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復一心想興復大燕,為什麼不學治國理政帶兵打仗,反而要成為一個江湖人士呢?

莫須有先生看電影之後


《天龍八部》中的慕容博、慕容復一對父子,可謂是書裡最腦殘的兩個了。他們一心想光復幾百年前的燕國,但是卻不學帶兵打仗的兵法,也不招兵買馬,反而埋頭苦練武學,行走江湖到處浪。最後慕容復見自己所有圖謀有如竹籃打水一場空,竟然氣急敗壞得了精神病,以為自己真的登基當了皇帝。

其實,慕容博、慕容復的光復燕國之夢,從一開始就是妄想症患者的囈語,根本無法實現,因為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都不具備。

一、人和

慕容博、慕容復想要光復的燕國到底是個怎樣的國家呢?其實它不是一個國家,而是兩晉南北朝時期鮮卑人慕容氏前後建立的四個以燕為國號的國家,史稱“慕容氏諸燕”:前燕、後燕、南燕、西燕和北燕等。

當年慕容氏諸燕本就是地方割據政權,上不得檯面,他們之間征戰不休,打來打去。比如後燕滅了西燕,後燕中分裂出了南燕,兩國分庭抗禮,後來慕容雲殺後燕皇帝慕容熙,建立北燕。

可見慕容父子光復燕國的夢想根本就不現實!從南北朝到北宋,已經過去幾百年了,燕國又不是大一統王朝,如果沒專門學過歷史,有幾個人能記得當年一盤散沙的諸多燕國?特別練武的人裡文盲不少,估計慕容復跟人說燕國,人家還以為他想吃燕窩呢!

所以慕容氏復國根本就不得人心。

二、地利

想復國,根據地的選擇也是很重要的。當時的北宋四面強敵環伺,慕容氏要是選擇兩國邊境建立根據地,可以在兩國的對立中謀求平衡,發展自己實力,招兵買馬伺機復國。

但是慕容氏的燕子塢建在哪裡?姑蘇城!那是江南魚米之鄉。雖說北宋江南還沒有發展起來,不像後世那麼富庶,但那也是大宋的腹地,遠離戰爭,一片安樂祥和的景象。

你們慕容氏選擇把家安在這裡,不說你們的謀反舉動很可能暴露在官府的眼皮底下,就說誰會放在平安的好日子不過,跟著你們造反,替你們賣命,那不是瘋了麼?

三、天時

慕容博的先祖慕容龍城曾經實施過復國行動。當時是殘唐五代時期,天下大亂,軍閥割據。慕容龍城此時拉起一支軍隊復國,逐鹿中原,可謂是上應天時,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可惜的是當時有個人比慕容龍城更牛,那就是趙匡胤。趙匡胤建立了宋朝,天下平定,慕容龍城復國無望,只能鬱鬱而終。

到了慕容復這一代,天下承平已久,宋朝的矛盾主要是外部矛盾,即北有大遼,西有西夏,對大宋虎視眈眈,大宋武林人士無不秉承愛國之心,時刻準備著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慕容復這時候跑出來要造反覆國,簡直是痴人說夢。

慕容博與慕容復一對父子也堪稱活寶,表面上看他們為了復國東奔西走,可謂苦心孤詣。但是仔細分析他們的所作所為,就會發現他們的行為自相矛盾,猶如兒戲,基本上是想到哪做到哪,根本沒有全局謀劃。

復國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人心。但慕容博是怎麼做的呢?他以韋陀杵殺死少林寺玄悲大師,又以斗轉星移殺死伏牛山柯百歲,時時不忘自己家的祖訓“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結果武林中都知道慕容氏到處殺人了。以至於白世鏡謀害馬大元,也要將屍體偽裝成是中了馬大元自己的絕招鎖喉功而死,嫁禍給慕容氏。慕容博假死二十多年,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給兒子四處樹敵。我簡直懷疑慕容復是不是隔壁老王的兒子。

