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会推崇《金刚经》?

松生空谷5


楼主好!《金刚经》这部佛教经典是僧团集体翻译出,由僧人流传至社会的佛教专著,自问世近两千年来,被教内外普遍推崇的原因,主要是四个:

1、佛教的终极价值是教导众生成佛,而该经主讲“顿悟”成佛的法门,即“一刹那间作佛”,比较适合大乘根基的学人,所以自古迄今的佛教人士和社会居士团体,都把此经作为日常念诵功课和度众生的重要法门,广为传播。

2、佛在该经文里明说“此经意不可思议,果报也不可思议”,但持经名就有无量福德,经文所在之地,就有佛在和三宝在,并暗示修此法门的都是最上乘佛弟子,将最快成佛。还说“一切佛法皆从此经出”,并暗示“一切佛皆从此经生”。既然佛把这部经的重要性讲得如此清楚,自然汉地所有佛教徒和居士团体都逢持并流传至今,毫不奇怪。

3、中国禅宗第六祖惠能大师和后世的很多人,在持诵该经时,“顿悟”证道,当下作佛,亲身实践给后世人,成为天下皆知的成佛榜样。禅宗门内外后代的一切学人,都以此经为修学的理论依据。上有佛祖郑重推荐,后有大师亲证其效,故此经的说服力震动天下,广传至今。

4、该经代表的“般若”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最终形成和完善,有巨大的影响作用。两千年多年来,中国多个文化和思想流派都从此经中吸取到更高的思想源泉,促成了大量新文化成就的形成。古代很多朝野权贵、社会名人都因此拜服此经,极力发挥和宣扬,进一步扩大了经文在世俗社会的流传。古代如此,现在还是如此。

所以,该经是一部极其稀有和神奇的佛教经典,众生没大福报,遇不到此经;不具慧眼,读不懂此经;不具真智,持不了此经;不具宿根,入不了此经。对此经怎么赞美,都不为过!


本然堂讲席


这个推荐人家感悟《金刚经》的人可真是被推荐人的贵人了!我的外婆是无推荐之心地,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地,就成了让我接触《金刚经》的贵人的。

记得我七,八岁的时候很爱睡懒觉,而且爱依偎在外婆的身边睡,可是经常发现她天蒙蒙亮的时候就一个人悄悄地爬上小楼……,不知道干什么?这终于引起了我的好奇!

有一天,她上去后,我悄悄地上去看到了她俯跪在蒲团上,闭着眼睛,口中念念有词,神情异常的专注……。

等她走后,我悄悄地过去一看,什么也没有,就是一部经书在那里,我看了一下,噢!《金刚经》,虽然当时我不知道内容是什么,但是我紧紧的记住了它,没有忘记,多年以后,我读懂了它!《金刚经》真不错的一本工具书,它让我认识了世界者,即非世界,是名世界!非世界即世界是名非世界。


张建平149284331


2005年与人同游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那时我还年轻,初识佛法。当时接触的第一部佛经就是《金刚波罗密经》。用的是楷书体,古版印刷装订,初读经文,感觉就像是在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但当我读到第四品时,突然之间,被里面的文字打动。

只见如来佛祖对须菩提祖师说: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读到这段文字,我感觉心神震动,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说得多好啊!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分别心,不是这样,就是那样。心中装满了贪嗔痴慢疑五毒,始终无法突破自我的局限性。所谓众生之苦可见一斑!

金刚经是大乘佛法的顶级经典,是最上乘之法。早些年,我每年春节都会抄经一遍,一方面有助于背诵,另一方面更会增加新的感悟与见地。

十多年来,于俗世间所见均不离佛法之解。其实,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只是每个人的方向与路径不同罢了。



太乙易学


《金刚经》破迷开悟,破有破空,一切不着,却不失悲心!众生无边誓愿度,却度而无度,淡淡地指一个方向,各人依其善根,福德,因缘,方便自度!

真空不空,境界实有,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说不得,也道不明!缘够者,睹繁星而成佛,拈花可以悟道。善根不足者,常年伴佛仍不得果!

空非空,有非有,一切皆妄念,一切皆梦幻。在大道面前,一切都如朝露般短暂,一执着必有忧烦,只有若无其事,见相不取,方可觉心如如!

