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陆云泉:智慧课堂引领学生自主成长

↑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陆云泉:智慧课堂引领学生自主成长
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陆云泉:智慧课堂引领学生自主成长

北京一零一中学拥有一个美丽的校园,一个非常生态、自然的校园。这个校园的主人就是学生和老师,学校就是支持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我们在智慧课堂的设计中,首先把人放在核心的地位,关注学生的“生命、生活、生长”。

推出年级书院管理模式

指向未来的课程实施需要建构相应的制度文化,实施开放、自主、多元的个性化教学管理模式。我们认为:行政班在主题教育、文化归属教育方面仍然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尝试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管理模式。为此,一零一中学推出年级书院的管理模式,目标指向未来的课程实施。选课走班的本质是满足学生的选择和个性化发展需求。

目前北京新高考“六选三”,共有20种不同的选科方案。我们基于学校的生源状况和培养目标,研究符合一零一中学实际情况的选课走班方案,即在新高一实行分区、分科、分层和分类选课走班教学。既能够让学生达到一定的标准,同时也保证每个学生拥有成长的空间。

在一零一中学,年级管理和书院管理并存,其中,书院设院长一名,首席导师2人,助教1~2人,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各1人。年级则负责常规管理、主题教育。

今天的教育正在从“知识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走向“学生个性化学习为中心”。知识获取更加便利,教育资源的供给侧变革将使学习活动发生的空间和形式不断丰富。

建构学科学习力的模型

教育的本质是成全与唤醒,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唤醒学生的自觉,是要发展学生已有的东西。如果我们不倾听学生的声音,我们的教育将难以进步。了解学生的心声,满足学生的需求,与学生共创个性化的学习,是教育应该努力的方向。

因此课堂教学的真谛是,让学习真实发生,让生命健康成长,让智慧得到启迪。而我们研究的起点:如何让学习真实发生?

一零一中学正在构建不同学科的学习力模式。即基于学习力理论,各学科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以及对学生在该学科的核心素养进阶要求,建构学科的学习力模型。

比如语文学科的“能量巨人学习力模型”,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人发展的基本素质,包括知识与经验、策略与反思、意志与进取;第二层次是实现人的自我发展的两种学习方式:即个体学习和群体学习;第三层次是人发展的最高境界,即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打造生态和智慧课

我们认为,课堂是生态系统。首先要有一个环境氛围,环境中的两个主体,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学生,他们之间应该发生交互,真正能够发挥课堂教学作用的地方,就是两个主体交互的内容,以及这个交互圈是否最大化,即是课堂的效果。知识是智慧的基础,但获得了知识,未必生成智慧,智慧应该高于知识。

课堂兼具生态和智慧双重属性。课堂的生态属性是尊重、唤醒、激励和发展生命,课堂要营造一个生命自觉投入学习的生态环境,师生彼此尊重,自由和谐,圆融共生。

课堂的智慧属性是要求课堂要激发个体生命潜能,唤醒生命智慧,提升思维品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健全人格。

目前,一零一中学正在开展指向“生态·智慧”课堂的学科模型建构,比如数学学科,我们构建的是一个四面体的学科模型,其中最重要的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交流与反思、问题与情节、思维与表达,在此基础上实际形成四个场域,即生活场、思维场、情感场和生命场。每门学科都要形成这样的场域。我们要通过课程,塑造学生的生态观、生活观和生命观。

学校依托圆明园开发的系列课程——“追寻失落的夏宫”,是一门将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学科融为一体的综合创新实践课,分实地考察、查阅资料、文学创作三个阶段,带领学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圆明园。所以,课程要立足于将知识和能力应用于真实的世界,将课堂视为生活的存在。

一零一中学的生态智慧课程,将更加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成长和发展,更加关注基础教育对人的终身发展产生的影响。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我们直击课堂,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通过对课堂的诊断、改进和提升,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唤醒学习的自觉,促进生命的自我生长。

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陆云泉:智慧课堂引领学生自主成长

作者:陆云泉(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特级教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