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宪宗朱见深为什么要为他的叔叔朱祁钰平反?

我觉得我认为


朱祁钰做皇帝,不是他自己钻营,篡位得来,而是在国家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必须有一个人站出来力挽狂澜。

所以说,他不是一个野心家,是国家环境发生了变化,不得已被推上皇位。


我们知道,明英宗时,发生了土木之变,明廷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明英宗被俘虏,敌军都打到了首都,当时的情况是极为严峻的。

是朱祁钰和于谦等人舍命一搏,才换来了国家的安定,避免了灭国的命运。

朱祁钰于江山社稷有功。

对朱见深来说呢?朱祁钰已经算是个不错的叔叔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朱见深都仍然是太子。就算被废了,也还是沂王。

从始至终,朱祁钰就没有想过杀他,历来对付有威胁的人,做皇帝的人没有几个会心慈手软。


秦二世登基,他的兄弟们几乎被杀尽,秦始皇儿子可不少,足有三十多个;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杀光;朱棣靖难之役,哥哥朱标的儿子们,没有一个活下来,当然,朱允炆是下落不明,而朱允炆的儿子,直接被囚禁到五十多岁,如同傻子一般。

朱祁钰也软禁了明英宗,这极有可能是保命的做法,他也没有对哥哥下毒手。

做过皇帝的人,不管你有没有野心,你就是再退下来,新皇都不可能不防范,父子之间都没有亲情可讲,更不说兄弟了。

他就是想归还皇位,都不可能了,这不是重新成为郕王那么简单,这一退,就有可能丢掉自己和儿子的性命。

我们看他废除朱见深,未尝也没有考虑到将来可能遭到朱见深的清算的原因,自己到时候死了,那么儿子朱见济呢?

我们不能说朱祁钰完全没有私心,但是他没有对兄弟和侄子下毒手,这是很难得的。

明英宗复辟,明代宗就死了,虽然重病,但是难以摆脱被谋害的嫌疑。

朱见深登基之后,对叔叔的遭遇应该也有同情的成分,而且他也需要笼络人心。

反正平不平反的,都是死后的一个虚名,给了还能显得自己宽宏大量,何乐而不为呢?


浮沉于史


明宪宗朱见深是个有良心的皇帝,他做太子时亲眼见到国将破、家将散的景况。又亲眼见到于谦中流砥柱,叔父临危监国;而这些都是自己父亲信任宦官王振,仓促亲征、败绩丧师、身为虏囚所造成的。虽然,北京保卫战成功,叔父君临天下,自己太子移位,但以封建礼教出发,这是理所当然的安排。如果对此应有个人负责任的话,则应是自己的父亲英宗朱祁镇。

对于夺门之变,从朱见深后来的态度看,也是否定的。在朱祁钰的太子病死,他本人身患绝症的那一刻起,朱祁镇重出,朱见深恢复太子就是迟早的事,夺门之变纯粹是多此一举,反而使皇室背上了屠杀功臣,不厚道的恶名,惹天下所骂。可能代宗朱见深出于诚心,也是想为皇家挽回些面子,才又把叔父灵位请进太庙,恢复庙号,与列祖列宗并列。


二曲人


朱见深为什么要给自己的叔叔平反,就要从他父亲兄弟辈之间的关系先说明下,也就是说明下朱见深的父亲朱祁镇和叔叔朱祁钰之间的关系。熟悉历史朋友都知道,明朝定都北京后,实际上相当于天子戍边,过了气的元朝后裔也时不时在明朝的边境上骚扰下,能打就打,打不过就跑,也是那个时期的常态了。而明朝有位年轻的皇帝,就是朱见深的父亲朱祁镇,估计是在皇宫里呆的比较烦闷了,刚好边境有战事发生,他就来了个御驾亲征,可能是运气太不好了, 堂堂一个大明皇帝竟然被敌人俘虏了。这就是历史的土木堡之变。而太子(也就是朱见深)太小,才2-3岁,根本就不能够理政。就决定由朱祁钰当皇帝。而后不久朱祁镇又被放回了大明,在一批原来老臣的帮组下,又从弟弟朱祁钰手里把失去的皇位夺了回来,而且还幽闭了朱祁钰,直到朱祁钰死亡,朱祁镇也不承认他的皇帝身份。所以才有朱见深的继位。 而朱见深对这位叔叔的功绩还是知道的,危难之时受命,削平惑乱,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功劳还是很大的。和大臣商量后就给朱祁钰平反了,承认了朱祁钰的历史功绩,定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



