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的宝宝老是让抱着睡一放下就哭,这个该怎么办?

banyfat然儿


一个多月的宝宝老是让抱着睡,一放下就哭,其实这种现象也算正常,十个宝宝里面有八个都会这样的,所以现在很多医院坚决不让母婴同床就是这个道理。记得闺蜜生完宝宝以后,想把宝宝放在身边一起睡觉,可护士不让,她说这么做以后孩子很依赖妈妈,没有妈妈的味道就不肯自己睡。



那么,宝宝老是让抱着睡,一放下就哭,应该怎么办呢?

1.有的宝宝身体状况不理想,遇到这样的情况只能让妈妈辛苦些了,等到宝宝睡沉了再放下。要不然哭起来面红唇青的,看着都心疼。


2.老一辈的人说躺着喂奶最方便,宝宝喝饱直接入睡,妈妈也可以跟着休息。但要注意的是,宝宝入睡后要马上拔出乳头,然后让宝宝稍微侧着身体,避免吐奶和吐奶流到鼻孔。

3.从小培养宝宝好的睡眠习惯,多让宝宝自己躺床上玩。父母不能总是爱不释手的抱着宝宝,尤其是晚上,常常是抱到宝宝睡熟后才把ta放床上,时间长了,肯定出现了宝宝过分依赖的心里。


文海捞梦话育儿


孩子在怀里睡得很好,但是落地醒,尤其是月子里的新生儿,这种情况还挺普遍的,我女儿当时就是,不管怀里睡的多么香,只要放下,不过十分钟就会醒。朋友家的宝宝据说月子里爸爸、妈妈、姥姥三个人轮流抱过来的。

为什么孩子容易落地醒呢?

第一个原因,怀抱可以给孩子安全感。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被羊水仅仅的包围着,出生后的怀抱可以让她找到子宫温暖的感觉,所以孩子只要在怀抱中就睡得很好。

第二个原因,新生儿都有惊跳反射,如果在妈妈怀里,她的手是放下来的,被怀抱围绕着,如果放到床上,稍微外部环境刺激,宝宝的惊跳反应很容易让孩子清醒。

第三个原因,抱宝宝在怀中,可以让她听到照顾者的心跳声,这就好比宝宝在子宫听到妈妈心跳的声音,可以让孩子感到安全。

很多妈妈不禁要问,这样的问题怎样来解决呢?给大家几种建议:

从孩子出生就给她包襁褓,或者用襁褓式睡袋。这种睡袋会让宝宝的上半身有一个束缚的作用,仅仅的包裹就像包在子宫中一样,另外这样的包裹方法会把孩子的手包裹起来,这样的惊跳反应就不会让宝宝自己被自己吓醒。


如果妈妈一个人带孩子,也可以选择宝宝背巾。把宝宝放在背巾中,挨着妈妈的胸膛,可以让宝宝感受到温暖,听到妈妈的心跳,还可以解放妈妈的双手。

这种落地醒的情况会在孩子出了月子之后,慢慢减少。很多父母担心抱在怀里睡得宝宝就不会自己入睡了,如果使用背巾在孩子出了月子后可以慢慢尝试放下,一般情况下,孩子都不会被养成必须抱睡的习惯。

相反,一些不良习惯的抱睡很容易被养成习惯,比如父母在抱着哄孩子的时候,边走边晃,这样的哄睡,只要孩子感觉到摇晃停止就会醒来!


