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没有读过《论语》和《孟子》的人说自己信奉儒家思想?

关德亮


我没有读过《共产党宣言》,我信奉共产党的思想!



道理是永久的,经典是永恒的!

我不是党员,但是我信奉共产党的思想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和政策方针,因为我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改革三十年,看过祖国繁荣富强,享受过国泰民安!

不读《党的宣言》,不读《毛泽东思想》,我信奉共产党的思想!坚定不移!这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无需多说吧!



儒家经典传承两千多年,思想是传承的精神支柱!

道德是做出来的,与学问无关!

没有读过《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的大有人在,充分说明儒家思想是得到人们的认可的,儒家文化传承两千多年啦,被历代的帝王将相所推崇,传承至今。

儒家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人性善良的基本素质,也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儒家道德思想深入人心,什么是道德的标准,遵守规则并具有的素质就是道德。



儒家的五伦关系和言行准则。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两千多年来,作为文化不高的老百姓,做的是最好的,家庭是幸福的,与识字多少关系不大!

读书多叫有文化,不叫有素质,素质与接受文化教育的高低,没有绝对的关系,只有相对的!


遗风观世


您不觉得这才是最常见的吗?

信佛的未必研读佛经,

信道的未必养气炼丹,

信科学的未必开发人工智能,

信春哥的都未必见过春哥本人。

信儒的不读《论语》不也正常吗?

信与不信,经典就在那里,不生不灭。不会因为更多人信或不信而稍有增减。

有些人无所谓信,无所谓不信,却能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问他信吗?他反而会说“尽信,则不如无”。因为这些人要的不是信,而是践行。

更有一些人从来不读《论语》,所行之事无一不暗合圣人之道,这种人的“信”,比起死读圣贤书的腐儒,不知又高明了多少倍。





九月风满楼


这很正常不过了。反正都是对个嘴皮子。管它是孔儒还是孟儒荀儒的,反正儒家都包啦。好比没读过佛经的,说自己信佛的人多了。可是发展到如今的佛经浩如烟海,汗牛充栋,都读完才算是信佛嘛,估计不读还信,盲目的信呗,一读反而不信的也多了。

按这问题的言外之意,莫非是说,好像一读了《论语》和《孟子》就是信奉了儒家思想了?

我也读过,但我不信奉。思想这东西可以思考发展,但是绝对不接受不经审察就信奉的态度。说,相信什么什么观点,可以,很顺畅,说,供奉什么什么神像,这也说的过去,但要说,相信供奉什么什么思想,这就是荒唐的说法。能供奉的“思想”那就不是思想,那是宗教教条,那是宗教神像。孔孟的那点思想,一学习一思考,其实贫乏的很;但是一盲信一供奉,就显得孔孟思想多了不得似滴,于是自家就贫乏的很了。仅此而已。

所以此问题问法有大毛病,退回去重新审核了再发问来......

好了,


再升一级


儒家,

她是独尊中庸天道的多神文明,

她是华夏的传统文明,

她在华夏大地上无处不在而不仅仅在书本上。

儒、汉,同源。

华夏国,

以儒教为文明核心,

以大汉为血缘核心。

真正大汉子孙,即使没读过孔孟理论,他们的唯一正信只能为儒教。

信仰一神邪教的大汉子孙,则为汉奸。





中庸之道胡医生


教育是无处不在的社会事物,也是时时刻刻发挥重大作用的社会事物。任何的国家政策、路线方针、纲领的提出都是都社会进行着深刻教育:任何社会事件的发生都会相伴性引发社会教育;任何的社会现象的被观察也是一次社会教育,被对比、被呛等也都是一次广泛性社会教育。

所以说,只有拿书本才是受教,这是太片面的认识。

社会教育的题材来自哪里?就是现行流行的社会理论体系。现在的包括资本主义经济理论政治理论、国学、社会主义理论等。

我现在只相信社会主义理论才能真正复兴中国。坚决相信:资本主义理论和国学会最终导致中国万劫不复!


