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最大的成功在哪裡?

強大的小強


題主的希望落空了。原本想看人們怎樣盛讚當今教育的成功,沒想到網上卻是罵聲一片!

說句良心話,筆者也是教育改革的受益者,通過高考,農家子弟躍龍門,變成了一個企業的白領階層。

但是,自幼受到的正能量教育太深了,只知道無私奉獻,大公無私,不知道貪汙受賄,對於飛來的橫財都拒絕接受,因此窮其一生。也不知去打點上司,沒有進入更高一層,真正脫離貧窮!

經歷了大半生之後,方知中國社會教育成功與失敗在什麼地方。它成功在應試教育,一個普通的農家之弟,通過高考,有可能上升。改變自已命運!因此,許多家庭才傾全家所有供孩子上學,以期改變命運!

失敗也是明顯的。如某教授所言,它培養了一大批精緻的利已主義者,這些人在學校就被告知,人不為已,天誅地滅,貪汙與受賄是為自己。因此,出來以後,瘋狂掙錢,為社會奉獻,為國家出力,免談。如筆者遭遇那樣。你想想,別人都是往自已腰包裡裝,你一個人大公無私,不成另類了嗎?

近年來,教育有三大特點,一是應試教育,形式主義嚴重,孩子成了考試機器人,真正的素質教育忘記了。二是人性自私教育,這可能從外國引進的,它教育人們,人人為己光明正大。三是缺德教育。怎麼說呢?學校只抓了個智育,一個個教育得象猴精,但卻不懂得道德。不要說對傍人,連自已父母都無德。這可是教育最大失敗。

正因為這些,教育遭到罵聲一片。


陽城導航


讓德遠離國人,讓人不知何為恥



明朗天空88


一九五七年毛澤東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明確提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中國的教育如果德智體全面發展了,就是中國教育最大的成功。德智體缺一不可,有一項淪陷了,即使每天說教育最大成功實際是很不成功。

德智體為什麼德放在第一位?因為德至關重要,沒有德即使你學習成績在好,也不會成為對國家人民有益的人。所以說德智體缺一不可,今天特別強調的就是一定不能缺“德”。





忠誠5978


中國教育最大的成功表現為:

1、參加教育,接受教育深入人心。建立義務教育制度,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提高全民素質。國人家長都能深刻認識到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長髮展的唯一途徑。

2、實行九年義務教育,是國家必須保障的公益性事業。免收學費,免除學雜費。不分性別、不分民族、不種族、不分信仰、不分宗教、不分貧富都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設有監督機構保證九年義務教育制度的落實。

3、國人刻骨銘心地懂得,千事萬情教育永遠是第一位的。教育興邦,百年大計。窮什麼不能窮教育,敢為教育投資花錢。培養了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4、中國的高考制度,雖然不是最好制度,但卻是最公平的制度。從1949年到今天,近70年的時間。從過去滿街滿地的文盲,到現在的滿社會的大學生。從過去有小學文化的就叫知識分子,到現在的項士生、研究生、博士生充滿了社會的各階層。

中國的教育,功記千秋,流芳百世。


天馬3951


中國的應試教育,有可能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為什麼呢,因為它符合國情。

你把目光從你身上放大到14億國民,你可能才會明白。我們國家14億國民,所有的一切資源都歸這14億人共有和再分配。接著,你會發現這14億人包含了大量的農民和低文化層次的社會螺絲釘人員。你對他們最好的教育,難道不是趕鴨子上架的應試教育,對他們的後代的素質整體提升,不也是這樣嗎。

而一直叫囂教育失敗的人,都是一些受教育之後,精英化之後,回頭罵這臺塑造過自己的機器不近人情的人。別國怎麼樣啦,日本啦美國啦,開始發表這些言論。在我看來,有忘恩負義和不顧全大局的嫌疑。我們國家的教育確實有時候很壓抑,大家為了出頭付出極大,但是對於一個5000年來一直都是文盲佔據90%以上的人口的國度來說,應試教育就是把人口素質拉起來的方法,千萬不要老是覺得你比決策層高明多少。你提的方案,可能晚他們很多年。

