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淇贺:一眼千年 宛若初见——商品经济视角下的中国定制铜镜


李家淇贺:一眼千年 宛若初见——商品经济视角下的中国定制铜镜


一眼千年 宛若初见

——商品经济视角下的中国定制铜镜


李家淇贺,商都朝歌人,业从金融,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青铜专业委员会会员。而立之年受中国古代青铜镜艺术感染,更为铜镜背后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所吸引,从此自觅自乐于一方净土,访名家、交藏友、读专著,书感悟,沉醉铜鉴天地间。

众所周知,中国铜镜是古人用来昭容饰面的基本生活实用器具,与人们形影不离,息息相关;它凝古人之美趣,熔金为笔,绘就世间精彩百像;聚古人之才智,百炼成鉴,承载千年风云变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它还是一束传承四千余年的青铜艺术奇葩;它更是一种“鉴”证历史演变、社会发展的金属载体。绵绵四千多年,它一直都在默默地用其独特的金属语言、清晰的时代标签、深刻地历史烙印忠实地“鉴”证着:国之兴衰,民之众生相。

中国铜镜因此成为越来越多世人关注和喜爱的收藏品,对中国铜镜文化的研究也随之方兴未艾并日渐深入。尤其是对战汉唐铜镜的交流和研究,可谓深入而广泛,对宋辽金时期铜镜的研究也渐成热点,但对“定制”铜镜的交流探讨,却罕闻其声,文不过百。如果将中国铜镜文化喻为浩瀚的海洋,那么毫无疑问定制镜肯定是其沧海一粟。不管您对它的关注有多少,它就在那深邃的镜海中,执着地闪烁着自己独有的光芒,尽情地焕发着一眼千年的独特韵味,令人神往,不能遗忘。既然选择从商品经济视角探析中国定制铜镜,不妨随性走笔,溯本追源,镜海拾遗,坦言心得。虽才学不济难免偏颇,但不求共识,唯求争鸣共进,共同传承、丰富和繁荣中国铜镜文化。在此先行感谢为本文提供心爱藏品资料的各位老师和藏友。

何谓“定制”镜?


顾名思义,“定制”就是根据需要,按照约定或指定的内容、标准为特定的对象专门制作的;按照百度百科释义,它是一个舶来品,来源于萨维尔街,意思是为个别客户量身剪裁。萨维尔街是一个在英国伦敦中央梅菲尔(Mayfair)的购物街区,因为传统的定制男士服装行业而闻名。故而“为自己量身定做”是其基本词义;“个性定制”是指用户介入产品的生产过程,将指定的图案和文字印刷或铸造到制定的产品上,用户获得自己定制的个人属性强烈的商品。定制化经济起源于农业社会手工业时代,属于定制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被海量的标准化扼杀于工业化生产阶段,定制成为一种被遗忘的奢侈梦想;互联网时代,个性化定制经济开始再次步入经济发展主殿堂,并作为历史上最具人性化的经济,成为备受人们推崇的新经济模式。尽管这是一个西式的带有经济角度的释义,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却是我们现代人能够普遍接受和理解的定义,和我们东方传统文化对其的理解有着高度的相通相合,因此大可拿来主义权作开篇明义。

按此逻辑定义,中国定制铜镜应该具备以下赏鉴特征:1、镜背图案或铸铭等纹饰能够清晰地表达其铸镜缘由是为了满足某人特定用途或特殊需求,如唐代“千秋”镜、宋代供奉镜、南京应天府嘉靖年墓志铭镜等;2、铸有鲜明地私人专属定制特征。常见铸有定制人姓氏、姓名,附属准确地纪年、记事等内容信息,如明代科举镜、祝寿等;3、具有强烈地个性化信息和显著排他性特征。一眼便知此乃私人定制版,如明代私人款定制诗文镜等;

唐代——“千秋镜”、 “江心镜”

能否打上定制标签?


“繁花消歇似轻云,不朽还须建大勋”,强汉衰亡,战乱纷争后中国历史再次迎来又一巅峰时刻---大唐盛世。随着盛世经济的发展唐代铜镜铸造技术和工艺水平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高度,纹饰写实性明显增强,种类繁多而生动,既继承了传统艺术风格,也吸收了外来文化艺术,形制突破了圆形、方形传统格式,出现了葵花形、菱花形、尖八角、倭角等形制;纹饰多现盛世繁华的花鸟仙山、麒麟瑞兽、龙马鸾凤等吉物祥兽,脱离了两汉神秘怪诞气氛,更加接近现实社会,布局活泼开放,极富浪漫色彩,内容繁华而瑰丽,气韵兼容而大气,盛唐气象扑面而来,铜镜艺术达到了鼎盛。


