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那么他们自己不抽吗??

用户126359409


谁说不?鸦片在英国乃至整个欧洲一度都是很流行的。

只不过服用的方法不一样,在欧洲是喝鸦片酒的。后来才发现鸦片有成瘾性,于是改成了鸦片的纯提取物吗啡,结果后来发现吗啡比鸦片还要狠,于是有鼓捣出了古柯酒,这东西传到了美国,就变成了可口可乐。

所以最初人类对鸦片的态度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后来英国人对中国的鸦片输入太丧心病狂了,让很多人都染上了毒瘾。

对于鸦片战争的起因,今天会逐渐清晰了,其实说到底是一个贸易逆差的问题。当年英国人其实是想与中国人做生意的。马格尔尼给乾隆祝寿的时候就带来了很多货物,钟表,枪支,机械,机器织的棉布,结果根本不入乾隆皇帝法眼,奇技淫巧而已。中国人根本就不买英国货。

但是英国人需要中国的茶叶,而且买的很多很多。结果就是,英国人很多钱都买了茶叶,大量的白银流失让英国的经济倍感压力。贸易逆差过于严重的情况下,英国人要卖给中国人一些货物。结果就找到了鸦片。于是开始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再后来,英国人在印度开辟了新的茶叶生产基地,于是进一步把中国剥离出了世界贸易的版图。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乾隆皇帝的短视和自我感觉良好的态度把中国拖入了鸦片战争。


植物人史军


确切说,当鸦片在清代的中国泛滥时,卖鸦片的英国人,本国也十分流行鸦片。但区别在于:中国人是“吸”鸦片,英国人是“吃”鸦片。

为什么会有此怪现象?就得简单说说鸦片的前世今生。

虽然在十九世纪时,英国人的鸦片买卖就已经轻车熟路,但论与鸦片这个“舶来品”打交道,中国古人却是远远早得多:这款在西方古希腊时代就风靡的“毒品”,《圣经》里的“忘忧药”,早在唐代时就传入了中国,当时还叫“乌香”或“阿芙蓉”,自唐代起至明代,一直是中国高档药店柜台里的名贵药物,手术时有镇痛作用的奇效。千年来一直造福患者。跟清代时“荼毒百姓”的恶劣形象,真心八竿子打不着。

至于英国人,那更是早早用过鸦片,对其“上瘾”的特效,更是深有体会。其实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国国内并没有禁止鸦片的法律,直到1914年才有了第一部专门的禁烟法律。而以《鸦片史》里的形容,英国人何止抽鸦片?连同时期中国人自杀时才敢尝试的“吞大烟土”,他们竟都当日常消遣,好些英国有钱人都喜欢把鸦片碾碎了掺在酒和果汁里,饮宴时喝的无比陶醉。为了过把毒瘾,就是这么不要命。

不止是当时英国的消费阶层,大多认不清鸦片的危害,甚至许多西方社会德高望重的学者们,对鸦片更是大爱。近代医学的奠基人希登汉姆更曾热烈歌颂:“我忍不住要大声歌颂伟大的上帝,这个万物的制造者,它给人类的苦恼带来了舒适的鸦片。”确实,在当时英国人看来,鸦片就是这么“舒适”。

如此认识,也令十九世纪时的英国,消费鸦片的风气一度非常盛行。不单是医学上治疗腹泻和镇痛的良药,英国近代不少名流更都是嗜好鸦片的瘾君子。甚至英国人还生产过一种含有鸦片成分的儿童糖果“Balagoli”,到20世纪初时还是英国小朋友们的大爱。以英国散文集德昆西的话说:

“对于一般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来说,服食鸦片就像喝酒或抽烟一样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不过,比起这火热风靡的场面来,鸦片在当时英国商人眼中,另一个意义才无比重要:摇钱树!比起近代史上鸦片在中国的流行,英国这点火热,简直小巫见了大巫!其中一个最大的不同是:比起英国人五花八门的消费鸦片方式,清朝年间的国人们,从康熙年间起,就认准了其中毒性最大,破坏力最持久的消费方式:吸食鸦片。