席军WH


儒家思想与其说是一种学术思想,不如说是人性之理。

子思作《中庸》,开篇即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子思作为孔子之孙,孟子之师,深得孔门真传,为避免后世对孔子思想的误读和歪解,故作《中庸》以传孔门心法,开篇一句话已经点名了,孔子之学,是性命之学,是人生来本自带有的诚之天性。这个天性,就是人生来就会爱人,就会追求善良与正义,就是有恻隐之心,不忍人之心,只是因为人出生后在环境中的浸染,慢慢被自我和私欲所熏陶而逐渐忘记了本心。

孔孟之学,说到底,就是要让人重新看见自己的真心本性,从而率性而为,以致良知。 孔子提出人性的完美品格,即“知、仁、勇”,此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大。”孟子提出的四端之说,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皆是从人的本性之理入手,所倡导的,也都是人人都本应有的仁义孝悌,智勇恭廉。

当孔孟之学尚未出世的尧舜上古时代,这些品德就已经存在,而且在尧舜之德的广布流行中,深深种植在中华先民的血脉之中。尚书开篇就说到尧帝无上品德: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中庸思想也非孔子或者子思自创,而是上古尧舜禹相续相传的十六字帝王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字是中华上古文明的核心精髓所在。

孔子思想并非是自己创立的,而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是总结并传承中华上古文明的集大成者。

因此,与其说儒家思想是一种学术理论,不如说,儒家思想是中华自上古文明开始的性命精神之传承,这种发自本性的善良正义与智慧,是每个中华族人都生来就有的,读不读论语孟子,它都存在于人们的日常之中,所以说,此谓百姓日用而不知。

孝顺父母,友悌兄弟,忠于家国,信于朋友,敬于事业,这些还需要别人教?还需要读论语孟子才知道吗?


玉心777


没有读过“论语”,“孟子”的人说自己信奉儒家思想很正常,而且往往是真信,不是假信。孔孟思想在中国传承了二千多年,又是主流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思维习惯和日常礼仪。多数中国人,甚至包括那些反对孔孟之道的人,实际上都受了儒学思想的影响,这就是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力量。

相反,读了许多孔孟之道的人,并不一定真相信。他们了解孔孟之道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哪些有用,哪些没用。知道孔孟之道只是一种统治工具,所以就把孔孟之道作为敲门砖,是真正的伪君子。

中国信佛教的人很多,整天烧香拜佛,可能从来没有摸过佛经,他们也是佛学真正的信奉者。佛教六祖惠能甚至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可见信仰信奉只是一种精神追求,自觉的相信并且遵守,就是信奉。

学习传统文化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不能抱残守缺,大忽悠欺骗群众。也不能采取历史虚无主义,不分青红皂白,一概予以否定。学习传承传统文化是一件十分艰巨的任务。


老梁139490047


希望复古,女人三从四德,下得厨房,上得厅堂,最好缠脚。哈哈哈哈



山青水秀人家


孟子的思想。也就是孔子思想。天下孔孟是一家。虽然他们不是一个年代的。孟子学的书籍就是儒家教育。孔子虽然是。不在了、可是他的书籍还在。所以说,只有孟子学到的儒家教育、他不但、学成了,而且还把他全都做到了。中国古代虽然是儒家传统、真正的学成了做到的只有孟子。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说书在如人在,也可以说,孟子是孔子的真正的格着年代的徒弟。因此说,儒家教育自古至今能学成功的只有孟子、现代社会的人们都说、古代、是儒家传统的制度。换句话说,只有孟子才是真正的把儒家传统学透彻了、你学的是儒家教育、你根本做不到、或者是没做到。那是等于零、还有的根本就。不做、就是因为孟子、把儒家的教育全部都做到了、所以才有资格作为圣人、也的到了圣人名称。现在社会知识。不也是同样吗、都是同样学的知识。有的人他就用上了、用到正地方了。有的人、不但没用上,而且还要起反面的作用。或者是还有人不往正地方用、专门的往偏地方用了。因为他的思想观念就是偏激的。就一点都不正!


马宝良14正大光明


信奉儒学一般都会看看儒家经典,但儒家思想历经2500多年的传承,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即使没有看过儒家经典的人,也可以对儒家思想的很多观念脱口而出,譬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人很仁义,做人要讲良心等。所以没看过儒家经典的人信奉儒学很正常。就像很多信奉佛教的人,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佛教有哪些经典,只知道一句「阿弥陀佛」,就成了佛教信徒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