《金刚经》大篇幅讲空,核心却是生心,生觉悟之心,生度众之心,虽则此心必坚,方可佛果终成。但必先明了此心亦幻,佛果方可滋长一!行一切善,离一切相!遇魔杀魔,逢佛灭佛,贼近杀贼,有我破我!在有意无意,若即若离,平平淡淡之中,可以觅得一点真消息!











逍遥子三阳开泰


佛教典籍浩如烟海,哪些堪称经典,哪些经论最能体现佛教的基本精神,哪些是佛教的必读书?由我国著名佛教研究专家赖永海教授担任主编,精心选择了13部佛经。对于大乘佛教来说,以玄奘所译之《大般若经》为最。而各类小本般若经的编译与流传,又以《金刚经》与《心经》最具代表性与影响力。

般若经的核心思想是"空",是以"缘起"说"空"。亦即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条件("缘"即条件)的产物,都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条件具备了,它就产生了(缘起),条件不复存在了,它就消亡了(缘灭)。世间的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念念不住的过程,因此都是没有自性的,无自性故"空"。《金刚经》和《心经》作为般若经的浓缩本,"缘起性空"同样是其核心思想。但两者又都从"对外扫相"和"对内破执"两个角度去讲"空"。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由鸠摩罗什三藏法师所译,在中国佛教界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就有《金刚经》一科,由此可见其弘通之盛。

《金刚经》的题义:"金刚"是比喻。金刚即印度金刚石,它最光明,最坚硬,也最珍贵。还有一些古德,不把"金刚"两字作比喻解释,而是指金刚心,具足金刚观智,力用坚强,能破根本无明,得超生死此岸,而到达涅槃彼岸的金刚心。"经"字是通名,佛所说的佛法都称为经。

《金刚经》全文没出现一个"空"字,但通篇讨论的是空的智慧。一般认为前半部说众生空,后半部说法空。其精髓是:"对外扫相"思想集中体现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偈句上;"对内破执"则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点睛之笔。此经主要通过非此非彼有无双遣的重重否定,指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虚幻不实的,要成就无上智觉,就得破除一切执著,扫除一切法相,才能做到世界万物都无念无系的"无住",就可以得到真正的解脱。

《金刚经》是六祖慧能闻声顿悟宝典,所以在中国佛教界有殊胜地位。



玉堂行佛人


其实我觉得首推心经,看懂心经,一切佛学经典都可以看懂明白,可惜很多人都以为是咒语,心经后面说无上咒,是想说我们懂了他之后要时常念,这样能随时提醒自己。

有些人不懂心经,就说什么舍利佛,其实那是根本不对的,舍利其实我觉得是梵语,汉语的意思应该是大脑里面的想法,我们的大脑里面的想法本就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无生老病死,本自清净。所以心经是无上智慧,是直指根本的学问,他只教方法,不教目的,因为没人能说清楚那个彼岸的状态,就像金刚经说的虚空,谁能说的清?

这是我的粗解,但是我觉得这样理解我看其他任何佛学都懂。当然那种什么烧香拜佛,念经打坐的我就厌恶了,那些都是害人的。


身随心动195411828


为什么有些人会推崇《金刚经》?这个问题乍看,似有不妥,细想,实为开卷有益。

科技发展、物质发达,我们今天的生活本应该美好和谐,但事实相反,整个社会似乎充斥着焦躁之风,几乎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带些抑郁之情,我们精神上的舒适度与所享有外在的物质没有匹配。

结果,我们拼命的发展科学,各种学科门类都前所未有发达完善。可是物质生活方面越发达,我们越是拼命追求外在的物质及科技成果, 以求解脱我们焦虑的生活状态,就越是不可得。

科学技术的发展像一条射线,无休无止的单向向前运动,现在更如同脱了缰的野马,飞奔的让人窒息。而我们对生命的认识,依旧停留在人类初生时的意识,不断在轮回中打转。

科技的发展总是今人胜古人,而思想的进化却被乱渐的春花迷住了眼,今不胜古。直至今天,我们同吸一口霾、同喝一口污水、同生一种病,我们又重新问询古人的智慧。

回到开始的提问,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人推崇《金刚经》,至此我还要提一下《道德经》,多说一点这两部被后世曲解多年的经典,以便我们更好的了解《金刚经》。对前者“无我”曲解为“佛”的避世,实为“共生”;对后者“无为”曲解为“道”的的消极,实为“共进”。

