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病医生一眼就能看出来,还要给病人做那么多检查?

百岁渔


1. 这个问题的提出

一方面体现了提问者对医学常识的无知。医学教科书上写的那些疾病名称和治疗方法都是我们人类人为进行定义、分类和总结的,这并不代表疾病就是严格按照教科书上写的那样发生和发展的。医疗活动也有它的特殊性,就是患者的健康权需要医生来具体操作实施才能实现,但是这些操作和实施都是基于人类对于疾病非常浅薄的认识水平基础上的,因此不存在绝对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一眼就能看出的疾病”是根本不存在的。


2. 另一方面似乎还有一点点对医生不信任的意思。作为医生,我们可以用无数个实际的案例驳斥这个提问的观点,这一点毫无置疑,而且讲起来可以慷慨激昂。但是这最多只能回答“医学常识缺乏”的问题,却无法消除“不信任”。医患之间的信任是诊疗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没有信任的基础,再高超的医术、再高精尖的设备都是空中楼阁。在现在的这个年代里,医患之间的矛盾被各种因素所放大,具体分析这些因素绝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事情,也不是本次回答的重点。在这里,我只想举一个正面的例子:我曾经有一位患者是因为乳腺癌切除术后找我做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再造,手术的难度比较大,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尽管术后的恢复过程充满曲折,但是患者始终非常配合,最终顺利出院,效果非常好。回来复查的时候,患者写了一封感谢信,题目是“我的乳房再造,因为信任所以简单”。对于她来说,即使我在术前向她详细的介绍了手术的具体方法和风险,但是对于她来说,这些都不如她对医生的信任更加重要和充实。

信任是相互的,当我感受到患者对我的信任时,我也会更理智的去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完成诊疗过程;信任也是能够传播的,这位患者也会在今后的就医过程中信任下一位医生,而我也会在信任我的下一位患者。


刘春军医生


我一眼就能看出来我面前的小姑娘是肚子痛,因为她弯腰捂着肚子,脸都扭曲了,额头上还布满细密的汗珠。小姑娘妈妈告诉我,自己女儿是痛经,麻烦开点止痛药。

我问小姑娘:有男朋友吗?月经正常吗?

答曰:没有,正常。

我问:绝对不可能怀孕吗?月经每个月都来吗

答曰:不可能!月经这个月推迟了几天,以前都正常。

我再问:真的却是没有男朋友吗?

妈妈不耐烦地说:没有啊!她还是学生呢!给我们开点痛经药物就行了!

我开了尿液hcg 检查和b 超,妈妈不乐意地嘀咕说,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病,为啥还做那么多检查?

结果出来,宫外孕破裂出血!小姑娘哭了,妈妈也不再不耐烦了!

所以,题主你说,为什么要做检查?我如果直接开了痛经药,回家小姑娘吃了大出血休克死亡,家属会来找谁闹呢?


妇产科女司机


临床上的确是存在一些疾病,医生可以通过初步的检查,就给出初步高度怀疑的疾病诊断,最终检查完了以后也发现和开始医生怀疑的诊断一致。于是,很多患者就觉得,这不是一开始就能看明白吗!白白让我做了这么多检查。

其实,真实情况真的可能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这些看似无用的检查其实还真的可能有用。打个比方,一个受了凉之后发烧的患者就诊,初步考虑不是细菌感染就是病毒感染。经过体格检查,看嗓子发现患者扁桃体肿大和化脓,这样一来就基本上可以初步诊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了,但是这个时候还是需要做一张血常规,看看患者血象的基本情况如何。这对于后期指导治疗也有很大的好处和用处。

同时,如果患者后期复查血常规,和最初的血常规做比对,也可以提示治疗效果和疾病转归,还可以提示抗生素是否使用得当。所以,有些即使可以明确诊断的疾病,做一点检查也是必要的。当然,有些没有必要的多余检查完全可以规避掉,这样也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张之瀛大夫


说来话长,我尽量从客观和现实的角度讲一讲,为啥?

