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马超最后去蜀国会郁郁寡欢?

把手伸向天国


马超身上的黑历史太多,刘备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兵油子,他对马超谨慎使用,是正常的选择。而马超作为一个小军阀,寄人篱下,也难免会产生郁郁寡欢的心态。不过我觉得,马超在蜀汉的抑郁不得志,除了刘备对他的谨慎使用之外,主要还是

他的军事才华太偏科造成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历史上的马超是一名猛将,他的战斗风格比较狂野,善于在野外打冲锋战。敌人疯,他比敌人更狂野。越是突然的遭遇战,他越能打得凶猛。并且他在羌人当中有比较高的人气,对关陇士族也有一定的号召力。但是除此之外,马超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亮点了。

在一名将领身上最需要看到的军略、治军等方面,马超的身上看不到。

对将领的能力最为考验的阵地战、攻城战等方面,马超身上也看不到。

如此明显的优缺点,是不是就意味着马超对自己部下的军事素质,还有忠诚度,要有极高的要求才行?否则一群执行力不高,一群不善于打冲锋,打仗不那么狂野的士兵,怎么可能贯彻马超的军事思路?

换而言之,是不是就意味着,如果马超脱离了西凉军这个平台,离开了擅长打冲锋,性情狂野的西凉军。让他去指挥一群对他忠诚度和执行力都不那么高的蜀军时,他是不是就铁定玩不转了?

因此来说,马超在刘备集团过的很憋屈,主要是两方面造成的:一方面,是因为他有多次改换门庭,刘备对他的人品不放心,不敢委以重任(像关羽、张飞坐镇一方);另一方面,没了西凉军,刘备再拨一支新部队给他,他也确实玩不转。



可能上面的结论太单薄,没有说服力。下面再仔细讲一下马超的兴衰史。

马超的出身不用多说了,马腾的儿子。他父亲马腾是关陇一带的军阀,统帅着一支吃马家的饭,穿马家衣的私人武装。早年,马超在父亲马腾的指挥下带兵。后来马腾退休养老,马超作为主帅的儿子,自负勇力,冲锋陷阵,继承了这支部队对马腾的向心力。

千万别小看了这种向心力,因为西凉军对马腾的向心力够强,所以才能够支持马超在日后驰骋疆场。不懂?举个例子,当年的曾国藩能够打败太平天国,靠的就是他从湖南带出了的几万湘军。这些湘军,吃着曾大帅的饭,穿着曾大帅的衣,拿曾大帅发的饷,他们有自己的共同语言(湘话)、有共同的人际关系网(都是同乡)。跟着曾大帅到了离家乡千里之外去玩命,除了死心塌地跟着曾大帅打仗,没有别的出路。

投降?对不起,语言不通,连沟通的机会都没有。

逃跑?对不起,不认识路。估计怎么回家都不知道。曾大帅不仅仅是湘军们的上级和命令者,同时也是他们的保护者,是他们衣锦还乡的精神寄托。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马超的马家军。他们在乱世中,没有任何出路,跟着马腾、马超就是他们的出路。除非是马氏父子不要他们了,否则他们不会走,一辈子愿意为马家卖命。(结果马超后来真的把他们抛弃了)

在马超没有跟曹操闹掰前,他参加了一场由司隶校尉繇组织的作战(平阳之战)。在这次战斗中,马超西凉军的那股狂野气质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时马超被弓箭射中,但马超忍着剧痛,继续指挥冲锋,西凉军见大帅都忍着,也是奋勇杀敌。猛将庞德一马当前,如入无人之境般的冲到最前面,一刀砍死了对方的主帅郭援。马超勇,他的部将比他更勇。这种勇猛的前提就是西凉军对马超的信任。

为飞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战,破斩援首。——《三国志·马超传》

建安十三年(赤壁大战那一年),马腾带着除了马超以外的全家老小投奔了曹操。但是马腾又不放心曹操,怕他翻脸,所以把部队和马超留在了关陇,以作为外援。


从这一年开始,马腾正式退出西凉军。他的部队由马超全面接管。马腾的西凉军继续吃着马家的饭,穿着马家的衣,为马腾家族卖命。只不过统军的人由马腾变成了马超。



建安十六年,曹操下令讨伐汉中张鲁。由于之前,关中军阀曾经听从锺繇的命令,在他的带领下替曹操征讨袁绍。所以这一次曹操也没有多想,直接便让自己的大军开进了关中。结果这一下,关中炸了锅。

以韩遂、马超、杨秋、李堪、成宜等十余路关中大军阀一致认为,这就是曹操那厮的假途灭虢之计,名曰讨伐张鲁,实际上肯定是要消灭他们这些关中军阀。于是他们一起反叛,爆发了潼关之战。

起兵之前,马超做了一件非常挫的事。他对韩遂说,我的爸爸弟弟,你的儿子,都在邺城当人质。现在我们要造反,曹操肯定会把他们都杀了。要不然,我认你为父,你认我为子。我俩组一对父子,至于我的父亲和弟弟,你的儿子,我们就甭管了。(曹操一开始并没有杀马腾,而是在马超第二次叛乱后,才下决心杀的马腾)

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裴松之注三国·张既传》

不过这件事记载于裴注三国志,可信度?可信可不信。


潼关之战的过程简单叙述。在战争初期,曹操通关北渡黄河的时,他自己亲自殿后,结果冷不丁的被马超来了突袭战,打的措手不及。差点连老命都丢了,情形有点像孙权在逍遥津的遭遇。

这一战,马超善于打冲锋的军事才华,西凉军如猛兽的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过再此之后,马超就没啥亮点了。曹操靠着他的老谋深算,在军略、计谋简直玩操了关陇军阀。甚至到了决战阶段,西凉军连最起码的对阵厮杀都打不过曹操军。马超败的一点都不冤。就是纯粹的打不赢。

潼关之战后,马超逃回陇右。第二年,他率诸戎渠帅卷土而来,陇上郡县皆响应。曹操认为马超不能收服,便杀了马腾。这一事件对马超西凉军的凝聚力和马超在陇右士族心中的影响力,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就在此后,马超再此在陇右打算收服当地豪族、士人时,本土豪强就不鸟他了。

建安十九年,陇右豪强代表杨阜等人,起兵联合驱逐马超。马超敌不过,率部跑路。他自己的妻子全族被杀。这一事件,对马超的威信又再次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部将士卒认为,你连老爹、妻儿的性命都保不住,我们这些人的身家性命还能交给你这种不靠谱的人?



