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脚丫88
我去过富士康,做过酒店服务员,在国企待过,也做自己专业设计。富士康,酒店,国企。有一个盛况就是下班打卡的时候,一排人守在打卡机前等待打卡。。。而做设计在公司工作的时候,公司就没打卡制度,但是规定什么时候来。大家每天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反而收入也高,制度反倒不严。然而前面的几个打卡制度严格的地方。富士康工资最高3000-4000。酒店1995我干了一个半月。拿了一个月的工资走了。国企,1500我现在国企挂职。办停薪留职。一线30年工龄的老工人也不过5000。。。个人觉得之所以管理打卡制度严的地方,那种工作谁都能做了。没有技术性。而且从事人员多以底层为主。素质各方面较低。必须要用严格制度来控制。而越往上走。专业技术型越高。没有人能轻易代替。大家不需要打卡制度也都在为自己的事情而忙碌。没有严格制度照样会严格要求自己。制度是为群体而定制。虽然制度严的地方大多效率价值低。。但是没有办法。不能说就走下坡路。多是无奈之举。
紸137150810
白岩松说:“任何一个单位只要到了开始强调考勤、打卡的时候,一定走下坡路”
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对。
我就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以前我最开始在某个单位上班时,这个单位是采取的弹性工作时间,没人强迫员工必须考勤。
当时单位的工作气氛是很有正能量的。只要员工付出了,就会有回报。这些回报有时是物质上的奖励,有时是精神上的奖励。那个时候,大家都觉得干活有劲,都愿意主动干活。
后来,单位的一把手换成了老王,整个单位的工作氛围就变了。
老王作为一把手,统抓单位的大小事。但是,他很没有管理水平,而且特别喜欢会拍马屁的人。
单位里真正干实事的人,成天累死累活也得不到回报,还要挨骂受罚。
会拍马屁、会讨好领导的人,动动嘴皮子就能升职加薪。
明面上单位有一套升职加薪的制度,但是,实际上升职加薪根本不看你做了多少工作,而是看你会不会讨好领导,会不会拍马屁。
时间长了,大家都不愿意好好工作了,每天都是得过且过、能逃滑就逃滑的状态。
老王看到大家干活喊一下才干一下,心里很着急,他认为该加强管理,他的加强管理就是强调考勤、打卡。一天早中晚三次打卡,不定期抽查。
这样一来,大家从偷溜逃滑的状态变成了按时签到、签退,坐在单位掐着点磨洋工了。
一个单位能不能发展好、员工愿不愿意干活,不是靠强调打卡就可以实现的。
要想大家上班积极,最重要的是单位有一整套奖惩机制。这套机制要公平公正。一定要从制度上保证让多干活的老实人不吃亏。也要从公司文化上激励员工追求卓越、追求成就感。
聪明的公司都懂得去激励员工主动付出、主动干活,只有不懂管理、不懂经营的公司才会死抓着考勤、打卡不放。
我是柳柳很忙,您身边的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
请关注我。更多教育、心理、人际关系前沿知识推送给您。
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发私信给我,愿意为您答疑解惑。
欢迎您点赞转发。每次点赞和转发,您都是在帮助他人。
柳柳很忙
据说微信之父张小龙爱睡懒觉是出了名的,连马化腾也没办法。
张小龙总是以“起不来”为借口不去参加腾讯例会,马化腾说,“以后让我的秘书叫你起来。”后来张小龙又说“路上太堵,怕赶不上”。于是马化腾每星期都派车来接张小龙,直到他再也找不出任何借口。张小龙就这样有些不情愿地,半推半就地走出了他的世界。你让他打卡试试,呵呵。
这些典型的知识型工作者,肯定不应该强调打卡。
因为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员工的绩效和成果呀。而且,那些具备创新精神和挑战意识的创新性员工,恰恰是自我驱动的,他们崇尚自由,你提供好的环境与氛围还有激励机制,不强调打卡人家都有自觉性,相反,你一强调打卡,人家还不乐意干了。即便被迫的,那也是形式上的,表面上遵从,实际上才不会对你有认同感呢。
最典型的企业就是谷歌了,办公环境不说了,看看:
别具一格吧:
还有餐厅:
如果你要强调打卡的话,呵呵,员工的反应可能是这样的:
如果是一些制造型企业,那么,考勤打卡这些是最起码的,应当是融入员工内心的,强调服从和纪律嘛,但是,如果要开始强调了,那么,就说明一个企业连这些最起码的东西都没有,肯定是在走下坡路了。
所以,对于白岩松的这个观点,基本上还是赞同的,但个中缘由还是不简单。
我们必须认识到,管理的终极目标应当是结果和绩效!考勤和打卡并不一定带来绩效!
