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怎樣一個國度?

彬彬哥60704255


17世紀,在英國統治之前,印度的城市已經很發達。譬如莫臥兒時期,由於商業的廣泛發展,大城市的繁榮使歐洲人也非常訝異。但是,到大英帝國殖民的時候,因為全國性的大動亂,它原有的大都市逐漸衰落。

大英帝國統治以後,以當時舊統治階段的消費生活為中心而繁榮的都市、手工藝與商業的市鎮、以信仰和商業為中心而發展的市鎮全告沒落。這些都市或市鎮,都隨著舊統治階級喪失權威、織布手工業遭受破壞和內陸商業的衰退而逐漸沉靜,城市人口也逐漸稀少。

但是,新的城市在19世紀已經逐漸興起。

首先興起的是港埠,如加爾各答、孟買、馬德拉斯,這些城市都是為因應英國向其輸出物品而繁榮的城市。

其次是新建鐵路的沿線城市。鐵路當然也通過古老的城鎮,但不是因為它們是古老的城鎮,而是因為它們跟鐵路起點的港口有密切關係,又可作為地方的物資集散地。

第三種新興都市是因軍隊營地而興起的,大英帝國的軍隊為了維持統轄權,而永久駐紮在一個地方,於是,以這營地為中心,而慢慢形成了一個都市。在這種城市內,軍官們的居住地有整齊的市街,四周一片綠意,彷彿是公園。

第四種都市是以避暑勝地為中心而繁榮的都市。

上面這些19世紀新興的城市雖然是在其境內,但不是屬於印度的。它們跟四周的環境可以說格格不入。換句話說,其境內有兩個國家,第一是“盎格魯斯坦”(盎格魯-撒克遜之國),是英國投資、管理的土地;第二是“印度斯坦”(印度之國),這是指鐵路兩側五十英里以外的廣大地區。

因此,如果說19世紀已有城市化、近代化的傾向,那即是殖民地式的都市化和近代化。它的近代化只在“盎格魯斯坦”實施。在“印度斯坦”,“開發”的浪潮非常緩慢,甚至毫無表現。

在維多利亞女王時期,它的繁榮是英國人津津樂道的。因而在加爾各答的市中心留下了維多利亞女王的大銅像和維多利亞紀念館。其實,這繁榮只是“盎格魯斯坦”的繁榮。

若進入印度的農村,這古老的“印度斯坦”便被一片貧窮的景象所環繞,而且掙扎於酷熱的天候中,還不時遭到饑饉與瘟疫的襲擊。英國人對改變饑饉遠不如開發的熱心,雖設有糧食貯藏倉庫,但只備而不用。在為饑饉貧窮所困的農村地帶卻鋪設著近代的鐵路,而且一直延伸到港口。

在這鐵路上,代表著近代文明之力的火車頭,拖著滿載運往海外的物資的列車,轟隆轟隆疾馳而過。這光景正是殖民地的象徵。那個時候的印度就在這兩極的比照下遲緩地走著它的歷史軌道。


小白楊文化傳媒


印度是一個開掛的民族,大家都叫“三哥”。但說實話,不要太輕視印度了,其實我們應該更多的是看到印度人家的長處,而不是一味地笑話印度的閱兵式,笑話印度的火車,笑話印度的各種風俗習慣。

不過,最近的印度中將、副總參謀長被自己的配槍打中自己的大腿,實在也是沒誰了!

1.心氣很高但現實太殘酷。印度在莫迪總理的帶領下,這幾年的發展,我們必須正視。就在去年英武到廣東,遇見了自己的戰友。聊起來關於廣東的用工問題,有一個現象我們必須明白:很多工廠尤其是富士康等工廠,很多都搬到了印度了。為什麼,因為贏得人口紅利正在激活,而我們的人口紅利已經消耗了。

其實,美國跟我們打貿易戰,為什麼我們不怕,因為有14億人口,擴大內需、多開渠道與其他國家搞貿易往來,主要的還是經濟總量和中低產業我們有優勢啊。

2.說印度有很過“神奇”的地方,也確實是。比如,昨天俄羅斯與印度又“開會”了,然後俄羅斯的軍火又可以大賣一筆了!但是,正是俄羅斯讓印度吃了很多虧!比如印度的航母夢想,當初是要跟我們競賽的,結果呢?我們的第二艘國產航母都要列裝了,印度的航母卻幾次都沒有出母港,而為了讓戰鬥機進行訓練,只能將航母停靠在港口,現在港口所在公司都著急了:你這樣天天趴窩,我怎麼掙錢啊!

事實上,俄羅斯正是通過印度付錢、俄羅斯製造航母的方式,將自己已經斷層的科技人員、重器工匠們都培訓出來了,而印度的航母預算卻是一漲再漲,到現在都無法形成戰鬥力!而甲板上的戰鬥機,印度卻要用拖拉機拖拽!

3.更神奇的是:就在近期,印度的副總參謀長,被自己的配槍打傷住院了。

4.中庸之道、平衡站隊,是印度的既有戰略,也是長期的戰略選擇,而所謂的印太戰略,在特朗普心裡到底有多大的分量?目前來看,特朗普還是將大盤放在了中東地區,尤其是敘利亞局勢,而印度想得到美國的貿易恩澤,也是大概率。

所以,印度的戰略價值,其實是我們必須要認真對待的!


英武


印度是個開掛的民族一點也不誇張。髒是他們的一個特點,胡亂的迷信是他們的硬傷,比如一個畸形的胎兒,一頭畸形的🐮,他們會稱之為神人,神🐮。他們的婚姻好像可以有一夫多妻,上廁所手指擦屁股,吃飯用手抓。等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