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为什么会成为楷书?有没有什么与楷书不同的地方?

千千千里马


隶书在汉代是事实上的楷书。为什么?因为汉代以来,中国的书法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个发展之一,就是隶书成为社会的公共书体,而汉代的标准字是小篆。


不过,自从小篆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没有真正在使用领域大量使用,而是在幕后,做着“皇太后”的地位,基本上就是字典的范字,而不是实际普遍使用的字体。

道理非常清楚,因为小篆比隶书的书写要复杂而且慢。

所以,西汉隶书就很普遍,东汉隶书已经达到非常完美的程度,民间、官方的碑刻都是隶书,这说明,隶书已经是当时的“楷书”了。


最有说服力的,是东汉末年蔡邕在太学院用隶书书写《六经》,引起轰动的事实。

那么,魏晋继承汉代书法传统,当然也是以隶书为基础的。楷书,就是规范书写的意思。

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书法史上有一次著名的“兰亭辩伪”学术论战,这次论战的原因,是因为发现王羲之时代的两个墓碑居然是隶书书写的,这就引起了郭沫若的极大怀疑:凭什么说?王羲之会写出《兰亭序》那样的字?

这就不能不提到魏碑书法了。

因为,以前我们总是认为魏碑是一种独立的字体。其实。隶书继续发展,就是楷书了。


魏碑也是隶书的基础上发展的书法,当然属于楷书的一种风格。

但是,被我们称为“魏碑”的书法,其实是清代一些学者,对北朝碑版的统称。

而这些魏碑的书法风格差异很大,有些非常接近唐楷,有些与唐楷风格迥异。

清代提倡碑学的,主要是与唐楷差异很大的那一部分魏碑,这就给我们一个错觉,好像魏碑是一个独立的书法字体。


其实,魏碑是不同隶书基础上的楷化,有些魏碑书法作品隶书的遗风多一些,有些魏碑书法作品遗风少一些。

隶书遗风少的,与王羲之书法体系更接近一些,例如《瘗鹤铭》、《郑文公碑》等等。

而《龙门二十品》隶书的遗风多一些。隶书遗风多一些的书法,相对写起来慢一些,在书法发展过程中,自然处于劣势。

所以,唐代以后,像《龙门十二品》这样的书法,就没有得到承传,清代重新提出魏碑,对书法艺术是一种丰富。也丰富了二王书法的内涵表现力。

但是,我们至今仍然对楷书的认识缺乏系统性。 比如东晋的一些隶书,我们更愿意说,有“楷书”的笔意,而不愿意说有“魏碑”的笔意。

因为,很多东晋的隶书,也确实方笔比较多。最典型的就是对《爨宝子碑》的评价,有的说是隶书,有的说是魏碑。再比如说《王兴之夫妇墓志》也是方笔明显,我们更愿意说楷书的笔意多一些,这些习惯性认识,把楷书的多样性模糊了。


其实,原因就是对楷书形成的多样性认识不足,例如,欧阳询是大家公认的魏碑成分多的书法家,我们不是也称楷书,而不是魏碑吗?所以,对楷书,我们应该看得多样一些。

魏碑是楷书我们清楚了。那么,魏碑与“楷书”有什么不同的区别吗?

当然有。我们今天的传统“楷书”,就是欧颜柳赵的样式。

而魏碑楷书的样式,主要是方笔多。起笔就是切笔提按,行笔粗狂,收笔刚猛飞扬。


这种书法写起来没有欧颜柳赵那样快,而是要慢一些。所以,在科举制度延绵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这种有一些慢的书法,就不是很适应社会需要,逐渐就被扬弃了。

现在,我们已经习惯把唐代以来的“欧颜柳赵”的楷书叫做楷书,而欧颜柳赵的书法,与康有为所说的魏碑差别比较多,所以感觉魏碑不是楷书。

但是,近年的学者,已经把魏碑也列入楷书书法的大家庭了。

所以,楷书固定下来的说法,真的也就一二百年。而对楷书的认识往往以“唐楷”为参照,这样,魏碑的风格就会感觉与“唐楷”不是一回事。


千千千里马


既然提到魏碑,那么我们就先聊一聊什么是魏碑。网络上能查到的信息我就不多说了,复制粘贴也没什么意思,说一说我的理解。

魏碑肯定不是楷书,南北朝之前,先秦以及汉代主要以大篆、小篆、隶书为主,而

魏碑的诞生,历史上对其的评价有好有坏,有说鲜卑外族学我正统汉族文字犹如东施效颦;也有说魏碑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比如古人曾说魏碑“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

