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得起的情况下,乘坐越洋航班有没有必要选择商务舱?乘坐国际航班的商务舱是个怎样的体验?

望黄河鬼棺


随着不少欧美国家的签证政策不断放开,以及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如今出国旅游已经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而且就我的观察大家对于出国的热情,可能会比国内游更高。

通常情况大家都会选择乘坐飞机去国外旅行,当然也有些朋友会选择火车,比如我和爸爸就一直计划坐着火车从北京去莫斯科看一看。

当然坐火车旅行大多只为看一下沿途的风景并且体验一下一周甚至更长时间在车上生活的体验,体验过其他的行程应该都是以飞机为主。毕竟对于上班族来说请个休假不容易,更别说花七天时间在路上,实在是有点奢侈。

那么对于乘坐跨洲际航班,商务舱和经济舱的区别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对于跟团旅行的朋友可能压根就不是个事儿,因为除了高级定制图案,几乎很少有人会选择乘坐商务舱。

我来简单说一下坐经济舱和商务舱十几个小时后的差别吧。

首先价格差别。我一直对爸爸和周围的朋友说,最近这两年是出国游的大好时机。为什么?因为机票便宜。

曾几何时想去欧美这些地方旅行,来回机票含税起码要五位数。如今,四位数的机票比比皆是,如果大家有机会再打折记忆购买机票可能三四千元,就能搞定一张原本值一万多的票。5折抄底啊朋友们!

而商务舱的跌幅更是明显。曾经4-8万一张的机票,如今打折的时候2万元就能搞定,从力度上比起经济舱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大家如果只看价格,那就应该买经济舱,但如果从打折力度上来说商务舱无疑是“更便宜”的产品。

其次,产品差别。我还记得第一次和爸爸出国旅行,我们坐在整个经济舱的前几排,透过门帘就能看到商务舱客人。

等我们吃了饭,空乘人员关闭了机场灯光照明,爸爸告诉我前面的商务团客人都不见了。我说没可能啊。

后来下飞机的时候,我们看到商务舱的座椅是可以放下甚至平躺的。所以他们不是消失了,而是都睡着了。

可能有朋友会问十几个小时坐着是一种怎样的感受?经过对比我发现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很容易腰酸脖子疼脚肿,尤其是脚肿特别明显因为最后可能连鞋子也穿不上。

除了休息,飞机上吃的食物也天差地别。我体验过一家比较好的航空公司商务舱,在飞机上提供现做的咖啡和食物。这一点和经济舱传统的鸡肉还是牛肉选择没得比。

最后附加福利。最近附加值这个词很流行,我们常常再说体验一个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她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附加值?

比如乘坐商务舱时,大家可以出示商务舱登机牌进入机场的商务舱候机室。除了环境安静,免费提供各种餐食饮料,有些好的休息室还提供浴室和床铺。

而这些服务对商务舱乘客免费开放,部分对于经济舱乘客付费开放。也就是说有的地方你想出钱买,也不一定买得到。

还有一点,尤其对于经常出差的朋友来说,乘坐商务舱累积的航空里程会比经济舱的多很多,这些旅程无论是对于今后的升舱,增加行李还是兑换免费机票都是一笔无形的福利。

综上所述,考虑到机票成本以及不同舱位,给我们带来的体验和福利,通常在自己出游的时候会选择经济舱,因为不管国际机票打折力度怎么样,总体来说还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

如果有出差的机会,我会尽量选择商务舱。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去体验一下新的事物,因为有比较才会有差距,有比较才会激发起努力和赚钱的欲望。

很多时候,如果你有兴趣体验了一次好的服务和产品,你就会一直想念这种感觉。这其实也是很多公司的一个卖点。当消费者意识到,如果再下一些钱,而且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就可以体验到截然不同的产品,偶尔奢侈一下并不是完全不可行的。


我带爸爸看世界


首先说明一下,头等舱商务舱都是给“穷人”坐的,真正的富豪长途旅行一般坐自己的私人飞机。所以坐头等舱商务舱真的没什么了不起。论经济能力来说,我是属于“消费得起”头等舱商务舱的穷人。父母70来岁了,他们辛苦大半生,不应该让他们劳累坐经济舱。而妻子是娶来疼爱的,她爱我胜于爱自己,我岂能亏待她?所以只要父母或妻子儿女同行,我一定坐头等舱商务舱。