这“吸食鸦片”比起英国人的多种“抽”鸦片方式,差别究竟在哪?李圭的《鸦片事略》里说的十分形象:“煮土为膏,镶土为管,就灯吸食”,等于是分分钟就消耗一大堆。感觉更是无比舒坦:“其气芬芳,其味清甜”。吸到高潮时更是刺激效果:“但觉梦境迷离,神魂骀宕,真极乐世界也。”

这种吸食鸦片的方式,产生在欧洲人殖民下的东南亚地区,虽说英国人那时也消费鸦片,但对这种模式,确实极不感冒,认为只是“一种古怪的娱乐或怪癖的习气”,但是传到大清朝后,就迅速火热风靡,从康熙年间起就火遍东南各省。而且和英国人“吃”鸦片最大的不同是:吸食鸦片别看刺激,可是消费量更大,吞云吐雾间就是大把的钱。对身体的摧残也更惨,别管吸食的时候多过瘾,事后就是瘦弱无力打哆嗦,一天不吸就要死要活。

这种又糟钱又糟蹋身体的缺心眼消费方式,等于就是给鸦片贩子白白送钱。于是从18世纪中叶起,精于鸦片贸易的英国人,迅速赚了个盆满钵满。康熙年间时,中国每年消费鸦片不过两百箱,几十年后的乾隆中期,数量就已经突破了每年千箱。

十九世纪初的嘉庆年间更到达了每年四千箱。待到道光皇帝登基时,数量已经成了恐怖的两万箱。整个近代史上,这是堪称奇迹的“贸易增长”。

而且同样“奇迹”的是,在林则徐奔赴广州禁烟前,大清王朝的鸦片交易,却是越严令禁止越泛滥,清朝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几位皇帝,都曾严令查禁鸦片,结果却都是各级检查部门赚的盆满钵满,每次严禁之后,鸦片输入量都是滚雪球增长。连好些英国鸦片贩子都调侃:最盼大清朝查鸦片,每次查完都是赚。

这“奇迹”带来的,却是国计民生的全面破坏:以1835年时清政府的统计,清王朝当时的“瘾君子”总数,已经到了空前的两百万人,且上至王公贝勒下至贩夫走卒,几乎渗透各行各业。吸食鸦片的破坏力,不但摧毁着人们的健康,更恐怖掠夺着大清朝的财富,以英国人的估算,一箱鸦片从种植到卖进中国,纯利润就有一千银元。以英国头号鸦片贩子查顿的炫富说:“这是最安全最气派的投资方式”。

也正是在这“最安全最气派”的贸易中,表面强盛的大清朝,就伴着大烟鬼们的吞云吐雾,每年白银大把的外流,以至于道光年间时的白银价格,都比乾隆年间暴涨了一倍。曾经强大的江南纺织业,更被泛滥的鸦片贸易冲的七零八落,以林则徐的话说,交易量比道光年间前缩水了一倍。一种堕落的吸毒方式,就这样给闭关锁国的大清朝,年年不停大放血。道光年间为什么要厉行禁烟?为什么会被鸦片战争打开国门,看看这个破坏力就知道,就是必然的无奈之举。

鸦片的恶劣习气,只是一个外因,清朝自康乾时代起,越发病态腐败的社会环境,才是鸦片泛滥的真正温床。如此教训,哪怕已过百多年,任何时代,都不可不戒!


我们爱历史


不好意思,他们还真不抽。

这里面,首先是一个民族偏好吧。比如八股文、鸦片、小脚,这些只能是中国特色和中国文化符号。时至今天,我们又有一些新的文化特色与符号,比如麻将、火锅啥的。

总之,民族偏好。 试想在此前后,英国人往天朝输入过钢琴、饭叉、睡衣、玻璃、钟表甚至上帝等各种洋玩艺儿,但天朝人民并不怎么接受:1674年,英国商人来华,流泪赔本大甩卖,只卖了11匹布;1699年,英国的毛织品来华,东印度公司大班发现,没有中国人想买它;刀子钟表,赔本能卖出去一些;钢琴刀叉,赔大本也没有人买;至于睡衣睡帽,中国农民直到今天还大都喜欢全裸着睡,更卖不出去了……这么多洋玩艺儿,中国人民独独爱上了鸦片。