李家淇贺:一眼千年 宛若初见——商品经济视角下的中国定制铜镜


图1 千秋双鸾镜

李家淇贺:一眼千年 宛若初见——商品经济视角下的中国定制铜镜


图2 千秋天子龙纹镜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

李家淇贺:一眼千年 宛若初见——商品经济视角下的中国定制铜镜


图3 网红黑石号江心镜

铸造铜镜作为赏赐馈赠物品的传统做法在唐代得到了持续有效地延续和发展,官方铸镜赏赐馈赠故事史书有记载,民间有流传,出土有实物。据《唐会要》卷74和《太平广记》164卷均记载有唐太宗李世民赏赐臣子高季辅金背镜,“以表其清鉴焉”;《唐书•礼乐志》记载“千秋节”唐玄宗以“千秋”铭铜镜(图1汉唐118田国强先生藏品)赠群臣,以示圣恩,后此习俗更流传到民间。《太平广记.异闻录》载:唐天宝三载五月十五日,扬州进水心镜一面,纵横九寸,清莹耀日,背有盘龙,长三尺四寸五分,势如生动,玄宗览而异之。可知江心镜为贡品(图2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大名鼎鼎的黑石号沉船发现的“江心百炼镜(扬子江心百炼造成唐乾元元年戊戌十一月廿九日于扬州)” (图3网络图片)等亦有这种用途。那么在特定的日子,特定的地点为特定的对象专门铸造的 “千秋镜”、 “江心镜”是否可以打上定制的标签呢?

宋代——封建社会商品经济雏形

成就了明朗的定制镜概念


两宋时期,以“工商惠国”。据有关资料,两宋时期拥有440多个行业,市场经济突飞猛进,南宋的经济总量几乎占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的50%,最早的纸币“交子”也因此而诞生,所创财富与繁荣为前朝历代所不及。繁荣的商品经济必然带来了巨大的商品需求、商业竞争和技术改良革新,而这当然包括铜镜制造业。与此同时,宋人崇尚“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主导培育了宋人不讲奢华,追求质朴,“有路不行船”的社会风气。

在理学思想主导,市场竞争要求双重驱动下,宋镜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注重实用,不崇华侈;在铸镜工艺上出现了“质”的改变,广泛采用翻砂铸镜,简化降低了铸造成本,缩短了制镜周期。形成了湖州、饶州、建州、成都等铸镜中心,催生了为之配套的新行业:磨镜业。据《事物原始》记载“用铁数片,长五寸许,阔二寸五分,如拍板样。磨镜匠手持作声,使闺阁知之。名曰惊闺”。可见实用、世俗、大规模商品化、商标化是两宋时期铜镜最显著的特征,“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现实。


李家淇贺:一眼千年 宛若初见——商品经济视角下的中国定制铜镜


图4 一千年 铭文镜

李家淇贺:一眼千年 宛若初见——商品经济视角下的中国定制铜镜


图5 何氏月宫镜

李家淇贺:一眼千年 宛若初见——商品经济视角下的中国定制铜镜


图6 宋 杨家供奉 铭文镜


大量的“湖州真石家念二叔无比炼铜(照)子”、“饶州叶家久炼青铜照子”等带有鲜明堂号广告的铜镜一方面揭示着宋代制镜工业的繁荣,另一方面也证明了激烈的行业竞争现实。“一千年”、“百年”铭文镜(图4上海张波先生藏品),铭文“一千年”、“百年”意为吉语?还是爱情誓言?还是广告语?答案无据可查,唯有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但铭文极具个性特征,应是铸镜人特定内容;而“嘉熙元年(南宋理宗嘉熙一年1237年)正月张谢子衡”款双龙宝鼎纹镜(故宫藏镜)、“宋庆元六年庚申冬至日思庄刘氏”(南宋宁宗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款踏泥纹七出菱花镜、何氏月宫镜(图5崇古堂魏建华先生藏品)、杨家应奉仙人龟鹤铭文故事镜(图6网络图)等一批制作精美同时带有明确私人定制标记出土实物,则让历史实物再次证明了市场经济规律:高度的经济繁荣,必然带来商品大生产,而商品大生产必将刺激个性化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商人的趋利性必然要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不同档次的需求,从而决定了定制铜镜快速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江西陆续出土了一大批和同时期的江浙商铺镜文字风格截然不同,镜子铸铭为随意刻画的字体,带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私家铸造款铜镜,如“乙未岁二月二十四日置”镜、“建炎乙酉冬夏少魏置用”(图7藏家飞来飞去藏品)镜,这种随意写就的字体,成就了江西定制镜,继而逐渐演变为一种风尚流行和传承在明代的江西民间。


