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托起銅川百姓“穩穩的幸福”

乡村振兴托起铜川百姓“稳稳的幸福”

“曾經生活過的村子,如今變化這麼大,一條條道路寬暢潔淨,一座座民宿獨具風格,一排排綠化樹木整齊站立,草綠花香的美景隨處可見,村史館老物件勾起鄉愁……作為塬圪塔人,我非常欣慰。”看到家鄉印臺區阿莊鎮塬圪塔村如今的變化,在外工作多年的王海生不禁感嘆道。

能讓一個村落重煥活力、化繭成蝶,這都有賴於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實施。有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基本框架作支撐,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都不再是夢想。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銅川市堅持系統謀劃、穩步推進、抓點帶面、連線成片的工作思路,以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為載體,努力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奮力打造魅力農村、幸福農村、和美農村,青山綠水藍天與宜居宜業宜遊已成為銅川的“金名片”。

看山望水憶鄉愁 美麗鄉村入畫來

初冬時節,行走在銅川的村落街巷、村外綠道、田園小徑,彷彿置身一個個景區,讓人流連忘返。

近年來,我市始終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全市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和“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在“讓農村有看頭、農業有幹頭、農民有奔頭”上下功夫,在“讓群眾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上做文章,樹立了“美麗就是經濟,鄉村就是風景,文化承載鄉愁”的先進理念,形成了高端決策、頂層設計,系統謀劃、穩步推進,抓點帶面、連線成片的建設思路,全市美麗鄉村建設始終保持穩步推進的態勢,取得了顯著成效。

2015年以來,我市集中力量開展了9個示範片區和162個村的示範創建工作,美麗鄉村示範創建覆蓋面佔到45.1%。截至2017年底,全市美麗鄉村建設實際完成投資24.42億元,市政府認定了2個最美村、46個示範村、72個精品村。其中,淌泥河村榮獲“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稱號,馬咀村榮獲“中國美麗鄉村百佳範例村”稱號。2018年,5個示範片區、83個創建村共核准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治理、產業發展支撐、社會公共服務、特色服務建設五大類721個重點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9.16億元,截至10月底,已完成投資8.25億元,佔總投資的90%。

為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市委、市政府領導多次專項批示、專題會議研究,五位市級包抓領導深入各包抓片區調研指導、解決問題,各區縣、市級各部門的有關負責同志也都衝在一線、幹在實處,形成了部門聯動、條塊聯動、城鄉聯動的工作合力。出臺了50多個政策性指導文件和創建標準、考評辦法、項目整合等一攬子配套政策,明確“十三五”末,建成10個最美鄉村(示範片區)、50個示範村、100個精品村、200個達標村,每個區縣建成2個3A級以上的美麗鄉村景區。科學編制了鄉村特色鮮明、空間佈局優化、功能定位合理、梯次銜接有序的全市美麗鄉村建設“十三五”規劃,提出了全市美麗鄉村建設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心村建設規劃、“三沿”整治建設規劃的意見。堅持黨政主導、農民主體、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創建機制,健全了“市區(縣)設立一個工作機構、兩個工作推進、三大評價提升、四項管護運行和5+X+PPP模式項目資金籌措”的“12345”工作機制,為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文明家園提供了機制保障。

產業脫貧為抓手 提質增效促轉型

鄉村振興的根本在於產業振興。我市以產業脫貧攻堅為抓手,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上做文章,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創新驅動,調整結構轉方式,提質增效促轉型,推進全市現代農業追趕超越。

我市在“三變”改革中一直進行積極探索,通過改革,讓農村未利用起來的資源、資金盤活,增加農民的收入,促進產業的專業化、社會化。制定出臺了《關於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指導性意見,確定了1個改革試點區、13個村級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村和2個省級“三變”改革示範村,多次組織區縣赴貴州塘約、六盤水、榆林等地學習“三變”經驗。截至6月底,全市359個行政村全部開展了清產核資,其中165個完成了清產核資,佔到總村數的45.96%。全市確定的60個“三變”改革試點村中,其中有49個村完成清產核資,有40個村完成成員界定,有20個村完成股權量化,有55個村成立了村集體經濟組織並申領登記證書,有24個村成功對接項目。宜君縣“宜農股”三變改革模式分別被編入陝西省典型模式和典型案例在全省進行推廣。全市4個區縣都建立了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其中王益區、印臺區已經開展正常的交易活動。