其次,勤劳勇敢善良的中国人民,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吸食法,这法太美妙了。

鸦片原产欧洲,起初主要药用。但鸦片很臭,特别是某些晒制的办法让鸦片有一种尿液发酵后的味道。这种味道,挡住了不少人。因为不管是像服金丹那样直接吞食,还是和以它药煎汤服饮,没有点喜欢喝尿、或者逐臭的情趣与偏好,一般人是不会尝食这种玩艺儿的,所以,鸦片还不致于成为公害。但是中国人民就是能,中国式吸食法,经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水管吸食法,水中溶入鸦片吸之;中级阶段是就灯吸食法的发明;高级阶段是烟枪吸食法!马士说:“一般说来,服用鸦片的其他国家人民都是把鸦片从口吞食到胃里去,唯有中国人是吸食的。”吸食,不但把鸦片的尿味给逼跑了,反而让鸦片发出了令人陶醉的香味儿!

直到今天,外国人吸毒,还是哼地扎上一针,或者鼻子嗅粉,那象中国人民,大烟灯、大烟榻、大烟枪、陪烟丫头……神仙也不过如此。

所以,也就是清政府为鸦片问题焦头烂额,而贩卖者,英国人不抽,美国人不抽;就是同样的亚洲国家,小日本也不抽。

太打咱脸了。

稍微可以宽慰的是,清政府禁烟的时候,英国政府也没闲着,英国男人长期嗜酒,所以英国政府禁酒跟咱禁烟似的,当时英国50艘快船6000名缉私队员在英伦三岛周围忙得团团转,主要任务就是禁酒!

当然,英国人也不是一点不用鸦片。鸦片战争前后,每年流入英国本土三百箱,成为城市中下层阶级的麻醉剂。鸦片对他们来讲,一是价廉,二是,可作酒精的替代品。但是英国政府及民众没有注意这些问题,面对众多酒鬼,几个鸦片鬼太微不足道了。

英国军队对酒鬼的惩治相当于中国军队对大烟鬼的惩治。甚至还有外国人分析了烟鬼与酒鬼的异同点。不管怎么说,在酒与鸦片面前,英国人选择的是前者,中国人选择的是后者。更气人的是,与中国同样的条件下,人家日本却没有拥抱鸦片。所以,鸦片绝对是一个民族偏好,天朝人民就爱这一口!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进北京,沿途中国人民与他们做生意,英国方面贴出告示:“牛羊鸡鸭青菜马料,令百姓赴营,公平交易,但不准卖酒,违者重惩”。

这里面信息多吧,一是公平交易,二是,中国人民啥都可以卖,就是不能卖酒给我的兵。为什么不准卖酒呢?还是那句话,酒之于英国士兵相当于鸦片之于中国士兵,酗酒给英国将领带来的麻烦绝对不亚于吸大烟给中国将领们带来的麻烦。所以,除了卖酒,中国老百姓居然与英夷打成了一片:“夷兵所到,市人从之者甚多,饽托数枚,易银一饼。而我军饥不能堪,到处抢掠”。 一句话,卖饼给夷人吃,夷人给的钱还特多。至于中国兵,就只能抢了,因为不想掏钱嘛。

美国也参与贩卖鸦片,美国本土也不禁烟。美国直到1885年才立法禁止其本土的鸦片贸易,但禁令并不严密。英国1868年制定了《毒品药店法案》,对英国本土的鸦片贸易给予了一般性限制,直到1914才真正禁止。

所以西方学者马士小心冀冀地问,这个吸食鸦片,我们是把它当作嫖妓呢?还是当作喝酒呢?