我重视学校教育,但我认为一家人相聚的旅行,是人生最好的学校。所以每年都会给孩子们请一些假,带上父母妻儿进行2-4次的长途旅行,每次20-50天。有时候也会邀请其他家人参加,这样就会出现一家人包揽所有头等舱商务舱的情况。这种情况空姐是最开心的,因为服务的是我们一家人,她们很省心。

人生苦短,不要亏待自己,更不能亏待家人。如果是跨5个时区以上的旅行,倒时差挺辛苦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能让自己所爱的人既倒时差又舟车劳顿。所以像题主这样“消费得起”的情况下,当然要坐头等舱商务舱。

但当我一个人出行的时候,我会强迫自己每年至少坐4次国内经济舱、1次国际长途经济舱。这是因为头等舱商务舱是相对封闭的圈子。如果只在这个圈子生活,会脱离于社会大众,长久了会不接地气。我们都是堕落的人类,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逼自己一把,甚至用制度来强力约束自己,否则很快我们就飘飘然,不知道自己姓啥名谁了。

很怀念读书期间住广州城中村的日子——中大北门下渡路,那是此生不可忘却的记忆!我生长于虔诚的基督徒家庭,确切地说应该是“清教徒”家庭。从小祖辈就教育我们追求清贫、简朴的生活,把多余的钱财奉献给教会、帮助身边比我们更穷的人。所以小时候虽然清贫,但成长环境却满了爱,几乎看不到社会的消极面。从这样单纯的环境突然来到广州城中村,看尽人间百态,这对我的震撼是不可思议的!!!

从此我知道,这世界,不一定只有我看到的世界,可能还存在着许多我不知道的世界。所以我要去探索,我要去发现……

得益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我们变得富有了,可以坐头等舱商务舱了,但不变的是,那颗“清教徒”式的清贫以及“爱人如己”的心。我们深知自己是个蒙恩的罪人。我们对自己不信任也没有把握。我们经不起一点点的成功。所以我们需要神的鞭打和管教。我们也需要自己约束自己,自己强制自己常常融入大众生活,帮助有需要的人、去菜市场走走、去医院看看、坐坐经济舱,这些都是让我们自己清醒自己的好选项。



NigelCHEN


老实说,既然定语是“消费得起”,那么当然要选择商务舱啦。

越洋航班,假如说你说的是从中国飞往美国吧,十几个小时的旅行蜷缩在一个拥挤狭小的位子,睡也睡不好,上个厕所也要麻烦身边乘客,真的是很不方便啊。记得有一次,我从洛杉矶飞广州,旁边的乘客有起床气,在我憋了很久实在忍不住叫醒他后,他的脸色比那天飞机遇到的气流还要差。

另外个子小的就算了,个高的长时间挤在经济舱有限的空间,对你的颈椎腰椎脊椎都是考验,当然小个子的也依然觉得很酸痛不舒服。假如是在旺季乘坐经济舱,一旦座位满员,根本不可能把手或脚靠在旁边的位子,十几个小时下来更是崩溃。

如果自己所在的城市有直达城市的航班还好,比如说我这种每次到了北京,上海,广州,或香港还得再转机的,那么就更辛苦了,因为接下来还有另外几个小时的国内转乘航班。每次回家光是单程基本上就要花17-22个小时不等。

反观如果是坐商务舱,以上一切不舒服不方便,统统都没有,即使转乘航班你也有商务舱休息室,国内转乘航班也是商务舱,这样大大降低飞行中的疲劳感!所以既然是消费得起的情况下,当然要选择商务舱啦。可以好好平躺睡下,方便自己也方便他人,对倒时差也有一定的帮助。

以前的我愿意买经济舱存钱下来买包包,飞行太多次,年纪增长后现在的我更愿意拿买包的钱买商务舱,坐经济舱不是不行就是累,如果你精力旺盛体力好不是很挑剔的话,经济舱出行当然也很好啦。


