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縣:“小園區”托起“大扶貧”

位於太和縣大廟鎮449省道西側的扶貧產業園中隨處可見紅色標誌牌,走近一看標識牌上清楚的寫著貧困戶姓名和聯繫電話,通過走訪瞭解到,該園區是鎮扶貧產業園,依託“輝軍種植專業合作社”籌建,佔地400畝,主要種植白芷、白朮、丹參、防風、菊花等中藥材。之所以在園區內插立著很多標識牌,主要目的是在提供種植技術時便於及時聯繫上貧困戶,同時讓貧困戶知道自己在園區內種植的範圍和地塊。

該鎮黨委書記李永軍說道:“以扶貧產業園為平臺,‘做給貧困戶看,帶著貧困戶幹’,為貧困戶提供同樣的技術指導和種苗服務,讓貧困戶自己種植,種的好的收成好收入自然就增加了,從而不斷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讓貧困戶自己有活幹、入園有事做。目前該園區入園種植的貧困戶199戶,實現了‘貧困戶、合作社、園區’三者的有機統一。”

據瞭解,該產業園構建了利益聯結機制,保障了貧困戶和合作社各自利益。合作社負責貧困戶中藥材種植的種苗提供、技術指導和產品銷售,在收購貧困戶的產品時,按照市場價加價10%的標準實行訂單收購。貧困戶自己跟著合作社學、跟著合作社種,自己出錢流轉土地、購買種苗、經營管理,通過“技術”和“自食其力”的勞動,每畝中藥材純收入1200元以上,加上產業扶貧補貼,每畝純收入可以達到1700元以上,從根本上解決了“貧困”和“返貧”問題。合作社通過“自產+收購”,少負擔了400畝地的自然風險,保證了合作社在市場競爭中“量”的優勢。同時帶動一戶貧困戶可以申報500元的補貼,既增加了經濟效益又主動承擔了扶貧攻堅的社會責任,發揮了示範帶動效應。

類似於這樣的園區,太和縣還有許多,目前該縣有136個扶貧產業基地,77個貧困村全都建立了扶貧產業園,通過“產業園+經營主體+貧困戶”,打造了“園中園”的幫扶模式。貧困戶增加了收入、掌握了技術,合作社擴大了社會影響,獲得了實惠、盡到了社會責任。實現了“小園區”托起“大扶貧”的夢,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貧困戶脫貧的目的。(政府辦 張阿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