同一年,马超人心尽失的报应来了。他在逃出陇右,投奔汉中张鲁后,要求张鲁帮助他重新出兵陇右,报仇雪恨。结果刚出兵,就被张郃打的丢盔弃甲。西凉军还没跟曹军交战,就自行崩溃了。这种表现与当年曹操西进关中,差点被打的老命都快丢了,形成了鲜明对比。

超将氐羌数千逆郃。未战,超走,郃进军收超军器械。——《三国志·夏侯渊传》

兵出陇右失败后,马超遭到张鲁猜忌。于是他从武都逃入氐中,再此逃命。

这次潜逃,他真的就扔下了自己的军队,孤身跑路。就连庞德这样的心腹老将,马超也没有带着。就这样被他给扔下了。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庞德和一些西凉军的将领,死也不愿意重回马超麾下的原因。由此可见,马超的人心已经散到什么地步。而一旦没有人心,失去了视生与死的马家军的支持,马超也就不是那个打仗如野兽的马超了

当然,他也再次扔下了自己另一波妻子,最后一个儿子也被张鲁所杀。(所以马超才会在临死前跟刘备说,自己全家被杀,仅剩一个弟弟马岱,希望能善待之)

还是在这一年,刘备得知马超的遭遇后,才派李恢与马超联系。马超穷途末路,便立刻前去投奔。

当马超投奔蜀中后,刘备这个老兵油子睿智的一面立即体现出来了。他没有像张鲁一样让马超单独领兵,而是资助马超军备,拿他当一个核武器,吓唬刘璋,吓唬张鲁,吓唬曹操!毕竟刘备是冀州人,崛起于荆州,他在西凉、关中没有任何影响力。而马超是什么身份?这个不用再多说了。只要马超还活着,他就是一个信号。就像核武器一样,我可以不用,但我只要有这玩意,就能吓唬吓唬对手。

所以别小看刘备,他只是不如曹操而已。他玩弄政治的手段,也是一流水平。

综上叙述,从公元211至214年,马超在最开始的阶段打了曹操一个突袭,这是他最擅长的突袭打法。然而马超开局即巅峰,此后便一路走低,连战连败。在最考验将领素质的持久战和攻城战中,马超表现的可谓是非常糟糕。并且在计谋和招揽人心方面,马超表现的也是糟糕透顶。他的手上或许不是一副好牌,但也不是一副烂牌!而这幅牌被他打的如此糟糕,他的能力如何,可见一斑。

其后三年。刘备把马超摆的很高(不高也吓不着别人),但是却一直都没有重用。不过实话实说,刘备想重用马超,他也很难有气候。毕竟他的老班底没了,这时候再让他去带兵,根本无法形成战斗力。

为啥无法形成战斗力?道理很简单。

马超是哪人?是蜀中人么?他在蜀中,一没根基,二没旧部,三没血亲,身边只有一个不顶用的马岱。(估计连语言也不通)。昔日马超能纵横关中,靠的是他爹马腾,用了十几年打造出来的一支狂野部队。而马超本身不善于练兵,没有打造虎狼之师的本事。他就是个急先锋,没有老班底,就无法发挥他本领的冲锋猛将。

两年后,考验马超的时候到了。刘备尽遣蜀中大将攻汉中,马超也去了。不过他只是随张飞一起参加了汉中之战的攻防前哨战。在这次战斗中,马超的表现一般般。毕竟汉中之战打的是持久力,而且全部都是在山地作战,这并非马超所长。

不过刘备还是展其所长,让他专门到氐人聚集区负责攻略。然而马超的军略真不行(连张飞都不如),最后没发挥出什么作用。结果汉中之战的风头完全让黄忠捞去了,而很多人却并不知道马超也参加了这次大战。

刘备遣张飞、马超、吴兰等屯下辩;遣曹洪拒之。二十三年春正月,曹洪破吴兰,斩其将任夔等。三月,张飞、马超走汉中,阴平氐强端斩吴兰,传其首。——《三国志·武帝纪》



再后来,关羽在荆州兵败。刘备出于战略目的的需要(攻占凉州),想重用马超。结果马超在次年即去世,命苦啊。

总的来说,马超在蜀汉的郁郁寡欢,其实是他自己造成的。他身上有黑历史,刘备肯定要防着他。但是他本身的能力不够硬,这也是他在蜀中憋屈度日的原因。

这就好比,国共内战时,我党的有些指挥人员会投奔到国府那边去,其中还不乏高级指挥人员。然而,但凡是投过去的,在对面几乎都是默默无闻,发挥不出自己的一身军事本领。这其中的缘由,其实就是一个很朴实的道理:一个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干部,肯定不是一个好干部。一个脱离了自己士兵的将军,只是一个凡人而已。即使再高大的参天大树,如果没有合适的生存土壤,它也不可能生根发芽


Mer86


马超吕布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先说相似之处。

1,两人都武艺高强。吕布是万人敌,马超是敌万人,半斤八两。马超从西凉引军和曹操决战潼关,曾经杀的曹操割袍断须,狼狈不堪。吕布,曾经和曹操相遇,持戟拍打曹操的头盔,问曹操去向。可想两人都差点捉住曹操,足见二人之勇。

2,两人都有勇无谋。吕布与马超,都是独自有一支人马,起兵反曹,并且,都让曹操吃尽苦头。但是,其结果是,吕布,不听陈宫之计,不与刘备和其他诸侯联合反曹,白门楼上兵败被杀。马超本来和韩遂互为犄角,然而中曹操反间之计,杀死韩遂,自己被曹操杀的落荒而逃,投奔刘备。

3,两人都是作人无义,信誉丧失。

吕布,杀两个义父,被称“三姓家奴",足见此人无情无义。马超,虽好些,但是,疑心重,先受封于曹操,后反曹操,联合韩遂,又杀韩遂,后剩下孤家寡人一个,又投刘备。可见作人失败失信。

我写马超,提吕布,是想说,马超之所在投刘备后,封五虎上将。却郁郁寡欢,是因为,刘备是仁义之君,也是聪明之人,白门楼上一句话,让曹操杀了吕布,马超即然和吕布一类,刘备岂能不防?岂能信任?马超自然就郁闷了。

这就是,我回答马超投刘备后郁郁寡欢的原因。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请谅解,同时,也谢谢你关注!






