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如何瞭解初中孩子的真實內心世界?

王佳冉


一、中學生普遍的心理特徵

初中是孩子由幼年期到青年期的過渡階段,我們稱之為少年期。初中生普遍的心理特徵是希望受人重視,他們思想單純,敢想、敢說、敢做、敢為。但是心智尚不成熟,還無法樹立正的人生觀,在他們心中對幸福、友誼、英雄、自由等觀念的定義簡單粗暴。此時的他們,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時增強,既非常願意嘗試挑戰,又非常敏感,很容易被別人的評價左右情緒;他們熱情,重感情,也存在極大的不穩定性,想法的改變只在一念之間;他們既執著又執拗,做事意志堅定但有時缺少變通的方法且不願改變;他們精力充沛,極愛模仿,所以各種能力都在迅速提高。總而言之,這個階段的他們心理特徵衝滿矛盾性,很不穩定,但可塑性極強。


二、初中孩子容易產生的心理問題

1、逆反心理

具體表現:他們對任何觀念觀點都持懷疑態度,並做反向思考,不願被束縛,反而容易對消極不良傾向產生認同感。

2、厭學心理

具體表現:他們缺乏認真、刻苦、勤奮、專研的精神,不願上進,意志力薄弱,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而無法自拔,自由散漫,組織紀律觀念不強。

3、自我心理

具體表現:(1)自私狹隘,會為一點小事而跟別人鬧意見,斤斤計較,並且很長時間內不能自我解脫。(2)自大自負,自以為是,瞧不起人,缺少對別人的欣賞與尊重,受挫能力差。(3)自卑怯懦,自信心常受打擊,得不到應有的鼓勵,不願發言,性格孤僻,不合群,處事不決。

4、驕縱心理

具體表現:他們對父母的依賴性強,希望萬眾矚目,卻又驕傲自大,目空一切,處理不好同學的關係,極易產生失落感。

5、生理成長帶來的心理焦慮

具體表現:情感上容易產生糾葛,產生朦朧的兩性意識,情緒容易不安和煩躁,在得不到心理輔導的情況下常感到孤單、困惑和無助。

三、六種讀懂孩子的方法

1、主動溝通法,父母要主動與孩子溝通,瞭解他們的願望和想法。父母應正確理性的對待孩子社交,給予孩子足夠的隱私空間,充分的利用茶餘飯後、戶外散步等時間與孩子交流,及時瞭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觀察他們的變化,分析他們的成長意願,在做好榜樣作用的同時,適時的梳理引導。

例:設立家庭信箱,有些問題孩子不便面對面交流,可以通過小黑板、書信、郵件等方式溝通,

以及定時早開家庭分享討論會,定期組織家庭戶外遊等。

2、分歧擱置法,在與孩子在發生意見分歧時,要耐心的聆聽孩子的想法和意見,充分的溝通,細心的引導,不要一發生分歧,就以家長的身份強壓,要學會同孩子做朋友,適當的裝傻充愣,引導孩子自主的尋找正確答案。

例:孩子到中學容易沉迷網絡,家長只會認為這樣不對,會影響學業也不利於身體的健康成長,孩子則覺得無所謂,一旦激發矛盾,家長的處理方式多為批評,強制關機,斷網等,這會大大的增加孩子的牴觸情緒。其實父母可以嘗試擱置一下自己的方法,先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沉迷網絡的具體原因,孩子是在網上幹什麼,看新聞?玩遊戲?社交互動?更具不同的原因,採用不同的方法,引導孩子。

3、換位思考法,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通常都站主導地位,以自己的經歷和人生閱歷來評判和教育孩子,這無可否非,但同時我們也需要與時俱進,因為孩子的成長環境已經同以前大不一樣了,思想成熟更早,身體素質增強更快。我們需要站在他們的位置,根據他們的想法結合自身的經驗,正確的教導孩子,在條件允許的,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甚至可以放手讓孩子做決定。

例:很簡單,父母蹲下,孩子站椅子上,比父母高一個頭左右,仔細聽孩子講他的道理,您自然會懂什麼感受。

4、過錯同罰法,老話說的好,“子不教,父子過”。做為家庭教育,要有共擔共享的思維,孩子犯錯,家長不僅僅是批評,處罰,而更應該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榮譽感。

例:孩子的家庭作業沒完成,受到批評,家長了解後,不要急於去繼續批評孩子,要幫孩子共同承擔不悅的心情,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也有責任,沒有及時的提醒你;沒及時的瞭解你做作業時遇到的困難,幫你解決等,等孩子心情平復後再一起計劃或完善學習方法。

5、主動邀請加難得糊塗法,與其逼著孩子問,經常和什麼人玩,玩什麼,不如主動邀請孩子的朋友一起互動交流,既能通過交流了解孩子朋友的習性,還能知道孩子的興趣愛好,特長,更能提高孩子的組織能力和社交能力。

例:一月期或者中考結束後,找個合適的理由,讓孩子自己在家或者去戶外搞個PART,讓孩子自己組織計劃,選擇場地,物資籌備,時間安排等,父母負責提供資金和運力保障。你孩子計劃的過程中,您就可以瞭解他會約哪幾個朋友,在活動地點的選擇和物資的籌備中你可以瞭解部分他們的興趣愛好,在活動的進行中您也可以適時的參與一起玩樂,瞭解他們的品性。

6、家校互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都至關重要,父母需和老師多溝通,瞭解孩子的情況和變化,根據不同的狀況,採用不同的引導方法,互為補充。

個人愚見,歡迎指正,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誠邀您關注@微妙人生悟,期待與您交流探討!