这事我们可以从一次主任查房讲起:

大学期间一次实习课,老主任带教腹部查体,最后的结论,这位患者肚子里有大便!

新主任总结了一下:这就是你们年轻医生和老主任的差距,不用做检查,一个无痛不花钱的查体就可以弄清楚有没有大便!

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惊叹万分,临床技能的重要性!

但是当了临床一线大夫之后,我发现查体仅仅是一部分,千万不要盲目自信,第一你很年轻没有什么经验,第二,查体得到的体征仅仅是疾病的一小部分。所以有时候实验室的检查,也很重要!这个不是钱的问题,生命是第一位,特别是当我们面对胸痛等急症,比如要命的心梗,食管穿孔!!!

还有一次“转科的经历”让我很不爽,一个护士长竟然怨我少开了个检查,“你让我们喝西北风呢?”尼玛,还有这样的人,真感到恶心之极呀!!!第一时间离开了那个医院。。。


陈舟医生


一眼就能看出什么病,其实不是看出来的,是猜的。既然是猜的的,就需要进一步验证。

例如你乳腺肿块,有经验的外科医生根据一看二摸三问,就初步诊断你乳腺癌了。记住,这是初步诊断,跟猜差不多。接下来,医生需要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来进一步确诊。影像学检查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看这个乳腺癌是否有转移,手术要采用哪个方案。此外血常规凝血肝肾功能检查也需要在术前拿到结果,才能定你能不能耐受这个手术。

你看,一眼看出你得了什么病,仅仅是一个猜测。这个猜测最后是不是准,需要一系列检查检验来验证。明确诊断后的治疗,也需要检查检验来看疗效、来评估副作用。

能问出这个问题,最大的根源是医患之间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虽然有患者缺乏医学常识的因素,也与部分医院和医生在诊疗中滥用大检查大处方,损害患者利益有关。

现代医学发展至今,看病不能靠猜,需要借助现代化的手段,增强我们诊断的精确性,提高治疗的效果。但作为医生,需要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某健康和利益,这是医者本分。


答主:自媒体 急诊夜鹰


急诊夜鹰


为什么有的病医生一眼就能看出来,还要给病人做那么多检查?

1 误诊率很高。

确实有很多疾病,有经验的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姿势、动作、表情。再加上询问病史、以及体格检查,基本上就能猜个大概。但是这也是基于常见病发病概率的猜测,误诊率其实也是非常高的。

比如发烧的病人,最常见的都是感冒引起,但是也有人是肺炎或者其它疾病。不做胸片等检查根本就无法发现。

再拿头痛来说,有人是血压高引起,也有人是紧张、没休息好,脑出血的早期也同样只有头痛症状。没有脑部CT的情况下,你无法拍着胸脯保证肯定没事。

再举个腹痛的例子,胃肠炎的患者是最多的。但是胰腺炎、阑尾炎、胆囊炎的早期,症状可以都非常类似,难以区分。

有数据说,门诊病人的误诊率可高达30-40%,这还是在做了各种检查的基础上。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是否可靠。但是无数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不做检查,误诊的几率超过50%以上一点都不稀奇。

有一些疾病首次误诊了还可以通过第二次、第三次就诊来纠正,因为病情变化是需要观察的。但是也有一些疾病首次误诊了会耽误最佳治疗时机,甚至会要命,这些疾病一定要通过检查排除才能够放心。

2 留作证据。

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明。

一个脑外伤的病人,症状不严重,首次就诊做头部CT检查,显示正常。结果几个小时以后头痛呕吐加重,复查CT显示为脑出血。这种情况被称为迟发性脑出血。

如果首诊医生没有做第一次CT检查,会不会被认为漏诊,耽误了患者病情呢?在医疗纠纷越来越多的今天,医方对诊疗过程被要求提供举证责任,如果不能举证,则会败诉。检查越来越多,也是当今社会环境下被迫的无奈之举。

3 检查方法越多越先进,其实医生越难做。

有人老觉得现在的医生离开检查设备就什么都不会了,其实正好搞反了。这样当医生反而更容易,我说是A病,其它人永远没办法证明我是错的,这样“误诊”反而不存在了。但是这样对病人真的好吗?