续写吾言今生


马超的郁闷,不是到蜀国才有。他这一生,都是在强烈的反差中度过,心态很难调整平衡(这不怪他,谁处于这样的境地都会难受,除非他是圣人或傻子)。一方面,他骁勇善战,冲锋陷阵,几乎可以说是无敌于天下,曾经多次打得曹操落花流水。曹操一生,赞扬过许多敌人,对马超的评价,最为“凄厉”——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马超在战场上可谓风光无限。但是在另一方面,他却是胜而一无所获,疲于奔命,流离失所。丢失凉州后,马超不得不投奔汉中的张鲁,成为寄人篱下的客将。

张鲁对于马超,倒是十分欢迎,封他做了一个“都讲祭酒”。那时候马超的身份,是偏将军、都亭侯。偏将军不是什么大官,都亭侯也没什么了不起,但是贵在是皇帝亲封的(当时很多军阀及其部下的官职都是自封的,向皇帝上个表,也不管皇帝答应与否,就算数了)。而张鲁呢?原本是“五斗米道”的“天师”,因为刘焉的支持,占据汉中,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刘焉保荐张鲁做了一个“镇民中郎将”,张鲁又自封了一个汉宁太守(刘焉将汉中郡改名为汉宁,张鲁袭用)。中郎将不是将官,地位比偏将军低。由中郎将来封偏将军当一个不知所谓的祭酒,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甚至令人怀疑,张鲁是不是有意捉弄马超,或者要给马超一个下马威——我知道你是个角色,但是你到我这里,就必须听我的话,我封你做什么便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马超的心情又怎么好得起来?他的一家人,基本上被曹操杀光。他有仇不能报,却在汉中给装神弄鬼发家的张鲁当什么祭酒,这种滋味,更是令他情绪低落,以至于小舅子给他拜新年,说了几句吉祥话,都被他怼回去,说:“家门百余口人,全部被杀害,如今我们两个还有什么好庆祝的?”

后来到了刘备这里,马超算是找到了组织。刘备是个英雄,能够重用马超。刘备平定益州,马超立了大功,被封为平西将军。刘备在汉中称王,由一百二十名部下联合上表给汉献帝(当然只是一个形式),马超是领衔者,排第一位(诸葛亮是第五位,再后面才轮到关羽、张飞、黄忠、法正等人)。这既是因为马超那个偏将军是货真价实的,也是因为马超在平定益州的过程中居功甚伟。刘备原本是朝廷的左将军,当了汉中王后,便把左将军交给了马超。蜀汉政权建立,马超更是被封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按理说,马超应该高兴才对。可他偏偏郁郁寡欢,主要原因,就是他还存在一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心理。

蜀汉集团的台柱子,由两帮人马搭起来。跟随刘备多年的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人是一帮,原来刘焉、刘璋的手下是一帮。马超既不属于前者,也不属于后者,在同僚当中被孤立是可以想象的。关羽听说马超投降刘备,马上就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本领谁人可比。这其实就是在怀疑马超是不是名副其实,大有不屑之意。刘备借重马超的威名,予其高官厚禄,却不见得真正信任他。即便信任,也不如对关羽、张飞信任。《三国志》中说马超“羁旅归国,常怀危惧”,应该是恰如其分地反映了马超当时的心绪。

马超重病时,上疏给刘备:“臣宗族门下二百口人,被曹操诛杀殆尽,只剩下堂弟马岱。当由他来继承这支弱小的宗族,托付给陛下,其他的也没什么话了。”临死前的这番话,已经不是英雄气短,而是对命运无可奈何了。


龙镇


未曾寄人篱下时,西凉马超何其英雄也!“割袍断须”,一度将曹操打得大败,狼狈不堪,甚至差点将其诛杀。据《三国志》记载,曹操曾对马超发出如此感慨:

“曹公闻之曰:“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马超英勇善战,所向披靡,堪称三国顶尖的武将。然为何自从投靠刘备之后,便如同消失匿迹了一般,最后落得个郁郁而终的悲戚结局呢?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呢?

寄人篱下的苦楚

想当年马超在战场上可谓风光无限,然戎马半生,他却并没有得到什么回报,反倒是落得个家破人亡,连个归宿都没有的结局,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马超当年被曹操击败后先是投靠了张鲁,但在张鲁手下不受重用,只做了一个“都讲祭酒”。要知道那时候的马超,可是被皇帝亲封的偏将军,都亭侯。然而在张鲁手下却只做了这么个小官,这是何等耻辱。

后来马超弃张鲁而投刘备。投奔刘备之后,刘备还是很敬重马超的,时马超被封为“骠骑将军”,要知道这可是仅次于“大将军”的武将官职,其位更在“车骑将军”张飞之上,然马超虽身居高位,实则是有名无实,马超当时所处的是一种被敬重而不被器重的尴尬境地。之所以给予马超高官,也许更多的是他在西凉地区的威望,以及他身后的西凉兵。故后人多感叹马超之勇不输于吕布,刘备不重用他是白白浪费了一个大好的将才。

不过刘备不重用马超也情有可原。马超出身于西凉集团,当时凉州人在天下人的眼中印象不太好,认为他们“习于夷风”。西凉人员构成非常复杂,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原汉人,难免被中原人士贴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标签。马超又性格多疑,反复无常。马超在曹操并未翻脸之时就与韩遂起兵反曹操,直接导致马腾被杀。两人起兵后,曹操使用离间计就引得马超与韩遂互不信任,最终使得曹操逆转局势,平定了凉州。所以刘备很难对马超这样有过“案底”的人抱以太大的信任。马超虽勇,但却是一只猛虎,一不留神就有可能吃掉自己。故最终刘备选择了“敬重而不器重”,给马超以高官但终身不重用。

思亲的悲愁

马超的亲人都因为自己被杀,这是马超一生中最大的痛苦。

想当年马超反曹,父亲,兄弟等家族二百余人悉数被曹操所杀。而后在凉州作战时,马超的妻子杨氏与长子也被凉州官吏杀死。等到马超离开张鲁时,次子马秋又被张鲁杀死。整个三国像马超这么惨的名将不多吧!

空有一身武艺,却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甚至不能家人报仇,又不被主公重用,故最后郁郁而终。犹记当年马超的那段遗言:

“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

何其悲也!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谁是马超,谁都会郁闷!

