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宝黛真爱,为何宝玉从未在家长面前提及非黛不娶?

元元的天下


那是个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的时代,男女别说不经父母成婚了,就连不经媒人成婚都不被世俗的主流社会所承认,这在古代婚嫁制度中有材料可以找到。

宝玉爱黛玉不假,至于找谁和他婚配,却由不得他,大家族的婚嫁背后牵扯的东西太多。首先要门当户对。宝玉是宁荣两府实际掌权人贾母的心肝肉,金贵得不的了。而贾家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首。黛玉只是个寄人篱下的孤儿,条件不对等啊。

另一个就是一个八字相合的问题,从贾母到贾政其实就想给宝玉找个八字相合的,宝黛肯定不行,贾老太太其实也考虑过,可能也找人合过八字,一个金气重,一个木气旺,金木相克不成婚。这才综合考虑选择了既是四大家族,又与宝玉八字相合的薛宝钗。

贾宝玉薛宝钗,中心字宝字相同,贾宝玉林黛玉,第三字玉相同,宝在先玉在后,曹公在起名时已作了暗示。大家族之宝只能和大家族之宝婚配。


易知周


宝哥哥姐姐妹妹太多了,他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曹雪芹在那封建男权社会居然能如此看重女性实属那个时代异类,所以宝玉也是如此,他怜惜身边每一位女子,花袭人、晴雯、碧痕、秋纹、麝月、金钏、鸳鸯、尤家二姐三姐、平儿觉得哪一个都是好的,宝钗姐姐、湘云妹妹喜欢的太多都顾不过来,起始大家都小在一起只是打闹并没有多想,后渐渐通了人事才和袭人试云雨。

宝玉年长时一直未与王夫人提及黛玉一事,估计他认为贾母及王夫人都是知晓宝黛两小无猜心意相投之事,另外宝玉心思单纯也没往宝姐姐处想,一心只想以后只娶林妹妹。

宝黛虽性格不同,但是他俩有共同价值观,宝玉不喜从官从政,向往无拘无束、自由浪漫的生活,恰恰黛玉清冷孤傲也不喜官场丑态,他们精神完全契合,宝玉视黛玉为红颜知己。曹雪芹笔下向往的理想爱情,精神伴侣。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宝玉也不枉对黛玉好了一场,黛玉一生只为他一人喜悲,世间本无物,何处惹尘埃。







梅吉3882174592


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些奇怪,是看古装言情剧看多了才问出来的吗?

在我的概念里,那个年代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鲜有年轻人自己作主的。像贾府那样的大家族,就更是如此了。大户人家尤其讲究道德礼仪,年轻人自己选择配偶是不合规矩的,哪怕是在长辈面前主动提出来也不合适,除非是长辈询问。

以女性为例,现在不是有个搞笑段子吗?男方提亲,女方如果满意,就会说“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作主”,如果不满意,就会说“女儿还想多孝敬父母两年”,可见,即使对方是自己的意中人,女孩子也是要托词父母作主,自己“同意”,而不能直接说自己喜欢的,这才是合乎规矩和礼节的。

那么男生呢?男生照理应该主动一点没错。但在我的理解里,所谓主动也就是对长辈的决定有更深的参与。比如在开明的家庭,可能男孩本人拥有最终的决定权,或者在父母一开始计划婚事时男孩就参与,提出自己的意见。总之,父母作主这个程序是少不了的。在程序上,父母才是最终决策者。

所以,正常情况下,在年轻人的终身大事被长辈提上议事日程之前,年轻人是不会跟长辈讨论这个事情的。毕竟在古代,尤其是大户人家,一般没有婚前自由恋爱这回事。年轻人的结婚对象都由长辈挑选,提亲时“默认”双方都是首次协商缔结连理的可能性,而不是“默认”双方已经是一对,走走程序而已。

这跟现在社会,男女青年先确定了关系,然后才见家长,完全不一样。在古代如果这么做,家长会懵掉的:我做长辈的还没给你选对象,你自己先定了,几个意思?私相授受?有伤风化的啊。——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开明也就算了,都年轻过的,理解嘛。如果是死脑筋的呢,说不定本来还满意对方的,这下也不能同意了,有碍“名声”啊。

因此,古时年轻人如果要在婚前向长辈透露自己有心上人,那是一件有风险的事。因为这种行为在以前属于不当行为,弄不好还会把本来可能缔结的姻缘搅黄了。要不然,古代那些男女青年为了爱情私奔的戏码为什么会成为佳话?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件彰显勇气的事。

