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

笑似花解语ID


所谓『三无朝代』,指的是明朝『无名君、无名将、无名士』。

我不是明粉,可是包括但不限于朱元璋、朱棣、徐达、常遇春、袁崇焕、俞大猷、戚继光、王守仁、黄道周的棺材板压也压不住。

不过,对矮大紧老师的这句话无论是做出认同还是不赞成的评价都是中了他的圈套,因为这是把他当历史学者了。

当然,矮大紧老师的历史知识普及在现代传播发达的时代是有益的,也产生了相对正面的积极作用,这一点虽然他说的也许不入咱们今日头条读者的法眼,也不能过于贬低。

然而,所谓的”三无明朝”、“三不宋朝”、“三最汉朝”都是扯淡,不是因为这是矮大紧老师的主观判断,很多学者的一些学术观点主观成分也很大,但只要自成其说也可以作为参考;也不是因为拾人牙慧,通俗历史知识普及,毕竟也做不到完全原创;关键问题在于,这样的简化,咔咔咔一顿操作,琅琅上口,容易记住,有了谈资,但是对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真正起到读史使人明智的作用毫无帮助。

从这个角度,矮大紧老师就是卖脑白金的,脑白金有用吗?或许有一点。性价比?就不好说了。能够替代药物食品?想也不要想。

就酱子。


谈古论金


答:明朝到底是不是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的“三无朝代”,这个是无须跟高晓松辩的。如果您要气急败坏地跟他辩,那他就赢了。

您想想,只要稍微懂点历史的人,说起明朝的明君、名将、名士,尤其是名将和名士,都能张口说出一大堆。

人高晓松是一个学富五车的人,难道他会不知?

他之所以要这么说,就是要故作惊人语,吸睛、引爆话题,赢收视率。

有人也许对我这个说法不以为然——他们觉得,作为一个有学识的人,应该爱惜名声犹如鸟儿爱惜羽毛。堂堂大才子高晓松断不会为追逐一时巨利而行此下下之策。

殊不知,高晓松本人曾在电视上洋洋自得地说过一段这样的话:人都有两面,一面放在作品里,一面留给生活,有些人在生活中很文雅,但写的作品却很粗鄙,等他化成灰走了,后人只能看到他作品中的粗鄙,谁还知道他的文雅?而我选择把不堪的一面留在生活里,把情怀都放在作品里,几百年后,高晓松这个人早都没了,但是我的作品还在,所以我在后人的眼里是美好的。

看看,高晓松在乎的名声并非眼前,而在几百年后;其潜台词就是:只要有利可图,我不惜把我的不堪展现在生活里。

想想真是可怕。

不过,话说回来,高晓松本身就是一个很狂傲,很特立独行,不把世俗言论和目光放在眼里的人。

这一点,从他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就看得出来。

高晓松的第一段婚姻是非常随意的。

高晓松自己承认,认识第一任妻子,缘自一次酒足饭饱之后驾车在街上的胡逛。当时,他在对外经贸大学的门口见到了身材样貌非常出色的前妻,立马一见钟情,相识相恋。时间只过了三天,就决定了要结婚。而在1999年11月23日,他们就领取了结婚证;但时间只过了三年,他们又领了离婚证。

补一下,2000年7月,青年歌手筠子在家中上吊自杀,传闻是因情伤而自杀,且与高晓松有关。

《音乐生活报》随后刊出一封筠子母亲的亲笔信,怒斥高晓松,说:“如果你继续胡说八道伤害筠子,那换来的将是更严厉的舆论谴责和惩罚,不要总拿你所谓的‘西方’观点来说教,别忘了这是在中国北京而不是美国。”

高晓松的第二段婚姻是非常不负责的。

那年,36岁的高晓松作为评委在深圳参加一个选美活动,看上了年仅17岁的参赛选手徐某。

高晓松说:“她的眼睛脸型长发,符合一切我对美女的标准。”

这样,立马一见钟情,相识相恋,不久,到美国秘密领取了结婚证,生下了个女儿。但七年后,他又领了离婚证。

高晓松与第二任妻子年龄差别将近二十岁,没离婚前,有人对他们的婚姻提出质疑,认为会有代沟。

高晓松的解释是:找个年轻的,我可以全面塑造她的世界观。相比之下,找一个年龄比较大的、被周围圈子的人塑造出来后你再去改的妻子,后者多累人啊,而且更容易产生分歧。现在,我老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甚至听什么音乐、看什么电影,都是受我影响的,所以我们大部分的想法都很一致,我觉得这样很幸福。

然而,最后的结局是:女方青春年华被耽搁了,孩子也生出来了,性格也已经被塑造定型了,男方突然认为不适合了,离婚了。

所以,高晓松的特立独行是够可以的,内心是够强大的,是可以把一切世俗眼光屏蔽掉的!