慕容復的所作所為也很腦殘。他口口聲聲要光復燕國,四處旅遊結交四方豪傑。但是大理國鎮南王世子、皇位合法繼承人段譽愛慕他的表妹,遼國南院大王、手握重兵的蕭峰傾慕他的為人,慕容復不去結交他倆,反而為了收買中原武林的人心把他倆都得罪了!但是中原武林人士一心為國,根本不會跟著慕容復造反的。

不光慕容博、慕容復腦殘,他們的手下也跟著腦殘,最腦殘的就是“非也非也”包不同。他口口聲聲說公子爺要以復國為重,但整本書就數他得罪的人最多。而且包不同不光是得罪人,他的拿手絕技是侮辱人,就是讓人一輩子恨他的那種。比如他對青城派、親家寨、段譽等人的侮辱都是錐心刻骨,包不同好像恨不得全世界都變成慕容家的仇人一般。最後慕容復一掌殺了包不同,我懷疑慕容復已經忍了他很久,實在忍無可忍了。

另外想復國得有心腹親信吧?俗話說上陣親兄弟,打虎父子兵,想復國家族得人丁興旺才行。最好是慕容博娶個幾房妻妾,哐哐生十幾個兒子,慕容復再娶幾房妻妾哐哐生十幾個兒子,這樣慕容氏成了一個大家族,至少復國還有點希望。可是慕容博就生了慕容復一個兒子,然後就假死躲到少林寺偷秘笈去了。慕容復二十好幾了還沒娶妻生子,放著身邊如花似玉的表妹王語嫣不去親近,整日東奔西走不幹正事。

為什麼慕容博、慕容復等所作所為如此腦殘?其實只要換個角度想就能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了。

慕容博、慕容復父子的一舉一動,並不像是一心想逐鹿中原的陰謀家,反倒是像想要揚名立萬、開宗立派的武林大豪。他們的所有行為似乎都是為了傳言慕容氏的威名。

由此,居士我猜想,當年慕容龍城爭奪天下失敗後,心灰意冷,便不再想光復燕國了,而是想在武林中創立一個慕容派。這一理想一直傳到了慕容博父親那裡,他也是這麼培養慕容博的,從他給兒子取的名字就能看出來了:“博”,意味著博取天下百家武功。

慕容博長大後,才突然拾起了家族古老的復國夢想,所以他給兒子取名“復”,意思是光復燕國。但是慕容博所接受的教育是如開宗立派,而不是如何領兵打仗、上陣殺敵。所以儘管慕容博一心想復國,他的所作所為,包括對兒子的教育,卻與復國夢背道而馳,最終釀成了慕容復的悲劇。

歡迎閱讀《夢露居士讀金庸第86期:慕容氏復國悖論》,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夢露居士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菜了吧。

慕容復是年輕人中少有的人才。

王語嫣也說了,表哥多才多藝,武功只是其中一項。

一般認為,慕容復肯定是懂兵法、懂治國治政的。

遺憾的是,他沒有機會發揮這個才能。

能夠發揮的,只有武功。

在宋代,軍隊官府都是由政府控制。

誰如果試圖奪取軍權和地方權力,叫做叛逆,是要誅九族的。

況且,宋代軍隊是分權,訓練的將領不負責指揮、指揮的將領不負責訓練、部隊開拔則還有其他將領負責。

也就是說,就算高俅有幾十萬大軍,想要興兵造反也不可能,更別說區區一個平民慕容復。

那麼,慕容復想要付過,最可能最實際的,就是利用江湖的力量。

江湖也是一種武裝力量,一旦掌握了也是很強的。

比如天山童姥,手下三十六洞七十二島就有數千人之多,很強了。

再看喬峰的丐幫,也有30萬弟子,相當牛逼了。

慕容復如果能夠籠絡數千江湖人士,也會形成自己的武裝力量,接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行了。

所以,慕容復只能苦練武功,試圖在江湖上闖出名堂。

說白了,慕容復和宋江幾乎是同一個道路。

宋江後來上了梁山,也有數千兵馬,讓宋軍都不敢如何。

如果遇到亂世,宋江說不定就能割據一方,進而爭奪天下了。


薩沙


慕容復最大的悲哀是用一個遊俠之行為來承載復國之願望!

