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有哪些少为人知的知识?

dongyangwoainisy


太平天国封两千多个王现在基本被作为笑谈,但放当时的年代,太平天国的对手满清其实也半斤八两,没有嘲笑太平天国的资格。满清体制下汉人武官能得到的最高职位是提督,满清在平定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搞出了 五千多个提督。

在清朝时代,提督和总兵是汉人武官能够得到的最高职位,提督比总兵高一级。在满清体制下,正常情况下编制内的提督有20多人,总兵有83人。

在满清政权与太平天国作战时,为了解决需要赏赐功臣和满清朝廷拿不出真金白银等实际东西的矛盾,满清政权弄出了记名总兵和记名提督头衔。记名提督和记名总兵意思是你有资格出任提督和总兵职位,能穿相应品级的官服,但需要等到有提督和总兵职位空出来时候才给你做。

(清朝某提督)

到成功镇压太平天国时,满清政权共有5000多记名提督,两万多记名总兵。可以想象,头衔这么泛滥后,记名总兵和记名提督基本没机会真正做总兵和提督,地位只能看实际职位了。太平天国滥封2000多个王爷,某个王爷可能实际只是个统领几百人甚至几十人的小军官。满清同样如此,某个记名提督可能实际只不过是个手下几十人的小军官,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家中倒马桶的亲兵,也有记名总兵头衔。

太平天国和满清两个政权,这点上的奇葩程度真是旗鼓相当。

要是太平天国弄个王爷加强团,满清政权弄个提督旅,双方大战一场,肯定很有看头。


仁勇校尉


太平天国军制是冯云山模仿周礼“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自创而成。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管伍卒4人;五伍为两,设两司马一人,管26人;四两为卒,设卒长一人,管104人;五卒为旅,设旅帅一人,管526人;五旅为师,设师帅一人,管2630人;五师为军,设军帅一人,管13150人。军帅之上,又有将军、总制、监军来加以节制。

将军之上,有检点,分殿左检点和殿右检点,共计36人。检点之上有丞相,分为
“天、地、春、夏、秋、冬”六种,共计24人。丞相之上有“前、后、左、右、中”五军主将。1851年3月23日,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登极,自称天王,封杨秀清为中军主将;萧朝贵为前军主将;冯云山为后军主将;韦昌辉为右军主将;石达开为左军主将,自此建立五军主将制度。太平天国规定别分男营,女营,男入男营,女归女营,虽夫妻不得同宿,但这项政策在太平军将士的反对浪潮中于1855年3月宣布废除,准予男婚女嫁,并设男女媒官各一人负责嫁娶事宜,符合条件的男女婚嫁之时媒官将颁发
“龙凤合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结婚证书。

太平天国高层们对“龙”大有偏好,萧朝贵假借“天兄”之言,宣称金龙大龙是“宝”,不是“妖”,各自均以“真龙”自居。太平天国强制“避讳”,基督教各神的名字、宗教用语以及各王爷的名字都要求避讳,违者处死。一般人不得在名字中有“龙、天、主、王、德”等字,姓王的一律改姓“黄”

,大肆修改文字,如圣改胜,上改尚,耶改耳,国改郭,火改亮,清改菁,秀改莠,亥改开,卯改荣,丑改好天王府中没有太监,所有杂务都由女官负责,这也是洪秀全被后人唾弃为贪淫好色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这其实不能全怪洪秀全,定都天京之后,他曾经让亲信蒙得恩在南京精挑细选了80个十岁以下的俊俏男童,准备阉割后充当太监。但阉割是件高难度的技术活儿,太平军阉牲口一样乱割一气,结果死了77个,制下3个活着的也成了废人。自此天王府中除洪秀全外都是女官,没有太监。


历史茶坊


1、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原名洪火秀,因为“秀全”拆字很像“我是人王”,所以洪秀全给自己取这个名字。

2、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很多太平军人流落到南美洲,现在很多南美国家还有太平天国运动后人。