豌豆妈妈育儿


身边确实有不少宝妈在跟我抱怨,孩子太能折磨人了,睡着的时候也不肯放过妈妈,一放下就哭,抱起来没事,不知道是要整哪样。我家孩子从月子里开始,有一段时间也这样,让人非常头疼。好在后来及时找到了原因,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们先来分析“孩子抱着能睡,一放下就哭”的原因。

“孩子抱着能睡,一放下就哭”的原因

(1)缺乏安全感。

宝宝在出生以前就被子宫内温暖的羊水包围了十个月,子宫狭窄的环境为宝宝营造了充分的安全感。而宝宝出生以后,一哭就被妈妈抱起来安慰,让宝宝找到了安全感的延续。所以,一旦宝宝还没完全睡熟时,宝妈就松开温暖的怀抱,宝宝就会感觉到。

(2)没有养成好的睡眠习惯

宝宝生下来以后,宝妈和家人过于疼爱孩子,时刻想要抱着小家伙,睡觉的时候也不松手,养成了孩子睡觉时非要抱着的习惯。等到家长自己腰酸胳膊疼想要放下孩子的时候,却发现孩子已经无法放手,一放就醒,醒来就哭。

(3)孩子身体不舒服

如果孩子一开始没有这种情况,后来才慢慢出现抱着能睡,一放下就哭的情况,家长需要好好排除一下,孩子是否存在身体不舒服的情况。有可能是孩子还没吃饱肚子,睡一会儿肚子就饿了;也有可能是什么东西弄得孩子不舒服,一直无法解除;还有可能是病理方面的原因,如湿疹、肠绞痛等导致的孩子不舒服,他无法进入熟睡状态,只能靠哭来表达。

怎么改善“孩子抱着能睡,一放下就哭”的情况?

(1)如果纯属缺乏安全感导致,情况很好解决。可以让孩子睡在狭小的空间内,如婴儿床、摇篮等。喂母乳的妈妈,可以在哺乳的过程中,慢慢让孩子挨着床,动作尽可能慢,让床铺的温度尽量暖和,方便孩子适应环境。另外,尽量给孩子睡固定的床,不要今天让孩子自己睡,明天跟妈妈睡,容易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

(2)如果是已经给孩子养成了抱着睡的习惯,那就得慢慢纠正过来。家长最好不要整天抱着孩子,新生儿的骨骼和肌肉非常脆弱,长期抱着影响孩子的骨骼发育,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出现脊柱弯曲、驼背的情况。可以通过给孩子做抚触、讲故事等睡前仪式,慢慢培养孩子新的入睡方式。

(3)孩子如果一段时间变得爱哭,也会出现抱着能睡,一放下就哭的情况。主要是孩子稍微有点安全感的时候,也哭累了就容易睡着;没睡熟一放下之后,不舒服的情况仍然存在,所以很容易接着哭。

我家孩子当初就是这种情况。当时孩子还没满月,身上起了湿疹,突然变得爱哭,后来需要趴在大人的肚皮上才能睡着,稍微动一动就醒,醒了就容易哭。

后来去医院,医生责备我们没有及时给孩子用药物治疗,因为湿疹导致孩子身上皮肤发痒难受,而初生的婴儿既没办法诉说,又不可能给自己挠痒,她一直那么难受不安,而大人却丝毫没有同感,反而怪孩子折磨人,孩子多可怜啊,说得我们非常内疚。后来孩子湿疹状况减轻、痊愈之后,孩子睡眠就变得好多了。

因此,在这里,我也提醒一下宝妈们,注意观察孩子的情况,先排除孩子身体不舒服的情况。因为毕竟小小的婴儿是那么无助,有口难言,她如果真是身体不舒服导致的爱哭,也只能靠妈妈温暖的怀抱给她暂时的安慰了。


育儿观察家


好多宝宝小的时候都是让抱着睡一放下就哭的,这是宝宝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这种现象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等孩子大些就会好的。

1.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抱着呗,多抱一会儿等确定孩子睡熟了可以再尝试放床上,如果还是一放就哭那就只好抱着了,可以累了换人抱抱。等孩子半岁以后就会好很多了。我家宝宝小时候也抱着睡过一段时间呢。



2.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可以尝试和孩子一起躺在床上喂奶,这样孩子睡着后,妈妈就陪在孩子身边孩子增加宝宝的安全感,宝宝也会睡的香,大人也不用因长时抱孩子而腰酸背痛。

3.增强孩子的安全感需要家长多陪在宝宝身边,多拿玩具逗宝宝笑、多给宝宝说说话唱唱歌、给宝宝播放音乐等,建立宝宝的安全感,另外,在孩子孩子哭的时候完全可以抱起来的。还有,不要离开孩子时间过长让孩子哭过长时间,不利于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总之,宝宝睡觉不安稳,总要抱着睡,那就多种方式增强宝宝的安全感,在安全感建立之前可以抱着宝宝睡一段时间哦!