作為姑蘇慕容家的青年翹楚,慕容復的武功在青年一輩裡面是相當出色的,身具慕容家的獨門絕技“斗轉星移”,而且其他各門各派的各種武功都有涉獵,江湖人稱“南慕容”,而能與之齊名的就是“北喬峰”。但是慕容復家族世代“復國的夙願”壓在他的肩上,卻最終讓他承受不了而瘋掉!

慕容復的失敗是註定的,他沒有明確的方向,沒有明確的思路,雖然在江湖小有名氣,但這些名聲並不能轉化為他復國的力量!



他的父輩對他的培養註定是失敗的,畢竟他完全沒有學習治國安邦的方法,而更多的就是讓他學武!

第一,慕容博目光短淺!

雖說姑蘇慕在江湖上名聲大噪,但是畢竟不是政治世家,而是江湖草莽,這種身份更多的是在江湖上留下名聲,而在政治方面又多有不足,沒有影響力。而慕容博更多的是自己身體力行,從江湖上著手來找到切入點,像雁門關假傳信息導致蕭遠山一家被圍攻,這是不現實的,畢竟翻不起太大的浪!而他還把這種思路傳承給自己的兒子,實在不成章法!

第二,帶兵打仗不現實!

當然國泰民安,一片祥和,想要復國根本無從談起,而他身在江湖,根本不可能去招兵買馬,一旦引起朝廷的察覺,註定自身難保,肯定一敗塗地,只能暗中低調策劃,而不能光明正大的去行動!

第三,條件不成熟,學也沒用

國家穩定,天下太平,這種條件是不可能復國的,所以認為這種條件下必須先要把天下搞亂才有可乘之機,故而他認定學習理政兵法沒有多大的用處,而學武能夠防身在江湖上打下名聲,這更有利於自己去招兵買馬,但實際上也是行不通!

所以,慕容覆沒有去學習兵法,只是在江湖上游手好閒,把復國提在嘴邊,實際上愈行愈遠!



慕容復,他自身就不具備一個陰謀家的素養,而性格的缺陷讓他註定失敗!

第一,生性高傲!

確實,慕容復的武功在江湖上已是高手之列,在前期能夠與之相比的人甚少,所以他自視甚高,放不下自己的架子,一般人入不了他的法眼!初見段譽,只覺他是這痴呆的傻小子,不把他放在眼裡,而後知道他是大理世子,又另眼相看,但這種前倨後恭的態度已然失去了與之結交的最佳機會。

而後,對江湖上的小咖不屑一顧,而且江湖上層出不窮的各種案件,都指出與姑蘇慕容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但是慕容復不但沒有擺平這些事情,反而以過高的姿態讓人感覺不屑一顧。所以姑蘇慕容在江湖上名氣最大,但是名氣並不好。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慕容復不會處理各種人際關係,他以一種高傲的姿態去面對,那隻能是適得其反。

第二,不會籠絡人心!

少林寺一戰,他不去結交“南院大王”蕭峰,不去結交大理鎮南王世子段譽,反而偏偏與星宿老仙和莊聚賢一起與之對抗,簡直是太沒眼光!

明明是想做政治家,偏偏逞英雄好漢,只能適得其反

“三十六洞,七十二島”反出縹緲峰,慕容複本可以助其一臂之力,而後雖然沒有成功,但他還是可以賣給他們面子,但是他又放不下自己的的身價,覺得自己吃力不討好,不願再去結交,又失去了一大批盟友!

所以導致自己身邊沒有一個盟友,好歹蕭峰還有兩兄弟!

第三,心有餘而力不足!

