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上的世界遺產:英西美日四國爭搶不朽,祖先是英國人

太平洋的面積達1.8億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最深,也是島嶼最多的大洋,因介於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和南北美洲之間的地理位置,哪怕孤島或無人島都頗受關注。從殖民期到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但凡有戰略意義的太平洋海島都被“認領”的一乾二淨,只有一個被列入世界遺產的群島引得美國、英國、西班牙和日本四方先後宣佈主權。

太平洋上的世界遺產:英西美日四國爭搶不朽,祖先是英國人

與日本東京距離超過1000公里的小笠原群島,英美西三國地圖內卻將其標註為博寧群島(Bonin Islands),現代世界地圖中還能出現這麼大差異的原因,是因為英、美、日、西四國都曾經或正在對這個群島宣示主權,因為大家都看中了小笠原群島的戰略位置,乃至英美兩國都嘗試著移民前來定居。

太平洋上的世界遺產:英西美日四國爭搶不朽,祖先是英國人

小笠原群島總面積不到80平方公里,但30多個小島零星分佈的範圍卻達到1900公里的直線距離外,換句話說,擁有小笠原群島也相當於擁有數千平方公里的太平洋經濟專屬區,這在和平年代可是一筆超級大的財富。但英美兩國更看中小笠原群島的太平洋戰略意義,這也是二戰期間美國出動兩支艦隊兩次強佔群島的主要原因,日軍為此付出損失三百多架飛機、一整支護航編隊的代價。

太平洋上的世界遺產:英西美日四國爭搶不朽,祖先是英國人

小笠原群島之戰在美國人的記載裡是“硫磺島戰役”,知名事蹟是時任美軍飛行員的前總統老布什參與空戰時戰機被擊落,靠著戰友提前投下的救生筏朝小笠原群島中的父島劃去,最終遇到美軍“長鬚鯨”號潛艇獲救,而其他八名飛行員全部被俘死在父島上。這也是BBC曾經提及過的,老布什1988年上任後讓日本付出了經濟萎縮三十年代價的主要原因。

太平洋上的世界遺產:英西美日四國爭搶不朽,祖先是英國人

小笠原群島的歷史錯綜複雜,這讓英美西三國更是多次以此為由提出歸屬爭議。翻閱各國記載能發現很多趣事兒,其中三國都認可的說法是:第一個有記錄的群島訪問者是1543年西班牙航海家拉託雷,當時群島上一個居民都沒有;而日本人卻拿出“確鑿”證據(後被推翻為造假)表示史前時期就有日本人居住,真正的日本歷史記載是1670年的德川幕府,據說是漁民被颱風吹到群島上,回國後向幕府報告才留下記錄。

太平洋上的世界遺產:英西美日四國爭搶不朽,祖先是英國人

陰差陽錯的是,第一個登島的西班牙航海家拉託雷在日誌中記錯了緯度,導致西班牙殖民者錯過了這個群島,直到1824年的美國船長柯芬兩次路過並首次準確記錄座標。更巧合的是,一年後英國捕鯨船也來到群島,船長威廉很有遠見的留下兩個英國船員,並且以英王喬治四世的名義通報世界各國。於是,1830年駐守桑威奇(現夏威夷)的英國海軍分兩次移民了一百多個年輕男女前來,也可以這麼說,小笠原群島的祖先實際是西方人(第一批永久居民)。

太平洋上的世界遺產:英西美日四國爭搶不朽,祖先是英國人

當時德川幕府在日本勢力漸長,也曾派遣海軍前往製圖並移民少量日本人,被英西兩國得知後製止了。但各國都沒有對偏遠的小笠原群島投資開發和實際駐軍,當1920年俄羅斯畫家布里克流浪到小笠原群島時,島上也只有不足一百人口,由於布里克遇到的居民都能流利使用英文,因此在作品中也把小笠原群島寫成博寧群島,給英國和西班牙又增加了一個證據。

太平洋上的世界遺產:英西美日四國爭搶不朽,祖先是英國人

小笠原群島在二戰後被美軍佔領長達22年之久,其中一名英裔軍官認為,這些講英文的島民應該得到美國身份享受美國福利,結果這些居民迫不及待就爬上美國海軍的船移居美國去了,原本比例更低的日本移民反而成為“主流民族”。在對比沖繩等其他島嶼後,美軍選擇把駐軍併入沖繩並順手把群島交給日本管轄,從此失去這個太平洋戰略意義極大的群島。

太平洋上的世界遺產:英西美日四國爭搶不朽,祖先是英國人

但西班牙和英國並沒有放棄,此後也多次提出要求日本歸還群島,而日本則將美國遞交當成理由,四國之間爭吵不休持續了幾十年。有趣的是,小笠原群島因遠離大陸而從未被汙染過,島上的獨有物種也引起科學家注意,最終以此名義成功申請進入世界遺產名錄,這相當於聯合國也認可群島歸屬日本所有。因此,美國、英國和西班牙也只能吞下這口氣,但各國航海圖以及記載中卻都以博寧島稱謂,等同於並不認可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