呸,对中国来讲,哪有那样简单。

我们中国今天,第一是禁毒,第二是禁嫖,第三是禁酒驾。人类转来转去,居然还是这么几件事,不服不中呀。


端木赐香


鸦片作为一种对晚清末年社会危害性极强的毒品,无论在底层还是上层社会都广为流传。鸦片最初产自欧洲,并不是中国本土的植物。由于鸦片本身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麻痹作用以及依赖性,最初在欧洲一般用于药物治疗。

鸦片晒干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尿液发酵后的味道,这时候很多人都接受不了这个味道,大部分欧洲人对它敬而远之。虽然摄入的收入鸦片会产生依赖性,由于鸦片本身的物理特性,以及难闻的气味阻挡了不少人对它的热爱。在欧洲主要配合其他汤药进行煎服使用。

欧洲地区对食品的加工工序十分简单,并不能祛除食物本身的味道大部分是生服。

而中国就不一样了,尽管鸦片的味道难闻如同尿液。但中国人经历了两千多年对食物的研究,就十分有办法将鸦片本身的味道去除。第一种方法就是将鸦片溶于水中进行吸食,第二种方法就是放入大烟杆中如同吸烟一般,这两种方法完美的将鸦片令人陶醉的香味释放出来,由于这种迷人的气味使得鸦片在中国推广开来成为人们日常颓废的支柱。


迄今为止,国外人吸食毒品还是非常暴力,比如扎针或者是嗅粉。而中国一向以享乐为主,将所有令人上瘾和颓废的毒品都转化成为生活中享受的乐趣。

这些原因导致了最后清政府为鸦片问题而焦头烂额,即便是人人都知道过多吸食鸦片有害还是阻挡不住这种潮流,虎门销烟也禁止不了社会底层人民吸食,成为麻木的行尸走肉,没有思想和灵魂。而当时的英国人虽然不吸食鸦片但却依赖酒精,整个国家也陷入了酒精的麻痹之中。


品读武器装备


鸦片在我国泛滥的时期是在清政府时期,可以说当时鸦片的出现残害了一大批的中国同胞。

毕竟这种东西当时在各个阶层都有存在,有的甚至为了吸食大烟而倾家荡产。

而当时的英国也确实不吸食鸦片的,也不存在上瘾一说。

鸦片并不是我们自己生产的,而是由英国人带来的。

由于鸦片本身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麻痹作用以及依赖性,最初在欧洲一般用于药物治疗。但是鸦片在被风干以后有一股难闻的气味,所以很多人都对那个味道难以接受,也因为如此英国大部分人都是对鸦片嗤之以鼻的。

根据药理学知识来看,鸦片作用的是人的神经系统,有麻痹的作用,很容易让人产生依赖,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上瘾。

在英国鸦片用处最多就是作为药物熬制并治疗疾病的,可是中国对对于食品的加工处理要比英国人厉害的多。当时很多中国人很懂得如何将东西处理的更好,能让人欣然接受。

总得来说一共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其当烟一样抽,也就是我们清政府时期最多见的“吸大烟”,另外一种就是像其他溶剂一样,鸦片是可以溶于水的。这样一处理,不仅没有难闻的气味,而且还散发出撩人心扉的香味,并且一出现就收到了万人的追捧。

以上种种原因都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清政府时期鸦片的泛滥,也就有了后来的虎门销烟。


这不是历史


事实上,早在公元前3400年的两河流域地区就开始大规模种植“鸦片罂粟”,命名为“快乐植物”,主要是兽医和妇科药品;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墓葬中,“底比斯鸦片”已经属于高档奢侈品;公元前300年古希腊已经把鸦片作为普遍的饮料使用。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提及过罂粟的药效,古罗马时代的希腊医生盖伦认为鸦片几乎是万能药,当时的罗马帝国,在商店和游方郎中手里都能买到鸦片。

阿拉伯人早在公元8世纪就把罂粟带到了中国,到11世纪阿拉伯人把鸦片买卖做到了西欧,13世纪,阿拉伯人又把罂粟带到了波斯和印度,到莫卧儿帝国时代罂粟在印度北部广泛种植。

