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離開了文化,還叫不叫藝術?

gegebaihui


如果把藝術比作一個人,那麼文化就是身份證,形象的理解“文化是藝術的身份證”,至於“身份證”有什麼用途和意義就不多做解釋了,畢竟我們談論的是藝術和文化,藝術雖然是純粹的“個體”,但是必須依靠文化來衡量

藝術的標準及證明藝術的價值,


回顧中西方的藝術史,可以發現繪畫藝術都已經發展了幾千年了,至今依然存在,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外形簡單的繪畫藝術可以經久不衰呢?難道真的是因為“藝術來源於生活”這麼簡單嗎?或者是因為繪畫藝術具有很可觀誘人的商業價值嗎?


之所以繪畫藝術會一直延續,那是因為繪畫藝術具備了很深厚的文化底蘊,這裡的文化,小到藝術家自身的文化,大到國家的文化;藝術家藉助視覺向人們講故事,通過繪畫藝術的”渠道與人們達成思想、精神方面的溝通,以“色彩和線條”為創作載體,然而“色彩”本身就是一種文化,

世界上關於藝術的種類成千上萬,

那麼為什麼有些藝術在本土可以發展、很受歡迎,而到了外地就生存不了了呢?其實原因同樣很簡單,因為藝術脫離了當地的文化,又由於“當地”和“外地”的文化存在差異(原本在當地是藝術,可到了外地人們不認為它是藝術)就好比中西方文化差異一樣,藝術的發展要適合國情文化,所以說藝術離開了文化,就不叫藝術了。


詩夜城主


我們通常看到文化和藝術是一句並列組合詞,如文化藝術、文藝等,很容易讓人把文化和藝術混為一談,其實,文化和藝術還是有區別的。



文化是什麼?文化的定義是相對於物質和經濟的一切精神活動。藝術是什麼?藝術的定義是經過提煉加工的文化表現形式。通俗地說,文化包含著藝術,藝術是文化的精華。由此可見,藝術離不開文化。



從古至今,從中到外,藝術從來都是伴隨著文化的發展而發展的。比如說,文字是文化,書法是藝術,而書法是建立在文字的文化基礎上產生的,書法是更高層次的文化。再比如說,歐洲文藝復興運動,首先是產生了催生文藝復興的文化氛圍,然後有了藝術的應運而生蓬勃發展。法國為什麼在十九世紀出現了藝術創作高潮期,因為這一時期它的文化發展環境寬鬆,各種文化思潮活躍,極大影響和帶動了藝術的發展。



文化是藝術的支撐,文化是藝術的內涵。沒有文化含量的藝術不能稱之為藝術,離開了文化或遊離於文化之外的藝術只能說是“頭重腳輕根底淺,嘴尖皮厚腹中空”,是沒有生命力的,是長久不了的。


誰憐一燈影


沒有文化的內涵,我不知道什麼是藝術。

藝術是在文化要素支撐下,豐滿起來的一種人文活動。

從概念上來表達,藝術是指憑藉技巧、意願、想象力、經驗等綜合人為因素的融合與平衡,以創作隱含美學的器物、環境、影像、動作或聲音的表達模式,也指和他人分享美的感覺或有深意的情感與意識的人類用以表達既有感知且將個人或群體體驗沉澱與展現的過程。



我們再看看藝術需要藉助什麼來表達——語言、聲音、文字、繪畫、眼神、呼吸、肢體等。

能夠將這些形式以藝術之名錶達出來,必然是在更高的文化知識的指導下完成。

人們常說,只有文化的發展才能推動藝術的更好的發展,這是人類思維和行為邏輯必然結果。

而不能顛倒過來片面地強調,只有藝術的發展才能促進文化的發展,因為我們不能本末倒置,顛倒秩序,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秩序有著不可違逆的本性。



再有,我從藝術的本質上去理解,藝術的本質是人性的反映,也是人的精神活動的客觀再現。而指導人類精神活動的,必然是文化因素,而非動物本能。

所以說,藝術是離不開文化的,藝術與文化的關係,好比人類離不開空氣,魚類離不開水源那樣具有天然,這充分說明的一點就是:文化就是藝術的土壤,離開了土壤的藝術,是無法生長和存活的。


名師巨典


藝術與文化就像一個事物的兩面,離開了任何一面,另一面就不復存在了。

按照我的理解,任何一種藝術形式,一旦沒有了文化的內涵,其存在的根基也就失去了。

美國有一位藝術理論的研究學者,曾經做了一個實驗項目,就是向4歲的小孩提出什麼是藝術的問題,結果所有的小孩都不懂的藝術是神馬。

也就是說,在小孩子沒有接受更多的語言、文字、藝術之類的文化知識的教育與訓練之前,人對藝術是無法理解與認知的,這也反過來說,只有擁有了文化,才可以弄懂藝術中的文化內涵。

可以肯定地說,藝術誕生的最初,就一定被賦予了文化內涵。

在遠古時期的祭祀活動中,被刻畫在巖壁上的壁畫,其文化內涵必然與祭祀的內容相關,只有懂得祭祀內容的人,才看得懂壁畫中的內容,才明白這是藝術,而不是塗鴉。

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藝術中,資產階級藉助藝術家的作品,宣揚的是自由的思想和人文主義。

