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2年全國確保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

當前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目標是到2022年全國確保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據統計,2011-2017年,全國已建設高標準農田約5.6億畝,耕地質量大約提升1到2個等級,糧食產能大約提高10%-20%,為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到2022年全國確保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


對於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規劃,充分體現了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有助於改變過去農田建設“五牛下田”、分散管理的局面,有利於更加集中力量落實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農業農村部統一下達農田建設任務清單後,積極指導各地加快理順農田建設管理體制機制,統一建設內容和要求,紮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優先將劃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耕地建成高標準農田。

四川: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

四川在《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創新時代“三農”全面發展新局面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強化農村生態環境系統保護。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推進森林草原溼地生態屏障重點縣建設;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控制線劃定工作,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提高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擴大輪作休耕試點,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到2020年完成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

此外,還提出了要通過健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財政投入保障制度、實施財政支農投入考評制度、建立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新增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指標跨省域和市域、縣域調劑機制、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加強縣、鄉基本財力保障和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力度、推進農村“兩權”抵押貸款試點等各項措施來建立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穩定投入機制。

雲南:2020年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400萬畝

雲南省在《關於貫徹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中提到要夯實農業生產能力基礎。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加快劃定和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實施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行動,加大中低產田地改造力度,到2020年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400萬畝;深入推進滇中引水工程,加快推進重點水網工程建設和山區“小水網”改革;實施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50%以上;大力發展數字農業,開展智能農業示範基地創建。

在健全鄉村振興財政投入保障制度方面,也提到了要健全農業農村財政支出優先保障和穩定增長機制,新增財力重點向“三農”傾斜,確保財政投入與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新增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指標跨省調劑,將所得收益通過支出預算用於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甘肅: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

甘肅省在意見中提出要改造提升農業生產能力。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和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大力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嚴守耕地紅線,加快推動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落實支持政策;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穩步提升耕地質量;大力實施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提高抗旱防汛防澇能力;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集成技術、節本增效、推動規模經營中的重要作用,拓展農機作業領域,推進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

青海:建立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新增耕地指標拓寬資金籌集渠道

青海省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意見中鼓勵工商資本投入鄉村振興,嚴格工商資本投資農牧業的准入條件,引導工商資本真正下鄉“務農”;建立農業企業與農牧民的利益聯結機制;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範圍,提高農牧業農牧區投入比例;嚴格控制未利用地開墾,集中力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改進耕地佔補平衡管理辦法,建立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新增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指標跨地區調劑機制,將所得收益通過支出預算全部用於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廣一事一議、以獎代補等方式,鼓勵農牧民對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工投勞,參與建設管護等途徑拓寬資金籌集渠道。

新疆:2020年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於3957.6萬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的第十章第二節“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中主要對農田建設進行了詳細規劃。

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確保到2020年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於3957.6萬畝;大規模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統籌各類農田建設資金,做好項目銜接配套,形成高標準農田建設合力;到2020年建成高標準農田1771萬畝,力爭到2022年建成高標準農田2000萬畝左右,所有高標準農田實現統一上圖入庫,形成完善的管護監督和考核機制。

此外,還要求加快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實施“兩區”建管護行動計劃,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3050萬畝;劃定棉花生產保護區2400萬畝,劃定甜菜生產保護區70萬畝;將“兩區”細化落實到具體地塊,實現精細化管理。

在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實施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行動;突出發展農業高效節水灌溉,重點針對南疆水資源特點,實行工程節水和農藝節水相結合,提高農業用水效率;力爭到2020年全區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4300萬畝,2022年達到4400萬畝,農業灌溉用水比重控制在90%以內;推進農田水利設施提擋升級,開展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有序新建一批節水型、生態型灌區,推進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因地制宜實施田間配套、“五小水利”、河塘清淤整治等工程。

其他省市的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見文章:浙江、河南、河北、海南四省區就鄉村振興意見中農田建設規劃差異比較、各地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保障糧食安全、橫向比較各省市《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差異 。

本文由中國農機網整理發佈,部分資料來源:四川新聞網、雲南日報、甘肅日報、青海日報、新疆日報,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