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街虧損上市背後,這位金主今年已有13家公司上市

作者|每日經濟新聞 張楊運

還記得蘑菇街嗎?對,就是那個曾經在微信刷屏,俘獲萬千少女們青睞的蘑菇街。

不過,很久沒有聽見蘑菇街的消息了,就在大家以為它扛不住競爭壓力,要“銷聲匿跡”的時候,蘑菇街終於在本週四完成了赴美上市的重大使命。

今日(美國東部時間12月6日)蘑菇街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MOGU”,首日開盤報12.25美元,較IPO發行價14美元/ADS下跌12.5%。該公司股價最終收於14美元,全天持平。

蘑菇街亏损上市背后,这位金主今年已有13家公司上市

連年虧損,蘑菇街上市“輸血續命”

這家來自中國杭州的新經濟公司於美國東部時間11月9日提交了IPO(首次公開招股)申請文件,主承銷商為摩根士丹利、瑞信和華興資本。

而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9月,蘑菇街已經產生了23億的交易額,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淨虧損3.03億元(約4417萬美元);但是較上年同期的4.28億元虧損有所下降;歸屬於蘑菇街股東的淨虧損為7.63億元(約1.11億美元)。

現金流情況同樣不樂觀。數據顯示,2017至2019上半財年期內,蘑菇街持續虧損,現金流淨流出也一直增加。自2017財年年初至2019財年上半年,蘑菇街現金流淨流出共達到15.59億元。2019財年上半年期內,現金流及其等價物僅剩9億元,同比減少27%。

從招股書來看,蘑菇街還面臨著MAU增長這個重要數據幾乎停滯的問題。

來看電商的核心指標GMV(總成交額)、MAU(月活用戶數)指標。招股書顯示,蘑菇街2017財年至2019財年上半年,GMV增速約20%左右,低於行業整體水平。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蘑菇街平臺上月度移動端活躍用戶為6260萬,主要為年齡在15至30歲之間的年輕女性。

蘑菇街亏损上市背后,这位金主今年已有13家公司上市

據華爾街見聞報道,成立於2011年的蘑菇街經歷了多次轉型,它現在的定位是,為年輕女性提供衣服、鞋子、箱包、配飾和美妝等等適合年輕女性的平價商品。

蘑菇街一開始是做消費者社區,用戶只能在上面分享購物成果、穿著搭配。後來,蘑菇街在信息流圖片上添加了購物鏈接,導向淘寶賣家,由此被稱為“淘寶導購”網站。當時蘑菇街擁有超過600萬女性買家,每天向淘寶導入8萬筆交易,轉化率是其它導購網站的8倍。巔峰時期,蘑菇街和它曾經的競爭對手美麗說加起來一度為整個淘寶提供了10%的流量。

2013年,淘寶收緊了對導購平臺的政策,蘑菇街轉型為垂直電商,成為淘寶的競爭者。它鎖定年齡在18到25歲、消費能力不高的年輕女性,擁有130元左右的客單價和50%以上的復購率,初期一度被稱為電商“第四極”。

2015年,蘑菇街和美麗說開始嘗試IPO衝刺。但因遭遇資本寒冬,雙雙計劃擱淺。而這時候,曾經買蘑菇街的年輕女孩已經長大,擁有了更高的消費需求。蘑菇街也曾嘗試通過海外買手概念,吸引25-35歲的年輕女性白領,但在一個平臺上擴張用戶群並不容易。

這個困境在和美麗說合並後找到了出路。2016年1月,蘑菇街與美麗說合併為“美麗聯合集團”(以下用“蘑菇街”指代)。旗下的三個品牌蘑菇街、美麗說和淘世界各自獨立運營,覆蓋不同年齡的女性消費群體。陳琪曾表示“自己認為自己是女生的那一半人類,我們都管了”。在去重之後,蘑菇街稱這三個平臺的註冊用戶超過2億,日均活躍用戶超過1500萬。

這場合並也沒有達到1+1>2的結果。兩家公司在2015年的合併銷售額近200億元,合併後,整體交易額反而縮水到90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蘑菇街最近一次融資在2015年11月底。有媒體稱,當時蘑菇街想以25億美元的估值完成融資,但最後卻是15億美元。最終這場融資額超過2億美元,但並未提及估值。

在定位轉換、合併、站隊巨頭的曲折騰挪中,蘑菇街還做過各種嘗試。2014年底,它並推出了一個自有品牌MUA,宣稱要做“中國ZARA”;2017年人工智能熱的時候,它還嘗試過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用戶提供穿搭建議。