微妙人生悟


家庭教育在目前這個社會環境和教育環境下,顯得尤為重要。社會上,人之間的誠信缺失,向錢看的風氣,自媒體的瘋狂……而學校教育大多隻教而不育的現象也很突出。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而又充滿能量,的確需要家庭良好的環境薰陶和引導。初中孩子一般12左右,身體和思想都在成長,建議第一,言傳身教正能量最重要。第二,放下家長威嚴,平等尊重,學會溝通與傾聽。第三,隨時瞭解孩子學習,思想,及時指出錯誤。尤其認識論與世界觀。第四,叛逆期多於孩子學習外互動,增進感情。切記幾點:一是高高在上霸道指責數落,尤其攀比成績,二是錯誤不及時更正,尤其三大害,手機,網絡和早戀。三是不尊重孩子,杜絕侮辱孩子言行。諸此等等。祝快樂。如有高考志願填報需求或學科生涯指導,請關注新高考諮詢師。



新高考諮詢師


每一個家長都被動地成為青少年成長關注者,如果能從被動變主動,你就會發現,真正地瞭解十幾歲的孩子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

如何更好的瞭解初中孩子的真實內心世界,大致有以下幾個途徑:

1,家長自學家庭教育內容,可以通過閱讀相關書籍,參與一些家庭教育課程的學習或者參與一個或者兩個家庭教育學習小組。這樣可以更清楚初中生的整體狀態和環境,也可以瞭解這個時期孩子的共性。

2,觀察孩子,可以是冷眼旁觀他的言行和神色,這沒有必要學習相面的專業。孩子一般還不會很好的掩飾自己的心情、就是有意地去掩飾,也總有露出馬腳的時候。

比如孩子放學後,如果神色坦然、輕鬆,那麼這一天他在學校很正常,如果面色抑鬱、說話愛理不理,很可能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如果神色飛揚,掩飾不住的嘴角上揚,那麼自然是有好事情。


3,尋找和孩子的共通語言。聽他多說,或者自己找話題和他討論,多聽他的意見,如果能以朋友的態度和他聊一個話題,那麼這個年齡的孩子是很願意也很能說的,不管對與不對,客觀還是片面,都是他真正的意見。

4,如果實在是心理沒底,對孩子在學校的情況非常想知道,就有必要和老師溝通,聽老師講一下在學校的一些情況,自己結合自己的觀察就會更全面。

對於初中生,孩子們的獨立性還不是那麼地強,只要你真想更多更好地瞭解他,遵照以上四個路徑,踐行四個字:思考、行動,那麼一定能做到!


快樂庭院


初中,如何瞭解孩子的真實內心世界?

事情是這樣的:

要做到了解一個人的真實內心世界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要做好這件事情,很明顯需要兩個條件:

一個是,孩子願意敞開自己的心扉;另一個是,家長願意進入到孩子的世界。



我們先來過第一個,敞開自己的心扉

說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想到了電影《新警察故事》裡的對白,被警察逼入絕境對富二代對家人吼道:“過去,我無數次的敞開自己的心扉,可你們呢?只顧的忙工作,一天到晚都只有工作、工作!”

是啊!那個孩子在小的時候不是毫無保留的像父母敞開心扉,可在一次次的失望後,就關上了,甚至是永遠的關上了!!

所以,當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父母就要更主動些了。



接著我們就來聊第二個問題——

家長進入孩子的世界。

我們向你推薦最有效的辦法:和孩子成為朋友。

試著去喜歡孩子感興趣的事情,比如運動、遊戲、書籍等。

以朋友的姿態更容易進入孩子的世界,也就更容易理解孩子的內心。

當然這個很難,但如果我說教育本來就不容易,可能你也不樂意聽。

那麼,我們換個說法,有一種說法,你可能聽過:就是過去損失了多少,就要花多久的時間再彌補回來。

所以,對於“瞭解初中孩子真實世界”這件事,要想做好,也要給自己留出一定的時間。

祝好!