在阿拉伯的禁酒时代,罂粟泡制的“代饮料”,行使了酒的功能。

最有名的鸦片饮品是托马斯·希德纳姆在17世纪60年代发明的“鸦片酒”,内含57克鸦片浓缩液、28克藏红花、1杯肉桂丁香的香料、半升雪莉酒。

16世纪“医学化学”学派的创始人帕拉塞尔苏斯对于鸦片的功能无比推崇,称赞这种植物提炼出来的浆水是“长生不老药”。

在19世纪,英国盛行鸦片酒,以吸毒出名的两位小说家是塞缪尔·泰勒·柯尔雷基和威尔基·柯林斯,到19世纪中期,英国年鸦片消耗量已经达到了2.72万公斤。

以英国散文集德昆西的话说:“对于一般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来说,服食鸦片就像喝酒或抽烟一样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英国人在19世纪确实不“抽”鸦片,他们视中国人因享乐吸食鸦片为“奇特的东方习俗”,却把鸦片溶解在红酒里,做成鸦片药酒来“喝”,或者将鸦片、鸦片制剂当做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一样的日用药,甚至把鸦片做成婴儿镇静剂,防止他们哭闹……


最知名的,英王乔治三世嗜食鸦片,把自己搞疯了,继任的乔治四世一样喜欢用白兰地送服鸦片酊,至于那些号称浪漫主义的英国艺术家们,往往在“神药”鸦片的幻觉中寻找灵感,以至于1837年登基的维多利亚女王认为英国男人失去了阳刚之气。

需要说明的是,英国本土并不进口印度鸦片,原因是印度鸦片中的吗啡含量只有土耳其同类的1/3,简言之,不够“劲”儿……而据美国人马丁·布思《鸦片史》的研究,从1831到1859年,英国国内鸦片消费年增长率为2.4%,进口鸦片从1830年的约91,000磅上升到1860年的280,000磅。

同期,出口鸦片由41,000磅上升到151,000磅,其中绝大部分销往美国。而美国人对于这种毒品的滥用也和英国亲戚差不多,在南北战争中,甚至双方都给自己的士兵派发鸦片。

直到1868年,英国才制定《毒品药店法案》,要求鸦片制剂在药店销售,而真正将鸦片禁绝,却要等到1914年。


刘三解


最早的时候,鸦片的用途是镇定。

所以马克思说:“宗教是人类精神的鸦片”。说的就是宗教可以让人平静的意思。

但是架不住鸦片成瘾啊!但在英国本土,抽鸦片也并不是一件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比如在《鸦片史》这本书里就写道:

“纵观整个19世纪,鸦片在英国、西欧和美国被广泛地应用,就像今天的阿司匹林或扑热息痛一样┅┅在1831-1895年间,英国国内鸦片消费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4%。”除了进口鸦片,英国医学协会还设立奖章推动国产鸦片的培育。


可以说在英国,上至天子百官,下至混混妓女,没有多少人不抽鸦片的。而且由于鸦片极强的成瘾性,导致这东西基本戒不掉。对普通的英国家庭来说,既然生病吃点鸦片就好了,也就别看医生了,贵的,看不起。然而英国本土禁鸦片,其实和一项技术有关:照相机。

在照相机的拍摄下,英国人终于发现那些吸食鸦片人们的可怕下场,于是在中国虎门销烟后20多年,也就是1868年,英国政府也学乖了,制定了《毒品药店法案》,才开始正式禁烟。

但这个故事没完。

我们知道对英国之所以对华输送鸦片,本质上就是为了做生意。但是由于中国人消费能力特别低,也看不上那些洋玩意,所以相当一段时间里,中国人都取得了巨大的贸易顺差。相当于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然后——给中国送钱。

于是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从而弥补中英贸易给英国人带来的逆差。

但对英国政府来说,贩卖给中国的鸦片都来自印度。如果有一天,中国政府脑子一抽,允许在云南地区种鸦片了,那英国岂不是彻底捐了?

