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我軍有哪些冷門槍械?

1mtg忍


我以前就感覺,抗戰當中我軍的輕武器是收藏家的天堂,軍需官的噩夢。

光從步槍來說,除了比如漢陽,中正,三八,元年式之類常能聽到名字的,還包括各個廠生產的以這些槍原型(毛瑟1888,毛瑟標準型,毛瑟98之類)的小改變體。


另外比如意呆利的卡爾卡諾1891,20年代時候曾購入數萬支,可能和當年意呆利幫國軍組建空軍有關。

還有諸如奉系少量裝備過的捷克半自動步槍ZH29

其他比如奧地利的曼麗夏,法國的勒貝爾也都有,在當時戰場上都拖出來用了。如果細分可以寫一本書,這還只是步槍...

另外還有比如有人提到的八一式馬槍,其實還有一把土造的嚮應半自動步槍(不過這個已經是解放戰爭時期了)

其他諸如毛援的各式武器,中美租借法案的各式武器,加拿大援助的各式武器...

解放戰爭結束之後,上繳的槍裡邊幾乎就沒你想不到的...


瘋狗的輕武


比較冷門的槍械,那這裡指的是少量裝備的吧?那就比較多了,當時我國武器的裝備都堪稱萬國牌了!

步槍:俄國貨水連珠(m1891/30)軍迷戲稱為“摸心拿肝”,意大利的卡爾卡諾m1891,奧地利的曼麗夏m1895,捷克的zh29半自動步槍(東北軍少量裝備),法國的樂貝爾m1886式步槍,以及國產的元年式及遼十三式,八一式步騎槍等等……

輕機槍:法國的哈奇開斯m1922式,丹麥的賣德深m1902式,英國的劉易斯,德國的mg13,俄國的dp28,芬蘭的ls26,比利時的m1930,以及加拿大的布倫式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要說的實在太多了!




於天


八路軍敵後武工隊的屠龍刀是什麼?撅把子土槍

看過電影《地道戰》的朋友們,也許都記得一個情節。群眾和民兵都被敵人堵在地道里面,非常危險。民兵隊長高傳寶決定從一個隱蔽地道口殺出去,掩護群眾突圍。近距離作戰不能用長槍,高傳寶只在腰裡別了一把仿造的左輪手槍。在他衝出去之前,婦救會長趕來將自己的一把手槍交給他。這把槍的外形很像大名鼎鼎的盒子炮,仔細一看卻不是。它的做工粗糙,似乎是幾塊生鐵拼湊起來,甚至需要像獵槍一樣從中間折開裝填子彈。外表難看,威力卻大,傳寶拿著這把槍衝出地道口,一槍就撂倒了一個鬼子。這把土槍,就是大名鼎鼎的撅把子。

撅把子是最適合軍用的土槍

撅把子是一種結構極為簡單,非常容易製造的土製手槍。

該槍在不同的造槍者手中,會有不同的外形,但製造原理相同,結構也相同。

一般都採用類似獵槍的兩段式鉸鏈結構,從打開的彈膛尾部直接裝填槍彈,發射後要將握把向下撅開以便退殼,所以叫做撅把子或者兩撅槍、獨撅槍、獨一撅。

這種槍只有槍身和槍管兩個部分,複雜的裝填機構不存在了。每次只能打一槍,然後再裝彈。因為這個特點,有的地方也把它叫做單打一。

撅把子的零件不超過10個,不需要任何精細加工技術,農村鐵匠也可以打造。對於最複雜的槍管,也不過是無膛線的滑膛結構,有的是一根鐵管,有的甚至是幾根鐵條盤成的。

至於撞針就是一根鐵條,質量很差。這種槍多用外露式擊錘來擊發,提高擊發的力度。射擊前一般先將擊錘扳開,突出的擊錘末端形狀類似牛角。在北方的很多地方,又把這種土造手槍稱作獨角牛。

遺憾的是,即使用這種大力擊錘,擊發也經常失敗,導致槍打不響。

至於發射的子彈也是亂七八糟,從6.35毫米到11.43毫米的七八種手槍彈,還有發射步槍子彈,甚至獵槍子彈的。

撅把子基本都是在15米內使用,超過這個距離,子彈就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好在這個距離內,這種槍的精度還是頗高的。

新四軍八大隊隊員趙梓山回憶當時:大隊長陸虎子,雖然他愛罵人,但槍打得準。我到現在也不知道大隊長到底叫什麼名字,反正上上下下都叫這個30多歲的領導“陸虎子”。陸虎子有一把被大傢伙稱作“撅把子”的手槍,裝上子彈後,大隊長隨手一甩,樹上的鳥兒應聲而落。