在我看来,魏碑承接了秦汉隶书的优势,同时加以创作改变,为后续的楷书提供了好的借鉴,由此,楷书应运而生,故而,魏碑不是成为了楷书,而是通过魏碑过度才有了楷书。

至于魏碑跟楷书的不同之处,我想,后世的唐楷中,欧楷跟魏碑的区别相对较大,而颜体则有一定魏碑风貌,这就好比秀气的字体跟大气的字体,虽然各有千秋,但差异还是很明显的。

故而魏碑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一点个人浅见,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欢迎评论区讨论,打字不易,且看且点赞;分享不易,且行且关注。

简繁y社区不仅仅是注册分析师,也是文化爱好者,一起讨论“钱”的问题,一起讨论书法、太极、茶道等传统文化。


简繁y社区


魏碑,就是楷书,孩童时期的楷书。为什么说魏碑就是楷书?她以初具楷书规模,其用笔已出现侧切方笔的楷书意味,转折也多以方笔处理,字形上,变隶书的方扁为楷书的长方等等。如此种种,即已说明魏碑即楷书。为什么是孩童时期的楷书?她虽具楷书特点,但和楷书成熟时期的唐楷相比,无论用笔还是结字,都尚显稚嫩。



那么,具体什么是魏碑?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刻石文字。其中典型代表是北魏。在性质上,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和摩崖四种。魏碑是从隶书发展而来,其特点是笔划严谨、朴厚灵动,多以方笔为主,丰腴不失于板刻,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

魏碑在书法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她上承汉代隶书,下启唐代楷书,是中间不可缺少的环节。对后来的隋唐楷书乃至明清书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个时期,北方和南方由于政治上的隔绝,造成南北书风的差异,南方以二王为首的上层文人书法为代表,北方则以魏碑为主。


古风书法


魏碑比较方正规矩,一笔一划,故归为楷书。区别主要在于魏碑是以刀刻石,金石气息浓厚,方笔较多,字体威严挺拔。




时光happy


楷书又称真书,正书,其体始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在唐代集为大成。楷书形体方整,横平竖直,字体构成规范,比其他字体好识。楷是楷模,法式的意思,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所谓楷书就是标准字体。

在5-6世纪的南北朝时代,楷书大大向前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这个时期的楷书被称为南北碑。北朝书法浑朴雄劲,南朝书法疏放妍秀。该时期的楷书风格多变,琳琅满目。北朝的楷书又称为北碑或魏碑,魏楷。

北魏时期的书法作品很多,风格千姿百态,各有特色,它们同汉碑和其后的唐碑一样,是中国书法艺术上的碑刻高峰。

魏碑总的特点是体势欹侧,布白参差,其书法艺术可以分成四类,即方笔类,方圆兼备类,摩崖类和圆笔类。

方笔类是北碑的典型,为当时的流行体,不仅数量多,而且佳作也多,主要集中在碑志和造像纪中。

方圆兼备类主要代表碑刻有《张玄墓志》和《刁遵墓志》,它们都出于北魏较晚的时代,均在公元530年左右,这时的北碑已日臻成熟。由于笔画的基本规范化已成为事实,使初期北碑的粗犷雄健书风为之大变,而走向端庄秀雅。

摩崖类书作多是摩崖所刻佛经和佛号,字体有相当成分的隶味,有的人称它们为隶楷或楷隶。这类北碑运笔圆拙厚实,表现了气韵穆肃,低眉合掌的佛相庄严。

圆笔类北碑主要有《郑文公碑》和云峰山摩崖题记,以及,石门铭等。

以上仅为个人一点浅见,如有不当,欢迎指正!谢谢🙏


茗钰心


个人认为这个答题,应该是魏碑为什么成为了楷书的一种特殊的书体?或者说魏碑体是怎样形成的,它的特点有哪些?