贝佳致远


要问明宪宗为什么给叔叔明代宗平反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明宪宗朱见深的人生经历来分析;

一、朱见深原名朱见濬,正统十二年(1447年)十二月九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正统十四年(1449年),未满两岁的朱见濬被立为皇太子。这一年,瓦剌南犯,直逼大同,其父亲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教唆下,带领帝国的全部精锐御驾亲征,不幸在土木堡这个地方全军覆没,自己也成为俘虏,历史上称为土木之变,为防止蒙古人拿俘虏的英宗皇帝来要挟明朝,孙太后在于谦等重臣的请求下,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是为明代宗,而后明朝在明代宗的领导下,君臣合力打败了蒙古也先,化解了一次有可能灭国的危机;

之后明代宗朱祁钰的皇位渐渐坐稳,明英宗渐渐成了一块心病,因为如果明英宗回来的话,自己的皇位就会不稳固,所以当也先答应放回明英宗的时候,朱祁钰极不情愿的让他回来,在于谦的劝说下,最后应允讲和,接回太上皇,被俘一年左右的明英宗被放了回来 ,明英宗回来后,代宗把他软禁在南宫,严禁所有人跟英宗接触,英宗实际上成了活死人;而英宗的儿子朱见深此时还是太子,因为当初孙太后答应立朱祁钰的条件就是今后要把皇位还给朱祁镇,也就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但是代宗此时自己也有儿子朱见济,而且代宗无时不刻在想怎么把朱见深废了,换上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当太子,所以说儿时的朱见深虽然贵为大明帝国的太子,但是其实朝不保夕,说不定哪天就被废了,甚至不明不白的死去,

所以宪宗应该是从小极度缺乏安全感,跟其他从小在皇宫锦衣玉食的其他皇子不同,他还是能够遇事换位思考


二、就在代宗朱祁钰坐稳皇位后,日日想的就是把太子换成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但是孙太后及大臣们不同意,但是经不住皇帝日日的软磨硬泡终于在景泰三年(1452年)废朱见深为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子,就在代宗缓了一口气觉得皇位终于万无一失的在自己一脉传承后,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一年后朱见济得病去世了,最重要的是朱见济是代宗唯一的儿子,这可真是要了老命了,自己辛辛苦苦办完了所有事,结果接班人却没有了,代宗一时急火攻心病倒了,就在代宗病重之际,一群投机之徒看到了巨大的机会,徐有贞,曹吉祥,石亨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带领军队,打开了南宫的大门,迎立英宗复位,历史上叫做夺门之变,朱见深的老爸英宗咸鱼翻身又一次成为了皇帝,朱见深也被复立为太子,英宗废朱祁钰为郕王,软禁在西苑,没多久代宗就去世了,估计是被英宗指使杀掉了,英宗还把代宗在十三陵的陵墓捣毁了,以亲王礼将他葬在西山,等于不承认他是皇帝,明朝十六帝,除了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在南京明孝陵,建文帝失踪没有陵墓外,就只有代宗没有葬入十三陵,之后英宗又做了八年皇帝于天顺八年正月十六(1464年2月23日),英宗皇帝驾崩,享年三十七,葬于裕陵,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三、朱见深即位后即为叔叔代宗及北京保卫战功臣于谦平反,至于代宗废了朱见深,而朱见深却以德报怨为叔叔平反的理由我想应该是这样几条