欢迎关注郑医生百嗑,一起聊生活,聊健康。


郑医生百嗑


其实,这更像是一个社会问题。

医疗圈有一条半开玩笑半当真的俗语:”可治可不治的,不治;可查可不查的,查!“

什么意思?一个重症病人,在没有把握或风险较高的情况下,医生会选择不治,会让患者转院治疗;有些疾病,通过经验基本就能确定下来,检查是可查可不查的,怎么办,医生会选择“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句话,医疗风险。

中国有句俗话,“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医生每天都会接诊大量的不同病情的患者,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在这些逐渐累积的患者中,绝大多数都无特殊,某些检查不用做也不会出现差错,但是,随着经治患者的积累,总有一天会出现个别现象,出现一个特例,但就是这一个特例,医生就有可能面临一场无休无止的医疗纠纷,甚至是灾难。

曾经有一个因肺癌住院的中年患者,却意外发生了呕血(胃出血),需要紧急输血,医护人员赶紧询问家属患者的血型是什么,以方便输血科紧急备血 。 没想到这件事情引起了家属的强烈质疑及不满,为什么住院这么长时间没有给我们查血型?出了问题查还来得及吗?从而无休无止的吵闹。

虽然血型并非住院患者必要的化验项目,但这件事情带来的后果就是:从此以后,每个初次住院的患者,不管你是什么疾病,都被要求查血型。

一个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的中年患者,并不严重,医生只是做了常规的化验检查,开药后离院。因反复不愈,一个月后患者在另一家医院做了CT检查,竟意外发现肺部肿物,考虑肺癌。随后患者家属以首诊医院未做CT、延误病情为由,将医生告到了纠纷办。

这件事情的后果是:中年人、患有咳嗽,不管是什么原因一律做胸部CT检查。

很多不必要的检查,因为某些特例出现,会导致一个患者的群体受累,最终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及患者群体的负担加重。

医生查了,没有发现问题,这个没有错误;医生没有检查,万里有一,有了一个特殊情况没有发现,这就叫医疗纠纷。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有些也是医生的无奈之举。医疗上的事情,如果没有相互的理解和体谅,最终受伤的不止是医务人员,更是广大的患者群体。


深蓝医生


这个问题,似乎代表了现实生活中一小部分人的内心想法。实际上,如果把自己代入到医生的角色,即如果那个看病的医生是你,就会明白其实原因非常简单。

其实,并不是说,医生一眼就看出了什么病,而是医生怀疑,或高度怀疑是什么病。

不仅高度怀疑是什么病,还高度怀疑这个病目前处于什么程度,可能需要什么样的治疗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甚至性价比。但是,请注意,这一切都是主观的怀疑和猜测。尽管经验越多看的越多,怀疑猜测正确的概率越高,但都不是100%,甚至很多连51%都不到。而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客观的证据来支持。


所以,医生会根据自己怀疑疾病的方向,做针对性的检查,以达到更高的确定性。毕竟,后期不管是吃药还是手术,都是有风险的。

此外,

检查不仅仅是确定【得了什么病】,更多的还要确定【这个病到了什么程度】,是【什么分期或分型】,这样才能既确定疾病诊断,又确定下一步治疗。


疾病是非常复杂的,绝大多数疾病会根据治疗的不同,被认为分成不同的期或不同的型。所以,检查不仅仅是为了确定得了什么病,也为了让医生知道患者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什么样的期,或什么样的型。这样才知道下一步正确的适合的治疗方式。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骨折。

是的,腿都折成几段了,都耷拉了,不检查也知道腿骨折了。为什么还要检查一大堆呢?是不是医院就为了钱呢?