到了現代,藝術作品的選題,選材,寓意,社會背景等等,都會被考量進作品當中,藝術與文化的關係在作品中尤其明顯,藝術批評也會從文化的角度予以解讀。

實際上,人們通過研究發現,不同的文化土壤,會產生不同的藝術形式,這一點,已經被反覆地驗證過。

最明顯的就是,歐洲的地域文化誕生的是油畫藝術,東方中國誕生的是毛筆宣紙與國畫。

再從中國各個地域的不同來看,黃土高原誕生了腰鼓,江南有小調。

即便是後來引進的油畫藝術,也因為南北文化的不同,而在藝術風格上也有著很大的差異。


布穀公社


如果把文化比喻為動物,動物中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各種各樣的動物都有。如果按科屬來劃分,則有貓科動物,全科動物,熊科動物,等等。藝術只是文化這個龐大的動物種類中的一個科屬。

布歇《皇帝上朝》

文化就像藝術的母親,藝術是依託母體成長起來的分枝,只有不斷從母體中吸收營養,它才能茁壯成長。藝術若離開了母親的哺育,就根本無法存活,甚至連出世的機會都沒有可能,就更談不上它長得漂亮與否了。

查茲卡《維納斯與僕人》

我國道家思想有句名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說明世間萬物都是環環相扣的,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獨立存在,任何東西的誕生、成長、發展和消亡,都跟其它東西有密切關聯。而藝術的連體,恰恰就是文化,是文化為藝術提供了誕生和發展的軌道。

威廉·格維得《梳妝的維納斯》

離開文化的藝術,就像一個“殭屍”,沒有靈魂,沒有思想和情感,只是一個有其形而沒有神的符號,當然就談不上對社會、對人類、對民族的文明進程具有某種引導和推進作用。

如果把每個藝術形式追根溯源的話,我們可以發現,文學之所以被稱作藝術,是因為文學用文字記錄和見證了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過程,繪畫是用圖像記錄了和見證了這些,音樂是用音符記錄了這些。

格瑞茲《初遇愛神丘比特》

文化包羅萬象,既有跟物質生活息息相關的衣食住用行,又包含抽象的思想意識方面的部分,所有這些,都是因為人類自身的存在而存在。文化由於跟整個人類關係密切,它才可以長久發展下來,如果藝術脫離文化,脫離人類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總和,勢必要變成無源之水,距離消亡就不遠了。


鴻鵠迎罡


回答問題之前,我覺得首先應該弄清楚什麼是文化。人們誇獎另一個人的時候常會說:“這個人有文化。”飽讀詩書,精通詩詞歌賦,出口成章,肯定是有文化的表現,但是――就有這樣一些人,一個字也不認識,更沒有讀過書,更沒有行過萬里路,可是並不妨礙她(他)是一個出色的藝術家,只不過她(他)自己並不知道自己是藝術家。譬如藏族人跳的鍋莊,蒙古人的長調,等等。這些藝術形式只是普通人在工作時,或休息時的感情釋放,可是恰恰就是這麼普普通通的常見的表演,最能打動人心。因為她(他)們從未想取悅別人,只是自娛。她(他)們擁有自己的文化,誰又能說人家沒文化呢?誰又能說人家沒藝術呢?


丁香的水彩畫


敬請提不同觀點討論:

專注藝術的人離開了文化,不叫藝術,叫匠人!專注文化沒有了藝術這件優雅的外套,不叫文化,叫歷史。





gegebaihui


要弄通這個問題,就要擺正它們的關係。縱觀世界文化的發展史,不論中外,都是先有“藝術“而後有“文化“。

我國在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石器時代,我們的先民就把“藝術“融入到了玉器的雕刻當中,而後又在陶器上出現了“象形文字“。

這說明“文化“托胎於“藝術“,它是為“藝術“服務的。用文字化“藝術“為知識,使其得以傳授。所以,無論是否有文化,“藝術“都是存在的。





孫忠漢不像壞小孩


首先需要明白藝術和文化之間內在關聯。明白這個邏輯關係,這個問題相信大家就很好回答了。


文化,文化這個概念太模糊也特別寬泛,估計很多人搞不明白。咱們說的簡單一點,就是人在區域內生活的一定時間累積的所有聚合,包括物質(工具等)也包括精神(儀式等)要點一就是和人有關,與人無關的是純自然;要點二就是要與生活要一定的時間累積沉澱才能形成。

戰國曾侯乙墓內棺漆畫《方相逐疫圖》


再說藝術,藝術則是人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具象產物。換句話說,有了文化,才能有藝術的產生。


當然藝術從側面反映一個時代區域的文化,這也正是考古、藝術史、文化學者研究的關鍵證據。往往一個重大的考古、藝術文物的發現,相關的圖像、藝術品等總會對會對文化藝術領域的研究起到一個重大的推動作用。

驚世發現 | 海昏侯大墓考古現場


藝術也會反作用於文化,對時代文化發展產生起到一定影響。比如魯迅倡導的“新興木刻這種革命美術運動,對中國的新民主革命具有一定的意義和推動。

李樺 怒吼吧,中國!


而反過來人們用藝術來表現一個時期的社會現象,這種現象形成了某種特殊文化.


這是我的結論:

藝術和文化都是人的衍生物,有了人的生活,就有了文化,有了文化,就有了藝術。

藝術離開了文化,從這個角度來說,是個偽命題。因為,離開了文化,就等於了離開了人的生活,那就等於人類的沒有接觸的自然,與人無關,無本無源還談什麼藝術。


ArtTimes


說到底,文化是一個不斷髮展、演進的概念,而不是一成不變的現象,而藝術也是,加上藝術的生命跟創新有極大的關係,與時俱進才能推陳出新。因此,兩者必然需要寬容的看待,而不是設置種種規則和限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