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銅川:群眾脫貧有“良方”

住上了新房子,女兒最近又結了婚,4月27日,銅川市耀州區關莊鎮道東村貧困戶陳海玲高興地告訴記者:“今年,我家是雙喜臨門呢!”陳海玲是四級殘疾,無法外出務工,丈夫郭增營有智力殘疾。在政府的幫扶下,她家栽了4畝蘋果樹和1畝核桃樹。加上女兒在西安務工,現在,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好了。

在銅川,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像陳海玲一樣甩掉了窮帽子。2017年,全市有2625戶9028人脫貧。

推廣好經驗激發群眾脫貧動力

“我們大張旗鼓評星,敲鑼打鼓貼星,讓貧困戶互相比拼爭面子,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比出脫貧致富的精氣神。”4月27日,耀州區關莊鎮人大主席團主席焦建軍在道東村向記者介紹。

道東村是耀州區“八星勵志促脫貧”做法的發源地,也是省委宣傳部的“兩聯一包”扶貧村。在幫扶過程中,幫扶幹部發現部分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在脫貧致富中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動力。

為了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道東村的幫扶幹部結合村情戶情實際,設立了道東村八星勵志脫貧光榮榜,設置“擺脫現狀願望強”“精神面貌變化大”“不等不靠動力足”“勤勞致富步子快”“致富點子提得多”“示範帶動成效佳”“熱愛集體覺悟高”“誠實守信品行好”八個正能量星目。每個星目代表一項扶志的導向要求,分類別、有針對性地引導貧困群眾在明志立向中萌生動力。

2017年道東村第一次對貧困戶進行評星,就在村民中引起了強烈反響。貧困戶李戰文是一名退伍軍人,第一次評星時他落選了。當得知身有殘疾的五保戶田劉成都獲得了一個星時,他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他主動向村級互助資金協會貸款1萬元養中華蜂,在家門口建了30個蜂房,首批12箱蜂產出了高品質的土蜂蜜。在第二次評選中,李戰文順利獲得了“擺脫現狀願望強”星。這也讓他對生活充滿了希望,一心撲在養蜂上,成為勵志脫貧的典型。之後,他又獲得了“示範帶動成效佳”星。

為實現全市貧困群眾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銅川市全面推廣耀州區“八星勵志促脫貧”等做法,在全市範圍內開展脫貧攻堅典型評選活動,形成示範效應,提振群眾脫貧信心。

支持發展產業帶動群眾致富

群眾脫貧願望強了,靠什麼脫貧?銅川市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基礎工程,通過產業項目建設,讓每個貧困戶都有脫貧的產業。

針對貧困戶發展產業面臨的諸多難題,銅川市積極引導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與貧困戶結對幫扶,將各類產業發展資金注入發展帶動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村集體經濟中,帶動貧困戶通過務工、分紅等形式發家致富。

4月27日,記者來到耀州區照金鎮北梁村的永祥養殖專業合作社,500多隻湖羊“咩咩”的叫聲劃破了山裡的寧靜,使這裡顯得生機勃勃。北梁村山大溝深,耕地極少,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7戶377人,是銅川市7個深度貧困村之一。大學畢業後回北梁村創業的“女羊倌兒”杜俊娥,2009年創辦了耀州區永祥養殖專業合作社,在村上建起了湖羊養殖基地。

為了讓合作社更好地帶動山區貧困群眾致富,2017年耀州區將北梁特色養殖擴建項目確定為蘇陝扶貧協作項目。合作社獲得100萬元扶貧協作資金支持,直接帶動了81戶貧困戶增收。政府按照每戶貧困戶8000元的標準將產業發展資金作為股金注入合作社,合作社每年對貧困戶實行保底分紅,每戶每年增加收入640元。在發展壯大的同時,合作社還帶動了貧困戶就近就業,發展苜蓿、飼料玉米種植。此外,合作社還利用自身優勢對貧困戶進行養殖、種植技術培訓,鼓勵他們發展家庭養殖,增加收入。

在銅川市脫貧攻堅工作中,像永祥養殖專業合作社一樣,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專業合作社還有一大批,涵蓋了蘋果、核桃、中藥材、櫻桃、養殖等主導產業,成為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中堅力量。

“多條腿”走路促群眾脫貧

4月26日,記者走進耀州區小丘鎮移村,藍天下,一棟棟灰瓦紅牆的歐式小洋樓在綠樹的掩映下格外美麗。過去,村民都住在破舊的地窯裡,而今,隨著移民搬遷工程的大力實施,村子建起了移村新村,群眾居住條件大幅改善。

在大力推廣產業脫貧的同時,銅川市堅持多向發力,從基礎設施建設、移民搬遷、“三變”改革等方面著手,促進脫貧攻堅工作全面開展。

移村以美麗鄉村建設為載體,挖掘地窯民俗文化,大力發展鄉村旅遊。2017年小丘鎮在移村成功舉辦了為期三個月的“與您相約丘隅之緣”美麗季活動,遊客數量突破15萬人次。

為了讓全市貧困群眾儘快過上好日子,銅川市做實做細各項脫貧攻堅工作。市級“十辦兩組”及相關部門分別召開了推進會、現場會,各區縣分別制定了符合區縣實際的脫貧行動計劃。銅川市164家非公企業參與“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幫扶貧困村265個1.5萬餘人,實施項目526個,投入各類資金5767.21萬元。

同時,銅川市加快“三變”改革和村級集體經濟培育步伐,總結推廣宜君縣棋盤鎮黃埔寨村和印臺區紅土鎮孫家貶村的經驗,在每個鄉鎮最少確定1個村進行“三變”改革試點。截至目前,全市359個行政村,已成立集體經濟組織271個,實現174個貧困村全覆蓋。

此外,全市上下積極推進與江蘇省鹽城市的協作,爭取2018年度蘇陝扶貧協作項目資金1100萬元,涉及蘇陝扶貧協作項目55個,持續推進脫貧攻堅向縱深發展。(記者:霍海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