也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啟發。



我是石頭聊家庭教育,只專注於家庭教育。


石頭聊家庭教育


我認為對孩子從小嚴格要求,強化家庭教育特別重要。孩子從小學步入初中,也真是他她從少年,逐步轉變成一個青年的最關鍵時期,也是孩子一生中,最佳年齡的成長和發育期,思想有簡單轉向複雜,對異性會有朦朦朧朧的感覺,也是孩子一生中,學業起步基礎紮實與否,的奠基石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孩子提高識別能力的重要時期,總之初中時期孩子各個方面都很容易發生變化。作為父母必須全方位對孩子關注,對孩子發展必須耐心觀察,回家常和孩子平等交流,發現問題耐心及時指出,已利於及時改正,並經常和班主任,和有關任課老師取得經常聯繫,及時瞭解孩子的學習和思想動態,如有發生學習短板,即下措施請老師及時幫助補短。另外特別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認真觀察孩子所結交的都是些什麼性質的同學和朋友,格外重要。發現問題及時引導嚴防步入誤道,我個人認為初中求學的孩子,作為當父母的特別要重點關心。因為這個時期可以說,是一個孩子一生中學習成敗,基石牢固的最關鍵時段,這也是我對孩子教育,最最切身體會,為此我衷心真誠告戒所有當父母的千千萬萬別疏忽了這段關鍵性的大好時期。


靠山4


現在的孩子,大部分從進入初中就開始和父母的距離越來越遠,有什麼心事寧願跟同學交流,也不跟父母說。這是因為孩子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逐漸明確,也開始出現叛逆。

我覺得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應該首先從心理上建立與孩子平等的觀念,不能在孩子面前擺架子,以長者自居,跟孩子說話不能居高臨下。

1.要信任孩子,不要過分干涉。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獨立意識增強,實踐能力也進一步提高,強烈渴望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有些事情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哪怕失敗了,也不要過分指責,而是和他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吸取教訓,積累經驗。

2.學會傾聽,不要急於判斷。常聽家長報怨,孩子越來越不喜歡跟父母交流,大家思考過其原因嗎?一開始孩子都是喜歡跟父母交流的,很多時候,尤其是孩子做了錯事想跟父母傾訴的時候,很多家長劈頭蓋臉一頓訓斥,根本不聽孩子的傾訴。久而久之,孩子越來越不喜歡與父母交流了。所以家長應該學會傾聽,瞭解孩子最真實的想法,再慢慢加以引導。


YEHE閒雲


我們都是從青春期走過來的,按說我們是能夠理解孩子內心感受及想法。為什麼我們會說不了解孩子了呢?

初中階段處於青春期,尋求個體獨立。而我們還停留在可以掌控孩子一切的感受中,沒有一個把對方當做獨立半成年人來對待。

你還把他當孩子狀態會然孩子覺得你並不瞭解他,於是就會更少與你交流。

沒有人可以在沒有足夠信息情況下給出極具有效建議。那麼在提供建議後一定會出現風險,從而降低你在孩子心中的權威地位。從而降低對你的依靠和信任。

我們在孩子這個階段做好兩個角色第一傾聽者,第二“旁觀者”。這個旁觀者身份極其特殊,當他有自己決定等待他成長,當他需要幫助時給他建議。當他遇到不可解決的問題你積極為他提供幫助。

想走近孩子內心,你必須把握好自己的邊界。什麼事情給他幫助,什麼事情他自己處理你要比他更清楚。你要在更高程度給他引導,而不是指導他如何做事以滿足自己對父母這個角色的期望。

想了解孩子不容易。我們很多時候不可能完全的瞭解你自己,更不要說了解另一個人每個想法。

但是可以走進一個人的內心,走近不代表你瞭解他。想走近人的內心唯一途徑就是溝通。父母與孩子間保持一個良好的關係。

我很推崇一句話“孩子你去外面探索,如果你累了受傷了可以回來和媽媽爸爸說,無論何時什麼事情我們都願意陪你。”

這樣也可以降低他們寧願忍著滿身傷痕,也不對你吐露半分,或更甚不願回家的情況。

愛他們就給他們留一條歸家的路,回家的門。



博雅思學教育趙小明心


為什麼非要去知道孩子的全部?

為什麼要把自己的孩子變成自己眼中的“透明人”?

為什麼不能讓孩子保留自己的隱私、秘密?

難道你小時候是這樣的人嗎?

我人也你的這種想法是可怕的!

我認為把孩子變成“透明”的,那麼這個孩子十之八九會是一個“媽寶男”或者說是“巨嬰”!

如果你值得被信任,那麼孩子自然會找你溝通,如果你壓根就不被接受、認可,那麼就算你逼孩子孩子也一樣不會願意跟你說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

你從小就給孩子灌輸“禁止早戀”的思想,那麼孩子一旦真的開始了哪怕就是單戀也一定不會告訴你的!因為他們知道,告訴你沒有點好處!反之,如果你從小給孩子的就是一種比較平等的交流習慣那麼孩子可能從剛開始對某個人有好感的時候就會跟你說了——因為他相信你這裡不但有分析還會有建議和指導!

給孩子保留一些屬於他們的隱私吧!

我們能做的就是讓孩子認為我們是值得被信任的!而這個過程並不是“孩子能做什麼”,而是我們能做什麼!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首先家長與孩子之間建立的是朋友關係,那樣才有利於與孩子間的溝通。

其次家長不要過於強勢,認為自己想要知道什麼,孩子就必須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那是無法達到溝通效果的,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再次,給孩子一定的個人空間,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一點,當孩子不想溝通的時候,不要動手打罵孩子。


W夢可calm


和娃做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