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动不动就离家出走,作为家长和老师该怎么办?

松子飞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心理健康问题。一般的情况是孩子长期在“我为你好”式的爱中成长,这种爱是单方面的,家长们常常会低估了孩子,认为孩子小就什么都不董,孩子在用各种方式(如:哭、闹、发脾气等等)求得理解而无效时,孩子就关闭了沟通的通道,而用过激的方式来表达了。如处理不当很有可能走向抑郁。

孩子在2—4岁,7—9岁,12—16岁会产生叛逆,但有过激行为多因对爱匮乏。这种爱应是理解的细致的能帮助孩子解决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困惑的爱,是孩子需要的爱,绝不是一句我为你好的爱。离家出走是为寻找家里欠缺的爱与温暖。怎么办?不要评判孩子,接受完整的孩子,完整的意思是包括孩子的缺点,多陪陪孩子,与孩子交朋友,聆听孩子的心声。

别一种就是无底线的溺爱,当孩子大一点了碰到逆心的事情就很易发生过激行为。这也是一种心理健康问题。所以要告诉孩子红线在那里,碰了是什么后果。

祝你健康快乐!

#学着健康# 每日分享健康知识及回答健康问题、如果我们的内容能帮到你,请为我们“点赞”右上角“关注”我们,有问题欢迎留言,陈雄医生为你解答。


学着健康


如果是自己孩子,我的处理可能会过于谨慎,仅供参考:

① 先考虑“止损”。

到了这个地步,就不奢望孩子回心转意、乖巧孝顺的事了,那个太遥远,必须先考虑眼前:确保孩子不会有意外。

只要人在,就有希望。

② 怎么“止损”?

允许孩子做傻事,但绝不允许自己做傻事。

根据孩子正在做或可能做的傻事,推演他可能碰到的危险,做好预案。比如,如果被骗入传销团伙,我能否做到第一时间报警,并提供必要信息?

自己则不可轻易干预孩子行踪,如果这有用,也不会发展到这一天。否则就是自己又干傻事了。

③ 给孩子兜底。

确保孩子不会有更大意外之后,或者同时,可以慢慢向孩子传递两个信息:干什么我都支持,碰到危险就回家,家里永远等你。

千万别断了他回家的这条后路。

④ 发现美好,尝试沟通。

前面都是避免事情更坏的铺垫,这一条才是逐步向好的做法——深入观察了解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爱好等,试着从内心接受他,喜欢他。

比如发现孩子挺讲义气,可以在多个场合夸夸他,说比自己年轻时候强多了。

比如发现孩子喜欢玩恐怖类型游戏,就多注意这方面信息,偶尔告诉他,网易出了一款《第五人格》的游戏,你听过吗?

慢慢地,双方就有话可谈了,信任也就能慢慢建立了。

有了信任,其他还会远吗?

※ ※ ※

只是这么假想了一遍,自己的小心脏还在怦怦乱跳中,只希望大家永远不会碰到这种事情。



九月风满楼


动不动就离家出走,平常很少经历挫折吧,一不如意离家出走,也不会其他人想。

我听我儿子说,高二时他有一同学休学打工了,高三回来继续读,高考考上了一本。我很奇怪,问儿子为什么他要休学呢?

原来高二时他有了厌学情绪,不想上学,说他这么大个,出去一样的可以养活自己。这个男孩子和他父亲商量,他父亲爽快答应了,只是有一个要求,只能休学,不能退学。

这个男孩在一年的时间里学过厨师,送过快递,在工地上做过建筑工,高三暑假早早的就来到了学校办理了入学手续。

儿子没问他那一年的感想,只是看到那个男孩入学以后比其他同学早上都起得早,晚上比所有同学都睡得晚,就连中午午餐也是带着书或者笔记本。

孩子和大人一样有时不撞南墙不回头,他自己经历了就明白很多事情。


邻家均姐姐



生命如歌6306


大凡动不动离家出走的孩子性格倔强,稍不满足自己愿望抬腿一走了之。对于有这种毛病的孩子作为家长和老师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化谈心方法。他为什么要离家出走?是老师太严历了接受不了?还是家长对孩子要求太高、打骂孩子使孩子不能承受或者是攀比不能满足虚荣心选择离家出走。要想改变孩子的这种行为,营造家庭温暖环境,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一些不是无理要求多些包容和让步,让孩子逐渐对家产生好感和倦恋。与孩子谈心不要提过去的事,以免又产生反感心态。作为老师对离家出走教育告诫他,你年纪小,外边不一定安全万一出事你的父母怎么办?有什么问题可以说出来总有办法解决,不要让老师和家长担心,以后有什么想不通的先告诉老师,老师帮助你转告父母。教育孩子两手抓既要管物质又要管思想,让孩子既快乐又懂的家才是最好的安全地方。容许孩子犯一次错,能认认识错改正还是好孩子,这就是孩子成长过程。