最后,还是说几句关于高晓松历史观点的话吧。

在他评定明朝是“三无朝代”的节目尾声,他微笑着说出了一句差点让我惊掉下巴的话。

他说:我不明白世界上为什么会有“明粉”这种东西,清承明制,明朝的全部制度清朝都继承下来了,您爱清朝不就等于爱明朝了吗?您恨清朝不就等于恨明朝吗?这两个朝代不都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会爱明朝而恨清朝呢?太奇怪了!(注:其原话我没法字字记得,大意如此。)

按照他这种逻辑,西门庆害死武大郎而霸占潘金莲就不应该遭受道德的谴责,因为西门庆履行的就是武大郎的职责了嘛。


覃仕勇说史


一个真正懂历史的人肯定大多数都讨厌明朝而民族主义者(汉族沙文主义)社会底层的人大多数喜欢明朝,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不全对,如无名仕就不对,明朝可是诞生了王阳明这样的思想家,他的“经世致用”影响了整个东亚。先说说无明君。

1:朱元璋:明太祖开国就对一个藩属国割地咋说也不能算明君吧?

2:朱允炆:明惠帝。上来就削藩没还削好。失败者也不能算明君。

3:朱棣:明成祖,好大喜功,下西洋把中国财富往外撒,编个《永乐大典》还装逼用手抄方式而不用印刷方式,残酷镇压农民起义,也就迁都北京一项还算可以但距称明君较远。

4:朱高炽:明仁宗,在位时间仅十个月而且还想着把首都迁回南京,不算明君。

5:朱瞻基:明宣宗,在对蒙古方面还算行但放弃了越南和奴儿干都司也不能算明君。

6:朱祁镇:明英宗,一个被俘虏的皇帝说他是明君我跟他拼了。

7:朱祁钰:明代宗,只是任用对的人打败了蒙古守住了北京而已。

8:朱见深:明宪宗,政绩实在一般。

9:朱佑樘:明孝宗,除了发明牙刷外没有其他功绩可言。

10:朱厚照:明武宗,唯一一个离明君近的皇帝,可惜没做出什么贡献就死了。

11:朱厚熜:明世宗,道士皇帝,开启了不利政务的先例。

12:朱载垕:明穆宗,一个平庸的皇帝,除了开关没啥说的。

13:朱翊钧:明神宗,是够神的,打三场仗被誉为明亡实亡于万历!

14:朱常洛:明光宗,不到三十天就挂掉了。

15:朱由校:明熹宗,除了木工活儿做的棒外还间接的把女真人发展成了取代明朝的势力。

16:朱由检:明思宗,还算勤奋,可是亡国以无法换回。明朝唯一一个由后朝上庙号的皇帝。

再说说无名将,明朝除了开国有几个能征贯战的将军外其他能打仗的严格的说都是文官,我们在回过头说开国将领,朱元璋就是一鸡贼,远远的躲在后方任他的上级和元朝厮杀而偷偷的发展自己势力,等元朝和红巾军拼的差不多了以摧枯拉朽之势灭了元朝的将领咋说也算不上什么名将,只有蓝玉还行还被朱元璋早早杀了,没有更多表现机会。如果算有也就只有他了。


乐释经典


我是阿狗,我又来了,虽然明粉熟悉明史,但这种问题并不擅长,他写点技术的还勉强行。

高晓松肯定是瞎说,他的神论有“郑成功是倭寇”、“美国一直对华友好”、“明朝是三无王朝”等。今天来我就系统反驳一发。

三无朝代是什么,,无明君、无名士、无名将。简直是胡扯。

1、明朝的明君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兴王朝,兴利除弊,造盛世景象。

清朝的康熙皇帝都题为“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乾隆皇帝更是两次去明孝陵祭拜,行三跪九叩大礼,史书记载为“礼文隆渥,逾于常祀,是乃千古盛德之举。”

(明太祖朱元璋)

这不是明君吗?

2、明朝的名士

陪祀孔庙的有先儒方孝孺、先儒薛瑄、先儒曹端、先儒胡居仁、先儒陈献章、先儒罗钦顺、先儒蔡清、先儒吕柟、先儒王守仁、先儒刘宗周、先儒吕坤、先儒孙奇逢、先儒黄道周、先儒黄宗義。

王阳明

这么多人配祀圣人,能说没有名士?也许是因为无知吧。

3、明朝的名将

明朝初年的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蓝玉,纵横南北、横击塞外,功劳不亚于卫青霍去病,难道不是名将?