马超原是一方诸侯,比刘备牛的多。

他们家世代将门,马超之父马腾是东汉的征西将军,威震西凉。后来马腾入朝,马超作了偏将军,封都亭侯,统领马腾的军队。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治兵关中,马超联合关中诸侯韩遂等抵抗曹操,曾一度独霸关中、凉州,对曹操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三国志记载:

超既统众,遂与韩遂合从,及杨秋、李堪、成宜等相结,进军至潼关。

马超最终还是被曹操打败,狼狈逃往汉中,投奔张鲁,然后又投靠刘备。


一个世家子弟、关西名将,一方诸侯,最后却成了丧家之犬,只得寄人篱下。这时候的马超,还不如寄居新野的刘备。刘备身边还有关张赵云诸葛亮,马超孑然一身,只有从弟马岱一个人在身边,真是无限凄凉。


马超的家人全部被杀。

因为马超在关中起兵反曹,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五月,曹操抓捕在邺城的马超族人(包括父亲马腾,二弟马休,马铁等),计三族200余人,全部斩杀。 这些人是曹操所杀,也可以说是因马超而死。马超对此痛心不已。


在病重的时候,马超给刘备的信中写道:

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

意思是说,家族200余人,全部被曹擦杀害,只有从弟马岱,是家族唯一的血脉,恳切地把他托付给陛下,其他没什么要说的。


可见满门被杀这件事情对马超心理造成多么大的打击。

他肯定深深地自责过,也后悔过,但是一切都没有用了。


上将嗳福斯


马超郁郁寡欢我觉得很可能是心理落差太大,马超的光辉事迹大家耳熟能详,把曹操逼的割须弃袍而逃,后时局变动投靠刘备,从一方枭雄变成刘备手下大将,却得不到刘备重用,那么为什么会得不到重用呢?

刘备得益州后,荆州集团肯定是嫡系,但为了弹压本土豪强,即益州集团,采取与关陇集团积极合作的态度。法正得到了与关张诸葛同级的器重,马超作为攻克刘璋时的重要的关陇集团力量,也备受尊崇。法正作为谋主,刘备在益州给予高位重权,尚能驾驭得当。而对马超这类掌兵的将帅,断断不会放任在关羽那样的外方要害。毕竟信任程度差的远。益州四控颇难,镇守一方的还得自己人,张鲁反益州就是殷鉴未远。所以就有了诸葛亮大吹关羽,那是个看中名士评价的年代,就是为了凸显荆州集团的军事地位,在器重关陇集团的同时,安抚嫡系荆州集团的人心。背后的本质,是关羽所代表的刘备北方带来的旧部嫡系与诸葛亮代表的荆州力量,融合为入蜀之后利益一致的新荆州集团。




这个时期,刘备能够重用关陇集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关陇集团的战略利益方向在北边,在关中。而荆州集团在东边,在荆扬。但刘备此时坚持隆中对的三分战略,亟需扩张的方向在北边。所以刘备伐张鲁夺汉中,关陇集团在战略上是一条心的。此时,法正的地位甚至隐隐超越嫡系。诸葛代表的荆州集团,也很识相,很韬晦。与关陇集团在政权上的风光不同,此时兵权与要害,还在荆州集团将领手中。马超这类在羌氐与东州兵中有深厚影响力而加盟的关陇军人,对缺乏武功机会,是不爽的,所以对虚权高位仍有牢骚。而且刘备打到哪都带着法正,既是要用他,也是看着他。坐镇后方的总是诸葛,那也是荆州集团自己人。

建安二十四年,一百二十人上表推刘备为汉中王,留名前十一人中过半是东州系,而为首的马超及射援、法正为代表的关陇集团,又是东州系中最主导性的力量。荆州集团为大,关陇集团其次,这正是关陇集团势力最盛之时。得到汉中后,刘备本应继续北伐,进一步落实隆中对战略。但同年,关羽被杀,荆州三郡意外失守。后方、后路、后棋皆失,益州变成闭塞之地,刘备的战略方向被彻底打乱。

刘备个人已决意将北伐的战略方向调整为东出征吴。这到不一定是天真的想一次灭吴,而是为了在军势尚强之时,逼迫东吴恢复荆州过去的魏蜀吴三方瓜分局面,重新在荆州取得东路出口和据点,以便在未来的伐魏、伐吴统一中取得南线和东线优势。

刘备倾力伐吴,与此前期盼光复西京,迁都长安,重回关陇的关中集团利益相左。关陇集团开始受到排挤和冷落。

次年,法正病死。孟达与刘备生出嫌隙,叛逃。此时在关陇集团里,马超威望最高。但他也挺识相,牢骚归牢骚,真觉得需要卖人自保,也是毫不含糊。何况是卖一个益州本土人士。

刘备弃关陇集团,带着新生代嫡系荆州集团,倾巢而出。但事关存亡,东吴也不会让上游存在一个能同时控制巴蜀与荆襄的强敌,夷陵之战的结果事与愿违,蜀汉大伤元气。诸葛亮是能跳脱派系利益,有大局观的人,所以他感叹法正要在就能阻止刘备一意孤行,其实是感叹关陇集团失势,政治上的牵衡局面不在。

而马超作为关陇集团的代表自然无法与嫡系荆州集团抗衡所以郁郁寡欢。


每日历史百科


马超!马超我必须来答,哈哈!

马超前期的战绩咱就不说了,那确实是拿得出手吹牛逼的。特别是在与郭援作战的时候,腿部中箭后用布团裹吧裹吧继续作战,力斩郭援并击溃了对方的军队。在此之后,马超也一直是西凉的一号人物,在羌氐部落具有极高的威望。

然鹅......

马超到刘备那里之后,确实是郁郁寡欢的,而且还活得不自在。彭羕跟马超聊天说了几句话,老彭大嘴巴子爱乱讲话,来了句“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直接让马超菊花一紧,吓得赶紧给刘老板打报告。结果彭羕因此获罪,马超又坑了一个小伙伴。

马超无论是在张鲁手下还是刘备手下,过得都很担惊受怕,总担心有人要弄他。其实在潼关大战之后,马超就已经不是原来的锦马超了。道理很简单!在马超潼关战败后,他至少还是一方诸侯,理论上是可以和刘备、孙权等人平起平坐的。但是马超在天水又和杨阜打了几仗,杨阜拼掉全家老小和七个族弟的代价,把马超赶出了天水。这下马超没处可去了,西凉无立足之地。不仅如此,马超在许昌的父兄被曹操杀掉,马超的妻儿被杨阜杀光。当然,作为报复,马超也杀了杨阜和姜叙全家。双方拼了个底儿掉,结果杨阜名垂青史,是三国志和资治通鉴里的忠臣、诤臣。而马超,却成为背叛父兄,认贼作父(韩遂),反复无常背信弃义的形象。

到了张鲁手下,马超由一路诸侯变为人家帐下将、府中臣,他能适应得过来吗?以前什么事儿都是自己说了算,现在得打报告了。无论是张鲁也好,刘备也罢,马超打心里是不甘心的。但是人到中年,投降刘备的时候马超已经快40岁了,全家死光,只剩一个马岱。马岱据考,只说是从弟,应该是堂系的。也就是说,和马超有直系关系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孩子全都不在了!这种事儿就是一个二十岁的壮小伙也承受不了,更何况古人四十不惑之年啊?马超哪是不惑,人到四十他是大惑特惑,玛德我怎么混成这样了?马超的小舅子,其实就是后来又讨了个小妾啦,过年的时候来祝贺。马超气的捶胸顿足,吐血不止,骂道:“全家死绝了,你特么跟我新年快乐?快乐你个MMP!”

