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农产品的发展前景?

疆果园


民以食为天,农村的农产品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而且可以探索许多条发展道路

1、以我们当地农产品为例,除了那些跑集市的菜贩。许多农村合作社和农村企业都在开始抢住商标,打造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做的好坏程度,暂且搁在一边,农村的农产品品牌道路绝对是未来的一大趋势。

2、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售卖,以旅游带动农产品销售也是一大趋势,我们当地许多田园景区开辟了许绿色乡村采摘园,走的就是游客消费路线。

3、农村电商路线,不管是微商、淘宝还是今日头条的自媒体小店,都在蓬勃向前发展,未来,解决好物流问题后,农村的农产品可以走入千家万户。


新农青


第一,中国农产品需实现品牌化和区域特色化发展;

第二,中国农产品需要有大数据指导精准种植,标准化生产;

第三,中国农产品的市场标准需制定,杜绝农产品安全问题发生;

第四,中国农产品从生产、加工、流通到销售的链条必须打通。

每一个痛点如何解决都是很复杂的过程,篇幅关系难以展开具体探讨,欢迎大家和大气候农业一起讨论,发表你的观点和看法~


大气候农业


老朽来聊聊。 目前,中国已是农产品生产大国,只是产量、面积意义上的大,但并不是农产品生产强国,应是品质、人均上的强。 产量和面积,数据就不赘述了。但是优质农产品,很多品种都还不能产苗,特别是高端产品,都还没入门。 中国的优势,就是人口多,市场大,任何难题丢到中国市场,甚至连水花都不溅起就消化掉了,所以农产品的发展空间几乎是无限的,如果把人均概念玩进去,中国市场就是一个“葛立恒数”。 企业应当走两极化路线:

一是,如果没有核心技术的农产品,就走产量和价格路线。

二是,具备核心技术的农产品,一定走精深加工的高端路线。

三是,如果你问,我要走中端,那你可以看看,几乎大部分的产品都在这个层级,要么进,要么退,切不可停。

老朽愚见,敬请批评。


火炎焱燚mzw


我国农产品的发展前景的,

我国以前是农业大国,现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农产品所占的经济不断降低。但是农业一直还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经济。

我国以后农业发展前景呢。

一、大多地方是开展机械农业,大规模的种植农业,统一管理。想美国那样,以后我国应该是出现专业农民。一个人可以控制大性机械种植,种植规模大。产量高的。

二、观光农业的大量发展。我国快速的城市化。使得城市人口不断发展。现在的人们收入不断的提高。但是大多数人都是每天都是在紧张的生活环境下,观光农业的发展是必然的,观光农业应该在城市边缘建立,这样有城市客源。交通条件也便利。观光农业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三、反季节农业。现在我国的反季节在快速发展。现在一年都能吃上自己喜欢的蔬菜。以后的农产品应该是全年都能吃上自己喜欢的蔬菜。反季节蔬菜以后应该会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以上就是我对题主的回答,有什么三农问题、了解最新三农资讯就关注我,一个在三农加自媒体上有追求有梦想有情怀的不入流的潜力股。


不入流的潜力股






新农小哥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和进口,均快速增长。2001-2016年间,出口增加了3.5倍,进口增加了8.4倍。同全国货物贸易总额的增长速度比较,农产品的出口增速低,而进口增速高。出口增长慢、进口增长快,使得我国从农产品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2016年,我国农产品出口730亿美元,进口1116亿美元,逆差386亿美元。

  从结构上看,出口中,水产品、蔬菜、水果、畜产品为主,合计占了三分之二,分别是:水产品28%,蔬菜20%,水果10%,畜产品8%。进口中,大豆、畜产品、水产品、植物油为主,合计也约三分之二,分别是大豆30%,畜产品21%,水产品8%,植物油6%。在粮棉油糖猪牛禽乳等方面均是净进口。净进口数额大的产品主要是大豆、畜产品、粮食、植物油和棉花。而净出口数额较大的产品只有水产品和蔬菜。