3、太平天国军队基本为广西人,他们特别爱吃狗肉,每次打仗必吃狗肉。

4、洪秀全吃饭,必须吃整菜,即使是一头牛也是整的,连皮都不能少,直到吃的时候才能把皮拿掉。

5、太平天国军被清军围剿时,弹尽粮绝,洪秀全爪了几百个童男童女,做成肉末掺在做馒头的面粉里,让宫女们吃。


学于古今


1、天平天国的王比大清的县官还多;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太平天国》中,李鸿章在苏州杀八王的那一幕。里头的李鸿章自己也反讽道:自己在大清混了这么多年掌管一省之军政,半个爵位都没有。而眼下这群手下败将,个个都是王,而且还盖王府、娶王娘。

难道太平天国的王就如此不值钱?没错,真不值钱。

太平天国是个比较奇葩的政权,刚起事时,就在永安建制中封了好几个王。除了洪秀全自称天王外,又直接封了东南西北翼几个王。攻下南京势力如日中天后,又新增了干王洪仁玕、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等。

之后,随着势力的衰落,天王洪秀全为了鼓舞斗志,就开始大肆封王,在太平天国最后的几年内,共封了两千七百多个王,很多王的封号越来越奇葩。结果王太多了反而造成太平军指挥的混乱。于是,又把王分成了一、二、三、四、五等。

换句话说,太平天国的王,其实还比不上大清的县官。

2、太平军出身的,最后混得最好的是丁汝昌;

太平天国最后以失败告终,许多赫赫有名的太平军将领和与太平天国有关的人物,最终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比如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等。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韦昌辉的弟弟韦俊,就因为在天京事变后,被迫向清廷投降,最终得以善终。

但比起韦俊,还有一号太平军日后混得更好,他就是丁汝昌。很多人都知道,丁汝昌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将领,但却很少人知道,其实他早年也是太平军的一员。丁汝昌一开始是太平军程学启的部下,后来随队投降,进入清军序列。

日后,丁汝昌在评定捻军过程中因功被提拔为总兵,从此不断平步青云......

3、太平军中也有“洋官”;

太平天国虽说是典型的中国农民起义,但却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有不少西方列强的势力牵扯其中。

而在太平军战斗序列中,其实也有一些洋人的。毕竟大家都信上帝,自然也是获得了部分洋人的好感的。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呤唎。

呤唎原本是英国海军军官,1861 年加入太平军,投效于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帐下。呤唎为忠王训练士兵使用枪械,并先后指挥太平军炮队作战,同时也负责为太平天国采购武器和粮食。后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呤唎回到英国,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了一本名为《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的书,成为西方人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一手资料。


这些历史要读


太平天国的封王多达两千七百多人!有点职务的基本人手一个了。我们中学历史课本,学了太平天国在永安建制的时候,是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北王韦昌辉,后来到天京又有翼王石达开、干王洪仁玕、 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但实际上,在太平天国的最后四年,一口气封了两千七百多个王。其中还分为一等王、二等王、三等王、四等王、五等王。

林凤祥、李开芳、秦日纲、胡以晃这种有点名气的将领肯定都王了,洪秀全那一大堆亲戚也不必说,还被同时封“千岁”。但那些什么汪麻子、蓝大顺、蓝二顺这种npc居然也是王。这些人有什么资格封王呢?完全破坏了以军功封爵的原则。这么容易就到人生巅峰了,谁还会卖力打仗?孔子曾经说过,唯名与器不假于人。我们不禁感慨,太平天国如此滥封王爵,这个国家如何不灭亡呢?


林屋公子




问:太平天国有哪些少为人知的知识?