投降刘备以后,马超更多的是泄了心气儿了,指挥的一些小规模战斗打得都很烂,都是坑人的。曾经武功盖世,勇略过人的马超已经不再,剩下的只有失了魂的小马哥。由于花式作死,最后遭受这么重大的打击,马超注定是无力回天。结果马超也在无限郁闷中过世。去世的时候可怜得很,恳求刘备能善待马岱,扶风马家直系的就剩这么一支儿了。


门后的雨衣


首先是事业失败,心情低落。

马超是割据一方的枭雄,是关凉地区的土皇帝,在战场上也曾经大杀四方。但是他却被曹操击败,被迫背井离乡,四处逃亡。他的士兵被打散了,部下如庞德等也抛弃了他。他先后投奔了张鲁和刘备。从一方诸侯,到刘备部将,马超是越混越差。

其次是亲人都因为自己被杀,心中惭愧。

马超的父亲、兄弟等族人都在曹操那边做官、生活。马超率领二十路诸侯反叛后,他的族人都被曹操处死。在凉州作战时,马超的妻子、孩子也被凉州官吏杀死(马超在凉州杀了很多人)。马超离开张鲁时,家人也没有带走,儿子被张鲁杀死。马超临死前给刘备上书,说他全族二百人几乎被曹操杀光,希望刘备能照顾堂弟马岱。三国时像马超这样惨的人也不多。



第三是在刘备那马超也不受重用、信任。

毕竟马超曾经是一方诸侯,又多次反叛,刘备对他是有戒心的。马超在刘备那里也是很谨慎,曾经举报朋友的谋逆言论以自保。


国史拾遗


答 | 江隐龙

马超投刘备,一方面是因为其在张鲁帐下又不能容于张鲁;另一方面是因为马超认为张鲁“不足与计事”,又正赶上刘备讨伐刘璋,于是“密书请降”。虽然乱世之中“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但马超此举纵然称不上“卖主”,也还是有“背主”之嫌的。

投奔刘备之后,马超便陷入了受刘备敬重而不器重的尴尬境地。后人多感叹马超之勇不输于吕布,刘备不重用他是白白浪费了一个大好的将才,其实刘备不重用马超几乎是一个必然的结局。

马超出身于西凉集团,当时凉州人在天下人的眼中有几个印象:一是“精悍壮勇”。这一点无需多说,从董卓、李傕、郭汜开始,到后来的马超、姜维等人都是一时名将。二是“习于夷风”。这里的“夷”指的主要是羌人与胡人,凉州一代毗邻少数民族聚居区,其人员构成非常复杂,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原汉人;而这些羌胡混血又大多不通文墨,在中原士人心中难免形成“非我族类”的鄙视链。

三是“轻狡反复”,也就是性格多疑、反复无常。董卓死于吕布之叛,吕布出于并州,其地理位置与凉州相似,这暂且按下不表;董卓死后,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几员凉州猛将先后掌权,毫无例外地全部败于成员间的相互猜忌。马超之父马腾与韩遂也是一样:他们本为异姓兄弟,但没过多久便“以部曲相侵入,更为仇敌”,后马腾至曹操处,马超在曹操并未翻脸之时便与韩遂起兵反曹操,直接导致马腾被杀(注意历史和《三国演义》的顺序是不同的)。两人起兵后,曹操又是一纸离间计就轻松引得马超与韩遂互不信任,最终使得曹操反败为胜,一举平定了凉州。

可以看出,凉州人的勇猛与“野蛮”是两个极为深刻的标签,纵使如刘备,也很难对马超这样有过“案底”的人抱以太大的信任。之前刘璋手下便有人评价马超“勇而不仁,见得不思义,不可以为唇齿”,“若引而近之,则由养虎,将自遗患矣”。所以马超勇则勇矣,但却是一头猛虎,一不留神就有可能把自己吃了。当时曹操得吕布,宁可杀之也不愿意留之也正是这个原因。

那马超在归顺刘备之后是否有反心呢?从史实的记载来看,马超在间接害死父亲、得到“背父叛君、强而无义”之名以后,在刘备帐下可谓小心翼翼,“常怀危惧”。可见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很难得到刘备信任,一不留神就会被翦除。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人怂恿他叛乱:刘备手下还有一个被诸葛亮称为“心大志广,难可保安”的彭羕,有一次便找马超密谋,称“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约马超一起起事。马超听后大吃一惊,立刻告发了彭羕。后来彭羕被处死,而马超则得以善终。

这里还要提一句,马超投降张鲁之后,张鲁其实是非常重视马超的,甚至还想把自己女儿嫁给马超。但这一举动遭到了张鲁手下的反对,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呢?正是马超“不爱其亲,焉能爱人”?所以张鲁不重用马超,与之后刘备不重用马超的理由是差不多的,其原因在于马超之行事作风给了别人不信任他的理由。

以上可知,刘备对马超的态度其实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马超名将之后,在凉州一带极有威望,是个不可多得的勇将,对于刘备称帝建国及平定凉州都大有助益;另一方面,他又不敢用马超,怕这个“背父叛君”的人再一次反叛自己——刘备可是吃过吕布的苦头。几番思量之下,刘备选择了“敬重而不器重”,给马超以高官但终身不重用,其实这也算是刘备的仁慈了。


隐语


马超无疑是三国时代的一员猛将,《三国志》评价他“兼资文武,雄烈过人”,能让曹操深为忌惮的人在那个时代并不多,马超是其中的一个。

然而马超一生打了很多败仗,结局也有些落寞,他投奔蜀汉后一直郁郁寡欢,在很大程度上,这些也是他自己造成的。

1、一个伐木工的儿子

马超字孟起,父亲是马腾,祖籍在关中,汉桓帝时他们一家已经到了凉州,马腾的父亲曾在天水郡的兰干县任县尉,后被免官,就滞留在了陇右,家贫无妻,娶了一名羌族的女人,生下马腾。