  总体而言,这样的变化趋势基本合理,除了粮食之外。出口方面,获益的当然是农民,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农民,蔬菜、水果和畜产品是主要出口产品,这些产品,都是附加值比较高的产品,单位面积的产值较高。进口方面,获益的主要是消费者,乃至整个国家。消费者获得了更多品类和优质的国外产品,例如奶粉、牛肉、葡萄酒等。更为重要的是,进口了大量的农产品原料,主要是大豆和棉花。两种产品的单产水平都很低,如果自己生产的话,需要大量的土地面积。光说现在进口的大豆数量,如果靠国内土地生产,需要7亿亩土地,而东北和华北两大地区的耕地加在一起,也才6亿多亩。靠自产,根本不可能。进口了这些产品,就相当于进口了大量的耕地和水资源,节省了我国的土地和水资源,也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如果没有进口,会有更多的破坏生态的土地开垦。进口的棉花,是用于纺织业原料,然后再出口纺织品。而进口的大豆,榨出的豆油直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食用油需要,豆粕则用作蛋白饲料,转化出大量的肉禽蛋奶和鱼虾。同时,进口的大宗农产品,通常都是低价的,这对稳定我国食品价格,保障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这些年听到争议和质疑比较多的,是大豆的进口。质疑的人说,进口大豆损害了东北大豆生产者的利益,使得面积大幅度减少,产量相应减少;我国大豆产量从1600万吨减少到1100万吨左右。听起来,有些道理,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减少的面积,并不是撂荒了,而是转种其他粮食了,主要是玉米、小麦及水稻。农民不种大豆,转种玉米,反而获得了更多的收益。农民们都会算简单的经济账:大豆的价格高一些,但单产太低;水稻和玉米的价格比大豆低,但是,单产高得多,远远可以抵消价格的影响,总体收入更高。

  当然,有些产品的进口,是有问题的,并不合理。主要就是各种粮食,尤其是用作饲料的粮食,包括玉米、高粱、大麦等。主要原因,是国内的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没有及时随着情况变化而调整,结果导致国内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进口产品在交税入关之后,还比国内产品的价格低,企业自然就愿意用进口产品。玉米有进口配额的限制,不能随意进口,而高粱、大麦、玉米DDGS和木薯干等饲料原料没有进口配额限制,关税又很低,结果就大量进口。国内玉米卖不出去,就被压到国家的仓库中去了。这个情况,实际上不是进口的问题,而是国内粮食保护价政策的问题。把粮食保护价政策改革了,这种不合理的进口,就不会发生了。

  此外,我国的农产品贸易,也对总体贸易关系和国际政治关系,具有重要影响。例如,从南美国家的进口快速增长,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增长更为迅速,东盟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三大进口来源地,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农产品贸易也呈现新的增长势头。

  最后要说的是,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是非常正确的。饭碗问题,就是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进口,主要是起到补充性作用。我国进口最突出的,就是大豆,主要进口来源地是美洲,尤其是从南美的进口数量不断加大,早已超过了从北美的进口数量。从国际政治的角度看,风险很小。就国家贸易平衡来说,更没有任何问题,我国农产品贸易占全国贸易总额中的比例,出口约为3%,进口约为7%。在和平时代,充分利用国际比较优势,适当进口一些单产低耗地多的产品如大豆和棉花等,减轻国内土地的压力,养护培植地力,恢复良好生态,于国有利,于民有利。


农机经纪人


这个问题有点大,涉及的面太大,不好回答。

一、农产品的品种很多。按作物类型可以分为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按农产品的形态,分为初级农产品、粗加工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

二、地域太广。全国三十多个省市,南北方东西部作物结构差异太大。北方的小麦南方的水稻,北方的苹果梨南方的柑橘……

三、消费习惯的差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饮食习惯的差异,也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走向。

……

要说中国农产品的未来如何?答案是农产品必须的走安全化、生态化、品质化、品牌化、人性化。中国的粮食产品可能缺,但是像瓜果蔬菜之类的应该说产量巨大,以致于这几年整体农产品价格使终上不去,增产不增收现象普遍,种植养殖亏损也很常见。

我们常说,农业是个弱质产业,投资周期长风险大,一入农门深似海……其中的苦逼,只有在围城之内的人才能体会,资本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冒然进入农业领域的。

总的来说,农业关乎百姓的吃饭问题,但是想从农业挣到大钱却是不易。农产品的未来,取决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调整、农业政策的真正落实、农产品的品质提升以后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宽……









大丘谈三农


民以食为天,农业发展关系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解决14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

“十二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总结来说就是:谁种地,补贴谁;种地越多,补贴越多;标准化程度越高,绿色经营的越好,补贴资金就越高。

但对“三农”来说,仍然有一个最核心的痛点——“卖难”。我国多数农产品产量稳居世界首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但也存在其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农产品滞销事件屡有发生,农民靠种植增收难。