答:我随便说一个吧。

稍微了解一点太平天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洪秀全是个落第秀才,屡试不售,以至于怒急攻心,癫狂病发作,昏昏沉沉,结合自己读过的一些基督教义,有意无意地做了许多与“黄皮肤、黄胡子、穿黄色龙袍的上帝”有关的梦——这是“拜上帝会”肇始之发端。1843年,洪秀又一次落榜,终于下定决心,断绝了通过科考走入仕途之路,窜入广西桂平紫荆山区,找到在那儿传教的冯云山,甩起膀子,干起造反大业来。

不消说,洪秀全的铺子开得很大,立国长达18年,军队纵横大江南北,先后占据全国600多个府州县。

最终,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一干忠于大清王朝的汉臣力挽狂澜,勾结起外国势力,把太平天国镇压了下去。

所谓成王败寇,洪秀全作为了一失败者,他的政体和他本人之后被清朝严重妖魔化,许许多多猛料与糗事笼罩到了他的头上,或真或假,让人啼笑皆非。

现在,网上还流传着许多据说是洪秀全亲笔所书的“书法作品”,字体歪歪扭扭,也就现在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的水平。

大家看了,不免揉着肚子捂着嘴,尽量控制着不至于笑喷,说:就这水平,考不上秀才太正常了。

其实,这些“书法作品”,多是后人伪作,不过是要埋汰洪秀全以供大家一乐罢了。

不过,太平天国文献里的《天父诗》,文句半通不通,连打油诗的水平都达不到,这倒不是后人伪作,真的出自洪秀全之手,大家读了这些诗,还是那一句:就这水平,考不上秀才太正常了。

下面,回到今天我要说的正题上来了。

洪秀全考不上秀才,学问确是很差劲,但他真正的诗作绝不是《天父诗》的水平。

我们来看一首洪秀全作于金田起义前夕的明志七律诗:

近世烟氛大不同,知天有意启英雄。

神州被陷从难陷,上帝当崇毕竟崇。

明主敲诗曾咏菊,汉皇置酒尚歌风。

古来事业由人做,黑雾收残一鉴中。

看,诗还算正常吧?和《天父诗》的风格很不同吧?

这说明,洪秀全是能说人话、能写正常人看得懂的诗的。

那么,《天父诗》里面的怪胎诗是怎么回事儿?

原来,文学创作也是讲究“看菜下饭、看人说话”的。

洪秀全的写《天父诗》,并不是想同乾隆皇帝那样,让诗流芳千古,永垂后世。他写这些诗的初衷,意在调教和训导后宫那些整天服侍自己、与自己打交道的女人们。

这些女人文化水平不高,而且大多是客家女子,洪秀全的诗写得深奥了,她们就读不懂、理解不了。

所以,洪秀全在写这些诗的时候,尽量口语化、通俗化,并且,使用的是客家话的句式、词汇。

这,就难怪现在的读者读起来怪异突兀、如坠云雾了。

实际上,不单单《天父诗》是用客家话的句式、词汇来书写,很多政要措施、军令等等也是用如此,并且,不止洪秀全这样写,其他的许多太平天国高层都这样写。

可以想象,写既是这样写,则说话的时候,更是以客家话为主了。

也就是说,客家话是太平天国的官方语言,亦则是“国语”。

我这么说,不知大家惊不惊奇、意不意外?

之所以会这样,一来,是洪秀全和许多太平天国高层将领都是客家人(如冯云山、石达开、秦日纲、胡以晄、林凤祥、蒙得恩、李秀成、陈玉成、黄文金、黄玉琨、锺芳礼、赖文光等等);二来,清军对客家话索解甚难,太平天国用客家话书写文牍,可以起到一定保密作用;三、太平天国使用客家话交流和书写,既可有别于“清妖”,彰显自己是传承了汉魂的正宗汉族人,又可以营造出一种宗教里面特有的高深、诡异,让外人有深不可测之感。

说到了这,不由有些庆幸——庆幸太平天国没有成事,否则老祖宗传承下来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就会被他们那些半通不通的客家话句式和词汇给搞乱套了。


覃仕勇说史


欢迎关注和参考永宣论史之?《咸丰与洪秀全:命中注定是死敌,身有诡异密码能解释清朝国运》


咸丰(1831—1861阴历)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他短暂的一生却遇上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即洪秀全(1813—1864阴历)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是咸丰帝的最大的对手,心腹大患。