人口素質起來的表現就是罵應試教育的人越來越多。

可你知道決策層又要面對精英化之後的某些天天罵應試教育弊端,還要面對大量讀書都很困難的某些地區的孩子時,他們對他們教育出來的這批白眼狼有多痛心疾首了嗎。

不要開口閉口中國怎麼了,這可是14億人口,溫總理說,再小的問題乘以14億都是大問題,再大的問題除以14億都是小問題。

那些已經成長起來的人,你們能不能關心關心他們這些孩子。


零二七藝考


中國教育的最大成功就在於成千上萬的教育磚家叫獸大量湧現,而且他們的的理論,學術成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照耀中國教育的前進方向!更照亮了中小學師生的心房!


用戶6523858795685


前段時間,老家的堂哥打電話諮詢我:孩子上初三了,學習特別差,考高中希望不大,他想幹脆讓孩子退學,來北京打工,因為他聽說:“送快遞,一個月都能賺好幾萬”,“在工地裡,人們搶著要壯工”,“擺煎餅攤子的大媽月入5萬”。

我給他的建議是,聽說的別信,還是儘可能讓孩子上學,省得以後招孩子埋怨。

想起“白卷考生”徐孟南十年後報考2018年高考的事兒揚。徐孟南是安徽亳州的一個農村孩子,2008年參加高考,為了表達自己對現有教育體制的不滿,他交了白卷。高考結束後,徐孟南開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

“流水線的工作比較簡單,但也很辛苦,每天7點多就需要起來工作,上班時間都在10個小時,有的時候需要加班就會更辛苦一些。”

“這樣的工作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只是每天在做重複的工作,但是如果現在想要換好一些的工作,都需要比較高的學歷,而我只是高中畢業,很多時候並不能夠達到學歷上的要求。”

“我做的那些工作,有時候連著幾個月都沒辦法休息一天,請假的話就要扣錢,而我的以前上了大專或者大學的同學,他們的工作都有比較充分的業餘時間,光這個就讓我很羨慕。

……

現實打臉後,徐孟南重返校園。何其幸運!很多人,根本就沒有這個後悔的機會了!

徐孟南的做法,我也算感同身受。當年為了抄近道,讀了中師,想早早賺錢,結果畢業後又是搬磚,又是教書,又累又窮,長相小帥,卻根本討不上媳婦。最後只好咬牙切除,重返校園,參加高考,整宿整宿睡不著覺,最後進了大學,又讀了MBA。

我覺得中國教育的最大成功是它保持了高考的相對公平,讓窮人家的孩子有了人生逆襲的可能。那些說接受教育無用的人,要麼是出身好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要麼是出身不好或短視或已經成功的人。

1.越學越傻,讀書無用,中國教育不背這鍋

“很多知名企業家都是小學水平”,“身邊很多人讀書都讀傻了,整個人特別木訥,連話都不會說”,“ CBD坐辦公室的還不如路邊買雞蛋灌餅的”……

讀書能讀傻的有幾個?讀書讀傻的人,最大可能是本身就傻!

讀書沒用?的確,大學生畢業薪酬不如農民工,造導彈的還不如賣茶葉蛋的,這樣的個別事實的確存在,但不能改變這樣大多數人依然需要靠教育改運的事實。

俗話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前面的都不靠譜,唯有讀書改變命運的幾率更大些。

這個時代,對已經在知識與技能方面有所積累的人來說,是個遍地黃金的時代。知識本身正成為財富。即使不能靠知識技能去創業,也可能分得知識分享一杯羹。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平臺”興起,“共享”輸出蓬勃,這讓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知識變現”的主體,知識越來越擁有資本的力量,“知本”正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真正的主導力量,這如同為讀書改變命運加了雙保險,未來更有把握了,變量更小了。

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不要懷疑知識的力量!你覺得或者它沒有用,是因為你積累的知識並不夠,或者還沒有找到變現的有效方式。

2.出了校門知識就貶值,接受教育是浪費時間?

