妃有一条是基本不变的,那就是优先从士族大家为皇帝挑选大家闺秀,这也是典型的政治联姻!这种政治联姻贯穿整个400年的大汉王朝,而且对后世王朝及民间都有影响深远。直至今天,社会名流家族之间的姻亲均有此类政治联姻的味道,只不过已被美名其曰为情投意合罢了


时髦di男士


我觉得,在现代是绝对不可能找到媳妇的(非正常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