魏碑体的形成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政治背景的。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在迁都洛阳以来后,魏孝文帝对汉学大加崇尚,其本人“雅好读书,手不释卷”,对书法金石也是珍爱有加。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先人故去后要树碑立传之风也开始大行其道。在那时期人死后撰文刻石,记录伟业悼念追思,传于后世的作法风行于世。同时帝王大力宣扬佛、道,或做凿石以作碑碣,或就天然岩壁摩崖刻写,以纪事业、功勋文告,作为一种标记和某种事件事情故事等的记载之铭刻。造像求长生的心理构成了社会的主流意识,作为一种传播手段,刻石佛记文字普遍存在,魏碑也就应运而生。这也就形成了众多墓志铭。给我们留下了数以万计的魏碑石刻。如《书林藻鉴》所说:“北朝之书,魏为最盛,享国既永,艺业日臻,竽以孝文,好文润色金石,故其时隶楷错变,无体不备。”

我的推想,魏碑作为后来的一种书体,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当时的楷书文字刻到石头上而形成的。这种书体的创造者应该是那些石匠。因为当时工匠的雕刻技艺和工具精细程度对在石头上刻字是有很大限制的。这也就是后人对多数魏碑的评价是“书风稚拙、刻工‘粗劣’,其刻手大都是文化水平较低或没有文化的工匠。他们的‘误读’、‘误刻’,导致了总体风格上的‘粗率’、‘拙劣’,因而往往被清朝以前的书家所不重。”所以就不难看出,魏碑体它的低色就是楷体,只不过当时的楷体刻到石头上,由于人为和工具的因素而在外形上改变了形态。在崇尚二王、唐楷以及后来的馆阁体人来看,是不入流的。后代研究者把魏碑书法大体分为四类:碑版、摩崖、造像、墓志。

魏碑之所以与楷书的不同,就是因为一个是刻在了石头上,另一个是写在了纸上所产生的自然效果的不同。如魏碑的横画和捺画,在保持隶书特点的同时,起笔收笔棱角分明,体现出了刀凿斧砍的痕迹。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为刚硬、古拙,雄强、庄重、锐利,甚至有些冷酷。这是一般写在纸张上的字体所不能表现出的特点。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总结南北朝(主要是北魏)书法艺术特点为十美,即“魄力雄强,气势浑穆,笔法跳越,点划峻厚,意态奇逸,精神感动,兴趣酣足,骨肉洞达,结构大成,血肉丰美。”这可能是他个人对魏碑的喜爱,溢美之词无以附加,给予魏碑以极高的评价。这也是晚清时人们在馆阁体兴行已久,审美疲劳的情况下,突然发现,魏碑的与众不同,让人眼前一亮的真正原因。研究者发现,这种书体让人感到工匠们信手随意刻下的,是人率真性情的自然流露。那种无拘无束,天真浪漫情怀,方笔峻利、稚拙古朴的风格给沉闷的书坛如刮来一缕清风。此后魏碑体被广大的书法爱好者所接受,在书坛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上海书画社出版了一本书《怎样写新魏书》。把魏碑体进行了改造,这本书从书写工具的选择、运笔、基本笔画的练习、怎样掌握结构、实用举例等方面进行了讲解。这对习练者是有很大的帮助的。魏碑体发展到了今天,它为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提供了一种字体选择。我们在一些文化活动也还会经常看到。作为一种单独的书体存在于我们的电脑字库当中。在电脑中就可以看到,叫“华文新魏”。在报纸和一些悬挂的牌匾中也能看到这种华文新魏。


手机用户中和之水


魏碑是我国书法艺术中的一大宝藏。是北朝乃至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总称。这一时期是中国政治史上痛苦动荡的时代,但在精神文明史上却是极其自由,极具艺术精神的时代。南北朝时代的书法正处在由隶书过渡到楷书的转折,上承“两晋”,下启“隋唐”,在书法史上处在承前启后的地位,尤其是对隋唐的楷书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它从面貌上完全脱离了隶书的波磔,形成有方正的字形,相对匀称的点划,符合上古大一统的审美标准,正大气象视为楷则,所以习惯上将魏碑与隋唐乃至后世一脉相承字体都称之为楷。