由於是折中結構,一次僅能開一槍,之後必須將槍重新折開裝彈,至少也花費幾秒鐘時間,火力持續性很差。如果一槍不能擊中敵人,自己就很危險。

至於耐用性更是爛了!好一點的可以打幾十發,差一點的撅把子打上七八槍,整個都散架了。

性能如此低劣,為什麼八路軍的民兵卻選擇撅把子作為“制式武器”呢?原因也不復雜,因為它是唯一適合打仗的土槍。

農村土槍無非是兩種,一種是發射制式子彈的撅把子,一種是發射鐵砂的火藥槍。

火藥槍打打兔子野雞是沒問題,不適合作為軍用武器!如果要求威力大,就必須多裝火藥和鐵砂,槍就很重很大,扛著都走不動,更不要說隱藏。如果做成普通步槍手槍那樣,這種火藥槍的威力又會很小,甚至十幾米內都打不死人,畢竟人不是兔子和野雞。

------------------這種裝火藥鐵砂的土銃,才是民間農村就常見的槍。這種槍裝彈速度極慢,無法連續射擊,威力不大,顯然不能作為軍用武器。平時農民自己在家打打鴨子兔子什麼倒是可以的,打鬼子就是做夢了!

況且鬼子不是兔子,兔子不會還擊,鬼子則會。火藥槍裝填火藥、鐵砂的速度太慢,需要幾分鐘時間才能放一槍。打仗時候,這幾分鐘時間足以被別人打成馬蜂窩。

撅把子體積不大,威力還可以,裝填速度遠高於火藥槍。使用制式子彈,如果擊中敵人,威力同制式手槍相差不大,還是非常實用的。

撅把子性能似乎非常低劣,但畢竟解決了有槍和沒有槍的根本問題。如果沒有撅把子,八路軍的民兵就只能輪著大刀長矛向日軍衝鋒,自然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

撅把子來源於民間,到抗戰時候已經用了幾十年。早在紅軍時期,這種撅把子就曾大量裝備了紅軍。鄂豫邊軍委會兵工廠曾經制造3000多把撅把子,解決了部分紅軍戰士只能拿梭鏢作戰的問題。

湖北監利設立的湘鄂西兵工廠,也曾經大量生產該槍,裝備紅軍地方政權的幹部和民兵。該槍和傳統撅把子有一定區別,主要長度很大,達到0.6米。

長的目的是提高射程,因為撅把子是滑膛槍,槍管越長射程越遠。

不要小瞧撅把子,很多紅軍部隊就是用這種槍起家的。

1936年1月4日晚, 鄂豫邊紅軍游擊隊在信陽吳家尖山小石嶺村成立。成立時共有7人,共有3支槍:周駿鳴借1支七九步槍、吳仁甫借1支八音手槍、汪心泰借5元銀洋買了1支“撅把子”。鄂豫邊區有了一支屬於自己的革命武裝隊伍。當晚處決了小石嶺保長汪心樂,打響了鄂豫邊區革命游擊戰爭的第一槍。接著打宋衝羅樓、大橋窪、何大廟等幾處 敵人據點, 鍛鍊了游擊隊員,擴大了黨的影響,鼓舞了鄂豫邊區群眾。在各級黨組織的支持下,游擊隊很快發展到30多人槍,編為3個班,2個長槍班,1個炊事班。

抗戰中,撅把子顯神威

抗戰以後,八路軍和新四軍很多部隊因缺乏槍支,又沒有造制式槍支的能力,也大量製造撅把子。八路軍兵工廠曾經將農村造槍作坊和造槍小販,大量收入部隊幫忙。而這些人最擅長製造的,自然還是撅把子土槍。

早在1938年,八路軍129師先遣支隊就開辦修械所,1940年2月20日正式成立軍工部四所。

1943年夏,為粉碎敵 人對根據地的蠶食,我黨決定發展敵後武工隊,插入敵人的心臟,軍工部指示四所為地方武裝研製一批適用的槍支。四所的工人試造出一種叫“撅把子”的單響短槍,口徑7.62毫米,由於攜帶方便,使用靈巧,射擊命中率高,很受地方幹部歡迎。四所生產這種槍近2千支,有力地支援了地方武裝。

1941年4月,活動在江漢平原的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奉命整編為新四軍第5師,李先念任師長兼政委。1942年初,各縣地方武裝也得到發展,應城、安陸等縣相繼設立“撅把子”手槍製造廠。

紅軍時代的撅把子和八路軍時代的撅把子,在使用上有一定不同。

------------------大名鼎鼎的撅把子,它也有很多種式樣!