并不是。

不检查多个关节的X光片,甚至CT,就不一定能确定骨折线是否累及关节面,以及每一个骨折细节的情况。就不能精确的判断后期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手术是用钢板还是髓内钉等等。而不检查血管彩超甚至血管造影,很多严重情况下就无法精准判断血管是否受损。而不检查心肺功能,就不知道患者是不是能否承受的了后期的麻醉手术。。。


现代医学飞速发展到今天,是无数血的教训教会了医生们,不要自大的觉得自己主观判断永远是对的,而应该按照医疗规程做详细检查,以确保尽可能准确的诊断和尽可能正确的治疗。


当然,那些打着医生名号,实际是骗子的人们,自然不懂这些,也不会做一系列检查,直接就100%告诉你得了什么病。但是,他们并不是在给患者省钱,往往是因为他们要把患者的钱留着骗来买他们的神药呢。。。


更多有趣有用的医学科普知识,请关注骨科医生路遥!


骨科医生路遥



我从来没有见到过一眼就能诊断出疾病的医生,如果你认识,能够介绍给我?

毫不客气的说:能够提出这么一个问题的人要么是思维狭窄三观不正,要么便是别有用心。

医学不仅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也是一门经验性的科学。

有些医生在疾病的诊治方面确实有别人无可比拟的经验,这些经验来自于对大量病人的诊治和对大量资料的总结。

不可否认,对于同一种症状,经验丰富的医生能够更快的考虑到某种疾病。

但,这只是考虑而已,并不是明确诊断。

我是一名急诊医生,每天都会面对很多病人,也包括一些危重的患者,下面让我来告诉你:为什么医生已经看出了问题,却还要做检查?

相同的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会有不同的症状,相似的症状在不同的患者身上可能代表着不同的疾病。

同样是腹痛的患者,同样是弯着腰,手扶着腰自行步入医院的年轻人,你考虑什么病?

有人说:应该第一考虑泌尿系结石。

理由可能是:年轻人、突发腰痛、手扶着肾区、哼哼唧唧的自己来到医院。

不错,我见过很多这样的患者。

但是,我也见过急性胰腺炎的年轻人,也见过主动脉夹层的年轻人,起初他们的症状都是这样!

如果,我仅凭经验来诊断治疗,岂不是害人害己?

同样是头痛发热,你考虑什么病?

有人说:头痛发热,很明显就是感冒了!

不错,有人感冒后就是如此。

但是,我曾经多次接诊过头痛感冒的患者,却是因为脑出血!

不要以为脑出血就一定会有外伤,就一定会出现意识障碍,就一定会出现肢体偏瘫!

如果我将这样的病人当成感冒来治,于杀人有何不同?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现实工作之中还有很多!

疾病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简单,医学同样不是大家想的那么容易,除非你想害自己或者想害医生。

如果你将医生当做神医,将疾病和医学当做儿戏,受苦受累的只能是你自己。

可惜的是,我担心,某一天,你或许连说出后悔两个字的机会都没有了。


最后一支多巴胺


我刚去了趟医院,左胸心脏疼。每天疼一阵,起来走动走动就不疼了。我以为心脏出了问题就去医院。医生问了几个问题抽烟喝酒不,手指麻木不,等等。让去做心电图,胸透,ct。200多。结果出来后。和医生聊天。医生说,你结果没出来我就给你写好了。就是颈椎突出了。每天活动活动脖子。为什么让你做检查呢。最大的原因是消除你的猜疑,小年轻的你是觉得心脏疼,现在检查心脏没问题。你也就安心了。其次是排除有没有其他可能。避免误诊。万一发现点什么。早发现早治疗。我认为这种情况是对的。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查查没坏处。。这只是我的情况。其他情况另说。不排除有的医生治感冒上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