產業脫貧壓茬推進。在全市174個貧困村全部建立專業合作社、互助資金組織和電子商務站,落實科技特派員,成立產業脫貧技術服務“110”指揮體系,抽調175名技術幹部包聯貧困村。策劃包裝各類項目348個,整合涉農資金5.43億元。創新發展“借雞生蛋”“產業聯盟+科技特派員+貧困戶”等模式,其中肉羊產業聯盟“四個五”模式被省農業廳作為產業扶貧典型模式在全省予以推廣。採取“公司+農戶+基地+最低保護收購價”的模式,推進中藥材規模化、規範化生產,助推產業脫貧,全年新栽藥材1.8萬餘畝,新增規模種植大戶70多戶,大戶、企業規模種植面積佔全市總面積一半以上,2017年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6.7萬畝,超額完成目標任務。

截至目前,實施光伏產業項目89個,光伏產業戶數116戶;建立縣域級電子商務運營中心5個,鄉鎮級電子商務服務所25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341個,建立電商個數350個,電商戶數612戶;微小加工企業項目數14個,微小加工企業戶數140戶;全市280個村成立了集體經濟組織或專業合作社、互助資金組織,其中涉及當年計劃退出村88個。羊產業聯盟程明牧業公司等9家農業企業已經在陝西股權交易中心掛牌。

移風易俗入民心 文明鄉風撲面來

“鄰里好、賽金寶,有分歧、莫爭吵,共建家園要牢記,寬人律己最重要……”在宜君縣堯生鎮南寨村,處處都書畫著朗朗上口的村規民約,文明鄉風氛圍濃厚,講文明、樹新風已成為常態。

近年來,我市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不斷完善基礎設施的同時,大力推行鄉風文明,不但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了,而且群眾幸福指數持續攀升。

制定規劃明目標。我市堅持把文明村鎮創建與“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緊密結合,整體推進。市文明委印發了《關於深化全市文明村鎮創建工作的實施意見》。邀請浙江遠見集團公司專家,制定我市“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公益形象宣傳總體規劃,召開了全市公益廣告整體設計專題研討會,突出特色,提升城鄉的文化品位。

宣傳鼓勁造聲勢。堅持利用大型廣告牌、文化牆、村民活動廣場等,深化常態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公益宣傳。目前各創建村的善行義舉榜、中國夢主題宣傳、村規民約、家風家訓等公益宣傳隨處可見,成為鄉村一道靚麗風景。通過道德講堂等形式組織開展“好家風·好家訓”宣講活動,弘揚了中華傳統美德。舉辦了“中國好人”“文明家庭”等系列巡展及“厚德陝西·德潤銅川”文藝演出進農村活動,營造了濃厚的社會氛圍。

抓點示範促帶動。按照省文明辦要求,以民風建設“十個一”為主要內容,重點抓好省級試點縣區耀州區、印臺區,市級試點縣宜君縣示範村的建設。組織市縣文明辦和村鎮幹部先後到商洛市山陽縣、咸陽市彬縣等進行學習考察。全市“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紮實推進,成效顯著,特色鮮明。耀州區董家河鎮王家砭村投資135萬元建成村史館,成為村民憶古思今、自我教育、凝心勵志的“精神家園”。耀州區石柱鎮馬咀村將“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與旅遊產業相結合,榮獲國家級一村一品示範村、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等榮譽稱號。

鄉村振興,農民群眾是最直接的受益者。美麗鄉村建設改變了人居環境,讓農民的生活更加舒適;產業融合催生更多的就業和增收機會,讓農民脫貧致富渠道越來越寬;文明家園的創建提升了農民的精神面貌,讓鄰里關係更加融洽……環境之美、產業之美、鄉風之美,把美麗鄉村串連成一幅生態、綠色、文明、宜居、宜業、宜遊的大美圖景,托起了農民群眾的幸福生活。(銅川日報 記者 姜興民 張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