首先,按民间命理的说法,咸丰生于辛卯年(1831),洪秀全生于癸酉年冬(1813),卯代表东方木,酉代表西方金,二者是日精月华、两极之冲,所属五行也相克。

咸丰的咸字中包一含戌字,暗合他庚戌年继位(1850),而这年冬洪秀全也开始起义。庚字五行属金,而咸丰本命为木而受克。1860年,庚申年,强金,所以英法联军轻易攻占北京,咸丰退败承德避暑山庄,但清朝国号清字属水,金又生水,所以只克咸丰而清不亡,化险为夷,四十年后的庚子年(1900)也是如此,该年非亡清之年。1861年是辛酉年,又是紧挨着庚申的强金年,金最旺,尤克木,所以咸丰此年暴崩。

咸丰儿子同治出生于1856年,丙辰龙年,所以那时民间认为同治是真龙天子,他一降生,命运天平逐渐偏向他,出生才百多天,太平天国就发生了天京事变,转向衰败,而且最终灭于同治手中。

清朝晚期最怕辛亥年,说来巧合,清朝亡于辛亥。1851年,洪秀全正式造反,爆发了为灭清的金田起义(又是金,处处克咸丰),这年是辛亥年,如果历史学家当年用了辛亥革命代替金田起义,那近代史上要分称第一次辛亥革命和第二次辛亥革命了。洪秀全领导的第一次辛亥革命差点儿就颠覆了大清王朝,六十年后,甲子循环,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清朝,真是有些诡异。

清咸丰和洪秀全这两名字也很有意思。清与洪,清夺了朱元璋的天下,而朱元璋在民间称朱洪武(年号),咸与全意同,秀与丰意近(丰姿),秀全即丰咸,是反咸丰的,洪秀全是帮明朝报仇而造反的。

还有说法,丰字拆字为三一,预示,咸丰享寿三十一岁,一核对也符合。

咸丰在位十一年(1850—1861),洪秀全1853年定都天京,1864年身死国灭,做像样的皇帝也是十一年。

咸丰名字叫奕詝,奕为辈分,詝字代表他,于是民间又针对这个进行解说,言为是非口,宁一为安宁,一为江宁,总体来说就是关于国家安宁的是非,而且在江宁。江宁即南京,代表太平天国。

也许关于这些的民间说法还有很多,当然毕竟是民间说法,用科学方法却无法解释,或者说无法解释通透,但从来民间故事或民间说法都是很有趣味性的,足以让人娱乐和放松一下心情吧。


永宣论史


太平天国运动就发生在160多年前,所以有不少有意思的细节都被记录了下来,小编举几个例子说道说道:

1、李秀成是如何加入太平军的

↑美丽的广西藤县,清朝末年非常贫穷↑

公元1851年,有一支太平天国部队躲避清军追击,进入了李秀成所在的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在扎营此村的五天时间里,这支部队绝不是秋毫无犯,而是找到什么就吃什么,甚至会搜刮村民的家里,找到村民藏起来的食物。

李秀成一家当时靠着在山上务农,打零工,以及烧制木炭勉强糊口,“家中之苦,度日不能,度月格难”。

尽管李秀成饿的快死了,但他并没有痛恨这种太平军的行径,反而是部队长官的一则通告吸引了李秀成的好奇——凡是加入拜上帝会者,都可以和部队士兵们一同用餐,不用花钱。

于是李秀成和家人为了吃饱饭,加入了太平军,部队拔营要走的时候,拜上帝会信徒必须遵命把自家房子烧毁,跟随部队而去。

↑李秀成加入拜上帝会,人生再无回头路可走↑

短短五天时间,李秀成变成了无家可归,不得不跟着太平军亡命天涯,从此他的人生,再也回不了头了。

2、继续说说李秀成的家乡——广西藤县大黎镇

从这座小镇上,走出了太平天国四个王,除了忠王李秀成外,分别是——

英王陈玉成,藤县大黎里西岸村人,14岁时跟着叔父陈承瑢加入太平军;1862年安庆之战失败后,投靠军阀苗沛霖,被出卖后遭杀害。

侍王李世贤,藤县大黎里新旺村人,李秀成的堂弟;1865年8月23日被康王汪海洋杀害。

来王陆顺德,藤县大黎里古制村人,此人不是很有名气,曾跟随李秀成大破江北大营,天京被湘军攻破后,跟随侍王李世贤进入福建,1865年被俘后遭杀害。

3、《李秀成亲供》

公元1864年7月23日,李秀成兵败被俘,曾国藩亲自审讯李秀成,命李秀成写供述,李秀成从农历六月二十七日一直写到七月初六日,每天约写七千字,全文共五万余字,但经过曾国藩删改后,目前仅存三万三千字左右。