喀秋莎61589681


不知道孩子是在哪个年龄段,但估计是在8-15岁,也不知道此家庭的家庭环境如何。在这只能按照完整家庭环境来做个人的意见回答。

这种情况只能说明这个家对孩子来说已经没有吸引力,没有“温暖”。这种状况只能依靠家长来改变现实,学校老师为辅。家长要如何来改变这种现状呢?

首先,家长先反省自己,回顾整理平常在处理与孩子意见分歧的时候,家长的点滴行为言词,然后家长客观的对自己的行为言词进行书面的阐述,该向孩子道歉的地方就进行道歉,认为孩子有过错的,就要点出错在哪里。做完这些后,可以选择用信封的方式给孩子看,也可通过电子书信方式向孩子发送。

其次,在孩子看完家长给孩子的书信后,家长多抽出时间,心平气和的与孩子沟通交流。在一些涉及家庭事项的时候,征求孩子的意见,并尝试让孩子来做决策。这样的孩子就会感觉到他在家里是一个得到尊重并是一个很重要的不可缺的角色。

如此下来孩子不会再有离家的根本原因了。但愿可帮到你。


海纳百川0629


孩子动不动就离家出走,这是做父母的最大失败!

正常情况下,家,是孩子唯一的生存保障,唯一给予他全方位温暖的地方。

令孩子感到不是了,总想离家出走?这得需要多少奇葩的努力啊!

唉!迫于生计,父母不能守在身边,形成这种悲剧,实属无奈。可很多并非这种情况,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了!

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怎么办?试谈一二:父母全方位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如果会的话),如是过分溺爱,无法无天,不妨欲擒故纵,放他一段鸽子(最好秘密监视),等他知道盐真是咸滴,醋还真是酸滴的时候,知道回头还好,不知道,施以适当措施,恩威并重,使之回头。一般用不多长时间,即可解决。

如果是家庭缺少温暖,就得加倍施于,尽力弥补,实际效果,全在于做父母的你自己,别人有劲使不上哦!

挽回失败通常是比较困难的,努力吧啊!


西山逸隐


家是港湾,不是战场。孩子总离家出走,肯定是觉得在家里呆得太难受。

孩子经常离家出走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孩子处于青春期逆反阶段,你指东,他往西。这个阶段也是学习分化的阶段,遇到困难,就容易放弃学习。如果家长老师一味地批评指责,不给予疏导,这样的话,孩子就更加逆反,直至情况越来越糟糕。

另一个因素就是来自于家长。

家长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内心所想。家庭是一个孩子分享快乐,倾诉痛苦,和共同面对挫折的地方。越是在孩子急躁的时候,家长要做冷处理,倾听孩子的倾诉。

我曾经在国外的一个中学校长家里,遇到这样一个事情。她的孩子周末去滑雪,一件新买的厚外衣放在一个地方,后来发现被人拿走了。孩子非常的沮丧和气恼,回来后跟他妈妈讲了这个事情。

中国家长遇到这种事情,通常会这样处理。有的家长可能会劈头盖脸训斥一顿,有的家长会先批评,然后让他以后要务必小心。

当我看到这位校长的处理方式时,我才意识到她最懂自己的孩子l。她听完孩子的诉说,并没有多讲什么,只是从表情上看出很同情孩子的遭遇,最后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表示安慰。本来应该是一个快乐的周末,孩子却被这件事情闹得内心非常沮丧。而作为妈妈,给予理解和安慰。因为指责,衣服也找不回来了。

可以知道,以后她的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就愿意跟家长倾诉,而不是向家长隐瞒或逃避,更不会离家出走。


世界达达


因为你给得家庭和孩子的基本信息不多,所以不能有针对性的回答你问题解决方法,只能大概简述。

【问题分析】

1.能动不动离家出走的绝大部分孩子是13岁以上的。因为12岁以前孩子对家长还处在“依恋”期,活动范围还不是很大。

2.13岁后,随着年龄大了,活动范围大了。“头脑”思维要求独立性,自我性,判断能力等都进一步提升。特别是自我的思想观点,自尊心……都有了自己评判和认知(对错不稳定,缺少实践经验)