若我们能够理解水的“上善”之德,就容易理解,老子讲“无为”是说要积极做事,做事时学会平衡欲望消极做人,最终,确定“我”的位置是无我而为,为而不彰显、为而不自持、为而不停歇、为而有方、不避苦乐人不为而我为,谓道隐,生命的大积极。

隐到何处,“我”何去何从,“我”是谁?“我”应该是谁?老子出关匆匆而去,留下了一个谜底。

此时如来论语而来,《金刚经》为我们说法解惑,告诉我们,“我”是谁。

我是谁?我是生命的唯一,我干净,三千世界就干净。

我是谁?我是三千大世界的一部分,三千红尘干净,我就干净。

我是谁?我是彼岸,我的彼岸,众生的彼岸。




禅心初定


《金刚经》是一部影响巨大的佛经,古往今来无数人阅读,也有人依经义修行证悟。

《金刚经》是般若经,般若智慧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知识、判断及聪明等。般若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站在宇宙终极高度看问题。

经中提问的是年龄比佛陀还大的老者,已证阿罗汉的须菩提。围绕“如何降伏其心”这一主题,佛陀讲解了降心、布施、无相、生信、无诤、庄严、忍辱、度生、福德、无法、观入等等。

很多人读《金刚经》得出一个空字,其实金刚经没有一个空字,金刚经只是告诉大家不执著。

世人的心皆在形相之中打滚。被自己的观念,别人的知见,各种社会价值观,生灭变幻的现象所迷惑住了。比如有人虽享万贯家财,有人拥有极大权势,但内心常自痛苦恐惧。其实质是因为有所住,有所执,住于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之中。而金刚经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有的一切,都是变幻不可靠,是有条件存在,是因缘和合而暂时的。变化才是永恒的,不变是不存在的。

《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八字是经中主旨。

“无所住”是真空,不执著有,不被六尘染污,任何时间空间,心无挂碍,如如不动。“生其心”是妙有,不执著空,但以清净觉心,不论何时何地,能生万法,应缘做事。

既不执空又不执有,不先入为主,如先立知见,心则被定住了。应无观念,遇事了了分明,用出世的心,做入世之事。金刚经云:“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王阳明说:心外无物,无心外之物,天下万物与我同体!所以王阳明才能战无不胜。王阳明肯定是读过金刚经的。

老子《道德经》中有“无为而无所不为”,意思是顺应自然而应用无穷。这与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异曲同工之妙,圣人境界不可思议。金刚经言“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道家如加读佛经,则易得究竟。

《金刚经》能让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过得简单明白,站在高处静处看人生。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经中最后一偈。金刚经前边的偈让人不执著,执相则邪。而这六如观入偈则是让追求更高,修入证悟的人从不可执著的形相观入,在变化无常中看到不变,观入法身真空。

其实不只《金刚经》,中国所有古代经典,都不是光读的,还要去悟入的。




更名之中


金刚经是一部经典经文,能长期读诵其福不浅,功德无量。自己读诵和教别人读诵的功德胜过你给别人的一切布施,总之好处盛多,哪怕一句两句佛号或一句偈语。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行者55555


我也来说两句吧,我对于佛学是个门外汉;在此只是阐述一下个人观点。说得对与不对,还望网友们多多鉴谅!为什么人们大多推崇《金刚经 》呢?我认为这沒啥好奇怪的。因为金刚经是国宝级文物,名气太大啦!好多人做梦都想得到它或者一睹真容。甚至有人把它当作成圣成佛的不二法门。这就是好多人会痴迷乃至崇拜它的真正原因。解释完了我还想再多说两句,

也算发表一下自己对于佛,僧,道的见解吧。我认为说到底金刚经只是一部经书。他并不具备多么高的社会价值及文学价值。再说平常人即便有机会见到也不能读懂它。更遑论从中领悟些东西并使自己得到提升。一个人如果心存善念,就算一卷经书不读。功德圆满了也会成佛成圣。反之一个人如果满心贪嗔恶念,就算他极饰伪善;所读经书堆积如山。而背人处干尽伤天害理之事;则佛祖绝不会保佑他!他非但不能修成正果,而只能落个厄报临身,无人可救!皆因善恶有报乃自古之天理。不信者恶贯满盈之日后悔已迟!最后,我劝大家记住:佛就在每个人心里。而绝不在经书与佛堂上。至于你能成佛还是成魔,则全看你自己的选择与修行啦。河北辛集月夜箫声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