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步入大学校园的心情?

薛小落


步入大学的第一反应是新鲜。

校园大了好多。一眼望不到头。草地也新鲜的很。篮球场上也是帅哥云集。就连谈恋爱的情侣也不会太过于避讳。

抬头呼吸口空气都是新鲜的。都是和原来高中时紧张不一样。

激动加上新鲜。这是我大学的第一心情。

而后慢慢的变成了机械化的上课,吃饭,睡觉,参与学生会的活动,有点无聊,有点三点一线的枯燥。可慢慢的大二有了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的课余爱好项目。也做自己喜欢的课业研究。慢慢觉得很是充实。


许愿姐姐


07年秋,我怀着对大学生活的向往,一个人拖着行李箱来到这个今后要与之共度四年的大学。

在这之前,对于学校的了解,仅限于从同村的大三学长口里聊到的那些美好。长沙虽然不算远,但对于农村长大的我来说,算得上是第一次出“远门”了。

依稀还记得入学当天,一向不善言辞的我,想着作为东道主应该主动去跟同学沟通时,心里的忐忑与不安,也记得入学第一天晚上就在校园迷路又不好意思询问时的场景。

那时的大学,从步入校园的第一步,美好大学生活的梦想就在我心里崩塌,“破旧”的门楼,泥巴地的停车场,下车看到的是一片荒芜,只有一条条从那比人还高的荒草中走出来的小道,仿佛又回到了我乡下的老家,但是它还是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一七聚


从小就比较独立的我,那天在老妈的陪伴下,来到了大学校园。进校门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我很激动,我想独自去感受这所学校,以至于我努力的赶我妈走,甚至因此和她吵了一架。因为其他同学都舍不得爸妈,我可能是唯一一个赶父母的。

\n

我还记得班主任给我们开的第一次班会,她将苏州介绍了一番,将我们专业的前景介绍了一番。她对我们未来蓝图的描述,让我将高考失利的沮丧心情抛之脑后。我开始喜欢那个学校,开始对那个城市产生强大的好奇心,开始对我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

\n

可以尽情睡觉不早起的大学,可以尽情玩耍不学习的大学,可以尽情恋爱不受约束的大学,可以拥有很多自由的大学。我在期待。

7年过去了,这些情绪也只是隐约记得。我想当时的心情应该更加浓烈吧。


密甜2


相比于其他人,我上的大学很一般,并且历经了两次高考,但是初入大学校门分那一天,我却很清楚的记得

起初我是拒绝的,我还沉迷于第二次高考失利,却又没有胆量去复读的,最后选择来到这所学校

那天是爸妈陪同我来的,在交完所有的费用后第一次来到宿舍,逛了校园,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心中的那种压抑和苦闷一扫而光,反而内心有一种满足感,一种优越感,自豪感,整个人都特别开心,我完全沉浸在大学的氛围里,我幻想着大学生活,我期待的大学生活,那一刻,你感觉你想要去验证那些曾经父母,老师说过的大学生活多么美好的感觉,想要去尝试那些以前为了来到这里所放弃的东西

现在大学第二年,大学生活虽然不是想象中分那样完美,但是接下来的几年中,我会真真切切的去享受大学里的一切,留下这个年纪最好的回忆


情感小公子


一直觉得故乡是一个很大很大的词,大到我不敢去碰触,大到超出了我的认知,后来,直到离开了故乡之后,步入了大学,才真正了解了故乡的含义是什么

提到故乡,我想大多的时候都是因为远离,是身为游子的一缕孤寂。第一次意识到远离是高三的时候写的一片作文,记得很清楚,其中一个立意是寻根。有人这么写到:我们总是梦想着要远去,直到到了远方,又开始思念起家乡来,这就是根的力量。的确,因为年少,我们总是觉得,自己生活了十几年的小城承载不了自己的才华和梦想,我们总是在大喊着生活要有诗和远方。于是,毅然决然的以一个自以为潇洒的姿态离开了生活十几年的故乡。

故乡

远离是一个很沉重的词汇。远离和旅游和出行不一样,如果发现不好,不舒服,可以立马动身返回舒适的故乡。而远离在我看来是一个硬生生融合的过程。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远离是为了求学。一个人背井离乡来到完全陌生的城市,走在不熟悉的道路上,看着陌生的脸孔,吃着不一样的食物,心里难免会戚戚然。