撅把子一大特點就是輕且小,除了鄂豫邊區獨特的長撅把子以外,其他的都和普通手槍差不多。紅軍時代,紅軍在自己的根據地作戰,主要需要撅把子的輕,便於攜帶翻山越嶺打運動戰。

而八路軍時代,由於多是在敵後作戰,尤其武工隊之內經常要穿便服,還要和日偽軍打照面,撅把子的小就特別重要了。

長槍無法隱藏幾乎無用,而撅把子可以放在輕鬆的藏在身上。

八路軍地方武裝和民兵,都大量使用撅把子。

絕大部分時候,這把射程很近且只能打一發子彈的土槍,是用來自衛的。

冀中地區的八路軍第三縱 隊民兵馬扶增,回憶當年用來防身的撅把子:1942年5月,日軍集中優勢兵力,對冀中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五一大掃蕩”。三縱隊雖給予敵人一定打擊,但主力部隊損失很大,被迫撤到平漢鐵路以西,冀中軍區抗日家屬學校被迫分散。17歲的我沒法回家,也沒能轉移。他轉入地方,開始從事敵後鬥爭。一開始,我在安國縣二區當交通員,送情報、搞聯絡。後來,我任二區武裝委員會主任、區委委員。 當時敵對分子不少,他們給鬼子通風報信,很可恨。幾乎每個村都有敵對分子,日偽軍還經常掃蕩,鬥爭環境特別惡劣。那時候,缺槍少藥。我一開始用的是土槍,土話叫‘撅把子’,打一槍就得掰開上子彈,身上最多時只有5發子彈,多是用來自衛。

其他人的回憶更有意思: 一九四二年冬至一九四三年春,挖地道是任河縣黨政軍民的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劉青山傳達了地委的指示,佈置了任務。區、縣兩級領導層層發動,當時在群眾基礎好的村莊,每天夜間青壯年和民兵都投入到挖地道中,每晚都挖到半夜或拂曉。一九四三年秋的一天,敵人包圍了西杜各莊,民兵用“撅把子”打死了一個鬼子,和群眾鑽進地道。敵人拽住一個尚未鑽洞的民兵趙景珩,用繩子拴上他,拉著栓他的繩子,讓他下去喊群眾出來。趙景珩下洞後,群眾給他解開繩子。他拉拉繩子向洞口的 敵人說:“再見!老子走了”。氣得鬼子哇哇直叫。

必要的時候,撅把子也是進攻利器。

河北八路軍安國縣敵後抗日武工隊隊長孫佐培,回憶用一把撅把子起家的往事,寫到:

1942年,日軍進行 “五一大掃蕩”,保定地區許多抗日組織遭到破壞。為避其鋒芒,主力部隊撤到外線。這時,我被組織任命為安國縣第一區“青會”主任兼武工隊隊長,領導當地群眾開展敵後鬥爭。武工隊創建初期,僅有一支能單發的土槍,那就是我手中這把“撅把子”。就是靠著這把土槍,武工隊才慢慢發展壯大起來。農曆七月初八這天,偽鄉長劉富剛的長子結婚,我和3名隊員裝扮成賀喜的親戚來到劉家。不一會兒,敵人三三兩兩地從炮樓裡下來,也到劉家喝蹭酒。等鬼子漢奸酒醉八分時,我裝作敬酒的樣子湊過來,冷不防把酒碗砸在一個鬼子的臉上,抬手一槍打死另一個鬼子。其他敵人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被下了槍。等炮樓上的鬼子衝進劉家大院,我們已趁亂撤出,消失在青紗帳裡。這次行動繳獲了1支短槍3支步槍,得到了上級的嘉獎。

----------------撅把子獨特的裝彈方式,從中間撅開。撅把子雖土,卻是一種不錯的土槍。為什麼呢?關鍵部位製作的不錯,使用制式子彈,近距離威力很強!電影中,婦救會主任把槍打開,檢查一下子彈。

李向陽的原型,太行軍區 七分區鄉輝縣武工隊隊長郭興謙的回憶也差不多。

他也是靠著一把撅把子,拉起了隊伍:1941年1月,太行軍區七分區的皮定均司令員到輝北檢查工作時,對我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並決定讓我到七分區工作。於是,我終於實現了從軍夢。經過1個月的接觸,皮司令員發現我辦事幹練,具有一定的指揮能力, 就給了我3個兵2把槍,一支老掉牙的“漢陽造”長槍,一支“撅把子”短槍,長槍只有3發子彈,短槍只有2發子彈,讓我回家鄉組織敵後武工隊,發動群眾抗日。臨 走前,皮司令員找我談話,給我明確了3項任務:第一,用5個月的時間,把隊伍拉起來,要壯大到七八十人;第二,一年內消滅5個日本鬼子、100個偽 軍;第三,從敵人手中奪取2挺機關槍、100支步槍,手槍不限。 我回到家鄉後立即著手發動群眾,組建武工隊。群眾一聽說要打日本鬼子,都爭著報名參加。當年9月,隊伍發展到40餘人。這期間我們還積極尋找戰機,同敵人 打了好幾仗。就靠著一長一短兩把槍起家,前後消滅日偽軍100多個,繳獲步槍110支、機槍2挺。