其与鼎盛时期的唐楷区别在于:用笔多为大起大落,不重点画的均衡,行笔迅起急收,转折处更多以侧锋取势,外方内圆,钩起力送,劲健泼辣,雄浑厚实,大气磅礴之风度。结体在符合重心求稳的同时,任意布置,疏密自然,纵横倚斜,错落有致,朴素峻美,千姿百态。总而言之,魏碑与唐楷就如意象美与整齐美的父子,共同努力打造一片方正的楷书家园。


胡少鹏北京


什么叫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称之为楷书,我们观魏碑字形,比较符合楷书的特点,至于区别,作为碑体字,和字帖字明显的就是笔画的金石之气的差别,尤其是笔画折,撇和捺的变化,金石之气明显,就是楷书自身,也是差别很大的,比如颜体、柳体等,一看就能看出笔画的差别。





牵好我的手


首先明确,魏碑不属于正统书法范畴,所以,不是楷书。

1,什么是楷书?

答:楷书又称为:正楷,真书,正书。从字面上来看,“正”,“真”,可见包括了一定的规则和规律,也就是法度。来源于汉隶,汉隶是来源于甲骨文大小篆。这个演变过程没有魏碑。因为楷书是一笔一画,形体方正,每一笔(结构)都有比较严格的规范,不能任意妄为。楷书的最大的目的就是统一文字,好识别,能流通,可楷模。楷书大家很多,唐楷最著名,欧颜柳褚薛虞等。赵孟頫,行楷,无真书。元明馆阁体也是楷书,更是正统二王一派传承。楷书的笔法比较固定,取势运笔起笔收笔折笔基本有规则技法,当然不是一成不变刻板死板的,写好楷书很难,需要天赋汗水悟性等,要下苦功夫。

2,什么是魏碑?

答:北魏是蛮夷鲜卑外族的北魏,不是继承汉统的曹魏,北魏是蛮夷,曹魏是正统。魏碑的本质是蛮夷鲜卑想学我中华正统书法,可只学了个皮毛,蛮夷难以学懂“笔法”,就有了低劣丑书“魏碑”。魏碑,虽然也有一些先写在纸上(也可能是丝帛麻等),到水平很差,有的直接刻石,北魏鲜卑时期兵荒马乱炮火连天,工匠刻石水平也很差,随意拙劣刻石“魏碑”就诞生了。有人说方笔多,雄强,古拙。废话!没学到真本事,只能写些渣渣了。看看,笔法二十四位传承者到苏黄米蔡成铁翁刘,到今天的沈启任刘,有谁写过北魏?所以,魏碑不属于正统书法。所以,也不是楷书。

3,什么是正统书法?

答:笔法传承的二十四位传承者所代表的书法就是正统书法,也可以称为二王一派或者二王一脉书法。包括宋元明清所有大家书法,但不包括丑书祖师爷傅山康有为等。正统书法核心三要素:笔法,传承,法度。魏碑是刻石刀法,没有笔法。魏碑学正统笔法没学好,也就没有传承。魏碑,任意妄为,没有规则,也就没有法度。所以魏碑不属于楷书。那么,书法的灵魂是什么?答:读书,学识,涵养。曹魏正统,三曹父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再看看蛮夷鲜卑,可知道三坟五典四书五经?所以,魏碑是刻石痕迹,不属于楷书。

4,为什么当今兴起魏碑?

答:从甲骨文到清初,没有书法大家写魏碑的,一个也没有。为什么?因为大家认为赵雅芝版白素贞才是白素贞,所以,九块九包邮贾玲版白素贞,只能搞搞笑了,天壤之别,判若云泥,一目了然。有饭不吃,你非要去吃翔?有病!

满清鞑虏,严格压制思想。一些腐乳,看了几块魏碑,突发奇想,如获至宝,想开宗立派,大获名利。这个变化,这个创新,不是建立在书法的基础上的,而是拙劣的刻石上的。只能成为民间艺术。特别到了大伪君子康的烂草绳子体,更是彻底把书法毁掉了,书法至此,灭亡了。可悲可叹。

为什么今人热衷于魏碑?因为他们没有基础,水货多,混子多,魏碑本来水平低劣,谁都能写呗!没有笔法,没有传承,没有法度,结果,都成了书法家,蠹蛀民脂民膏。

唉!

书法!


青帝护花司光明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