第二次远离仍是求学。相信大多数的人上大学或是打拼都会去到另一个城市。高考志愿在一家人的千挑万选之后,我被一个省内的大学所录取。距离说近不近,说远不远,但是比较短的节假日回趟家也成了奢望。刚到的时候,爸妈为我整理好行李之后就急急忙忙赶回了家。忽然之间觉得特别茫然。以后,我要在这个地方呆上四年甚至更多的时间,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了。

到的前三天,因为水土不服,只吃了几口饭,闻到饭的味道就开始吐,家里打电话问怎么样,拼命忍住眼泪不让自己哭出声,说我很好,匆匆挂了电话。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一个人第一次长大的时候,就是对父母说我很好的时候。站在宿舍的阳台上,看着对面宿舍楼灯火通明,不由自主拿手机拍了张照片,画面上一片漆黑,只有点点的明灯尤为清晰,最后,我给这张照片命名为回家。

大学校园

周末的时候和室友一起去爬当地的一个山,找了好久才找到。本是秋季,当地却仍是很热,我们都忘记了带水,就一路往上爬一路找卖水的地方。半小时之后一行三人有个人觉得太累,提出在山下等我们,我和另一个人坚持向上爬。越往上我越觉得这个地方怎么和家乡的那个山那么像!一点点的去靠近,明知是不可能的事情却很想去相信。最后,我停了下来——“近乡情怯吧”没有登顶之前我可以恣意描绘山顶上的风景,它可以很像我的家乡,很像家乡的山,很像家乡的树。

在这个城市生活了快两个月了,除了宿舍和食堂,就连去教学楼都会迷路。有时站在窗边刷牙,看着玻璃里的自己,常常会有恍惚的感觉,渐渐的,窗外的风景成了高中校园的风景,我仿佛还是我,那个高中时代的我,还在那个地方。

其实来到这个地方,心里是有些不大愿意的,家里觉得女孩子还是离得近一些好,我却是中意外省的一所高校,诸多原因还是来到了这里。闲聊时问室友为什么要来到这里,一个人说:我妈妈说我已经十八岁了,可以自己做决定了,没想太多,人生只有一次大学,离家远一些才叫大学,不然和中学又有什么不一样,于是,虽千万里,吾往矣。还记得室友说这句话时的神采飞扬,尽显了十八岁的朝气。我在一旁说:怎么我妈妈就没这种觉悟呢,在这里,我一点都不开心。室友说:哎哟,来了,就好好生活啊,既来则安啊。看着室友的态度,觉得自己必须做出改变了。

城市

现在在另一个城市生活了很久,交了新的朋友,也依然牵挂着远方的故人。但是,心里不会再那么空荡了。有时间会打打电话,聊聊近况。彼此真心祝福各安天涯。而这里,即将成为我下一程旅途的起点,我的另一个故乡。


一米尾灯


开始会激动充满着浪漫的幻想,中间会变得厌恶,甚至于想退学,想早早脱离走向社会去挣钱,最后的毕业又却是恋恋不舍。

但你走向社会,你才会发现,原来校园的生活真的是最纯洁的,最应该值得珍惜的,但已经变成回忆了


你有胸我有第


很高兴受邀回答,这个问题对我而言体会深刻,从初中起就开始住校,一直到大学毕业,刚进大学充满了好奇,觉得社会真的美好,又可以有一帮好哥们,开始或者重新开始认识她或者她,她,她。一切都被眼前的美好愿景。真的曾经好好的计划过好好学习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个感情专一,热爱生活的人。曾经,真的


驱魔一族


现在想想刚入大学的时候,心情还是有点激动,那时候觉得整个世界都在自己脚下,傲视一切,想着以后大展宏图的时候,更是心情激动的不行,随着大学生活的进行,逐渐开始整颓废下去了,到毕业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要去干嘛,考研还是工作?干脆有机会就都去尝试吧,到最后尝试一遍,啥都没成,无奈回家找工作,就现在这样了。


医学小百家


当然是心旷神怡,学习是有益社会,他人,充实提升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当然远不仅限于校园,要伴随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