曾国藩删改到三万三千字左右后,命人抄写两份,名为《李秀成亲供》,一送军机处,一送曾纪泽处珍藏。

↑《李秀成亲供》手迹↑

1963年,曾国藩曾孙,台湾东海大学第一任校长曾约农把《李秀成亲供》影印版公布于世,《亲供》真迹现在收藏于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

至于曾国藩删改的地方,大致是以下内容:

一是以洪秀全真正死因为代表,关于湘军和太平军交战记录的内容。李秀成自述说洪秀全是病死的,然而之前曾国藩为了夸大湘军战果,上奏朝廷说洪秀全是服毒自杀。

二是李秀成在自述中劝曾国藩手握重兵,取清朝而代之,光复汉族天下。李秀成之所以这样写,因为他本人确实存在满汉种族之分的观念,另外他把唯一生还的希望寄托在,万一曾国藩起兵反清,说不定会征召李秀成为己用。

然而曾国藩绝无反清的念头,看到李秀成这番供述,唯恐被朝廷猜忌,把相关内容全部删除,原稿第74页以后的内容都被曾国藩销毁了。


我见青史多妩媚


太平天国与上海小刀会起义的关系,是太平天国最鲜为人知的历史知识。

上海是太平天国后期进攻的战略重点,忠王李秀成曾于1860年6月到1863年6月的3年间,调动30多万大军先后8次攻打上海,最终在即将拿下上海时天京被围,李秀成撤出上海,功败垂成。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李秀成攻打上海前,另有一支队伍对上海发动了进攻,这就是上海小刀会起义。

刘丽川像

1853年8月——1855年1月,上海的天地会在其首领刘丽川的领导下举行起义。起义军迅速占领了上海县城,击毙了上海知县袁祖德,活捉了苏松太道吴健彰。起义军最初不过千人左右,几天之内发展到万人以上。小刀会起义后,迅速向四郊发展,占领了宝山、南汇、川沙、青浦等县城,一度克复了太仓。

起义军克复上海县城后,建立大明国政权,数万小刀会会众与清军进行了长达17个月的血战。1855年1月,刘丽川在遭到清军与外国侵略军的联合剿杀下败亡,大明国政权也旋即瓦解。

一直以来,后世学者在研究小刀会起义失败的原因时,总是将主要责任归结为太平天国的不支援政策。这种观点的最初提出者是著名的清史研究专家萧一山,萧先生曾指出“太平军不与三合会联络,有请援者,亦遭拒绝,如上海刘丽川是已,故三合会起事者,皆不旋踵而失败。”

小刀会起义

萧一山的这条论断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了小刀会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太平天国见死不救、坑死兄弟的这口黑锅,也从此被牢牢套在了身上。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们不禁要问:上海小刀会起义时,太平天国干嘛去了?既然上海那么重要,以其后来花大血本攻打上海,早期为何不支援小刀会里应外合,一举拿下?

要搞清这其中的原因,我们还得从头说起。

一 太平天国拒绝刘丽川加入的说法是错误的,是后世学者的误传。太平天国作为当时最大的反清组织,当时太平天国还处于五王时代,杨秀清等人自然能够发现上海小刀会起义的重要性,更懂得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这样简单的道理,于是拒绝刘丽川加入太平天国于理上说不通。

