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樟樹變遷史

樟樹的變遷(寫實)


江西樟樹有著悠久的歷史,很早時候它就與景德鎮、河口、吳城並稱為“江西古代四大名鎮”。1949年6月19日,在樟樹鎮建立清江縣人民政府(同年7月15日遷臨江鎮,1950年3月27日又遷回樟樹鎮)。1988年10月26日清江縣撤銷,改設樟樹市至今。

「多圖」樟樹變遷史


隨著時間的流逝,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樟樹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下面再從吃、住、行等方面來粗線條地敘說下它的變遷。

「多圖」樟樹變遷史


「多圖」樟樹變遷史


東岸車輛輪渡口


樟樹在未有贛江公路橋之前,車輛及行人都只能通過船隻擺渡過河。碰到濃霧、大風大浪等極端惡劣天氣,只能望江興嘆,徒之奈何。上圖就是當初的東岸車輛輪渡口。

「多圖」樟樹變遷史


「多圖」樟樹變遷史


這是當時使用過的行人輪渡泵船和渡船,我本人就不知多少次通過它們往返樟樹。現在它們退出了歷史舞臺,只是成為了人們的一種記憶。


「多圖」樟樹變遷史


贛江公路大橋


1995年國慶節通車,大橋總長1996米,寬13米,引橋連接105國道,西接清萍公路和贛粵高速公路,是千里贛江上第一座由縣級政府自主投資興建的跨江大橋。“一橋飛架東西,天塹變通途。”

「多圖」樟樹變遷史


後來於2012年8月,又在緊挨老公路橋旁邊再平行建成一座新橋,新老橋形成的“雙橋”架構,分別承擔雙向車道的功用。整個大橋命名為“四特大橋”。


「多圖」樟樹變遷史



「多圖」樟樹變遷史


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樟樹又在贛江上建了“二橋”,也就是藥都大橋。

「多圖」樟樹變遷史


「多圖」樟樹變遷史


它貫穿新城區,直達昌樟高速公路經樓出口。二橋與贛江上的三座鐵路、公路橋同時發力,為樟樹“一江兩岸”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多圖」樟樹變遷史


單軌大鐵橋


1936年9月10日竣工通車。1939年被日機轟炸,大橋鋼樑全部深入水中。1948年鐵路便橋修復通車,1949年5月19日晚,國民黨夏威兵團部隊潰逃時炸燬贛江便橋。圖為解放後重建的贛江鐵路大橋。

「多圖」樟樹變遷史


雙軌鐵路大橋


1995年5月25日通車,大橋全長3068.87米,隨之單線鐵路橋也就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被廢棄了。

「多圖」樟樹變遷史


老火車站


原址站前路,1949年建站,後由三股道逐增為七股。另有貨運專用線向西兩公里通往樟樹江邊貨場;向南六公里為“856”專用線;向北通往樟樹米廠;向西南五公里通江西鹽礦。

當時樟樹火車站的規格很高,設有車務段,與宜春、新餘等旗鼓相當。記得自己第一次坐火車,是從臨江上車來樟樹走親戚。當時下車後只能走路到街上,雖路程很遠,但在興奮驅使下,感覺還是那樣的輕快。火車上的設施及車站的設備都是那樣的“土”,但能坐上這“鐵龍”就已經樂得屁顛屁顛的了。

「多圖」樟樹變遷史


新火車站


「多圖」樟樹變遷史


在老火車站這再往豐城方向過去一點,就在路途的延伸中完成了車站的新老交替。隨著京九線的開通,浙贛線的地位有所下降,樟樹站的輝煌不再了,目前只為三級車站。

「多圖」樟樹變遷史


樟樹東站


除樟樹火車站之外後來又再有了樟樹東站。位於閣山鎮,是京九線上的一個小站,如今昌吉贛高鐵正在火熱建設中,樟樹東將變成樟樹的第一個高鐵站。


「多圖」樟樹變遷史


昌吉贛客專全線長416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小時,全線設南昌、吉安西、贛州西等13座車站,貫穿南昌、宜春、吉安、贛州等4個設區市26個以及縣(區、市)。預計2019年建成通車


