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河“糧改飼”:農業產業又一次“革命”


廣河“糧改飼”:農業產業又一次“革命”

“如果旱作農業是農業產業的一次革命,那麼‘糧改飼’產業轉型就是又一次革命。”12月1日,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農牧局局長馬進福指著路旁農田裡堆放整齊的塑料包介紹,這些“草包”內優質的青貯飼料,倍受養殖戶和養殖企業青睞,也讓貧困農戶實現了增收。

廣河縣牛羊養殖合作社院內的青貯飼料草包 馬進福 供圖

馬進福一臉自豪地說,這些“草包”可是鄉親們的“寶”。用機器把飼草玉米連同秸稈一起粉碎打包,再發酵1個月左右,就變成了整裝的優質青貯飼料。

當地養殖合作社的一位飼養員指著棚舍內的牛說,青貯飼料不但有營養、牲畜愛吃,而且包裝整齊、易於存放,規整起來也方便。

廣河“糧改飼”:農業產業又一次“革命”


廣河縣農牧局局長馬進福介紹青貯飼料的優點 錢河山 攝

馬進福介紹,目前當地的青貯飼料分為600公斤大包裝和70公斤小包裝兩種,市場售價每公斤0.75元至0.8元。今年,廣河縣預計將完成青貯飼料加工20萬畝、120萬噸,有7116戶貧困家庭受益。

馬進福算了一筆賬:農戶種普通玉米,按當下市場價格每畝地收入1500元左右,而改種飼草玉米後,每畝地保底收入2100元,再加上政府的獎補資金,每畝地可多收入950元。另外,一些企業流轉土地種植飼草玉米,農戶不僅能拿到每畝1200元的土地流轉費,個人到企業打工還能掙到6000元左右的工資。大夥剛開始排斥“糧改飼”,到如今四處傳送青貯飼料的好。

據悉,今年以來,廣河縣以5個沿川鄉鎮、基礎母畜示範村為重點,力推飼草玉米訂單種植。截至11月底,全縣共完成飼草玉米收割18.6萬畝,加工青貯飼料96.8萬噸。

“過去堆滿村落,用來燒火做飯的廢秸稈,現在成了畜牧養殖市場供不應求的首選飼料,更是鄉親們眼中增收致富的‘香餑餑’。”馬進福說,在飼草產業的帶動下,全縣現存欄牛10.48萬頭、羊120萬隻,這些資源都將為脫貧致富提供有力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