再者,据知非子的《金陵杂记》记载,早在刘丽川起义前,太平天国就派李闻风等特遣队员到上海与刘丽川联络,在小刀会起义后,东王杨秀清还特地下檄给李闻风,希望他做通刘丽君的思想工作“率部来归”。知非子记载:“伪东王杨逆忽发出伪檄一函,曾有人秘为私拆,其略云:三月间曾据钦差大臣罗大纲第来禀,知弟等请攻苏、常,弟等在上海愿为内应,本军师不胜欣慰,何以迁延至今?如果率众来归,必当奏请加官进爵,何去何从,希自谅之。”

坐镇天京的洪秀全与太平军

从杨秀清发给刘丽川的信函中,我们不难看出,杨秀清对刘丽川以兄弟相称并希望刘丽川在上海作为内应配合太平军攻打苏、常等地,杨秀清还承诺了如果刘丽川率部来归顺当对其加官进爵。

清咸丰四年(1854年),清军将领向荣再奏折中写道:“兹于闰七月初四日,我师船胜仗之后,忽于贼首伪燕王秦日纲船上获得各贼渠稿本一册,稿内载,准上海、闽、广贼党投降,暗与上海贼党互通消息,情节显然······”向荣的奏折发现了太平军准许小刀会归顺的信息。

此外,1854年6月,上海怡和洋行的仆人发给香港总行的大卫·查甸的报告中写道:“今天上午英、法、美三个队长曾去见叛军领袖(刘丽川),叛军领袖表示若是能在安全的保卫下去南京,他们是准备离开的。但中国官方(清政府)似乎并不允许。”

由此可知,无论是清代学者的记载,清军将领的描述还是外国侵略者的记录都证明了太平天国并没有排斥、拒绝刘丽川的小刀会加入,反而对小刀会的加入给予了极大的热情和欢迎。

天京洪秀全御座

二 太平天国并没有坑老兄弟,见死不救另有隐情。既然太平天国对小刀会的加入给予了很大期望和欢迎,那为何在小刀会陷入死战时,太平天国坐拥50万大军为何不发一兵一卒给予救援?最终坐视兄弟全军覆没,白白丧失了一次占领上海的大好机会?

这要从当时太平天国面临的形势说起,清咸丰三年(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此时的太平军在干嘛呢?太平天国此时占领了南京不久,为巩固根据地,太平军制定了两大进军战略。一是北伐,二是西征。这两个战场的同时开辟,耗掉了太平天国几乎所有的能动之兵。北伐军二万人攻打北京,一路而上,飘忽作战,牵制了大量清军。但由于兵力不足,支援缺乏,北伐军很快陷入被动。太平天国葵好三年,北伐军兵败后退请求天京发兵支援。此时,西征战场正在吃紧,扬州守军被清军包围,太平天国无并兵可调,只得先解救扬州守军,救出扬州守军后让其率部北上支援北伐军。然而,这一支援军也是孤军奋战,在达到山东临清时被击败溃散。1855年,正当刘丽川死守上海等待援军的时候,也正好是太平军北伐军在直隶的连镇和高唐州死守待援的时候。

太平天国北伐军统帅林凤祥

此时,形势更加危险和紧迫,在西征战场岳州失守了、武昌、汉口陷落了,太平军一路败退到九江。清军以大军分水路两支围攻九江,太平军集合所有兵力保卫天京,准备做殊死一搏。在如此条件下,太平天国只能坐视北伐军全军覆没,更不要说远在上海的兄弟队伍刘丽川的小刀会了。

太平天国北伐军

三 太平天国也曾积极救援小刀会,却仍然没能改变结局。当时要救小刀会有多难?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阻挡在上海与太平天国之间,要解救上海必须先打垮江南大营。此时的苏、常等地都在清军手中,太平军要救小刀会得一路扫清沿途的清军才行,而在当时北伐与西征同时吃紧的条件下,太平军无力再开辟另外一个战场。但即使如此,太平军依然还是想方设法拯救老兄弟。当时距离上海小刀会最近的队伍,只有在镇江的罗大纲,罗大纲在天京无法分出兵力救援的条件下,在仪征城各码头置办了皮蓬小船六百只,制定了冲击清军水营下援上海的计划。

