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再出发」钟落潭长腰岭村从前一穷二白,如今是裘皮之乡!

「改革开放再出发」钟落潭长腰岭村从前一穷二白,如今是裘皮之乡!

「改革开放再出发」钟落潭长腰岭村从前一穷二白,如今是裘皮之乡!

每次经过村委,黄玉庭总会抬头望望行政中心,再看看那副“中国裘皮之乡”的大字招牌。这些都让这位古稀之年的老人有一种恍若隔世的不真实感。黄玉庭,是钟落潭镇长腰岭村老人协会会长,更是该村发展的见证者。他清晰地记得,1978年前的长腰岭村,家家户户都靠耕种着一亩三分地生活,一年干到头口袋也没几个钱。当时的长腰岭村,甚至穷到镇上开大会被点名,头抬不起、腰挺不直。

「改革开放再出发」钟落潭长腰岭村从前一穷二白,如今是裘皮之乡!

然而,正是这样一穷二白的长腰岭村,经过40年发展,已然脱胎换骨,崛起成为了华南地区最大、最专业的裘皮产业基地,并被授予了“中国裘皮之乡”的荣誉称号,其水貂碎料加工工艺及产能更居全球之首,产业的发展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钱包鼓了、腰板挺了。长腰岭村发生的巨变,正是白云区乃至广州市农村经济发展历程的一个剪影。而指引着长腰岭村这场巨变发生、发展的,正是在中国大地上掀起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与裘皮产业结下不解之缘

在黄玉庭的记忆中,面积只有4.1平方公里的长腰岭村,曾经只是位于白云区最北角的一个容易被人遗忘的偏僻小村庄,到处是竹仔林地、农田耕地。“40年前,长腰岭村一点都不起眼,跟周边其他村一样,村民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

到了1978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长腰岭村迎来了发展契机。黄玉庭回忆说,当时来长腰岭村担任小学校长的知识青年王穗明,被勤劳纯朴的长腰岭人所感染,她决心要帮助长腰岭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当时,通过时任广东省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的王全国引进了香港天津毛皮企业,将一家分厂落户到了我们村。”

自此,长腰岭人与裘皮结下了不解之缘。黄玉庭作为村中青年被选入了企业,做服务和管理工作。“当时,皮草加工对村民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都不懂,怎么干?”

于是,黄玉庭与其他几名人员来到位于从化的另一家分厂,名为参观,实则挖人。黄玉庭回忆起当时创业的雄心壮志,不由地笑开了。“我们将那边的10多名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挖到长腰岭分厂,再在本地招了几十名手脚麻利、学东西快的村民入厂。”就这样,香港天津长腰岭皮革加工分厂,在数十名管理者和技术工的支撑下,正式开工了。

「改革开放再出发」钟落潭长腰岭村从前一穷二白,如今是裘皮之乡!

“虽然白天上班早,晚上也要加班,但是一个月工资有一百几十元,比在家耕田强多了啊,村民都争着想进厂工作。”黄玉庭说,第一年工人数十名,第二年工人100多人,工厂发展十分迅速,后来人手不足了,还向外地、外省招人,成为了当时少有的大厂。

问及当时工厂的产量,黄玉庭说具体多少已经忘记了,只记得进口的皮料都用大货柜装运,进进出出得很频繁,有时候一晚出货量就有100多件。

从家庭作坊转型为规范企业

迫切希望摆脱贫穷的长腰岭村人,牢牢把握住了这个机遇。像黄玉庭一样,被选派进企业服务的青年还有不少,他们在工厂里苦学技术和管理。在为企业服务、助企业发展的同时,长腰岭人也掌握了皮草加工的技术并加以发扬光大。

黄玉庭说,这一做法在上世纪90年代后充分发挥了作用。1989年,香港天津毛皮企业要撤掉长腰岭分厂,将工厂搬到了深圳。然而,这并没有打消长腰岭人继续从事皮草加工的热情,历经10年的技术沉淀,长腰岭人开启了自主创业之路。

“起初,村中有胆识的几户首先开起了家庭作坊,将在工厂里学到的技术全部搬过来用。上世纪90年代之后,家庭作坊就越来越多了。”黄玉庭说,一开始从拼水貂头料、前后腿褥子和做毛条、衣领开始,逐步向缝制围巾、披肩、成衣,到整貂加工的发展。当时,皮草加工家庭作坊在长腰岭村遍地开花。“到了1992至1993年之间,已经有着成衣制造经验的长腰岭村村民,有些更是自己做起了终端销售。”

然而,时代跨入新千年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裘皮产品的市场不断扩大,竞争也逐步加剧了。这时,长腰岭村裘皮企业界的优秀分子开始意识到,以家庭作坊为主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未来的竞争,必须转变经营理念、产业升级,走企业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

黄玉庭仍清晰地记得,2004年1月18日,长腰岭村“两委”大力倡导,长腰岭裘皮行业经营者发起,成立了“广州长腰岭裘皮协会”,从此长腰岭开始了新的发展征程。协会成立后,积极推动家庭作坊、个体企业向企业化、公司化转型。其中,推动设立了20多家公司,家庭工厂向规范企业转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改革开放再出发」钟落潭长腰岭村从前一穷二白,如今是裘皮之乡!

遭遇寒冬仍寻求创新发展

“一路走来,我们虽然饱尝了创业的艰辛,但更品尝到成功的无限喜悦,长腰岭村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长腰岭人的生活日新月异,我们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尽管已经退出了皮草行业多年,但黄玉庭仍心系产业发展。他说,就是这张“皮”给长腰岭村带来了巨变。

顶峰时期,该村拥有1100多家裘皮加工企业、近2万皮草从业人员;年产拼貂服装超过60万件,占全球拼貂服装生产量的60%,年产整貂服装近10万件,年产值超过50亿元。2014年,长腰岭村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联合授予了“中国裘皮之乡”荣誉称号,成为了华南地区最大裘皮产业集群,在国内裘皮产业版图中有着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再出发」钟落潭长腰岭村从前一穷二白,如今是裘皮之乡!

历经40年积累和发展,长腰岭村将裘皮加工作为特色支柱产业,全村80%的村民从事裘皮加工及相关行业,村民钱包鼓了、腰板挺了。如今,更让黄玉庭自豪的是,长腰岭村几乎每家都盖了新房,80%以上家庭有了私家车,50岁以上老人每月有500-100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呈现出“经济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

「改革开放再出发」钟落潭长腰岭村从前一穷二白,如今是裘皮之乡!

近年来,全球裘皮产业遭遇寒冬,长腰岭村人并未放弃,先后推动裘皮交易中心、裘皮商贸大厦、裘皮之乡精品城和名乡皮革城等多个专业市场建成开业。去年,长腰岭村社集体收入达1000多万元,开创了一条具有产业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说起未来,黄玉庭仍充满信心,“现在村‘两委’和裘皮协会都在努力扫除发展障碍,相信明年整个产业又会好起来。”

新闻优选

「改革开放再出发」钟落潭长腰岭村从前一穷二白,如今是裘皮之乡!
「改革开放再出发」钟落潭长腰岭村从前一穷二白,如今是裘皮之乡!

文|张苑云

图|石建华

排版|小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