慕容複本身是一個很小家子氣的人,他沒有領導力,沒有得力的助手,只有四個三流家臣跟隨,在江湖上根本沒有朋友,這樣他做事情往往都是逆境,沒有任何幫手這是很可悲的!想當初,劉備還有關羽張飛趙雲,還有軍事諸葛亮的追隨,才成為一方霸主,而慕容復卻沒有任何的謀臣和得力干將,這樣要想完成復國大業簡直痴人說夢!



忠肝義膽嶽老三


這個人物是金庸的敗筆!

金庸於武俠小說的地位毋庸置疑,但是人無完人,即便是像金庸這樣一個武俠大師也會犯錯。

其中《天龍八部》中的慕容復就是一個例子。眾所周知,驅使這個人物向前推進的原動力就是他心中光復大燕國的目標。



以前少不更事的時候還覺得燕子塢(暗含大燕國)、參合山莊(暗示慕容垂參合坡慘敗)這些個名字起得真好,金庸老爺子真是匠心獨運啊!


不過,隨著年歲漸長,粗讀了幾篇文史才發現慕容復這個人物的設定有點不靠譜!

為什麼這麼說呢?

慕容復是鮮卑慕容氏,祖祖輩輩一直唸叨著想光復大燕國。

那咱們看看他口中的“大燕國”是那個朝代的事?那還是西晉末年五胡入侵的事了,慕容氏先後建立了前、後、南、西諸燕,最後一個被滅的南燕(劉裕滅之),時間是公元410年,那慕容復是那個時代的人呢?


根據小說可知,當時正是北宋末年。小說中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都出場了。(特地查了一下百度,完顏阿骨打出生於公元1068年),為了讓大家更具體點,說說一下當時北宋在位的皇帝,宋微宗的老爹宋神宗。

按照“南慕容北喬峰”的說法,喬峰和慕容復應該是同齡人(慕容復肯定比蕭峰小),而蕭峰和阿骨打年齡相仿,所以姑且算慕容復也是1068年生人吧。


你看看410年到1068年,中間隔了658年,658年什麼概念,(看多了玄幻小說的同學估計會說眼睛一睜一閉就過去了!)

那就再具體點,看看這658年中間經歷了什麼,北魏統一北方,北魏分裂成東西魏,西魏被關隴集團宇文氏取代,建立北周;北周被楊堅取代,建立隋朝,隋平定陳朝,統一天下,然後同樣出身關隴集團的李氏建立唐朝,開啟了近300年的李氏天下;然後就是五代梁唐晉漢周,最後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開創了大宋朝……



按二十年一代人算的話,都繁衍了三十多代人了!(古人結婚早,只能更多!)

這不是祖宗十九代,這是祖宗二十九代,甚至三十九代!


六七百年,一個後代想恢復你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榮耀,這事聽起來就很荒謬,就好比現在一個姓趙的小夥子告訴你,幾百年前這天下姓趙,所以我要恢復祖先昔日的榮光。

何其可笑!

這個人物傾注了金庸老爺子對權力和民族的思考,可是不一定非要隔那麼老遠寫前前前前朝的事,你可以寫後唐李姓後人(人是沙陀族,也符合這個要求)

有人說猶太人亡國二百年還能復國,為什麼慕容復不行?

這裡面的原因太複雜了,只能簡單說一下猶太人能復國是因為整個歐洲歧視猶太人,讓猶太人客觀上自動報團,從而形成了一個穩固的共同體。(到我大中華的猶太人就直接被同化了,壯哉,我中華文明!)

可慕容復不一樣,可沒人把他當異族看待,就像書裡掃地神僧說的一樣:“慕容老居士原來是鮮卑族人,居士文采風流,武功蓋世。皆為當世不二的人選。老僧本以為居士僑居江南數代,沾到南朝的文流風采。”


可想而知,慕容氏不但在宋朝活了下來,而且在當地有一定的聲望!

憑我大中華的同化能力六百年沒有同化他?

至於慕容復為什麼只醉心武學,那是因為這部小說是武俠小說,他若是去學治國理政,那豈不成了《雍正王朝》!