李家淇贺:一眼千年 宛若初见——商品经济视角下的中国定制铜镜


图7 建炎乙酉冬 铭文镜


纵观唐宋铜镜发展史,两朝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极大地的推动并成就了中国铜镜多元化多方向发展。唐朝促进了铜镜文化交融,丰富了铜镜内生社会人文价值,成就了中国铜镜最重要的工艺铸造巅峰时代;宋代则是在封建社会商品经济推动下,实施了中国铜镜铸造技术改良革新,实现了铸镜业重大转折和变革,为铜镜规模化、普及化、商品化的兴盛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为定制铜镜走向鼎盛时期奠定了最重要的冶炼技术基础和人文传承基础。

明镜高悬——中国定制铜镜鼎盛期


明朝建立后,先后实施了轮班匠和住坐匠的徭役制度和代役租制等一系列工匠制度,减弱了工匠的人身依附关系和徭役税负,极大地调动和提高了工匠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较好地刺激了采矿和冶金技术方面的大发展。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矿冶,纺织,制瓷等手工业生产中产生中国最早地资本主义萌芽,江西铅山、德兴、四川梁山、山西五台以及云南铜场等地铜矿开采十分兴盛,铜矿产量超过宋、元时期。火法炼铜技术进一步提高,金属锌配制黄铜开始出现并盛行,步入当时世界先进行列,经济和手工业随之日渐繁荣兴旺,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中国铜镜铸造业在经历了辽、金、元的缓慢发展后,迎来了又一个蓬勃发展时期。带有商标性质的工匠名和作坊名大量出现在铜镜上,除浙江湖州外,其他见于铭文的铸镜地还有绍兴、南京、贵州、苏州等地。

它们一改宋代同类铭文的单一形式,既有纪年、记事类,也有吉语、诗文类;既有作坊、人名类,也有庆典、供养类等等带有明显定制特征铭文镜大量涌现,内容、书体丰富多样,种类繁多,多姿多彩、个性鲜明特点得以充分呈现,远超前代。这些显著的特征现象充分证明了明代铜镜更加贴近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制镜业较前朝前代更加繁荣发达,同时也印证应和了经济学观点:任何经济现象,都是一个过程,不会突然发生,也不会蓦地消灭,必有它的继承性和发展阶段性,定制镜至此达到了空前的继承和发展,标志着定制铜镜在明代达到鼎盛时期。依据现有图录实物资料,此时定制镜可粗略分为十类,且尚有细分空间,有待进一步细化辨识。

(一)纪年+“置”类后缀铭;

此类带有明确干支纪年的年号镜大多为圆钮光板形制,铭文加缀“置”、“置用”、“记”等字,“办”字后缀少见,多见于万历时期。常见纪年如“丁丑年置”铭(图8江西镜友小蓝藏品)、“壬午年置”铭,“丙寅年办”铭镜等。


李家淇贺:一眼千年 宛若初见——商品经济视角下的中国定制铜镜


图8 丁丑纪年镜


(二)纪年+定制人姓或名:

“丁已年汝善置”铭镜,以钮为中心,镜铭左右分布纵向排列;“庚子戴置”铭镜,镜铭上下右左排列;“隆庆二年置”镜铭呈顺时针排列;“万历丁亥春体阳子车记”(图9广东藏家藏品)镜铭呈环绕镜钮状分布。由此可见此时此类定制镜文字布局分为“左右对称”,“上下”、“上下左右”、“左”、“右”、“上”、“下”、“旋读”等灵活多变,通过纪年、个性定制信息以及文字布局特征大可从中总结判断其年代时期特点,破读百年信息,揭示背后文化背景秘密。将其逐枚摆放在一起静心赏鉴,自是别有一番韵味在心头。


李家淇贺:一眼千年 宛若初见——商品经济视角下的中国定制铜镜


图9 旋读万历丁亥春 铭文镜


(三)纪年+年号+定制人+斋号+月份:

“万历乙酉锦堂霁月杨制”(图10广东藏家藏品)字体工整俊秀,规范端庄,呈标准中式对联式布局。可想镜主定是一位治学严谨、做事稳健的文人雅士。


李家淇贺:一眼千年 宛若初见——商品经济视角下的中国定制铜镜


图10 万历锦堂霁月 铭文镜


(四)纪年+年号+定制人身份+姓名:

“万历丁酉秋盐熊化海置”(图11藏友飞来飞去藏品),左右布局。镜铭可见当时盐商地位显赫,已经到了铸镜不忘炫耀的地步,想必定是“土豪”一枚。


李家淇贺:一眼千年 宛若初见——商品经济视角下的中国定制铜镜


图11 盐商定制 镜


(五)科举类:

明代是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自洪武十七年开始,又实行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的定制。从下而上分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丁酉科置”镜(图12藏友小蓝藏品),丁酉(1597)乃万历二十五年,正是乡试之年;由镜文可知,这一年是科举之年所置。“天启甲子科傅氏球英记”、“戊午科思斋置”,干支纪年加人名、加斋号,当属同类题材定制镜。


李家淇贺:一眼千年 宛若初见——商品经济视角下的中国定制铜镜


图12 丁酉科置 铭文镜


(六)、记年+地铭+工匠铭+吉语+定制人铭

国家历史博物馆藏有一面梅花镜钮铸铭“湖州薛茂松造”,钮上方铸方章款“丁亥定铸”,右上铸“德孚”,周边分别以方形和菱花框交叉铸“福寿双全”“五子登科”,共22字(图13国家历史博物馆藏);又见藏友原木网络图48字铭文同类大型定制镜。镜钮铸铭“湖州薛仰峰”“崇祯龙飞元年春王正月,楚清江渔父李荷自识。”“冰清玉润,日升月恒,光明正大,温厚和平,其旋元吉,观此箴铭。”充分证明了明时薛氏铸镜之风光,定制镜题材之丰富,个性化之张扬。


李家淇贺:一眼千年 宛若初见——商品经济视角下的中国定制铜镜


图13 国博丁亥定铸吉语镜 乐艺会资料

(七)女性定制:

如“陈门冯氏”“彭氏置用”“徐氏少桂”、“黄氏居子”(图14江西藏友小蓝藏品)等,多呈上下左右对称布局,大概多为体现女性端庄淑丽传统守德之意吧。


李家淇贺:一眼千年 宛若初见——商品经济视角下的中国定制铜镜


图14 黄氏居子 铭文镜


(八)供养、祝寿、庆贺类

如“昪房置用”(图15自藏品)庆祝自己住进阳光房,铸镜为念;“彭母刘氏,九孺老人,万历乙未”镜,庆祝家中老人九十高寿;“檀香阿弥陀佛,万历四十四年正月九日比丘还一性空铸宝镜一心恭敬求生净土,薛茂松造”镜,以示供养作念等。


李家淇贺:一眼千年 宛若初见——商品经济视角下的中国定制铜镜


图15 昪房置用 铭文镜


(九)记事类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一面圆形铜镜,铭文为“运城南门外右有弘教寺,于大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时,天变地震,将寺院倒坏,有里仁坊张文通等设仪,三十八年正月吉日,塑浑金佛像七尊,墙笔画祈愿国泰民安,连修谨记。”落款为郭锡、黄致才等十几人姓名。《明史》对这次地震记载十分简单,而此镜铭文为研究这次地震提供了详尽的文字资料;类似记事题材的还有狄秀斌先生旧藏明代嘉靖年墓志铭镜等。

(十)纪年+诗文+定制人类

这类铭文与汉、唐时期相比,文辞直白,缺少诗意。如“宝色明金屋,清光满玉台;天启甲子;石蒲斋监造”(图16自藏品)、“万历光轮,承照朗曜,湛迪长明,恒博广照。鸾生回文,壬寅秋秉忠制”(图17福建镜友小郑藏品)、“尔象斯团,尔质斯清,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影我之形,印我之心,我心不尘,与尔同明。方氏(印押),万历甲寅棠溪金忆铭,金绍吾记”(故宫藏镜)等;


李家淇贺:一眼千年 宛若初见——商品经济视角下的中国定制铜镜


图16 天启甲子 铭文镜

李家淇贺:一眼千年 宛若初见——商品经济视角下的中国定制铜镜


图17 孪生廻文 镜


“刻画之精巧,文字之瑰奇,辞旨之文雅,一器而三善备焉者,莫镜若也”。今天,中国铜镜虽然因为铸造冶炼技术革新、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玻璃镜的快速普及,失去了实用价值,而江河日下,无可奈何花落下,退出了人们日常生活圈,但其独特的艺术观赏价值、较高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却伴随着千古岁月痕迹,散发着弥加迷人的芳香,时时将历史穿越,唤醒时光的记忆,一眼千年,宛若初见!历史有了岁月的镌刻方显深厚而凝重,文化有了不懈的传承方有生机而无限。

中国铜镜文化那独有而深厚的历史文化神韵必将会激发和凝聚越来越多地人发自肺腑地爱、并不停地将爱沉淀,将爱升华为传承中国铜镜文化的澎湃动力,使得中国铜镜文化更加丰富和完美,任它时光流逝、朝代更迭而亘古流长!


图文由作者提供

本文曾经刊登于《收藏/拍卖杂志》2018年11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