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产品还没有形成市场竞争力,有的地方大卡车都开不进去、农产品也运不出来。归根结底,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严重匮乏、流通环节的不标准化是主要原因。由于缺乏流通基础设施和标准,导致产销对接效率低下、农产品不能商品化、农民靠从事农业生产增收致富的速度远远不够;已有的部分农业产业园缺乏真正的市场能力,有园没产业、没运营、没订单,不但造成了设施浪费,还无助于农产品流通初衷,成了烂尾项目。中华地大物博,我们拥有众多优质农产品,但对于农民而言,如果仍然停留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计划经济时代,势必只能在有限的区域自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许多农业电商平台应运而生,如何顺应时代潮流,跟上互联网+农业的步伐,解决农产品的“卖难”问题,值得深思。

社员网的模式是用大卡车为农民增收,用标准化造福城市消费者,用产业园整合生产、加工、销售等各大流通环节,保障核心农产品品类供应,优化农产品流通体系。通过农产品B2B大宗交易、农产品产地标准化服务、本地人才培养、农产品品牌打造、电商示范县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投资运营业务,以此来建设完善激活产地端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创造农产品流通条件,倒逼农业的供给侧改革。

以上为社员网通过与全国9省30个县域达成大宗农产品上行合作所总结出来的经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社员网


中国的农产品发展前景是广阔的,但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已经是世界上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大国,但是农产品的质量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日本是发达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除了医疗条件好以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日本的农产品品质和生产标准比较高,大量使用无害化生产、绿色生产、有机生产技术,精耕细作;注重专业化的生产组织协同和深度分工,每一个农场只生产一两种农产品,在产品上深度精耕细作,种草莓的专业种草莓,送鲜花的就种鲜花,养牛的就养牛,从品种研发培育、种植养殖到产成品的产出,把一个产品做成一个产业链,把每一种产品都做到了极致,即使在这样狭窄的国土面积上,能支撑1亿人口的中高端农产品消费,粮食自给率能达到50%,实属不易。日本的人均耕地资源、耕地的条件和我国大部分山地丘陵地区比较相近,他们深度专业化的农产品的生产组织方式很值得中国人学习和借鉴。


随着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我国的大部分农产品的生产总量已经供过于求,但一些农产品还存在结构性过剩,经常造成滞销,农民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收入比较低。另一方面,中国大量的高端农产品要从国外进口,中国的农产品质量、农产品的安全性和生态环保性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中国农产品未来的有着广阔的前景:

第一、中国农产品生产的重心将由数量型转向高质量性生产。无害化生产、绿色生产、有机生产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大力发展高品质的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产品结构性供求过剩的矛盾。



第二、中国农产品高价值加工业产业链的发展前景广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层次仍然非常低,以中药材为例,中药材加工成药片,原材料增值平均十倍;如果能加工成针剂,原材料增值将达100倍;中国是世界上进口大豆最多的国家,我们进口的大豆主要是生产豆粕,而韩国和日本进口大豆,主要是生产化妆品和药品,产品增值是粗加工产品价值的上百倍,所以,中国在农产品深加工价值链发掘的深度和广度都非常大。在中国经济步入大健康产业为动力的时代,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高端医药工业、化妆品工业、精细化工业、高端保健食品产业等领域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第三、高端农产品发展衍生出来高技术服务产业发展空间巨大。要支撑传统农产品向高端化和特色化发展,必须加速生物工程、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大幅度提高农业的生产率、农产品的品质、安全性和环保性,把更多的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



总之,中国的农产品有广阔的前景和美好的未来,但是也面临艰巨的挑战,必须加快农业农村的配套改革,促进农产品生产经营的转型升级,使中国进入世界农业强国的行列,逐渐消灭城乡差距,让更多的农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牛哥的天空


首先,我们要清醒看到,与其他大宗商品一样,过去五年国内外农产品价格整体都处于下行通道,国内各种农产品“卖难”现象日益增多,农产品生产收益也呈下降趋势,近年来给各地农民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一点我想大家都有切身体会。展望趋势,未来几年国内外农产品价格进入上行周期的可能性在加大。

其次,我们要看到,国内农产品生产收益下降,农业吸引力进一步下降,再加上每年1200亿美元(约8000亿人民币)农产品的进口,可以说中国农产品发展面临的竞争压力在不断加大。

再次,从中长期来看,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破解中国农产品的发展困局?我们的优势到底在哪里?需要看到,中国地域广阔,自然生态多样,农耕文明悠久,中国农产品的种类比较繁多,起码有上千种,也许产品多样性就是我们未来潜在的发展优势。

最后,我认为未来要想让中国农产品发展前景乐观,最好的办法就是“内外兼修”。对内我们要加强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多方面提高竞争力和生产效益,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和消费升级带来的机遇。对外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国众多特色农产品的竞争优势,想办法把目前700亿美元(约4500亿人民币,主要是水产品和果蔬产品)的出口进一步扩大,占领更多世界市场,从而提高我国农民的生产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