四哥貪墨


因為朝廷的武力人士不少,還非常強大!!!

無論是江湖還是朝廷,評判一個人的武功都是強大與否,在江湖混的開的,在朝廷不一定混得開。即使是虛構還是史實,作者金庸都不得不考慮避免。

慕容的時期處於上接包拯、下接水滸的時代,而金庸寫作沒有完全架空這段歷史,所以造成嚴重的問題:

郭靖是梁山泊好漢地佑星賽仁貴郭盛的後代

楊過是南宋名將楊再興的後代

也有人說包不同是包拯的後代

金庸有意無意便把《水滸》跟《說岳》的世界觀融在他的金庸世界一起了,書中雖沒寫,但北宋的歷史人物也是一道避不開的坎。

所以除開金庸書中描寫的江湖武林高手,還有一批書中沒寫的朝廷武林高手

展昭這個年紀在天龍里可能比較大了,但是朝廷還有一批《包青天》一系的武林高手

就算徐良老了,還是有一批後人留在朝廷,幫助朝廷打擊罪犯。這批人的武功不弱。就算慕容,也很難在他們面前討到好處。當然包青天的世界觀在金庸裡是猜測,接下來的水滸、說岳便是天龍里繞不開的坎。

既然郭靖的祖先是水滸的郭盛,那麼水滸人士VS天龍人士又是一個大問題了。

水滸裡的人物偏晚於天龍,那麼水滸裡早期的王進,變跟天龍屬於同一時代。不得不說,王進在此,估計蕭峰就是有音響,也要被打得趴在地上吐血。何況王進只是一個八十萬禁軍教頭,北宋還有N個八十萬禁軍教頭。

PS:王進打人時的嗩吶一吹,讓人頭皮發麻,絕對比蕭峰的音響強大!!!

有楊過必有楊再興,有楊再興必有岳飛,有岳飛必有繞不過的坎——周侗。作為北宋第一武林高手,徒弟有盧俊義、林沖、史文恭、岳飛,還有一個不記名的武松,哪一個不是強大的武林高手,更別說周侗的武功了,就算掃地僧出手,也只有老老實實給周府掃地的份了。

北宋還有眾多的武將世界,武功非常高強,金庸不得不考慮

因為金庸的世界觀融進了水滸、說岳的世界觀,如果慕容復進入北宋軍隊系統,不可避免遇到北宋朝廷內的頂尖高手,而江湖再出名、再厲害的人物一進官家系統,金庸不得不考慮受眾群體的想法,弱化慕容覆在官方的武功,所以只有在江湖行走,才能避開爭議。

社會混得再強,叫得再響,一進官府,都是菜鳥,被吊打的份


銫媒體


慕容復一心學武學卻不願意學習治國帶兵打戰,其實這一點來說我覺得是有一些不對的,慕容復帶兵打戰應該是可以的。當然他更加側重的是武學,希望能夠利用武林的力量復國。那麼我們來分析一下原因,他為什麼要靠武學的力量來複國。

1武學力量驚人

在一個武林世界之中,江湖人士的力量是十分強大的。所謂千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絕對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特別是強的武功秘籍,威力更加驚人。就像喬峰,千軍之中要取遼國國主的頭顱輕而易舉,但是最後還是沒有出手。

這一點作為江湖中人是知道的,所以慕容復才希望能夠通過武林的力量,成為武林一方霸主,從而復國。武林力量的強大完全可以巔峰一個朝代

2學習帶兵打戰容易受到掣肘

如果帶兵打戰,自然是成為軍人。而這個是需要受到掣肘的,特別是當政的人不可能把大權交給他。特別是他的身份,亡國之後,當政的人不可能放心這樣的事情發生。就算是他要從軍也要隱姓埋名

這種掣肘是致命的,對於他來說不太可能選擇這種方式。

3通過武林力量去復國是一個捷徑

對於慕容復來說,最快的捷徑就是通過武林力量來複國。只要武功足夠強大,就像天山童姥,完全可以控制一大批勢力為他辦事。而這一點也是慕容世家的專長,因為前面幾代已經創下諾大的家業,他完全可以憑藉家族的威望,在武林的勢力來達到復國的目的。


玄幻小子


答案是,不可行!