由于身上有一半羌人的血统,马腾长得与普通汉人明显不同,史书上说他“长八尺余,身体洪大,面鼻雄异”,汉代的8尺接近现在的1.9米。印象中马腾是董卓一类的人物,粗俗、野蛮,但这错了,马腾其实很厚道,明事理,受到大家的尊敬。

马腾年轻时家境不好,没有固定职业,经常到附过的彰山中做伐木工,靠着这个谋生。凉州刺史耿招兵,马腾觉得这比当苦力轻松,而且有出人头地的可能,所以就跑去了。马腾参军后作战勇敢,职务不断提升,当上了耿鄙的军司马,又升为偏将军,成为朝廷的高级将领。

后来耿鄙被手下杀死,马腾联合韩遂,与一个叫王国的人合兵,他们共同推举王国为主帅,朝廷公开对立。

再后来王国被朝廷的军队击败,马腾、韩遂等人于是废掉王国,又劫持凉州名士阎忠为主帅,但不久阎忠生病去世,马腾、韩遂等人又开始相互争权,势力有所衰弱,西北地区的另一位割据军阀董卓不断崛起。

为了相互借力,韩遂和马腾结为异姓兄弟,表面上看关系十分亲近,但韩遂和马腾私下里有不少矛盾,尤其双方的部下经常闹出摩擦。后来马腾、韩遂因为部下的原因又成为仇敌,马腾进攻韩遂,韩遂败走,韩遂杀了马腾的妻儿,二人不断交战。

2、曾为曹操卖命

官渡之战前,关中地区形势较为混乱,这里被一些大大小小的军阀所占据,无论袁绍还是曹操,都无法控制这一地区。

曹操派尚书仆射钟繇以司隶校尉的身份前往长安,试图加强对关中地区的控制,袁绍则任命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在河东郡太守郭援以及南匈奴人的支持下,也努力向关中地区渗透,郭援与关中地区的各路割据势力频繁往来,袁绍和曹操在关中地区的争夺十分激烈。

钟繇坐镇关中后积极争取各派势力的支持,取得了不少成绩,但马腾和韩遂十分强大,得不到他们的真心支持,关中的事情仍然不好办,钟繇分别给马腾、韩遂写了信,陈述利害,要求他们站在朝廷一边。

马腾最后接受了劝说,派遣时年24岁的儿子马超率精兵一万多人支援钟繇,韩遂也派兵参战,统一由马超指挥。

得到了马腾、韩遂这两到凉州劲旅的支持,钟繇实力大增,但他让人先不要声张,以诱使郭援率军轻进。郭援不知道对手的力量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仍然不把钟繇放在眼里,快速向平阳推进。

平阳的外围是汾水,郭援抵达后下令渡河,刚渡到一半,钟繇、马超的联军立即发起攻击,袁军大败,作战中马超的脚中箭受伤,但他没有退缩,用布裹住受伤的脚继续率军作战,马超手下的部将庞德亲自斩杀了郭援,钟繇趁胜追击,大破南匈奴人。

因为这一战立下的功劳,马腾被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拜为前将军,封为槐里侯。曹操想让马超去当徐州刺史,任命已经下达,但马超不想离开队伍,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改任马超为谏议大夫。

3、父亲弟弟入朝为人质

槐里是扶风郡下面的一个县,治所在今陕西兴平市东南,算是马腾和马超的家乡,这里还是扶风郡郡治所在地。

马腾父子驻守在这一带,他们在这里扩充实力,根基越来越很深,这让曹操觉得不踏实。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这一战就是赤壁之战,大军出发前,曹操为了保证关中不出乱子,就以朝廷的名义征召马腾到许县做官,让他把军权交给马超。

曹操此举是想试探一下马腾的态度,如果马腾没有异心就会来朝廷报到,如果有其他想法,也得表明立场。

诏书下达,马腾十分犹豫,但还是答应了,关于其中的原因史书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马腾又跟韩遂闹起了矛盾,他想回避一下,另一种说法是马腾觉得自己年龄大了,想找个地方养老。但这些原因估计都不是最重要的,曹操让他的儿子马超继续统率本部人马才是关键。

此时负责关中地区事务的还是司隶校尉钟繇,他担心马腾变卦,让人通知周围各县储备粮食物资,以备不测,同时发动在关中地区的高级官员都去送行,弄得马腾没有办法,只得入朝。

马腾被朝廷任命为卫尉,虽然是九卿一级的高官,但只是个名义而已。马腾有3个儿子,马超是长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分别是马休、马铁,人们熟知的马岱不是马腾的儿子,而是他的侄子,朝廷征召马腾的同时还征马休为奉车都尉,征马铁为骑都尉,但也都是名义。

不仅如此,马腾、马休、马铁在许县任职,而他们的家眷却被送到了曹操的大本营邺县,一家老小成了曹操手中的人质,这样以来曹操就不怕马超闹事了。

4、在关中挑起叛乱

马腾入朝后,手下的人马由马超率领,朝廷任命马超为偏将军,同时封为都亭侯。看到马腾向曹操服软,韩遂坐不住了,没等曹操发话,赶紧向曹操靠拢,汉献帝建安十四年(209年),韩遂也把一个儿子送到邺县当人质,以表示对曹操的忠心。

但到了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情况发生了变化,曹操命令钟繇进攻汉中的割据势力张鲁,为此准备派夏侯渊率一支人马进入关中。

此时曹操的嫡系人马在关中仍很有限,关中是马超、韩遂的天下,除他们以外,还有杨秋、李堪、成宜等割据将领,称为“关中诸将”。夏侯渊率领的人马刚开到与关中相邻的河东郡,立即引起了马超、韩遂等人的疑虑。

马超等人一直担心曹操迟早会兼并他们,现在看到曹操动了手,决定豁出去干一场。轮资历韩遂最老,大家推举他为首领,称他为“都督”,但马超才是这场叛乱的核心人物,听说曹军主力进入关中马超立即决定造反,他积极联络各部人马,事情准备得差不多了,才去请韩遂来挑头。

为了说服韩遂,马超还对韩遂说:“世伯,告诉您一个秘密,以前钟繇这小子让我对您下黑手,这种事我哪能干?现在我舍弃了生身之父,以后就拿您当我的父亲看待。希望将军您也舍弃自己的儿子,今后就拿我马超当您的儿子看待。”