1、宪宗新登大宝,而大明王朝的政局经过土木之变,夺门之变及英宗杀害功臣于谦后,朝臣人心不稳,现在正是收拾人心,安定朝局之际,宪宗借为于谦代宗平反之际,可以安定天下人心,赢得支持代宗的旧臣的支持

2、朱见深而言,对叔叔并没有多大的仇恨,代宗多年来并没有加害他的举动,就算有太后庇护,如果代宗想杀他也是能办到的。就算英宗不复位,他继位的可能性也是最大的,而且要不是当年叔叔心软,没有加害英宗,英宗又怎么会咸鱼翻身,要知道将英宗放在紫禁城,就是在自己身边安了一颗定时炸弹,一般人估计连觉都睡不着,而代宗竟然一放就是八年,历史上这种案例举不胜举,做过皇帝的人被废后,基本都是不明不白的死去,比如后唐李煜、韩林儿、建文帝,权力斗争下是没有什么兄弟感情的,想当年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掉太子李建成后,又把李建成十几个儿子全部杀掉,防止后世报仇,对比明代宗的做法,代宗明显吃了心软的亏,造成自己最后悲惨的结局

3、如果不是当年危机中代宗出来站台,于谦力挽狂澜,在北京保卫战中打败蒙古也先,明朝已经灭亡了,他老爸英宗又怎么会咸鱼翻身重新登基,自己又怎么会登上皇位,所以无论怎么样,代宗是对国家有功的

综合这三点,宪宗给代宗平反也在情理之中,给代宗谥曰恭仁康定景皇帝,其他皇帝都是17个字,所以也没有跟其他皇帝一样待遇,南明时期,明安宗朱由崧加谥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庙号代宗




江浙火车迷之家


这段历史是明朝时期比较混乱的,事件的起因还得从明英宗朱祁镇说起,朱祁镇这辈只有他和朱祁钰两个人,兄弟俩的感情是非常好的,从朱祁钰到年龄到封地的时候,朱祁镇仍然还把他留在身边这点就能看出来,正统十四年发生土木堡之变,英宗皇帝被瓦剌所擒,一时间大明江山摇摇欲坠,就在此时经孙太后同意,由兵部尚书于谦力推代宗皇帝朱祁钰上位,这时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后来英宗皇帝回朝被弟弟朱祁钰软禁南宫七年,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也被废了,代宗皇帝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这段时间朱见深的日子过的还是相当的灰暗的,后来朱见济夭折了,代宗皇帝一病不起,武清候石哼等迎英宗复位,改年号为天顺,朱见深重新被立为太子,代宗皇帝被废皇帝称号,贬为郕王,天顺末年英宗皇帝亲自书写了一封信,名为给弟弟的一封信,大意就是不怪弟弟的所作所为,所以个人估计应该是英宗皇帝留给儿子的命令,让他恢复朱祁钰皇帝的称号。


傻的有点坏



时实谈论


正史记载的情况是宪宗感代宗受命于国家危难之际!阻止迁都,保卫北京有功!而且代宗在位期间,吏治清平,轻徭薄赋,为帝国赢得了喘息的机会!其实,朱见深也感谢叔叔没有因为皇位而对他赶尽杀绝。所以恢复了代宗的名誉,但是并没有完全承认!


胡亮V


都是屁,朱祁钰其实朱见深根本没有完全平反,封建社会子不言父过。也不可能平反,最多承认了朱祁钰的帝位,他爹朱祁镇是不承认的。但是朱祁钰的没有庙号,谥号也只有七个字。明朝皇帝基本都是十几个到二十几个字。明代宗的庙号还是弘光给起的。


玉龍


他叔叔当皇帝比他爹强百倍,代宗在位期间重用于谦等忠良之臣,而他爹却宠太监王震,土木一役不是代宗和于谦,大明差点就亡了。

而且迎回他爸,也没赶尽杀绝。

这么年轻的太上皇,放哪个朝代都是死路一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