到那個時候,樟樹東站將變得非常繁忙與繁華。


「多圖」樟樹變遷史


老汽車站


原址在鹿江南路43號,是清萍公路的起點站和南小公路的中途站。

「多圖」樟樹變遷史


新建成的樟樹汽車總站


以服務長途運輸汽車為主,兼具發送河西各鄉鎮公交車輛。氣派多了,也先進多了。

「多圖」樟樹變遷史


京九汽車站


營運車輛多了,一個客運站不夠,而該站主要發送高安、新幹等外縣市客車和河東各鄉鎮的公交車。

「多圖」樟樹變遷史


當初的清江收音站


1953年建,地址位於燕山上(現藥都公園內)。那個時候擁有一臺收音機可是不得了的榮光,但若光有硬件而沒軟件的支持還是枉然。就是這略顯簡陋的地方提供著最終的空中信號,把歡樂送進千家萬戶。

「多圖」樟樹變遷史


現在的樟樹廣播電視塔


1993年10月竣工,塔總高127米,70米處為遊覽平臺,底座跨度24米。從“收音站”到“廣播電視塔”,“鳥槍換大炮”中完成了信息化的華麗轉身。

「多圖」樟樹變遷史


清江飯店


當年樟樹最主要的餐飲住宿地,政府大型會議食宿定點接待單位。

「多圖」樟樹變遷史


飯店就座落於“錦繡共和”區域內,雖然現在再也找不到其半點痕跡,但它一直刻印在我的腦海中。當年我高考分數上線體檢時,就是落住於此。作為鄉下伢崽第一次住上這麼“高檔”的房舍,激動之情真是難以言表。既有“劉姥姥進大觀園”的好奇,又帶有點“陳煥生進城”的複雜心態。其實比較起現在,那時的這飯店條件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呢。

「多圖」樟樹變遷史


原來的“東門飯店”,原址大約就在“如意小吃”(二部)處。當時這裡是主城區的邊緣,因餐飲店本就不多,所以生意還蠻好,主要招待流動的零散人員飲食。

我有一次進城辦事,中午就在這用餐。那時“下館子”很少,面對幾盤當時看起來的“美味佳餚”,就要了一瓶葡萄酒。結果喝醉了,第一次明白紅酒也有酒精度數。

「多圖」樟樹變遷史


藥都賓館


1982年新建高10層的藥都賓館作為一年一度的全國藥交會吃住玩樂場所和藥材交易場地。脫穎而出的它平時也對外營業,這樣原來鬧熱無比的“清江飯店”等也就慢慢被冷落下來,以至走向消亡。

「多圖」樟樹變遷史


銀河酒店


樟樹第一家五星標準賓館,其橫空出世自然就又淘汰了“紅”極一時的“藥都賓館”,成為樟樹食宿業界的新霸主。江山代有新“館”出,各領風騷數幾年。

「多圖」樟樹變遷史


航天國際酒店


這家四星級酒店,也是樟樹地區賓館中的一個新秀和新寵。條件相當可以,我的單位來賓和私人來客總樂意安置在這裡。如今航天酒店已經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名叫航天 · 未來城的新樓盤。

「多圖」樟樹變遷史


原縣(市)政府所在地,位於新民路35號。這現在看來很不起眼的地方,但可以想象當時是何等的風光無限。

「多圖」樟樹變遷史


「多圖」樟樹變遷史


市委、市政府大院


位於藥都南路25號,1992年8月1日,市委、市政府遷此辦公。它可比老市府有“範”多了,在全省也數一流。為更好更快地帶動新城區發展,原本打算再將其搬往洋湖鄉那邊去,受新規影響,這事也就暫時擱置了下來。

「多圖」樟樹變遷史


“變則通,通則變。”只短短几十年時間過去,樟樹的變化就這樣明顯,也這般向好。現在64萬樟樹人民也有信心、有能力讓家鄉有更大更好地變遷,樟樹的明天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

林中小路

「多圖」樟樹變遷史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樟樹人,見證了家鄉的變化與變遷,總感覺應當表達點什麼。為避開秋老虎的肆虐,我起了個大早,騎行前往一些地方,於是便寫下了這篇文章。

搜尋昨日的印跡,重拾過往的記憶,最後讓這一個個鏡頭來講述昨天與今天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