当然,有些时候有些工作可能还是有需要,但这种应当成为惯例,而不需要强调,否则,就说明真的是在走下坡路了。
你觉得呢?
另外,也欢迎评论区发表不同留言。
冯起升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完全赞同。
教授让学员评估3家公司前景:
A. 8点上班,迟到罚款;统一佩戴胸卡;每年1-4次旅游和比赛。
B. 9点上班,不考勤;办公室自我布置;上班时间可以理发和游泳。
C. 想来就来,上班可带狗和孩子,上班时间度假不扣工资。90%的学员选了。
结果: A是倒闭的金正公司, B是微软, C是谷歌。
可能这些高大上的公司很多人会觉得有一定的偶然性,或者感受不到,下面我说说我们学校曾经的两个完全不同风格的校长导致的完全不同的结果吧!
A校长,整天坐在办公室,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每个星期开会就是宣布自己的制度。迟到扣多少钱、早退扣多少钱、旷课扣多少钱、甚至学生出现问题扣多少钱,下面的教师骂声一片,很多人仅仅是没有正面反对,心里都想,我能做的想做的就做,其它的我就不管,你愿扣多少就扣吧!
结果是,教师一片唉声叹气,大家都没有积极性,属于那种出工不出力的人,学生成绩也不怎么样。
B校长,基本上不考虑制度问题,每天就是和我们一起打篮球,一起吃饭。然后就给大家说:“我知道大家都不容易,我也不会用多少制度来控制大家,只是希望大家帮个忙,一起把学校的教学成绩提高,这样大家都好,既有成绩又有名气。”
结果是B校长那一年是学校历史以来成绩最好的,老师们都不看制度,都有一种想法,我不好好干工作对不起校长。
其实我觉得,一个公司也好,一个单位也好,想要获得很好的发展,专靠考勤制度一定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一个好的领导,让下属有一种感觉,不好好做对不起领导,对不起公司。
教师之声
白岩松的原话是:
我发明过一个“白氏理论”:任何一个单位,只要到了开始强调考勤、打卡等纪律的时候,一定是它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因为一个走上坡路的单位,人人不待扬鞭自奋蹄。
或许员工10点才来上班,并没有赶在8点打卡,却自觉干到第二天凌晨3点,不需要监督和催促。
单位走上坡路,大家就会不待扬鞭自奋蹄,他这段话里实在是经不起推敲啊!
问题是,大家如果不好好工作,公司哪里来的走上坡路?……这不就是陷入了“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无休止争论中了吗?
2000年的时候,我在广州呆的第一家广告公司(也是4A公司),来了一个新的副总经理,他来的第二天就在公司的前台面板上,贴了一个有奖趣味调查问卷,问题很多,但是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其中一道问题:如果团队完成了一个重要的项目后,你是赞同奖励平均呢,还是多劳多得?
因为是实名答题(在自己选中的答案后签名),所以问卷快结束时,我专门去看了一下,发现赞同多劳多得的人,都是那些有能力有冲劲的人。而赞成平均的,就呵呵了。
当然,这个副总做这个调查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更快的掌握每个人实际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态度而已。
考勤?……我曾多次对公司的同事说,哪怕你就是十点钟上班,照样会有人迟到;而事实也正是如此,不迟到的人几乎从不迟到,哪怕是堵车或突然天降暴雨。而喜欢迟到的人,可以有无数的理由经常迟到,而他们最喜欢的人就是:白岩松!
越夜越激情
“任何一个单位只要到了开始强调考勤、打卡的时候,一定是在走下坡路”,有书君感觉这句话很对。
其有以下几种原因:
1.如果这家公司开始“强调”考勤、打卡说明这家的员工积极性出现了问题,迟到早退现象增加,工作热情低落。
而能激发员工积极性的就是奖励制度,没有了奖励的兑现就说明这家公司在走下坡路。
2.这家公司已经没有了什么规划和技能来激励员工,只能用硬性规定来约束员工。
如果没有了规划就会转移精力,把一些没有提高效益的政策提上日程,没有用公司的美好远景文化去引导员工,而是用硬性规定来强调员工的一致性,说明这家公司在走下坡路。
3.当一家公司的行为需要不断强调、需要明文规定、需要细节规范的时候,说明这家公司的行为已经不受控制。
原有的公司文化力量已经开始失效,这一点,说明公司的文化出现问题。
4.当一家公司出现必须要强硬的制度去管理的时候,就说明,这家公司的成员结构里面已经出现打破原有和谐共生方式的人物出现。
如果这个人物还继续留在公司,将造成公司的行为失衡,从这一点儿,说明这家公司的管理出现问题。
一家很有远景的公司是不需要靠打卡、考勤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的,一来一家发展很好的公司主要是看个人的业绩,二来看个人的工作效率,三来看个人的能力。
所以一家公司开始“强调”考勤、打卡时,公司一定是有了问题,开始走下坡路了。
有书共读
目标管理中,我们总是说,应该关注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一个单位,开始强调考勤、打卡,那么说明了什么?