可韩遂一时还难以下决心,因为他的反叛意志原来就不如马超,但他考虑再三,最后决定与马超联手。除马超、韩遂以外,参与此次叛乱的“关中诸将”还有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等8个人,他们合在一起刚好十路人马,总兵力约10万。

5、差点儿活捉曹操

马超、韩遂指挥叛军迅速东进,占领了关中东面的门户潼关,在长安到潼关之间摆出了列营阵,要把曹军挡在潼关以东,原来驻守在长安的司隶校尉钟繇被迫撤往河东郡,与夏侯渊会合,不久曹操亲率大军也到达潼关。

潼关要塞已被马超、韩遂等关中联军控制,他们依仗潼关天险与曹操的大军对峙,占据了地利上的优势,曹军强攻潼关无法得手,曹操手下的将领们认为应该避其锋芒,沿黄河北上,从河东郡攻击敌军占领的冯翊郡,在那里开辟第二战场。

曹操接受众人提出的方案,悄悄派一支4000人的队伍到达黄河上的渡口蒲阪津,在此顺利过黄河,在黄河西岸扎下营寨,策应大部队的行动。

曹操突然率潼关外的曹军主力向北移动,也要强渡黄河,看以这种局面马超急了,不再跟韩遂商量,亲自带着人马急速赶了过来。

曹操率军渡过的地方在潼关以东不远的地方,由于行动迅速,大部分人马已经过了黄河,这时马超带着一万多人马杀来了,曹操当时还没有渡河,他正在河边看部队过河,身边只有张郃、许褚等少数将领和不太多的队伍。

马超的人马速度极快,瞬间就杀到了跟前,张郃和许褚见势不妙,赶紧招呼人架上曹操就走,赶紧去登船。危急关头人人都想逃生,大家也不管丞相是不是在船上,都往上挤,把船都快弄沉了,许褚急了,挥刀就剁。

马超在南岸指挥弓弩兵向船上放箭,膀大力猛的许褚关键时刻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他一边砍人,一边举起马鞍替曹操挡箭,马超见状指挥人马顺着河岸往前追,一边追一边放箭,船上不断有人倒下。最后,在许褚的拼死保护下曹操侥幸脱险,上岸后,曹操对大家说“今天差一点让马超这小子给算计了!”

6、与曹操阵前会谈

曹操脱险后率主力顺着黄河向北转进,抵达黄河西岸的临晋县境内,曹军绕到关中联军的左翼,关中联军所依赖的潼关天险已不存在了。

马超多次来挑战,曹操不理,马超受挫,陷入焦虑。马超觉得还是曹操强大,自己没有取胜的信心,于是请出求和,愿意送儿子做人质,以表忠心,但此时曹操已完成了对关中联军的攻击部署,一战即可解决关中问题,所以马超已经没有了谈判的本钱。

但对马超的请求曹操没有立即回绝,反而复信同意谈判。双方会面,曹操带着许褚等少数护卫赴约,关中联军一方是马超和韩遂。见了面,马超却有些心不在焉,他发现曹操身边的人并不多,他是一名虎将,突然产生了袭击曹操的想法。

马超正准备动手,猛地发现曹操背后有一个大汉,正直勾勾地盯着他看,目光逼人,充满杀气。马超吃了一惊,他早就听说曹操身边有个叫许褚的人力大无比,勇猛异常,马超停下来,装着轻松的样子问曹操:“听说您手下有个虎侯,不知道现在何处?”

曹操回头一指许褚,说这就是我的虎侯。许褚勇冠三军,军中号“虎痴”,又被封为关内侯,因此有“虎侯”的美誉。马超想了想,没敢轻举妄动。

7、中了敌人离间计

这次见面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没说打,也没说和,双方约定再谈,但等到再见面时,不知何故这一次只有韩遂去了。

韩遂的出身比马腾好,他的父亲举过孝廉,而且跟曹操是同一年举的孝廉,韩遂觉得跟曹操有些亲近感,所以二人会谈的气氛很好。说话中曹操跟韩遂越走越近,两匹马不知不觉中走到了一块,两人聊了很久,他们的谈话没有切入正题,而是叙了些旧事家常,说得高兴处,还拍手欢笑。

两边的气氛都更加轻松。韩遂不知道这正是曹操的计谋,而马超也中招了,韩遂回来后马超问他跟曹操在阵前谈了些什么,韩遂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谈过什么正经事,于是老实回答说没什么。

这让马超更疑心了,韩遂本来态度就不坚决,是自己反复争取他才参与造反的,他的儿子现在还在曹操手中,他跟曹操之间素无深仇大恨,这样的人随时可能被曹操拉拢过去,要是那样就糟了。

更让马超起疑的事随后发生,他手下的士兵截获一封信,是曹操派人送给韩遂的,这封信写得很神秘,净是让人看不懂的话,而且上面涂涂改改。

马超确信这是曹操与韩遂密谋的证据,关中联军于是军心大乱,到了草木皆兵的程度,无心考虑眼前的敌人。看到火候差不多了,曹操下达总攻击令。

总攻前,曹军先以小股部队进行袭扰,反复冲击,使敌人疲于应对。之后,以虎豹骑为主力突然纵兵杀出,敌人大败,成宜、李堪等人被斩于阵前,韩遂、马超率残部逃到凉州,杨秋逃到安定,程银、侯选逃到汉中,长安重新回到曹军手中,关中平定。

8、在凉州再次起兵

马超退回凉州,几个月之后就又收扰人马,再次兴兵围攻曹魏任命的凉州刺史韦康。关中基本平定后,曹操率大军撤走,留下夏侯渊驻守长安,对凉州腹地还有些鞭长莫及,除本部人马外,马超还联络了羌族首令阿贵、氐王千万等部族势力,声势很大。

不知何故韩遂没有参加这一次行动,马超率人攻打效忠于朝廷的郡县,有一些地方虽然不愿意跟着起事,但害怕马超的攻打,也都应和他们,只有汉阳郡、安定郡没有投降。

凉州刺史韦康就在汉阳郡的冀县,马超率一万多人将冀县围了起来,他还联络了汉中的张鲁,张鲁从汉中派杨昂率兵前来助战。但冀县难以攻破,这场攻防战一直打到8月,战斗进行得极为惨烈。到最后,城里也渐渐支撑不住了,韦康派阎温出城搬救兵,却被马超抓住。