撅把子的製作很粗糙,使用時間一久,往往還容易生鏽,看起來就像一塊破鐵。因為這種武器實在不像槍,鬼子還因此鬧過誤會。

一個日軍老兵回憶,他曾 經在1945年應徵入伍,分配到膠東負責修建沿海工事,防備美軍登陸。當時剛剛17歲的他和幾個新兵奉命在周邊村莊搶糧食,突然被打了冷槍,一個日本兵手臂中彈。他們四處搜索,抓到了一個強壯的漢子,從他身上搜出一把撅把子。可是這幾個新兵都不認識土槍,就問這個漢子:這是什麼?漢子沉穩的回答:這是做木匠的工具。日本新兵看著這個粗糙不堪的鐵塊,做夢也沒有想到是槍,就扔還給他,揹著搶來的糧食,扶著傷兵走了。

回到部隊,向小隊長一彙報,他們每人都吃了一記耳光:什麼木匠工具,那個就是槍,你們這群蠢貨,放跑了八路!

等到他們再追回去,那個八路軍民兵自然早就跑沒影了。

---------------------------撅把子難看,威力卻不小,一槍就撂倒了鬼子。它解決了有槍和沒有槍的問題。如果沒有撅把子,民兵就真的只能用大刀長矛和日本人幹了。估計死幾十個,才能拼到一個日軍吧。

撅把子可以說是最差的手槍,卻讓八路軍戰士不需要赤手空拳和鬼子對抗,大大增強了敵後武工隊的戰鬥力。

從這個角度來說,撅把子也是抗戰的大功臣!

自然,如果能有一把最差最破的制式手槍,即便是八路軍的民兵,也是不願意用撅把子的!

撅把子不過是無可奈何的產物罷了!


薩沙


八一式馬步槍

八一式馬步槍是抗戰時期,八路軍工程師劉貴福研製的一種手動步槍。總共只生產了8000多支,由於缺乏鋼材八一式馬步槍的槍管只能選擇了雜質多、強度不足的鐵軌鋼,這直接導致八一式馬步槍的射擊壽命只有1000餘發,遠不如採用合金鋼的日本三八大蓋的12000發。精度就更不能要求了,除此之外步槍生產費時費力效率低下,對當時的八路軍來說把用來造步槍的鋼材拿去製造更簡單、見效更快的擲彈筒、手榴彈似乎更加划算。

還有研製成功向朱老總55歲生日獻禮的而命名的55式步槍,槍管也是用的軌道鋼,道理差不多。只能說填補了空白。



萬川集海2


在殘酷的抗戰歲月中,八路軍在華北敵後建立了最大的黃崖洞兵工廠,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從槍械修理、翻造子彈,到生產地雷、手榴彈,再到研製迫擊炮彈,為八路軍制造了大量的武器,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其中,製造了五五式步槍和八一式馬步槍這兩把步兵槍械,儘管產量不高,外界不是非常熟悉,算是冷門槍械,但畢竟是我軍兵工廠歷史上最早生產的兩把步槍,所以在我軍使用的槍械史上註定是要留名的。


五五式步槍,黃崖洞兵工廠仿蘇制步槍的第一把步槍,全槍長1.39米,槍重4.05公斤,口徑7.92毫米,有效射程300米,總體戰鬥性能與國軍制式裝備仿德國毛瑟步槍的中正式步槍相仿。

由於當時的八路軍缺少製造槍管和其他金屬部件所需要的高性能鋼材,只能動員部隊和民兵破襲鐵路,把鋼軌搬運回來當作製造槍械的原材料。

因此每生產一把五五式步槍,都是非常不容易的,此槍之所以被命名為“五五式步槍”,是出於對八路軍總指揮朱德的尊敬,1940年那年,朱總司令剛好55歲,此槍成了送給朱總司令最好的生日禮物。

八一式馬步槍,是八路軍總部軍工部技師劉貴富組織小組研製而成,具備體積小、射擊準確、外觀大方漂亮等特點,因槍管上方準星顯得格外耀眼,被彭德懷譽為“天下第一準星”,從而在八路軍內部出名。

此槍原型槍是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口徑口徑7.92毫米,全長小於1米,重量為3.36公斤,有效射程為400米。八一式馬步槍,是黃崖洞兵工廠生產質量最好的步槍,因為槍身短,所以稱馬步槍,對抗戰的貢獻極大,具備分量輕、槍身短、攜行方便等特點,因而受到八路軍指戰員的歡迎。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二營長那門意大利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