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那些慢慢消失的城中村,是否永远深藏在你心底记忆深处

武汉那些慢慢消失的城中村,是否永远深藏在你心底记忆深处

“黄土、老树、瘦溪悄然远去,生活之舟将我载入另外一个世界,接受另一种生活的锻造和洗礼。我学会了装模作样穿西服,故作绅士地扎领带,蹩脚地跳什么‘慢三’、‘快四’……可是,我总觉得,那个我是那样陌生。我不愿失去故乡赋予我的一切,一些不愿失去的却正悄然渐去,时时感到灵魂深处的失落与不安。”

道出了多少离家来到一线、二线城市打拼的人的心声。他们背井离乡,为了能多攒些生活费省吃俭用,只能在谋生城市租住着廉价的安身之所(大多是城中村),在城市和农村的夹缝中生存。虽然只有“10平米的蜗居”,但是在这里住着的都是有着“100平米的梦想”。

武汉那些慢慢消失的城中村,是否永远深藏在你心底记忆深处

武汉一直有着“中国最大县城”的称号。从卫星图上“俯瞰”全城,密密麻麻的城中村落如星罗棋布占据三镇。据相关调查,武汉城中村的数量和规模已居全国之最

武汉那些慢慢消失的城中村,是否永远深藏在你心底记忆深处

对于城中村,有的人爱,有的人恨。

一个初来武汉的城中村租客:城中村,我在武汉的起点,对于武汉,我一无所知。刚来武汉那会儿,是城中村接纳了我。在这里,我认识很多新朋友。这里,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起点。

一个来武汉待过一段时间的租客:城中村,我住过的最烂的房子。迫于生活的压力。我选择了城中村,不开灯的时候房间里暗到让人心惊。走出门去,处处都是奇怪的恶臭。垃圾成堆,空气中飘散的各种食物的分子,简直让人反胃。

一个住在城中村的吃货:城中村,我吃过的最多的美食。自从搬了进来,就能每天被美食叫醒。这里的美食简直多到眼花缭乱,每一天都能变着花样来满足自己的味蕾。这里也经常会有开着豪华跑车的人出没,只是为了寻见那些口口相传的好吃的。

一个在城中村常住的租客:城中村,我经历了太多的离别。开始来的时候彼此都不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越来越多,渐渐热闹起来了,邻里之间越来越融洽。有时候还会约着一起凑一桌麻将,只是这种现状维持了不到2个月,邻居搬走了,新租客又来了。刚开始还能付出真心,但是走的来了,来的又走了。真的很累。爱

一个在城中村落脚的小白领:城中村,我省了很多钱。如果不是遇见你,我可能会一直很窘迫,我可能一直就是那个传说中的月光族。现在的自己,虽然住的不算好,但是也能勉强接受。租房剩下的钱,我去看了很多的风景,参加了很多自己想去的活动,报了一些自己喜欢的兴趣班,觉得自己正在以自己喜欢的样子生活着。

一个暂住城中村的夜生活小公举:城中村,回那个房子的路总是走得不安心。可能只能用“那个房子”来形容这里吧,因为真的不能接受把它称为“家”,只要是晚上回去那个地方,心里就很紧张。路上鱼龙混杂,有时候还会有人冲你吹口哨,车子也是左左右右的绕,匆忙的脚步里满是惊慌与恐惧。曾经那个喜欢夜生活的自己,在这里真是烦透了“夜生活”这种东西。

一个城中村的面馆老板:城中村,终于给了我一个当老板的机会。武汉的租金太高,以为已经没有机会在这里发展。在盘算着什么时候回老家发展的时候遇见了它,租了个小门面,面馆就开张了。虽然租金也不算低,但是生意很红火,也算是越做越大了老板梦终于还是找到了出路。

一个住在城中村的初为人母的女性:城中村,这里的孩子幸福吗?脏乱差的环境,都快十二点的时辰,还能看到一群小孩子在嬉闹。经常还能看见一些穿着校服的学生仔叼着烟,正在成长的年纪,是否是身边这些混乱的环境污染了他们,那些还年幼的小孩童是否能向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我可能真的应该考虑一下孩子之后的住处了。

武汉那些慢慢消失的城中村,是否永远深藏在你心底记忆深处

不管带给你怎样的记忆,这些城中村正在慢慢从我们眼中消失,罗家墩村,长丰乡,东湖村,姑嫂树村,关山村,徐东村,余家头村,复兴村,姚家岭村,可能好多人都不记得了

武汉那些慢慢消失的城中村,是否永远深藏在你心底记忆深处

在多家媒体报道里,小何西村被定义为“武汉最大城中村”。

小何西村兴起在上个世纪90年代,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在这里居住建设。出租屋居民楼,大小餐馆,超市,卫生所……麻雀虽小,俱全五脏。整个区域自称一套生活体系,即使足不出村,也能在里面生活无碍。

武汉那些慢慢消失的城中村,是否永远深藏在你心底记忆深处

到了2000年初,它已经成为武汉最大的三座城中村之一,也是大光谷片区最大的“蚁族村”。

上班族每天7点半起床,8点出门,过个4块钱的早,骑上单车便飞速的上班去了。前段时间还是3.5的热干面,现在涨到4块,10元的牛肉面依旧还是觉得过了一顿奢侈的早。

因为我们用着这里廉价的生活用品,豢养着自己最昂贵的梦!

这里每天都会上演着精彩纷呈的爱恨情仇的故事:房屋太破,难以忍受搬走的;在这里一起奋斗的小情侣欢欢喜喜,再破只要在一起就好;狭窄的街道摩肩接踵的小磕小碰小争吵......都这里谱写着这里它特有的故事。

这里的一切都小心翼翼,除了怕在雪地里摔倒,想必也是害怕某一天连这个蜗居的地方都没有了

无数年轻人,小商贩在这里来来去去,最早到来的一批人里,留下来的已经变成了老人。

有网友说“小何西村我回来了,离开了一个多月我回来看你了。你似乎没什么变化,村口还是那么多摆摊的,还是那么热闹。走在小何西村的路上真的有种回家的地方,这是我在武汉四年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走在小何西村的路上真的是感觉都不一样,还是人山人海……”

如今,进到小何西村,街道两边,大多数店铺已人去房空,有的门户紧闭,拉缩门上划着醒目的“搬”字,有的如遭洗劫般满地狼藉,那些未曾带走的零碎混着拆下的砖石,成为了渐渐落满灰尘的垃圾。

武汉那些慢慢消失的城中村,是否永远深藏在你心底记忆深处

跻身1.5线城市的武汉,无疑也在吸引着这样的人群。然而,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一步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城中村正消失于我们的视线中

资料显示,十三五期间,武汉将完成中心城区剩余的49个城中村改造,到2020年,武汉中心城区的所有城中村将被拆除完毕。小何西村也在此列。也就是说到那时武汉的城中村只能存在于我们的记忆里了,

武汉那些慢慢消失的城中村,是否永远深藏在你心底记忆深处

武汉城中村,它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希望和失望。或许,等它真的慢慢消失在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会把这份记忆深藏心底。”不管是希望还是失望,它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记忆,也是成长。

当它消失的时候,也就是永远记住的时候。

就像大冰说的“如果没有失去过,你又怎会永远记住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