也正是因为此,鸦片在英国官方可能的合法性也面临着威胁。最终英国人也开始禁鸦片了。

可对中国来说,我们当然痛恨鸦片,但我们更痛恨的,其实是鸦片带来的屈辱的侵略史。所以在中国,禁止鸦片比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坚决的多。

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酒骑风


英国人抽雅变的,只是说英国人的基因和中国人的基因完全不同,同一种鸦片,对两个人种产生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中国人的基因是更容易上瘾,依赖性更强,结果他在中国产生的灾难性的后果。

而英国人对压片上映的程度要低很多,所以说他的危害就显得相对来说比较小。


一个买鸦片酊的小伙子,小袋装各种原料,先买现配,这完全就像我们街头现在卖奶茶一样。

如果个人要来定义这件事情的话,我认为这是一场最早的无意识的基因战争。拥有成瘾基因的中国人惨败。


大鹏金翅鸟


对于"东印度公司"这个名字,不知各位听说过没有,下面要讲述的就和这家公司有关。

言归正传。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他们自己显然是不抽的。

首先要弄明白输入中国的鸦片来自何方。来自英国吗?当然不是。那么来自哪儿呢?

历史上有一个臭名昭著的东印度公司,鸦片就来自那儿。英国东印度公司,简称BEIC,是一个股份公司。1600年12月31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给这家公司予皇家特许权,允许东印度公司贸易的垄断权21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公司变成了印度的实际主宰者。在1858年被解除行政权力为止,它还获得了助理政府和军事行动的权利。东印度公司还就地大量种植鸦片,输入中国,鸦片贸易成了它所掠夺的巨额财富作为英国原始资本积累的重要来源。因此,对中国输入鸦片是一种就地取材或者自产自销的贸易形式,并非回流英国再出口到中国,或者在英国种植,然后出口。最后,英国本土或者英伦三岛并不适宜种植鸦片。

由于英国人特别嗜好中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所以英中贸易就严重失衡; 因此,英国就利用东印度公司向中国输入鸦片纯属弥补英中贸易巨大的逆差。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鸦片战争"。

至于英国的绅士淑女们,当然不会从印度公司进口鸦片了。


闲看秋风999


鸦片可真是个历史悠久的东西,主要用途是在医疗上,目前在药物中仍有应用。

从国外来看,公元前3400年的两河流域地区就开始大规模种植“鸦片罂粟”,命名为“快乐植物”,主要是兽医和妇科药品;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墓葬中,“底比斯鸦片”已经属于高档奢侈品;公元前300年古希腊已经把鸦片作为普遍的饮料使用。

再看看中国古代,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时鸦片传入中国,主要当麻醉剂使用;公元667年唐朝有鸦片进口的记录,被称为“阿芙蓉”;公元973年北宋印行的《开宝本草》中,鸦片定名为罂粟粟;到了明朝鸦片更是被当成贡品由暹罗、爪哇等国敬献给皇帝,被称为“福寿膏”,价比黄金。中国人对鸦片的危害认识最早,雍正皇帝在1729年就颁布过对于鸦片的禁令《惩办兴贩鸦片烟及开设烟馆条例》和《申禁售卖鸦片及开设烟寮上谕》。

在《圣经》中鸦片被描述成为“忘忧药”,因此当时的整个欧洲鸦片贸易是“合法”的,在英国街头卖鸦片的小贩满大街都是。英国人使用鸦片主要有两种方式:1、鸦片溶于酒精再加上草药制成鸦片酊,在当时被宣传成包治百病;2、将鸦片碾碎了掺在酒和果汁里直接吃。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这个年代,英国滥用鸦片的情况非常严重,民众将“上瘾”的副作用当作是解脱心理病痛的良药。英国鸦片进口量连年递增,从1830年进口91000磅到1860年进口量达到280000磅,年使用量翻了3倍,可见当时英国人对于鸦片的痴迷程度。

随着吸食鸦片人数的增多,英国犯罪率开始提升,社会秩序混乱,为吸食鸦片抢劫杀人、服鸦片过量中毒死亡、服鸦片致幻后酿成血案等事件屡见不鲜,这引起了英国社会的震动。经过激烈讨论,1914年英国出台第一部专门的禁烟法律,才开始抑制了英国本土的鸦片贸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