对于员工来说,真正的业绩不重要,你创造的价值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司的规章制度形式,重要的是日常的考勤和打卡。
对于公司来说,员工不再有自觉积极性,单位只能靠这些来约束员工,鞭策其努力工作。
在读书时期,就有这么句顺口溜: “一流学校抓学术,二流学校抓技术\\活动\\学风,三流学校抓纪律。” 如果学校总是在强调要注重宿舍卫生,不要打架斗殴,不要宿舍酗酒,那么管理的重心自然会有所偏差,从而把最应该关注的学术能力忽略了。
同样,注重抓常规管理的单位,业务能力自然值得考究。即使工作早已完成,也继续待在单位磨磨蹭蹭,等到下班才打卡离去。久而久之,工作效率也变低下了。员工的核心竞争力一薄弱,企业的指标直线下降,单位于是在下坡路上一去不复返。
所以,我觉得白岩松说的这句话是很正确的。
当然,这不是说公司不能关注考勤,只能放任员工纪律松散。而是指单位应该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考勤不是主要的审核标准,效率和直接的业绩应该占更大的比重。
公司的企业文化应当给员工带来成长,而不是倒退。
如果给公司带来明显效益的人获得的薪酬福利与按时考勤打卡的无贡献的员工是一样的甚至更低,那么这个单位一定是不能长远的。
作者简介:贺嘉老师,长江商学院CEO班演讲教练,教过1000+高管的演讲,现在想带你成为一个能说会道的人。
贺嘉
我个人觉得白岩松这段话说的很有道理。
但是也会有朋友不服气:你们单位不打卡吗?打卡的单位千千万,都是走下坡路的?
其实这一部分朋友就是没有弄清楚“打卡”和“强调打卡”这两件事情的区别。
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考勤制度会经历这么几个阶段。
初创期:没有考勤制度。
初创期公司的人数比较少,员工人数卡呢能只有个位数,比较好管理,所以不需要考勤制度。
老板一眼就能看到今天谁来上班了谁迟到了。需要请假只需要口头跟老板说一下,临时有事儿也可以跟老板申请早退,一般没有什么紧急的任务,老板也都不为难员工。
快速发展期:弹性工作制。
快速发展期公司的人数可能在30-200之间,此时老板已经看不过来了。
快速发展期的公司有个特点,就是很多都喜欢实行弹性工作制。弹性工作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工作时间8小时,你可以9点上班,6点下班,也可以10点上班,7点下班,主要看员工自觉,不算迟到早退。
其实理论上说是8小时,实际上员工加班的情况比较多,这个时期因为员工能够很清楚的感受到公司的飞速发展,只要你能够有业绩,就能实现升职加薪。为了要有业绩,就要有投入,所以这个阶段的员工们上班都还是很自觉的。加班都不一定能出业绩,还考虑逃班吗?不存在的。
这个时间段的员工构成主要是一些积极主动、有企图心的人。
成熟期:建立完善的考勤制度。
当一个公司完成了快速发展,走上正轨之后,业务就比较稳定了,不需要那么多的加班,对于员工来说,可以规律的上下班了。
对于公司来说,这个阶段就会建立完善的考勤制度了。考勤制度一般都规定什么呢?
1、迟到早退怎么处理?
2、旷工怎么处理?
3、请假需要怎样的程序,需要谁签字?
4、各种假期如何定义,是否带薪,工资怎么算?