到最后,城里实在坚持不住了,城外的援兵迟迟不来,韦康等人还是决定投降,他们打开城门,迎接马超入城,马超占领了翼县,在此自称征西将军,兼任并州牧。

韦康虽然投降,但马超还是让杨昂把他杀了,韦康的参军杨阜是本地人,马超为拉拢他,对他不仅没有深究,而且很信任。

但杨阜只想报仇,在苦苦地寻找机会。最后,由杨阜牵头,姜叙又找来同乡姜隐、赵昂、尹奉、姚琼、孔信等人,还有以及武都郡人李俊、王灵等,约好共同讨伐马超。

结果,这群“小人物”干成了大事,马超兵败,无法在历城立足,无可奈何,下令一把火烧了历城,之后由武都郡逃往进入汉中向张鲁求救去了。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春天,马超从张鲁那里借了一些人马,重新杀回来,试图夺回凉州,但这时夏侯渊的援兵已到凉州,马超无法得手,马超无奈,只得再次逃往汉中,从此不再作反攻凉州的打算。

9、寄身汉中心不安

马超在汉中的处境并不好,张鲁手下过去最得势的人是的大将杨昂,他担心马超威胁自己的地位,所以对马超很不友好,还有一个将领杨白,也嫉妒马超的才能,都想害他。

马超有些害怕,不敢在汉中呆下去,找了个机会跑到了遂从汉中郡西边的武都郡,又从那里逃回氐中,但西北地区已尽成曹魏的控制区,马超根本无法立足。

此时马超心里充满了痛苦,在汉中期间,他的身边几乎没有什么亲人,每次想起亲人更倍加痛心。马超有个姓种的妾,这个妾有个弟弟留在关中,后也来到了汉中投奔他,过年时别人家都在团圆过年,马超身边只有这个这个妻弟陪他。

妻弟为他祝酒,马超悲从中来,搥胸痛哭,以至吐血,马超痛苦地对他的妻弟说:“一家上百口人阖门死于一旦,仅剩咱们两个,还有什么可贺的啊?”

10、转投刘备建功

马超觉得放眼天下只有刘备有可能收留自己,根据《三国志》的记载,马超向刘备“密书请降”,之后辗转到了益州投靠刘备。

不过史书上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马超来投是刘备派人秘密联络策动的,被派去的这个人叫李恢,是益州本地大族出身,被推荐为到州里任职,路上听到刘备与刘璋交战的消息,他知道刘璋必败,就不去成都上任,而是跑去拜见刘备。刘备与李恢交谈后,对他的才能很赏识,就便派他到汉中联络马超,正是在李恢的联络下,马超最后才投奔了刘备。

不管是怎么来的,总之马超来得很是时候,当时刘备、诸葛亮虽然集合了多路大军将成都团团包围,但刘璋没有投降,如果强攻,将造成巨大破坏,对刘备未来在益州收拢人心也十分不利。

马超在这个关键时刻到来让刘备大大喜过望,刘备忙派人去迎接马超。马超此行应该没带几个人,他在汉中新纳的妻子董氏以及儿子马秋还在张鲁手里,他的爱将庞德也没有随行,总之来得很匆忙,或者说有点狼狈。

这一点刘备觉得无所谓,他要的是只要有马超的名气,有这一点就够了。刘备悄悄给马超增兵,对外说是马超带来的,让他们屯驻于成都城北,然后宣称马超带着凉州兵前来助战。

成都城内原本物资储备充足,粮食吃两年都没问题,而大家都愿意死战。但现在听说城内本来就信心不足,听说名将马超和勇猛异常的凉州军来了,斗志终于彻底瓦解了,刘璋开城投降。

11、在落陌中客死他乡

马超投奔后,刘备对他很重视,根据马超的资历和影响力,刘备自己还只是左将军时,就拜马超为平西将军,这个军职远高于关羽、张飞等人。

刘备称汉中王后,提升马超为左将军,称帝后又封马超为骠骑将军,兼任凉州牧,爵位晋升为斄乡侯,但马超不是刘备的旧部,自身也没有什么嫡系人马,所以这些职务多属荣誉性质,马超也知道自己的处境,所以平时比较低调,尽量避开是非,史书上说他“羁旅归国,常怀危惧”。

但仍然有一件事把马超牵扯其中,有个叫彭羕的人,是益州本土出身,开始颇为主备和诸葛亮器重,提拔他为州里的治中从事,但此人一朝大权在握就颇为自得,说话做事流露出嚣张之意,诸葛亮经过观察发现他不可重用,于是向刘备进言,说彭羕心大志高,放在重要岗位难保会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来。

刘备听取了诸葛亮的意见,决定把彭羕调任为江阳郡太守,彭羕听说自己远调,很不高兴,私下里跑去见了马超,马超与彭羕并不熟,按常理说顶多也只能客气地安慰他几句。

谁知彭羕心里的气越来越不顺,最后竟然对刘备破口大骂:“刘备这个老东西做事无理,给他有什么好说的?”马超闻听吃了一惊,不敢再说话。

彭羕没完,继续道:“你在外,我居内,天下怎能不定?”这不仅是前面还是发发牢骚,而是要谋现在就要造反了,性质变了,马超内心翻腾不已。马超是个经历过各种复杂斗争的人,他知道今天的事不能装聋作哑,于是把情况写下来,向刘备书面举报了彭羕。刘备大怒,把彭羕抓起来,后将其处死。

蜀汉章武二年(222年),马超在成都病逝,时年47岁。马超临终前上疏刘备,说自己一家近200口人都被曹操杀了,身边的亲人只剩下从弟马岱,所以将马岱托付给刘备。

马超的父亲马腾以及两个弟弟等全家大小都在曹操控制之中,马超发动关中叛乱,曹操并没有对他们动手,后来直超又在凉州起事,曹操忍无可忍了,就在马超逃往汉中的同时曹操下令把卫尉马腾以及他两个儿子在内的一家人全部诛杀,具体的人数,有的史书上说“数十口”,有的说“百余口”,马超自己说近200口。

曹操的确有些残酷,马超造反,这些人毕竟是无辜的。不过,在这件事上大家并没有众口一辞地谴责曹操,反而对马超本人都许多批评。马超在汉中时张鲁差一点把女儿嫁给他,有人劝阻,这个人对张鲁说:“如果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怎能去爱别人?”这句话打动了张鲁,看看马超,确实如此。

不批评曹操反而对马超有向微词,这是因为凡事讲因果,马超起兵在先,而一家人被杀在后,对此马超无法争辩。在一般人看来,明知自己的亲人在那里做人质,还要起兵,并且不止一次,无论什么理由都是不仁和不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