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平城南的這個小山村,竟然這麼有來歷!

文化街道辦事處南溝村位於城區南部,有470戶,1262人。土地400畝,山嵐260畝。

牟平城南的這個小山村,竟然這麼有來歷!

據《牟平區志》記載,明末,王姓在此給地主種地,地處縣城以南,村中有一溝,故名南溝。村東北側有自然村,清代蘇姓在此落戶給地主種地,得名蘇家莊。

牟平城南的這個小山村,竟然這麼有來歷!

村中主要有李、王、姜、張、曲、孫、呂等姓氏。其中李姓約佔70%左右。據村民講,村中最早的住戶是王姓。王姓原來自小云南遷居牟平城南門裡,明末,一戶王姓的兄弟三人外遷,有一人遷往芷坊,另兩人遷到南溝。後遷居南溝的一個人又遷往姜格莊街道辦事處序班莊村。王姓遷往南溝後不久,李姓自萊山區解甲莊街道辦事處西解甲莊村遷來。西解甲莊李氏是寧海州的名門望族,族中因在清朝出了個光祿大夫、工部尚書李永紹而遠近聞名。有清一代,西解李家共考取進士二人,舉人十一人,秀才八十四人,太學生六十四人,賜文林郎、儒林郎、職佐郎、登仕郎四十五人,西解李家因名人輩出而深受世人稱讚。


牟平城南的這個小山村,竟然這麼有來歷!


牟平城南的這個小山村,竟然這麼有來歷!

據村中老人講,南溝村中原有李氏祠堂,祠堂約三間房大小,建築十分精美。古時,李氏族人輪流管理祠堂,負責一年的祭祖事宜。

牟平城南的這個小山村,竟然這麼有來歷!

每年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大年三十,族人都會按時祭祖。大年三十是最重要的祭祖時節。這天晚上,人們都會徹夜不眠。夜裡十二點,家人先湊一起吃年飯。吃過年飯,就來到李氏祠堂給祖先磕頭。磕完頭,再到各個分支的宗親家裡拜年,一直到天亮。那時過年,總能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到處充滿著濃濃的親情。

南溝李姓的字輩排法是:龍貞熙,國衍德,永成文,廣照順,紹述培承,仁明豐榮,敬憲延慶。


牟平城南的這個小山村,竟然這麼有來歷!


南溝村地理環境優越。這裡東望蛟山,南有巋山,一條河自村子西南流出,經村中流向村東方,最後流入風雲河。


牟平城南的這個小山村,竟然這麼有來歷!


在古時,這裡的一座花園和廟宇卻十分出名,它就是村北的範園和雷神廟。

範園春曉為古時牟平十景之一。範園,在今雷神廟西院。這裡原是金朝寧海州學正範懌之侄範明叔的花園,園內原有玄都宮、宜老亭等建築。據說當年王重陽來到牟平,就是在這裡遇到了馬鈺,並接引馬鈺入了全真道,成為全真七子之一。

元高曄《重修玄都宮記》記載:地處州城南的範園,“地形豁爽,氣象鬱蔥,左控蘆山,右瞰武寧,前列巋峰,後依古郡,繚長河之沃流,蔭喬木之蕭森。”


牟平城南的這個小山村,竟然這麼有來歷!


牟平城南的這個小山村,竟然這麼有來歷!

康熙《寧海州志》記載:“範明叔之故園,馬丹陽之仙蹟。”當時範園內“奇葩異果,藤架芳叢,靡不可人。”每逢春曉,太陽初升,林木蔥翠,鳥語花香。

清代翰林院庶吉士楊維喬集唐人句寫成範園春:“山翠近南深,鳴騶亦屢尋。晴花送遠日,香氣滿幽林。人事空懷古,風流獨至今。賞稱佳麗地,隨興欲抽簪。”

據村中老人講,上世紀四十年代時,範園中還有一棵銀杏樹,樹的直徑至少有2.5米。可惜的是,這棵老樹在1948年被砍。


牟平城南的這個小山村,竟然這麼有來歷!


雷神廟是寧海州古時一座著名的廟宇,相傳因縣官求雨成功為答謝神靈而修建了這座廟。現代人熟悉雷神廟,則主要是因為理琪率領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在這裡打響了膠東抗日第一槍,並在這裡壯烈犧牲。

牟平城南的這個小山村,竟然這麼有來歷!

據老人講,雷神廟中原來有雷神、岳飛和伍子胥的塑像,其中,岳飛像在正中,雷神和伍子胥像在東西兩側。1952年,人們拉倒廟中神像,把雷神廟改成教室。


牟平城南的這個小山村,竟然這麼有來歷!


南溝村中有多處老房子,過去都是富戶的住宅。村中曾有一位王姓村民,原來在城裡的老百貨商店一帶經商發了財,為了防止賊人偷搶,他把不少錢票藏在玉米葉串成的串子裡。沒想到有一天,日軍進村放火,把他家的房子燒著了,那些藏著的錢也全部燒光了。


牟平城南的這個小山村,竟然這麼有來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