就像慕容博策劃的雁門一役,目的就是挑起遼宋大戰天下大亂,當然了結果失敗了。但為什麼非要天下大亂呢,因為太平生活,誰會冒著殺頭危險跟著你造反呢?要說宋朝經濟發達,百姓生活可是很好的,連丐幫都成了經世濟民的組織了,要知道,連乞丐都有空閒憂國憂民了,那肯定是溫飽問題早就解決了!

此外,宋朝皇帝得國不正,是欺負了柴榮死後孤兒寡母沒依靠。所以才有了“善待柴氏子孫。”的祖訓,還有水滸中柴大官人的丹書鐵券免死金牌!說白了,那是心虛了覺得對不住當初的結拜大哥。就因為得國不正,所以宋太祖對軍權看的非常重,

宋太祖的內心獨白:“我自己走的套路我最明白了,一定要讓後來人無路可走才能保住我們趙家天下不走柴氏的老路!於是宋朝開啟了重文抑武運動!”要知道漢唐時候可是: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多麼豪氣啊,功名馬上取那是無線的光榮,但……時代變了,宋朝當兵成了下三濫的職業,水滸中就有明顯的描寫,當兵的即使是將軍見到文官跟奴才似的!文化上宣傳,體質上更是“將不識兵,兵不識將。”搞流動制度,不求戰鬥力,但求安全性!這種大環境下想通過官場復國,慕容博看不到希望啊!


瓦爾登的船伕


因為《天龍八部》是武俠小說,不是整治權謀片呀。

別的不多說,你只要想一想小說中那一句經典的話就知道了:北喬峰南慕容。北喬峰沒說的,妥妥的江湖大俠,頂尖高手,倘若南慕容不會武功,只去學治國理政帶兵打仗,那這二者怎麼齊名呢?

小說有小說的架構和假設條件,特別是武俠小說。人們常說:“武俠是成人的童話”,畢竟現實生活中也根本不存在高來高去的江湖豪傑。倘若慕容復只學文不學武,那《天龍八部》的基礎和前提也就不存在了,估計也就不會有這麼精彩的小說了。

而且,慕容復出身於江南世家,又是大燕皇族,自小所受的教育自然是文武兼學啦。只不過《天龍八部》說的是江湖武林的事,所以金庸老先生突出的,也只是慕容復的武學。但是看慕容復每次出場都是翩翩君子的模樣,我們就應該知道他所受的文化教育也是非常良好的,在這裡我們就不能說他只會武功,實際上治國理政帶兵打仗之類的內容,他應該也有所掌握的。

而且,我們瞭解慕容復,絕大部分是看電視劇,原著小說倒是很少有人去細讀了。既然是電視,那就要略去很多內容。你不可能在慕容復出場的時候都自我介紹一番:在下不僅會武功,而且天文地理無所不通,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吧,或者乾脆請他談一下對宋朝的經濟有什麼看法?如何抑制通貨膨脹?再問問他打仗該怎麼打?需要多少兵力,多少人馬?亦或者讓他隨身攜帶著自己的學歷證書,在當時的官方雜誌上發表幾篇文章?不可能嘛,而且這麼做,不是毀了這不精彩的武俠小說嘛。

總之,你要理解,電視劇裡,或者武俠小說裡的人物,是有隱藏屬性的!

(全文完)


小文章大視野


無邀,我是司暢。

慕容復一心想興復大燕,為什麼不學治國理政帶兵打仗,反而要成為一個江湖人士呢?


