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形势下,科技研发区域协同如何率先突破?

YERO


长三角一体化不同于京津雄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后面两个是一个相对独立而且自成一体相对更加融合的共享经济规划,系统内有效地进行分工与协作,寻找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格局。

但长三角一体化还是叫长三角城市群比较合适,因为包括了江浙沪、安徽在内的三省一市全部地区。从2018年前三季度的GDP数据,上海2.35万亿+浙江3.97万亿+江苏6.7万亿+2.16万亿=15.18万亿,京津冀只有6.2万亿,而粤港澳也就在8.5万亿左右。也就是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总量接近京津冀和珠三角的总和。如此大的规模和面积不可能拧成一股绳,必定会出现分化现象!

也就是形成了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的三角格局。

上海都市圈囊括了苏州、无锡、南通、湖州、嘉兴、舟山和宁波等七个城市;杭州都市圈包括绍兴、黄山、衢州等周边地区;而南京都市圈是指镇江、芜湖等周边地区;而安徽长江以南地区被南京和杭州基本划分,留下了长江以北地区及淮北地区,以合肥为中心的内陆地区。合肥地区可以参与长三角竞争,也可以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竞争,不过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有三大都市圈形成格局,合肥都市圈体量太小,只能是次级都市圈范畴。

三大都市圈在科技产业中不可能协同发展,只有相互竞争机制。

杭州可谓出类拔萃,增长率最快,又在阿里领军之下勇猛无比;可南京也不可小看,有着大批的大学毕业生涌现,科技产业也是蒸蒸日上;不过次级都市圈的合肥也是会有不错表现,主要是中科大的科技创新带动下。

但未来实力最强的一定会是上海都市圈,其中的城市包括苏州、宁波、无锡等个个都是重量级城市。在上海总体大规划下,一定可以成为全球的科技创新基地。而且不久就会在嘉兴或南通等周边地区规划处大片的科技创新飞地。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到国家战略,主要还是体现在一体化的核心——上海都市圈的全球作用。相信一个科技创新的上海都市圈一体化共享机制很快就会出台。并且形成了与南京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的竞争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