也有幸运的,碰上开明的家长,同意了孩子自己的选择,那就皆大欢喜。这种情况其实也不少,毕竟古往今来,家长还是爱孩子的多,许多寻常人家也不必像大户人家那样死守礼法,人际交往会更自由和自然一些。但即便如此,家长同意之后,在公开层面,也还是要操作成“家长作主”的形式,有点类似于今天怎么都得领张证才叫合法。

说了这么多,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宝玉不在家长面前提及非黛不娶了。

一是没想到,二是没必要。

宝黛是真爱,这个没有疑问。但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恋爱是不符合当时社会的礼仪规范的。这就是为什么宝玉情不自禁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时,黛玉会说宝玉欺负她;当宝玉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时,黛玉干脆被气哭了;当宝玉饮了黛玉手中的酒时,会引来贾母“掰谎”掩饰,拼命说自己家不会出现这种才子佳人私相授受的事情。——婚前恋爱,在当时的社会是个禁忌,宝黛再怎么互相倾心,也不能公开承认自己在恋爱。爱护他们的贾母再怎么看出端倪,也不能承认他们是在恋爱。

既然不能承认有恋爱这回事,又何谈在家长面前提及非黛不娶?

那么,宝玉不向家长表达自己的决心,会不会影响他和黛玉的婚事呢?

从结果来看,宝玉娶了宝钗而不是黛玉,但我不认为这是因为他没有向家长表达非黛不娶的决心的缘故。相反,如上所述,宝玉如果说了,恐怕他和黛玉的婚事就更加无望。因为黛玉会背上和宝玉私相授受,“带坏宝玉”的罪名,这是王夫人最不能接受的。

事实上,宝玉没有说,是因为他压根没意识到他和黛玉的婚事会有阻碍。

贾府的最高领导是贾母,贾母最疼的两个孙辈是宝玉和黛玉,这在贾府几乎众人皆知。

就连贾琏的小厮都会说,宝玉将来的那一位早就定了,肯定是林姑娘,只不过现在还小,没现形迹,过两年贾母一开口,这事就准了。

一个小厮都这么认为,宝玉本人更是理所当然地觉得,将来家里的大人一定会作主,让自己娶了黛玉。看看第六十二回黛玉和宝玉闲聊,说自己闲时算一算,就知道贾府出的多进的少,如果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而宝玉的反应是“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就知道,宝玉平时毫无危机意识,不但意识不到家里的经济状况有问题,也意识不到自己和黛玉的姻缘并非自己以为的那么笃定。在他的概念里,他和黛玉是“咱们两个人”,默认的一对儿啊。他自己这么以为,他也以为别人这么以为。

所以,既然这桩婚事确定无疑,何必节外生枝跑去家长面前诉说非黛不娶,让大家都尴尬呢?

大不了,当家长提出的婚姻对象并非黛玉时,再来表明心迹也不迟啊。

实际上宝玉的心迹已经通过和黛玉口角摔玉、梦中大叫不认金玉良姻只认木石前盟、被紫鹃一通说辞吓出疯病等等行为表露无遗,效果也跟直接对家长说非黛不娶差不多了,要不然,通行本续书里,为什么要煞费苦心安排一出调包计,还得趁宝玉病得昏昏沉沉认不清人才能成功让他娶了宝钗?可见家长们也是非常明白宝玉的心迹啊。

宝玉不是懦弱,他只是把事情想得太简单。

参见之前的相关问答:

《有人说整个贾府都在反对宝玉和黛玉的结合,但是贾母却支持他们,对此你怎么看?》——关于贾府对宝黛姻缘的认知

《宝玉为林黛玉饮一杯酒,算是失礼吗?》——关于宝黛爱情对宝黛姻缘的阻碍

《王夫人为什么撵走晴雯?》——关于王夫人对黛玉的厌恶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这还是个问题

从没认真考虑过

就如同“爱”到底是什么一样

“玉”只惦记

怦然心动的滋味

却忽略了天地间还有“糠糟”


蓝玫馨香01


这确是难答之题,只有作者最清楚,吾认为与世俗有关,门不当,户不对,再就宝玉也就上层社会的一个缩影,典型一花花公子,也就不成在和长辈提与不提之说和非黛玉不娶之事。


飘渺族


宝玉是爱黛玉,不代表他不爱其他妹妹,他一个野孩子怎么能懂家长心思呢?他如果这么直接问了,如果家长同意了,其他妹妹伤心,如果不同意,黛玉伤心,更可怕的是家长不同意反而做出什么举动惩罚了他。所以他不会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