首先,我定義這是一個扯犢子的題,所以我就隨便扯犢子。

其次,《天龍八部》是什麼類型的小說?武俠小說,即使真的是帶兵打仗的人才依然會寫成江湖人士。還記得《倚天屠龍記》否?裡面出現過朱元璋,也出現過常遇春,同樣出現過陳友諒。這裡的這些人物,其實都是以江湖人士出現的。因為這同樣是武俠小說。在不同的故事裡面,給人的定位就不同。

最後,其實作為江湖人士,也並不是說完全沒有復興的可能。劉邦起於草莽,不過是一個混混而已。朱元璋也是乞丐皇帝出身。所以說江湖人士並不是說無法建功立業,只要心在。


在劇情中,慕容復很顯然是一個比較悲劇的角色,遇到了那麼多可以和他對著幹的人。換位思考一下,假如真的可以成為武林至尊,然後號令武林,再加上慕容家原來的班底,雖然不至於完全復興,或許也可以佔據一塊版圖。


至於其他的大道理就不用說了,恐怕已經有很多人說過了。


不過現實卻無法如此,要麼怎麼說是小說,是劇情呢?


司暢Ailan


因為這是武俠小說。

別說我無厘頭,這就是一個捕風捉影的事。

按小說裡面說的,慕容復想要興復的大燕,該是六七百年前的事情了。所謂“大燕”,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一系列國號叫“燕”的政權,有“前燕”、“後燕”、“南燕”、“西燕”,都是鮮卑慕容氏一系,被稱為“慕容氏諸燕”(其實還有個“北燕”,但國主不是慕容氏)。

《天龍八部》書中的年代是北宋神宗、哲宗時期,距離這一系列的燕國已經六七百年的時間了,“大燕”這樣的旗號,都不是殭屍、幽靈的問題了,完全就是一個沒影子的事。

何況你看“燕”這個國號,取自慕容氏起家的燕地,延續自周朝時的燕國故地,地域在北方,在《天龍八部》的書中,更是遼國治下。可是書中慕容氏的“復興基地”,卻是在宋朝治下的姑蘇燕子塢。這算怎麼回事呢?

而的確,題目中質疑得很有道理,按照鐵心復國的邏輯來說,“大燕遺族”最應該做的,難道不是聚民斂財,研習治國理政、帶兵打仗嗎?武功技擊,頂多算是單兵作戰能力,在興亡繼絕的數百年大計面前,只能算是其中的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

這樣看來,“姑蘇慕容”以一個江湖門派的身份示人,背地裡實際做的卻是復辟的事業,這實在有些南轅北轍。

而讓這一切看上去合理化的理由,就是,這出現在一部武俠小說裡。

在小說中加入家國天下的元素,是武俠小說,尤其是金庸小說管用的手法。在《天龍八部》這樣一部震動天下格局的小說中(小說中涉及了大理、北宋、遼、西夏、吐蕃這互相對峙的全部五大政權),再加入慕容氏這樣一股一心復國的神秘勢力,更加增添了小說的趣味性和不確定性。

而為什麼會選擇早已經滅國數百年的慕容氏的“大燕”呢?多半是因為武俠小說傾向性更強的另一個趣味了,那就是複姓。

中國人有複姓,但是數量並不多,人數也並不多。但是在武俠小說中,複姓出現的幾率卻是出奇地高。哪部武俠小說中要是沒有出現幾個複姓,都不好意思叫武俠小說。什麼諸葛、上官、歐陽、公孫、東方、南宮、獨孤、令狐,這都是武俠小說中大俠的標配,而“慕容”也是備受青睞的一個複姓,比如這部《天龍八部》。

所以,別扯那些江湖人士的復辟大業,也不用幫書中人物完成他們動機和行為的合理化。這只是小說中的趣味,想想,一樂,也就夠了。真要分析,也應該反過來分析:在這樣一部武俠小說中,作者為什麼要加上這麼一個一心復國的家族,而這個家族又選中了早已滅國數百年的慕容氏。

這聽上去好像很無趣,但是,從小說創作的角度來說,不也是另外一種樂趣嗎?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