明朝中叶,靖远伯王骥去国万里,三征麓川,出征西北,抵御强寇,能不是名将?

威宁伯王越出塞作战,重创草原部落,能不是名将?

王阳明文武兼修,平寇、靖乱,能不算名将?

(戚继光的大鸳鸯阵)

戚继光南北征战,多次重创倭寇,剪灭倭患;在塞上十五年,不使一骑入边,革新军事能不是名将?

总结:

明朝有明君,有明士,有名将。也不知道高晓松怎么想的,哎,理解不了。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直都没关注过高晓松,不知道他一个音乐人怎么想到去搞这些,今天看到了这个问题,才好奇的去找了下资料,看完心里想:

什么鬼。。。

以下是高晓松的原话:

无明君,我猜大家没什么争议,因为确实这些皇帝从开创明朝的朱元璋开始,一直到崇祯,真是说不出几个。……总而言之,这些皇帝没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即使在明朝自己的历史上看来,永乐还算是有点作为的,但基本上比较昏庸,没干出什么大事,既没在海外扬了国威,也没把人民搞得很好,是一个很穷的朝代。……无名将,大家都知道啊,明朝到了内忧外患的时候,全是一帮文人在指挥打仗。……无名士,没有大名士,没有大文豪,没有大知识分子。……你看《古文观止》也好,唐宋八大家也好,各种光辉的名字在那儿,唐朝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宋朝也有一大片,清朝也有一大堆。明朝没有,明朝最出名的大文人,留下点诗词的就是唐伯虎。

这说的是什么鬼。

無月尽管对明朝历史了解的不甚详尽,但在此也要为明朝说几句了。

我一点点来反驳

“无明君”

就说一个,朱元璋。太祖不是明君吗?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南方干掉北方的朝廷,朱元璋已经创造了一个纪录。但是無月告诉你们,朱元璋的纪录还不止这一个,他还是中国帝王中的劳模,勤劳第一。众所周知,明朝是不设宰相的,在朱元璋当政时期,连内阁都没有,所有奏章全都是他一个人经手,这么大一个国家每天多少事啊,今天的事今天必须解决,那得花掉太祖多少时光(所以太祖和马皇后感情好的不得了,毕竟太祖没啥时间去宠幸别的花花草草了),这一做法直接把太祖后来的子孙们给累死。开疆拓土方面,太祖赶走了蒙古人还嫌不够,一而再的追着蒙古人打,几次深入大漠,真是不斩尽杀绝不罢休。

说太祖不是明君?没太祖,汉人还在蒙古人鞭子下当咩咩叫的羊呢。

“无名将”

哈哈哈哈哈!笑死了。

明朝无名将?太祖一朝就有多少名将,徐达、常遇春、蓝玉。。。这一条不多说。。。没啥好说的。

“无名士”

我看到晓松同学说明朝没有大文豪,还说明朝也就唐伯虎留下一点诗词。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不好意思我又笑了。

明朝是中国长篇小说兴起的时代,人家玩的更多的是小说,正所谓唐诗宋词明小说。

四大名著有三部是诞生在明朝。

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怎么样?晓松同学你一定看过吧,哈哈哈。

说到名士,王守仁算一个吧。

虽然历史的真相世人未必可知,但还是应该尊重历史,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祖宗的历史,一个公众人物信口胡诌,太不负责了,实在可气!

原创作品,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高晓松的学识在艺人里面确实是首屈一指的,因而他所录制的《晓说》很受欢迎,《晓说》所讲的内容也涉及到历史、人文、艺术、体育等方方面面,但是仔细研究你会发现,高晓松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博而不专,对很多问题的解读并不客观准确,甚至是自以为是,以偏概全。比如前一段时间他抛出世界足坛“假球论”,就引起段暄、黄健翔等诸多足球领域内的专业人士的公开驳斥。

他把明朝形容为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的”三无朝代”,环环认为如果不是高老师对《明史》一知半解,那一定是故作惊人之语、哗众取宠。明朝作为最后一个正朔的汉人王朝,消除了汉朝外戚干政、唐朝藩镇割据、两宋岁币横行的弊端,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国力强盛。明太祖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整顿吏治、兴办教育,清朝康熙皇帝对明太祖评价为“治隆唐宋”这难道还不算明君?明成祖朱棣澄清漠北、四方宾服,社会繁荣、国力强盛、创“永乐盛世”被史书称之为“远迈汉唐‘’这难道还不算明君?不要说这二位,即便是缔造“仁宣之治”明仁宗、明宣宗以及中期的明孝宗都被后世史书称之为明君。

