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已矣。”?

邱明速


忠恕兩字,確實反映和概括了孔子學說的精神核心。

孔子學說的核心有兩個,一個是仁,一個是禮。今天的專家們只選一個字做孔子思想的核心,想搞個二選一,結果並不能反映孔子學說的原意。

孔子還是把這兩個字牢牢地捆在一起,充當自己的標誌,沒讓他們分家,做到這一點,主要是看孔子的這句話——“克己復禮為仁”。

復禮就是仁,仁必須復禮,辦法是克己。

大家一直在爭論,孔子到底是把仁作為核心呢,還是把禮作為核心呢?其實這是孔子學說的兩個不能分離的方面,仁不離禮,禮不離仁。這兩個只有結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反映儒家的核心理念,因為這兩個並用,才能建立既有家庭親友之親,又有不以愛惡相攻的良好秩序。理念的本質和核心,都應當以其目的來判斷,才比較符合本意。

禮制是孔子的治國基本方法。但是光有這些名位之分,儀式之繁,並不能保證國泰民安。治國的根基還是要安人,安人就要愛民、惜民、聚民,何以能如此待民?還是要給百姓以利,孔子在這一點上還是務實和客觀的。但是他和其他人不同的是,更加相信禮制的重要性,愛民不能徒勞地光是予人以利,更要予人以禮的制約。這兩者缺一不可。

再進一步,來看看仁。仁又是禮的基礎,沒有仁,禮就徒具形式,不能發生效果。

仁本身也包含兩個方面。仁者愛人,只是仁的一個方面,它還有另一個很深刻的方面,這就是恕。愛人是中心,但孔子的愛是有等差的,是從每個人離自己最親的人為圓心,開始向外逐級擴大的同心圓。孔子很務實,他所說的愛,確實和博愛是兩碼事。但孔子的仁也不狹隘,他認為在你愛都困難的時候,要做到恕,恕是仁的地板。

愛一個人好像不難,其實也不容易。

你試試,讓你愛一個天天給你小鞋穿、無事生非的小人,你們離不開,又愛不起來,那麼你們在一起還能不能過下去呢?這時候,愛他也許有些強人所難。可能有些人從內心裡你真的愛不起來,人分各性,怎麼能做到各個可心?

孔子已經洞察到人性的這種特點,因而提出“君子和而不同,要彼此尊重人的差異和分歧,把差異變成豐富,把分歧看做補充,這樣的和才是真正的和,才是君子之和,而不是小人的苟合。

西方的思想家也得出一個教訓:人可以不愛一個人,但應該能夠寬恕一個人,人間最偉大的是愛,但比愛更偉大的是寬容。“最偉大的是愛。”這是《聖經》的肯定,但思想家們看到了它的漏洞,所以打了個思想補丁。

康德也說過,一旦你仔細瞭解了一個事物,可能就不會像當初那麼愛它了。

西方討論的這種沒有功利的愛,孔子並不看重,孔子的仁愛,都滲透著強烈的功利性。孔子看重的是秩序,是穩定,是國泰民安。所以他的愛,既是廣泛分佈的,又是越遠越稀薄的,愛和恕,必須結合在一起,人們凝聚在一起的條件才能具備。所以孔子的仁,包含了愛和恕。人們關注的是愛,其實最重要的是恕。西方思想家把這層意思說得更透,其實孔子也是這個意思。


所以,維持仁愛和禮的真正精神支柱,應可以歸結為忠與恕。

忠是禮的直接精神基礎,恕是仁的基本精神基礎,二者合在一起,構成了孔子主張的有外在制約,也有內在情志的夫子之道。

曾子不愧是哲學家,他更會概括夫子精神的不凡的、深刻的一面。這個方面過去大家重視不夠,只是在嘴上掛著仁者愛人,愛不起來怎麼辦?孔子早有洞察,那就是要忠於禮法,寬恕與人,君子能做到這些,才能做真正的治國之才。可惜,能做到愛並不容易,能做到恕的,也不容易。惟其如此,才需要修養,需要克己,學習儒家的君子之學。

孔子的仁愛禮法思想,如果真心繼承,這也是破解現代化條件下,容納社會多樣化,與維護社會和諧相統一的既辯證又科學的出路。惟其如此,才能算是懂得辯證法,才是繼承傳統文化的精華。孔子在今天的意義,大致也就在此忠恕二字而已。


熱帶雨林的午後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已矣。”

【評述】參乎,曾子名。恕,忖己度物。忠恕,就是修己安人的意思。用現在的話就是:照顧好自己,照顧好親人、朋友,只要能力所及,就要不斷往外延申,直到國家,乃至天下、宇宙。

“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孔子認為天下的道理只有一個。

“夫子之道,忠恕已矣。”

這個道就是——忠恕。

孔子的這個論述,與明朝的王陽明“千事萬事只是良知一事”相同。

這一論點,與我們現在的社會論述出入非常大。我們現在的社會學科非常多,如管理學、經濟學、統計學、市場營銷學、科學、數學、……

這麼多門科,孔子卻說道理只有一個——良知而已。事實苟真如此?

舉二個例子分析分析,是不是也就一目瞭然:

第一個例子:管理學

成功的管理是什麼樣?如何做好管理?這兩個決定了我們做好管理的思考方向。就說餐飲管理,要做好管理,是不是要從食品的安全、衛生、營養、服務等等入手?而這食品的安全、衛生、營養、服務不就“忠恕”嗎?試問如果不從這些地方思考,怎麼可能做好餐飲管理。餐飲管理就是要讓自己的食品更安全、更營養、更衛生、服務更好,如此才能符合消費者心意,也才能實現基業長青。

要做好衛生?是不是要做好

第二個例子:科學技術

什麼發明才是成功的發明?發明的方向在哪?

就說手機,手機企業想基業長青,靠的是什麼?

是技術,確確的說是對人有用的技術。如攝像、智能、上網、定位等都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都是人需要的技術。所以手機企業想基業長青,就必須從發明出更多“對人有用的技術”。而這“對人有用的技術”就說“忠恕”。沒有位消費者解決問題的心,哪裡會去發明“對人有用的技術”。看了這兩個例子,再去想想其他的學科,不得不說,孔子的言論是對的。

可見,現代社會學科雖然多,但其核心道理,只有一個——忠恕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