娜特慢妈妈


这个现象其实还挺普遍的。首先,要找找原因。通常有几个:

1、是不是父母或者其他护理人员,为了让宝宝尽快睡着,经常抱着哄睡而不是放在自己的小床上哄睡。

2、日常和宝宝的交流是否还是少,宝宝缺乏安全感,需要在父母怀抱中寻找安全感。

3、宝宝抱着哄睡以后,是不是放下的时机不对,通常是宝宝还没有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放到床上就容易醒。

找到原因,如何做?

1、针对宝宝习惯了被抱着睡,养成了抱睡习惯的,没有好办法,就是从现在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宝宝自己睡。宝宝不够累,确实想培养按时睡觉比较困难。尽量采用有仪式感的过程,比如,睡前伸展伸展,给宝宝读读故事唱唱歌,虽然入睡过程会长一些,但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宝宝可以习惯这种入眠方式。

2、如果平时和宝宝交流少,宝宝缺乏安全感,那就宝宝醒的时候多抱抱。还有要多和宝宝互动,玩耍,和宝宝说话。这样宝宝会觉得受到了足够多的关注。

3、宝宝其实也不是不能抱着哄睡。但是要特别注意睡着后放下的时机。

人的睡眠是有周期的,刚睡着处于浅睡眠状态,外部变化宝宝很容易就会被惊醒。而一般过了20-30分钟候,进入深度睡眠,就不容易被环境变化打扰了。因此,放下宝宝的时机最好选择入睡后20-30分钟左右。具体可以观察一下,深度睡眠的宝宝呼吸均匀和深沉,表情安详,还可以轻抬小胳膊,看有没有反应,一般熟睡都不会有什么反应了。

另外,妈妈的怀抱是很温暖的,而且还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这个和宝宝在妈妈肚子中环境接近。因此,注意放下宝宝的床也要尽量温暖一些,慢慢地放,而且最好放下后,再让宝宝保持靠在妈妈身上呆一会,等到床铺也温暖了,观察宝宝也没有什么变化依然熟睡,就可以悄悄地撤离了。


家有双语娃


那就抱着睡,孩子还是安全感比较低。是不是剖腹产的,一般剖腹产的宝宝就是感觉分离母体后安全感比较低,喜欢让人抱着。要是放下就感受到了,所以是一放就哭。

宝宝还小那就抱抱呗,等他长大了你想抱孩子也未必让你抱。小时候就是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全身心的爱孩子。孩子得到了足够的爱,长大才会分离的比较好。否则就会出现相反的路径。

不要相信孩子不哭才抱,哭就不抱,虽说是小宝贝,那孩子也能感受到家人的关爱的。在小的时候就是要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的心理才会发展好。有的宝宝就是属于高需求的宝宝,那就好好的抱吧。也不用羡慕别人家宝宝好带之类的。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质。前几个月家里人累点,多抱抱。等宝宝长长就好了。


豆小米妈妈说


孩子是不是睡不好。孩子怕惊吓,有点动静就醒了。两个月孩子容易得肠绞痛,我那阵也是,天天抱着孩子,放下来就哭😭,我把弄的没辙没辙,我买了婴儿车(平躺这那种的),让她在上面睡,哭了就推车。这样好点。



小黏包宝宝


要是宝宝喝奶,呛到了也会哭的,这个时候要使劲拍打他的后背,让他放声哭出来才行,注意要选择容易消化的奶粉,比如优博瑞慕。


太累了67


可能是饿了呢!要及时给宝宝喂奶哟,奶粉要选择营养丰富点儿的,我们宝宝喝优博盖诺安比较好,你也可以看看这个奶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