他在浪


2016年初因为出差要飞一趟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行程是这样的:先从北京国航去巴黎,等待12个小时后转法航从巴黎到圣地亚哥,3个小时等待后转智利航空到把巴塔马(应该是这个,名字有点忘了),之后还要开4个小时的车到沙漠腹地。总共算下来,飞机上度过的时间得有二十几个小时,然后我全程都是经济舱。所以我全程的状态是这样的:北京飞巴黎,和平常出差一样很轻松,看看电影、玩玩ipad、后舱吃吃喝喝和空姐聊聊天,简直不能太愉快。巴黎机场转机,我擦竟然12个小时,在机场玩免费PS4街头霸王、极品飞车、实况、和家人打电话、看旁边的小哥玩LOL,发呆,发呆到无聊,发呆到想自爆…巴黎飞圣地亚哥,睡觉、睡不着、睡觉、睡不着、怎么这么挤,睡不着,我想躺下,脚疼、屁股疼、无聊,旁边的德国妹子身材不好、南美人咋这么热闹、空姐不好看、飞机咋这么颠…落地圣地亚哥,毛线南美风情,我好累。喝罐可乐,又该登机了…4个小时,万念俱灰…如果,我是商务舱,我可以一路躺过去、我可以在机场享受贵宾室舒服的沙发和相对美味的美食、我可以在飞机上换各种姿势…在享受过几次商务舱、升过几次舱(会员升舱)之后我已经爱上了商务舱…之前真是不知道有钱人的快乐啊…———————————————————————商务舱有多爽,不只体现在长途旅行可以很解乏,飞国际经常会遇到很多奇葩情况,比如长时间延误等等,商务舱和专属休息室能让旅行变得容易很多,原本-50分的事情至少会变成50分。比如有一年和女朋友去苏梅岛休假,从曼谷回国,买的澳门转机的飞机。本来从曼谷起飞是晚上8点,因为天气原因第二天凌晨5点起飞的,因为是商务舱,女朋友可以在买买买了之后在休息室吃顿饭、好好休息下睡一觉,我也能以一种很舒服的姿势等她买买买完(也没买多少东西,她就是瞎逛逛,女生嘛)。登机后也能很舒服的一直睡到澳门,其实没有太大影响。如果是经济舱的话,这一晚上就很难熬了,那时候素万那普机场机场正好是繁忙时期,机场大面积延误,哪里都是人,不可能休息好。到了澳门天正好亮了,换乘澳门航空回来还是商务舱,补一个回笼觉,到家第二天上班,很轻松…安利时间:有时候转机某一段买商务舱甚至比直飞便宜,或者过不了多少,如果时间允许也合适,可以看看哦。安利时间结束。商务舱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机上那一段,休息室也很值,(一直觉得汉莎的休息室好棒呀…)完全是不一样的旅行体验。所以在消费得起的情况下,就别省了,商务舱既然存在,肯定有存在的价值,要不怎么对得起多花的钱。当然,一定是消费的起的情况下,毕竟贵,尤其是往美洲、欧洲飞,我肯定买不起,穷。(最后一句纯属避免有人说我装逼,我就是穷,没装逼吧)


吃药


路过看见,刚刚回答了一个头等舱的问题,现在修改一下如下:

先说一说商务舱和经济舱的区别:

首先商务舱乘客在起飞和到达城市享受航空公司的BBA级别的专车接送(60公里之内免费),有单独的通道办理登记,行李托运手续,有的机场有单独的安检通道。

进入商务舱休息室,美食敞开吃,饮料酒水敞开喝。登机时是使用单独通道登机。

机上商务舱的座椅180度放平,可以平躺睡觉。座位边上有Minibar,提供几种饮料。登机后空姐会送上迎客香槟。机上餐食有菜单,可以选定自己喜欢的食品,用餐时间还有多种酒类可以选择。夜航航班,机上为乘客提供夜用洗漱包,里面都是名牌化妆品和清洁用品。机上还有空中酒廊,愿意找人交谈,品酒,随时开放。

各个航空公司现在都可以为头等舱商务舱免乘客费提供选座服务,网上都可以查到各公司各种不同机型的座位图,尤其以A380,A350和787这样的机型将布局新颖,座位舒适。

不同机型的商务舱排列是不一样的,有1+2+1的,也有2+2的,阿航A380 的商务舱排列是2+2+2 , 边上的两个位子是错开的,中间的两个位子是并排的,中间有隔板,同行的人可将隔板放下,两个座位就挨在一起了。选择靠窗座位的私密性会更好一些。