【离家出走学校问题不是主要的。学校里的问题,孩子一般最多“厌学和逃课”。

关键是家庭父母的思想和行为是如何对待孩子的,“指责,大骂,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思想,夫妻之间关系不好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等等”这是孩子离家出走的主要原因。也是孩子出现悲剧的主要原因】

现在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最主要还是集中在孩子的“学习问题”和“家长的认知不理解孩子的思想水平”上。由于家长思想和认知有一定的“局限性”。才会出现这些问题。【和学历高低无关】

离家出走的初期,孩子和家长之间已经出现了“无交流无沟通”的情况。后期家长不改变方法,孩子觉得在家庭中得不到理解和思想上的指导……觉得家庭让孩子压抑。就会出现动不动的争吵和离家出走(长期离家出走)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讲大道理都是没有用的。因为孩子缺少实践生活经历,没有感悟。

孩子出现了问题,就说明家长的教育引导方法是错误的。只有家长真正想改变教育方法,才能帮助到孩子。如果只图一次两次方法那是不行的。

【解决问题方法】

首先我们要减少孩子慢慢离家出走的次数。因为孩子和家长的矛盾不是一天两天才有的。而是长期累积的过程。其实从小学,孩子的思想就已经出现压抑,只不过年龄小。

父母要反思孩子离家出走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原因是“学习问题”。那就拿“学习和孩子离家安全”相比较,二者谁最重要。这样问题就好解决。如果家长这时还担心孩子学习怕落下。那这样的父母也不合格。

举个我解决过得案例:

一个男孩当时上初二。学习当时还行吧。孩子也想努力更进一步。可是父亲的眼里只关注孩子“分数”。平时孩子和父母之间没有其他事情的交流。对孩子的方法也是“简单僵硬”。母亲也跟着指责……

孩子慢慢的就和父母出现“无交流”,常常关在自己的小屋里。孩子的情绪不稳定,学习就会下滑。最后孩子出现离家出走。和社会上几个和他年龄差不多,不爱学习的孩子,整天在社会上“游荡,上网吧,后来上酒吧”。有一次他们几个孩子没钱花,就想去打劫“小学生”。没有劫成。被派出所带走了……

孩子母亲给我打电话时,心好像都死了,家里的生活也是一团糟。

我让她比较“孩子安全健康和学习问题”谁重要。先解决孩子不离家问题。(孩子只要知道父亲在家,就不回家)。

1.父亲应当像孩子道歉。因为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人格自尊”等意识。道歉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中方法出现的问题。并和孩子制定在教育问题中的原则。有不同观点可以讨论协商。(父母的角色绝对不能是害怕孩子再出走的心理,不敢管,这是错误的,“方法和度”最重要。)

2.和孩子形成平等“朋友”的关系。尊重孩子的天真思想,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现实。

平常多和孩子讨论家庭事物和社会新闻事件。可以说说自己的分析观点,听听孩子对事情的观点。这是家庭关系维护的“基石”。这样孩子才会和家长互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建议有些谈话可以换个轻松环境,出去吃个孩子喜欢的美食。可以谈谈各国美食的故事,食材的种植,运输,销售,四川菜的美食排行榜,笑话,历史故事,新闻事件,科技创新,游戏的改进……谈谈孩子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想法规划。再谈孩子的学习问题需要家长怎样帮助……让孩子能从父母身上学到“智慧”。

总之,我写的这些方法,是经过实践的一部分指导方法。因为家庭不同,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不同……所以指导方法就不同。【和心理学无关】

上面这个案例几年过去了,孩子非常的不错。青春期只是孩子成长道路中的一段。每个孩子这个时期都多少有些自己的心事。就看家长的方式方法如何执行。【和父母的学历高低无关】

先写这些,希望能帮助到这类父母!祝一切顺利!


海涵快乐阅读


第一,是家长和老师太严

第二,还是孩子在家没有安全感!

第三,还是孩子结交的朋友是损友

第四,孩子学习差,不爱学习

解决的办法是,

第一,如果家长和老师太严,请家长和老师适当给孩子一些自由!

第二,如果孩子在家没有安全感,请给孩子足够的爱和陪伴!

第三,如果孩子有损友,要么不准孩子和损友玩,要么给孩子换所学校。

第四,如果孩子不爱学习,家长应该花时间陪孩子养成爱学的习惯!

通过以上几点孩子就不容易出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