至于无名将更是站不住脚,明朝开国之处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开国六公爵”,中期有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李如松,哪怕是在明末也有孙承宗、袁崇焕、熊廷弼、卢相升、孙传庭、曹文昭这些英烈。

而无名士之说更是不值一驳,因为不知道他所谓“名士”的标准是什么,但是不管以那条标准来判断,明朝都是名士云集的,如果要看政治作为有于谦、李东阳、徐介,高拱、张居正,文化艺术方面有解缙、杨慎、徐渭这“三大才子“”,更有以唐寅为首的“吴中四才子”当然还有一位超凡入圣和“孔孟”并称的王阳明,说明朝“无名士”实在是无稽之谈。


环球网


高晓松并不是专业的历史学家,所以他所谓的”三无明朝”、“三不宋朝”、“三最汉朝”,其实也是站在自己并不客观的角度,去讲出一个“自媒体世界里的明朝”。


如果大家把《晓说》那部分都看全,其实你会发现他总结“三无”是为了吹捧自己最最热爱的汉朝,而作的铺垫。在他的世界里,明朝的“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其实是和汉唐纵向比较的。

然后大大感叹一下“强汉”是如何一步一步变成“文弱”的汉人的。还颇有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思在里面。

但是之前当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儿》培养出一堆明粉。


说实在的,《明朝那些事儿》让很多人慷慨激扬啊!当然有过誉之处。但是总体上将明朝大的格局都作了充分展示。里面有一个词叫“不世出”、“第一人”,其实可见当年明月对彼时明君、名将、名士的充分认可。当然其实也不尽客观。

所以当被肯定甚至是赞颂过的角色,突然被高晓松”骂”得体无完肤的时候。自然会引起激烈的反应。

但的确高晓松的某些结论是仅凭一部并不客观的《明史》。然而我们要客观评价当时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应该考证更多的史料,然后得出综合考量之后的评价,相对公允。

而高晓松很显然犯了一个错误,就是现有结论,然后去找符合自己结论的史料来佐证自己。这充分体现了一个戏子的找“槽点”,利用“靶向原理”来制造热度吸引关注。


对于每一个明粉而言,明朝从来不缺乏“明君”。
朱元璋“驱除鞑辱、恢复中话”更是500年来第一人;朱棣永乐盛世,“治隆唐宋,远迈唐宋”;“仁宣之治”的仁宗、宣宗,“弘治中兴”的孝宗堪称”三好”皇帝等等。


明朝名将如云,
徐达、常遇春,李文忠、蓝玉。。。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李如松。。。高晓松甚至忘记了自己曾经吹捧过的郑成功。


明朝不但有名士,甚至还有创立“心学”影响了近代亚洲的的”圣人”王阳明。
高晓松还忘记了明朝三大才子解缙,杨慎及徐渭。他只是通过周星驰知道一个叫“唐伯虎”的,就评价明朝无名士。


明粉的观点或许也难免偏颇。但是如果以自己的无知来信口开河,乱价评价。还是希望”矮大紧”慎重!


炒米视角


因为高晓松就是吃这碗饭的,我经常看他的《晓松奇谈》,节目效果确实很好,晓松也确实懂得很多,但是,作为一个吃流量饭的人,必然要说出一些自认为惊世之语才能博人眼球,而且,他的许多观点不乏有崇洋媚外之嫌。

明朝作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历来容易引人热议。我们来说说他的所谓“三无”。

1、明君:明朝确实有不少昏君,但是明君也不少。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因诛杀功臣而为人诟病,但是人们指责他往往是站在情理上,如果单纯从国家来看,朱元璋所做是为了消除隐患,为后代做铺垫,历史上这么做的君主比比皆是,假设他不这么做而导致有人造反成功了,我想会有更多的人嘲讽他妇人之仁。明成祖更不用说了,文治武功和唐太宗很像,还有明仁宗、明宣宗当然都算。所以说明朝没明君,滑天下之大稽。


2、名将:明朝一直以刚著称,不和亲、不纳贡,做到这些靠的是什么,当然是实力。明初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这些不世出之名将。之后还有戚继光、李成梁、李如松、袁崇焕等名将,不说明朝,哪个朝代没有名将?就连重文轻武的宋朝也有狄青、岳飞等名将,更何况以刚强著称的明朝。

3、名士:说明朝没名士这更是最过分的了。明朝别的不说,就是硬骨头的读书人多。张居正、三杨、于谦、杨涟、方孝孺哪一个算不上名士?明朝理学兴盛,刘基、宋濂都算名士,更别说还有一个堪称圣人的王阳明。一个王阳明抵过多少所谓名士?