这时候就会按照考勤制度各种扣钱了。
但是成熟期的公司对于考勤出于一个选择性执法的阶段,并不是所有人迟到都会扣工资的。一般迟到三五分钟,HR睁只眼闭只眼也就过去了,只有迟到十几分钟,半小时以上的,才一定会扣钱。外出办事儿,如果是下午的话,一般办完事儿就回家了,不用回公司,这样员工也挺愿意外出办事的。
成熟期的公司其实很清楚,如果制度执行的太严格,有些员工被扣了钱,一时接受不了,搞不好会辞职,而且这些脾气大的老爷们,一般还都是核心员工,所以不是太过分的,公司一般不太过问。
衰退期:严刑峻法。
一个公司衰退的时候,往往是因为竞争力下降,导致营收和利润急剧收缩。
一部分顶级员工因为得不到升职加薪的机会,就会跳槽。另一部分员工虽然还没跳槽,但是心里是有怨言的,整天加班,还两年不涨工资。既然有怨言,就不会太配合公司的一些要求。
公司一看,哟呵,管不住你们这帮人了?我还非得管一管不可。
怎么管呢?从严格考勤制度开始,只要是迟到的,哪怕迟到一秒钟也给我扣钱。
从侧面来说,公司确实也没有其他方面能够改善了,做招聘不肯出大价钱招不到牛人;做培训不肯出钱老让员工来讲课,员工能给你讲个啥;做绩效根本就无效,只扣钱不奖励员工根本没有积极性;薪酬福利管不起,给员工加不起工资。那怎么办,还能管个啥,只能吃饱了没事儿干管管考勤了。
低绩效的员工敢怒不敢言,因为自己没啥竞争力,出去了怕找不到工作。
高绩效的员工哪会理你这一套,不涨工资就算了,还想扣工资,老子不伺候了。
于是出现了典型的劣币驱除良币效应,优秀的人才跑了,留下来的都是没啥能力的,这公司还好的了吗?
于是公司就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彻底进入衰退状态。
我是无良HR,关注我,最新的职场观点将不断为您推送。无良HR
我在过的一个厂。
打卡打六次:早上八点之前一次。中午十一点半下班吃午饭,半小时时间,你不能十一点十几分打,必须间隔二十分钟左右。十二点打上班卡,不休息,下午四点半下班吃饭打卡,半小时吃完五点回来上班,然后下班打卡。
就是这样一个打卡六次的厂却不怎么样,一开始进去的时候问过为什么打卡那么多次,人事部说怕工人偷懒。
本以为这样的方式里面秩序方面都应该很好。然而事实上是里面的人十一点半打了卡之后吃饭回来,都差不多是找地方睡觉,玩手机,到处串岗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偷懒的人很多,纪律也不怎么样。
一个小厂,两百来号人,工资脱个五天左右正常,里面的机器是租的,老员工之前快倒闭了,政府救助的。所以我想这句话是有理的。
但是个别很好的厂也是打六次卡,但是辞职的人很少。中午还有两小时午休,福利待遇也很好。这和上面的是不同的概念。
孟栀槐
工作了十几年,亲身感受白岩松说的这句话,感触良多,我就说说我的亲身经历吧。
我是2006年开始上班的,在一个小地方的机关单位里,我刚去的时候,我们局长姓A,是一个大才子,有能力有个性,比我早三个月调进这家单位。A局长是个搞文字出身的,文字水平非常高,写的文章经常上省级报刊杂志。
不仅如此,他对实际业务也非常的精通,进单位之后做了两件事。
1、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理清了单位的内部管理实务,在我们单位制定了全区第一个单位周工作例会制度。
这个制度现在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所有科室负责人每周周一开碰头会,大家一起汇报一下上周工作情况,以及本周的工作安排,做到办事有序,心中有数。
现在我们可能觉得这个事情很简单,但是在2006年的时候,这个事情就很稀奇了,基本上等于市里首创,其他单位除非有事才开会,没事的时候一般都是局长不知道底下人在干吗,底下人对于局长的动向也同样不知道。
所以A局长在我们局工作的7年时间里,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清楚,所有的人在干什么也都清楚,我们那个时候市里、区领导来我们这里检查工作,基本上都不需要科室负责人写汇报材料,都是局长自己写,因为所有的事情都在他的脑子里,比我们还清楚。
2、在全区范围内的乡镇范围内开展调研活动。
当然了调研的东西都是与本单位只能相关业务,在调研了2~3个月之后,我们A局长就向区里面写了一个调查报告,具体的内容就是在全区乡镇、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
这在当时也是我们市的首创,由于缺乏上级的支持,我们当时是通过进行村民建房手续审批的方式,给村里面进行政策层面的支持。新农村建设搞了一年多,其他市、县只要来我们区调研,基本上都要去新农村示范点去参观。这是2008年前后的事情了。
所以在A局长上任的几年时间里,局里面最大的变化就是所有人都有事情做,所有人知道自己要做哪些事情,所有人都忙的不停,根本就不需要距离进行签到,大家不仅很忙,而且都还过的很充实,精神也很饱满。
当然了提拔是免不了的了,7年时间局里面提拔了5个人,其中调出去2个,基本上算是一年提拔一个人,这在科级的机关单位里,算是非常的难得了。
等到了13年的时候,A领导调走,来了B领导然单位里就开始呵呵哒了,6年时间一个人都没有提拔调动,单位的业务也急剧萎缩,所有人无心做事,最后局长没事做,宣布开始上班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