一份研究資料顯示:在知識更迭日益加快的今天,一個本科生走出校門兩年內,一個碩士生畢業三年內,一個博士生畢業四年內,如果不及時補充新知識,其所學的專業知識將全部老化。其實,就一個人一生所學的知識來說,在校求學階段所獲得的知識充其量不過是他一生所需的10%,而另外90%以上的知識都必須在以後的自學中不斷獲取。

那麼,我們就可以認定教育無用了嗎?

4月12日,有媒體報道了湖北一高職生五年逆襲成復旦碩士,這位叫嶽祥的小夥,高考不利,進入了一個專科學校,他五年時間,專升本、本考碩,實現了人生逆襲,期間,他全部時間都用來學習,為了怕吃飯耽誤時間,經常啃麵包就對付一頓。有網友在下面潑冷水:很多公司只看第一學歷,費半天勁有什麼用!

有用嗎?當然有用。

讓一個學渣和他同樣站在全新的知識領域前,誰的學習速度更快,是對英文一竅不通的學渣,還是熟記了14000個英語單詞,聽常青藤大學公開課毫無壓力的嶽祥呢?是在學習上從沒成功過的學渣,還是一路過關斬將有著充足的學習經驗的嶽祥呢?

管理大師彼得•聖吉說:“你未來唯一持久的優勢就是比你的競爭對手學得更快的能力。”學習是防止被職場淘汰的最好方法,我們若想給自己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就應該不斷更新自我,並且比別人早一步更新自我。學校教育給了預先適應職場競爭的學習力,這是學校教育的最大價值。

3.中國教育不行,國外教育才牛逼?

有錢還是把孩子送到國外去,中國教育不行。這是很多人的觀點。

聽聽楊振寧怎麼說。在一次訪談中,楊振寧指出,美國的基礎教育和本科教育,現在不一定比中國好。很多家長在孩子年級還小,比如上中學的時候,就把孩子放到國外去很容易出問題,他曾經就親身接觸過這樣的孩子,他們不在父母身邊,孤身一人在外求學,染上了毒癮,並且跟父母的親子關係處的非常差,整個人的心理首先就不健康了。

與國外教育相比,中國教育更加重視培養一個人的情操,更能引導孩子懂得忍耐與堅持,更能讓孩子提早適應中國社會,而這些都是出身不好的人適應職場的必備素養。

接受教育是你我的逆襲機會,北上廣是你我的逆襲之城,這就是中國教育的最大成功。其他不要幻想。加油!

文/病毒營銷陳軒


病毒傳播陳軒


性開放和艾滋病。



波羅密多


中國教肓最大的成功是建國後的三十年,由於毛主席的大公無私,教育事業一派朝氣蓬勃,在毛主席正確方針們指引下,國家一欣欣向榮的景象


不可觸碰的傷148579824


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請從一個客觀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當代中國教育最大的成功在於:用最少的資源解決了一個最大問題,並取得了相對比較滿意的結果。



中國教育的現狀,以及其存在的問題,是有歷史原因和社會背景的。在改革開放以前,包括改革開放中期,也就是說從50年代到80年代甚至90年代,我國人口眾多,資源比較少,經濟基礎也比較薄弱。就當時的國情來說,其實當時的教育體制是相對合理的,取得的成果也還算不錯。當時採用考試的方法來篩選人才,是相對成功的。當時的評價體系主要是高考,特點是:簡單、粗暴、公平、有效、並且還沒有歪曲化妖魔化,篩選的同時並沒有完全扼殺學生們的特性。由現在這些人所做的工作和體現的能力就可以證實,這幫人正是現在社會的主力軍。



但隨著社會的進步,物質水平和社會經濟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國家的教育體系,評價體系卻基本沒有發生變化。各種輔導班應用而生,應試化教育越來越嚴重,孩子們不是在上輔導班,就是在去輔導班的路上。



隨著應試教育愈演愈烈,高考這個評價體系開始扭曲化、妖魔化,已經不具備篩選人才的功能,甚至限制了人才的發展,從高考分數越來越高,學生能力卻不升反降,並且學習意願底下,就可見一斑。


所以中國教育改革迫在眉睫,不僅要改還要大改,從教育體制到評價體系都要改,只有健全的教育體制、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才能選拔出多元化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