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业再掀“补税”风暴?产业扶持力度仍将不变

11月30日,上海已对部分影视公司实施上门补税辅导工作,北京、江浙地区的税务部门则仅仅展开自查工作。各地的补税措施,与此前网上流传的一则“影视业高额补税”新闻非常相像。

根据网上的新闻所说,从业者需要按照过去三年收入的70%,按照个人劳务来补交税款。假设一家工作室三年赚取100W,其中的70%按照40%的税率缴费,在减去过去已缴费用后还需补交近20W。

影视行业的“补税”政策如何,现在各地区还没有明确发文。但影视行业的升温,是切合国家注重发展第三产业的理念。在政策方面,国家在过去放宽了各种监管措施,在税收方面也是有所扶持。

影视业再掀“补税”风暴?产业扶持力度仍将不变

电影制作的拍板在木制背景上

越来越多破亿电影出现,甚至有的还能达到40几个亿,这都促使资本追逐影视行业的红利。但过度放宽政策的弊端,却由此逐渐凸显出现。

质量参差不齐的电影,出现了大量刷票房、明星高片酬等问题。虽然中国每年高达1000多部电影,但实质只有一半能够得到排片保证。

继续细分下去,1%的电影能够占据市场43%的票房,其他大量影片只能争相掠夺稀少的资源。资本为了得到1%的顶端席位,大量采取“大明星+大制作”模式。而这其中,“大明星”成功的概率最大


影视业再掀“补税”风暴?产业扶持力度仍将不变

亚洲顶级电影后期制作基地落户上海

在资本过度逐利下,影视行业走向歪路。因而最近三年看来,国家开始规范影视行业。由此带来的影响是,影视板块大幅下跌。从15年到现在,影视公司大量关停,跌幅超过50%的不计其数。

对于影视业整顿,小白自然持赞成意见。但整顿不等同于“锤死”,影视行业发展是不可缺少的经济支柱。按照这样的洗牌速度,影视公司出现两极化的速度将加快。

对于大型的影视公司,过去风口一波红利已经足够撑过好几年。但其他那些微利、制作等环节上的人,实质就是一个打击。一波就封杀完中小型影视公司,反而减少了这个行业的竞争能力。

影视业再掀“补税”风暴?产业扶持力度仍将不变

2018北服时装周:系里有戏首届戏剧与影视服装设计毕业作品

在“补税政策”出现时,不少编剧与幕后人员纷纷表示很无奈。原本同一线明星的收入差距就非常之大,由此造成的损失自然也不用多说。

而且影视作品的质量高低离不开这一群幕后工作者,但过大的“补税”力度却打击了这一众人的积极性。小白从个人角度来看,我们都希望看到的是好电影,这群人反而更应该是受鼓励的群体。

18年国内票房至今不足550亿元,这与年初的600亿仍有一定距离。国内整个影视行业都在寒冬期,短时间内还不会有回暖迹象。

影视业再掀“补税”风暴?产业扶持力度仍将不变

从6月到现在,短短半年行业就蒸发1227亿元。现在融资不到资本的公司,自然就减少发片数量。影视行业缺钱吗?其实并不缺。电影属于大众休闲消费,未来市场肯定很大。

在这波整顿下,影视行业必将走向一个新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