这些对于长途飞行的人士来说,避免了拥挤,顶腿,吵闹等等烦躁和劳累,使得原本辛苦的飞行变得轻松愉快。这对于年纪大的游客来讲尤为重要。

至于价格,飞欧洲的经济舱往返价格大约为六七千,商务舱外两万多,三倍左右。


无人驾驶的地盘


之前因为工作外派的缘故有幸和家人一起坐过几回公司报销的越洋商务舱,后来外派合同结束就只能自己掏腰包买经济舱。去年一家四口回国探亲的时候因为老二太小,太太身体也弱就第一次自己掏腰包给全家买了商务舱。这次飞行是我们全家人非常愉快的一次飞行经历,在机场和机舱里吃得很好,休息得也很好,尤其是看见孩子们开心的笑容,作为父母很开心。今年给从国内过来探亲的父母也订了商务舱,他们也老了,坐不动经济舱。几点感想:十几年前第一次坐商务舱里除了我们一家三口,全部是外国人,现在是中国人起码占了一半。中国人民富裕了!就我们买的航线而言,从国内出发的商务舱价格比从国外出发的价格起码贵50%。还是中国人有钱啊如果提前半年预订的话,商务舱的价格没那么可怕,我们去年四个人从西欧往返也就人民币六万多点,而父母二人从国内往返需要近五万人民币。


何阿颖


你说消费得起,问题是怎么算消费得起呢?付得出票价就算吗?一个越洋商务舱一般情况下比经济舱贵万把块,如果热门航段就贵更多。万把块钱,大多数人都付得起,对不对?

越洋洲际商务舱其实硬件和国内一线航段差不多,比如京沪。差别在于十几小时的飞行会让人疲倦,此时一个可以平躺的座椅就显得很珍贵了。

所以一两万甚至更多的差价,主要是换来可以平躺几个小时(一般很难睡足全程)。其他方面和国内商务舱的待遇没什么不同。是不是要花这个钱呢?

就我个人而言,公费可以做到不眨眼。自费的话需要衡量一下价格具体是多少,超过两万的话比较难接受。反过来这么想,让我在一个座椅上坐12个小时有吃有喝还送给我两万块干不干?我想99%的人都会同意吧。

所以如果要越洋头等舱,还是尽量早点订折扣票吧,或者用各种方法曲线升舱。



云中乔


长途航班的主要区别就在餐食和休息上面了,服务的话并不是那么重要,毕竟很可能一趟飞行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事麻烦别人。

1:餐食对我而言不那么重要,商务舱的确吃的比经济舱好很多,但是我觉得还不如下机去大吃一顿,几百几千的差价能吃不少东西了。如果仅仅是为了吃的好一点,没必要,纯粹浪费钱。

2:休息的话差别就大了。作为对比举个例子,假设你坐8小时飞机,经济舱就相当于大巴车的椅子上睡一晚上,商务舱相当于在你家沙发上睡一晚上,头等舱相当于床上睡一晚。这几个舱位提供的睡眠质量完全不一样。

3:地面服务。长途旅行往往带着各种行李,有时拖家带口,可能还要各种换乘中转,往往非常劳顿。长途航班一般是宽体客机,载客量大,三四百号人经济舱排队托运或者登机,到下机这几百人的东西再一个个从传送带出来。商务舱就是基本不排队,都是优先安排。

有的机场还可以去休息室洗个热水澡,吃点东西恢复一下体力。

所以经济条件允许,还是有很多理由选择两舱的,尤其是带着长辈小孩出门的时候,少太多麻烦了。



不是超人也能飞🛩


上大学后平均每年15万公里且只飞过两次越洋经济(跟朋友一起出去玩)的表示负担得起就不会纠结这种问题吧…我不知道题主的负担得起是啥意思…但我长途飞经济是要被家里人骂的,说什么脊椎坏了啊乱七八糟的…(可能我家都比较好吃懒做吧)真的没啥工作好干…我死磕星盟的时候是United 1K,后来想通了不盯着卡飞了,飞头等比例高了很多(基本有就飞),商务少了。两舱大部分都是啃老或者是自己有钱就想好好睡觉,普遍上飞机就吃褪黑素… 还要纯靠工作量怕是负担不起。出差报销的少,可能就做finance的比较大方,但从北京上海出发相当罕见,香港较多。而且商务舱基本都不咋舒服,腿部空间基本是扭曲的,身高185表示不是很伸展的开。吃的喝的也普遍很垃圾啊… 头等比商务才是质的飞跃,基本都是四四方方的空间很舒服。其实上年纪的真正有钱人基本极度讨厌商业航班了,越洋私飞会贵一些,但短途普遍私飞了。跑机场被态度极差的搜身安检还动不动要脱鞋解腰带的我们年轻人还能接受,养尊处优习惯的上年岁的早实在是不愿意受这个罪了…


哪怕爱我半分钟


正规公平,公平公正公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