所以,高晓松所说,哗众取丑之谈罢了,本质上也是娱乐圈的,都一个德行。


盛唐小民


我不认为明朝是“三无”朝代,明太祖和永乐大帝乃明君,日月重开大宋天。收复河山,南征北战,在战争中不断学习,谁说他不是明君,如果不是明君,怎能使一班文臣武将为他开疆拓土!其四子朱棣,虽然“靖难之役”血亲相残,但一上台,郑和下西洋,组织编篡永乐大典,

维护国家威严,没给他老子丢脸!

无名将?徐达、常遇春为太祖立下赫赫战功,

戚继光、俞大猷,痛击倭寇,杀得其哭爹喊娘,保护了多少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李成梁父子威震辽东,卢象升、秦良玉、孙传庭于国家风雨飘摇之际挺身而出,为国效力。孙承宗老人以七十岁以身殉国,何不壮哉!

无名士?于谦先生,力主抗战,避免大明提前亡国,王阳明先生更不用说,开心学,平叛宁王之乱。唐顺之先生,能文亦武,人送外号“金头玉臂”,他们展现了中国士大夫真正的风骨和爱国之心。

虽然大明的奇葩皇帝也挺多,但是不能因此否定先人们的优秀功绩。

望高晓松老师以后能谨言慎行,做节目要诚恳务实。


龙性难驯去伪存真


高晓松的文化水平有资格谈论历史吗?且不说需要近千本书的专业知识作为辅垫,首先,高晓松看得懂最起码的工具"文言文"吗?之前偶看"晓松传奇"觉得很搞笑;一是觉得他不愧是娱乐圈里混的,胆子也很混,那点文化就敢谈学问,真所谓无知者无畏;二是觉得他留着胡子摇着扇子折腾来折腾去想装大有学问的样子,虽做作但好玩;有点象国足球员,球虽没踢好,但衣作发型已是国外一流球星的派头.大约是受了野史演义的影响,如自诸葛亮摇着扇子以来,扇子似乎就成了有学问有智慧的道具.高晓松以为摇着扇子就变成了有文化的学者了.殊不知文化人和学者是二回事.钱钟书就一再强调他是学者,不是文化人.他如此看重"学者"则说明其和"文化人"有着天壤区别.高晓松之流娱星们若装文化人,人们是不会觉得搞笑的,但若充学者则要贻笑大方了!

学者是专指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技能,学识水平,创造能力,在相关领域表达思想体系,并提出新的系统理念,引领社会文化潮流的学人,且有专门著作得到权威机构和业界专家的承认.文化人则很广泛,识过字,念过书,能谈论,都可称为文化人;象高晓松就可称为文化人.文化人在谈论某段史料时,可以款款而谈,甚至可以戏说.但学者就要说清某段史料的来龙去脉,首先要准确翻译这段史料的文言,并了解每个字的原意和延伸,要说清楚有多少家学者不同的看法,他们的看法依据是什么?自已的见解的依据是什么?引用了别的学者观点则要注明并说明理由;这就是为什么学者们会笑话百家讲坛上出来的"学者"于丹的原因!于丹把论语里"不知老之将至"译为已经垂垂老矣,把"唯女子与小人难养"的小人译为小孩,把北宋开国宰相范质说成赵普…这是作为学者绝不允许犯的基础性错误.但于丹若象高晓松一样只是文化人,学者们就不会指责她了,顶多也就是觉得她想出名捞钱想疯了挺搞笑.质疑一下这样的水平是如何混到教授的?

如同通货膨胀,当今文化人范围也随之膨胀,如好多说相声和演戏的识字不多没怎么上过学,但他们也能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并能谈论一翻人生的道理也算是文化人,如郭德纲王宝强岳云鹏.实际上,不怎么识字,没上过学,没念过书,如街头艺人,掏大粪的,只要能就谈论他们的工作和生存的关系,以及是如何掏大粪的所有工作程序以及掏大粪对社会的贡献则形成了掏大粪的文化,那么他们和高晓松一样都算是文化人…就这个角度讲,高晓松如果把扇子扔掉就更象文化人,就不那么搞笑了,谈高晓松现象只是解剖一只麻雀.他是众多娱星冒充学者,实际上和陶大粪的一样仅仅只是文化人而已!不过娱星愿意做文化人并向往学者的光环,这应该是社会的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