直到上市,陳琪說蘑菇街的使命是讓時尚觸手可及,立志成為最領先的時尚目的地。但蘑菇街緊盯的那群人,一直也是淘寶、天貓、京東的必爭人群。

但在這個時代,你很難要求用戶忠誠。各大電商平臺越來越重視社群運營,淘寶、天貓、京東、網易考拉、小紅書等電商平臺都紛紛推出了網紅直播、種草集、內容資訊等運營渠道。年輕女孩的錢,未必那麼好賺了。

有一顆做金融的心,但旗下金融業務前途坎坷

每家電商平臺都有一顆做金融的野心,蘑菇街自然也不例外。如今蘑菇街的收入分為三大塊:營銷服務、佣金和金融服務。

據證券時報報道,受限於自身用戶增量緩慢、場景轉化艱難等問題,蘑菇街的金融業務發展卻前途堪憂;此外,隨著互聯網金融監管持續趨嚴,其旗下網貸產品種豆寶或難通過備案。

早在2016年與美麗說合並後,蘑菇街便開始著手金融佈局。根據招股書顯示,蘑菇街的金融業務類型可以分為三種:一是向用戶提供融資以滿足他們在平臺上購物時的借貸需求;二是與第三方金融機構合作,在平臺上向用戶展示他們的消費信貸產品;三是向合格的商戶提供各種短期融資。

如今,蘑菇街旗下美麗金融已有“白付美”、“種豆寶”兩款自營金融產品,還有“美麗借”“保險”、“貸款超市”等多款流量金融產品,涵蓋消費信貸、P2P等領域。

蘑菇街亏损上市背后,这位金主今年已有13家公司上市

在此前的招股書中,蘑菇街披露了旗下金融業務的運營數據:截止到今年3月31日的財年中,蘑菇街為用戶和商家提供的融資服務產生的收入2329.3萬元;截止到今年9月30日的前6個月,公司金融服務收入2148.3萬元。蘑菇街還特意指出,公司的金融收入佔比正在逐步提高。

然而,無論是自營金融還是流量金融,蘑菇街想要在金融領域有所發展,都需要大量的流量支撐。如何將消費場景流量轉化為金融板塊流量,增加金融業務用戶?這便是蘑菇街面臨的問題。

比較令人擔心的是,即將過去的2018年對互聯網金融來說並不友好。從年中開始的網貸平臺爆雷潮,影響了投資者們的信心;同時,日益趨嚴的互金監管令部分互聯網巨頭都開始轉型“去金融化”。其旗下網貸產品種豆寶能否通過備案還未可知。

背後金主騰訊今年已上市13家公司

根據此前公佈的信息,騰訊是蘑菇街的單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達17.2%。除騰訊外,蘑菇街的主要股東包括高瓴資本、摯信資本、貝塔斯曼、平安創新、啟明創投、紅杉資本及藍馳創投等。

此外除了蘑菇街,包括近期已上市的創夢天地和即將上市的騰訊音樂,這三家後面都有騰訊的身影。

公開資料顯示,創夢天地是一家主營遊戲的數字娛樂平臺,成立於2011年。截至2018年9月,創夢天地的月活用戶超過1.29億,是中國用戶規模最大的獨立手遊發行商。

招股書顯示,創夢天地CEO陳湘宇是其最大股東,持股21.25%;騰訊則是除管理團隊之外最大機構股東,通過其全資附屬公司TencentMobilityLimited持股20.65%;王思聰的普思資本持有3.38%的股權;賭王何鴻燊太太梁安琪的Vigo Global持有1.11%的股權,股東團隊堪稱豪華。

最受關注的則是騰訊音樂。據其最新招股說明書顯示,騰訊持股佔比58.1%,Spotify持股佔比9.1%,太盟投資集團和中投中財基金管理公司也是騰訊音樂的主要機構股東。

據深圳商報不完全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在港股和美股市場提交上市申請或已經上市的互聯網公司有近40家,其中“騰訊系”公司數量有13家,佔比超過三成。其中包括閱文集團、搜狗、中安在線、同程藝龍、美團點評、蔚來、拼多多等。而目前已上市的“騰訊系”公司中有3家市值突破千億,分別是美團、拼多多、Spotify。

值得關注的是,騰訊音樂的上市估值預計也將突破千億。據外媒報道,騰訊音樂12月2日提交美國IPO申請,招股區間為13至15美元,擬籌資12億美元。一旦成功,騰訊音樂估值將高達220億至250億美元,約合1520億至1730億元人民幣之間。

對蘑菇街來說,上市只是開始,它不僅要與阿里系電商搶奪消費者,還要和唯品會、京東,以及業績飆升的拼多多一起,爭奪騰訊系內部更多的資源。未來能否扭虧為盈還要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