罗大纲组织船队救援

清人《忆昭楼洪杨奏稿》记载:“近日镇城逃出难民四名到大营投首,一金陵人,一扬州人,两仪征人,称城内长发约二千八百人,又罗逆(罗大纲)于仪征各码头置办皮蓬小船六百只,有冲水营直下,接连上海匪徒之信。”

罗大纲的计划是采取精兵突袭的方式救援刘丽川,却没料到小船无法冲破清军的水营,于是不得不退回镇江,援救刘丽川的计划旋即失败。虽然罗大纲的援救计划失败了,但刘丽川的手下潘起亮却后来逃出了上海,在罗大纲的帮助下加入了太平天国,后来还被封为了衡天安的爵位。

李秀成攻打上海

由此可知,太平天国见死不救刘丽川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这口历史的黑锅不应扣在太平天国的头上。

这恐怕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太平天国冷知识了吧?


稗史候说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规划较大的农民起义,在其时规划很大,对后来的革新构成了很大影响。它自身就带有其时年代的明显特征。另一方面,其时洪秀全在起义中谎称学习了从西方宗教传入的新式宗教基督教,使许多老百姓眼前一亮。这与其时老百姓期望求变的思维发作强烈共识。

可是由于天国在基地思维上是将神权与王权联系,在思维上他们竭力排挤儒家思维,故意强化许多神话的迷信封建思维,存在本质上的缺点,本质上本来是存在理性后退的,是很缺少科学理论的。

为此在接下来咱们就总结出了许多天国时期撒播甚广的“冷常识”

最有名的即是用气候来卜测吉凶:由于天国是信奉宗教和神灵的,所以他们声称气候如果是晴天那就代表老天爷快乐;要是下雨那就阐明老天爷发怒了;天阴则是天公忧怒;刮风打雷是天公大怒,一定有灾害会发作。天国还根据每月初一那天的晴阴来断定上半月的吉凶征兆,十五的气候好坏则决议后半月的吉凶征兆。每月的最终一天,太平军还要烧香上供,谢谢上天,意思是承蒙上天保佑,他们这一月可以安全度过。

东王杨秀清由于贵寓的姬妾多被仆人诱惑,所以就因此为由想要在府中设置宦官。李寿晖、李寿春二人毛遂自荐,说懂得阉割技法。东王很快乐,让二人选择了十多个幼童实验。谁知一刀下去,当即死了四五个,其他的虽敷上药,创伤也不能愈合,最终皆痛苦而死

洪秀全对后宫妃子的管束十分严厉,还特意规定:“服事不虔诚,一该打;硬颈不听教,二该打;起眼看老公,三该打;问王不虔诚,四该打;躁气不纯静,五该打;说话极大声,六该打;有唤不应声,七该打;面情不欢欣,八该打;眼左望右望,九该打;说话不悠然,十该打。”

洪秀全的府中烹饪,不论什么菜,必须用整的,即使大如牛羊,也一定要全部盛放在大盆中。这些牲禽烹煮好了,在食用之前,还必须要把本来的羽毛掩盖在上面,使人望去犹如活物通常,直到吃时方才拿去

天国的民兵称为“圣兵”。本来,和平天国盛行避忌,许多词都是忌讳,如“大哥”不能说,由于只要耶稣才干叫“大哥”,就连洪秀全的哥哥洪仁发也只能叫“王长兄”;“提督军务”,由于用了和“基督”相同的“督”字,后来被改为“提掌军务”,乃至“师帅”也被改为“司帅”。依照洪秀全的说法,只要“只要真圣主皇天主”才干叫“圣”,而“圣兵”这个响亮的姓名却一向未改。

当年天国大张旗鼓,方针脱离实际,也由于自身农民阶级具有自个的局限性,再加上一些愚蠢思维的过错辅导,所以其时就走向了消亡,但他们的存在仍是有历史意义的,最起码他推倒了满清政府消亡进程的榜首块骨牌,十几年战乱,让满清政府元气大伤,让民族精神开端复苏,后来他们中的一些人,后来成为辛亥革新、以及尔后每次革新的启蒙者,对早期革新思维的构成有深远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