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南京官員權利很小嗎?為什麼?

瀟湘夜雨l


明朝的兩京制與歷史上的兩京、多京制比較,最大的不同就是在留都也設有一套完整的中央機構。

正統六年(1441)年,兩京制正式定型。南京所設立的機構近乎與北京對稱,也有五府、六部、九卿等衙門,品級與北京也完全相同。南京也有自己的特點,某些地方不同於北京。我來簡單聊一聊。

南京遠離天子,政權的核心是親臣和重臣。南京守備廳會議是南京的最高權力所在,南京守備、參贊是守備廳的常務官。《明史.職官志》說:“南京以守備及參贊機務為要職。”景泰三年(1452)設協同守備一人,多以侯、伯、都督充任。

南京半壁江山的事務全交給幾個公、侯、伯掌管,皇帝不是很放心,於是在設立南京守備之後,洪熙元年(1425)又命內官監太監鄭和以下西洋官軍守備南京。初設守備太監一人,以後增為二人,一正一副。皇帝不在南京,南京就不設內閣了。

表面上看,南京守備和南京守備太監是平行的,不相統屬。但南京守備太監是“司禮監外差”,天子“三千里外親臣”,所以守備雖以公、侯、伯之尊,也要屈尊俯首。南京守備廳會議議事時,太監通常“據首席”,目的是保障南京權力核心與整個國家的核心——皇帝保持高度一致。

以南京吏部為例,談一談具體運作問題。南京吏部掌管南京及南直隸的文官管理,與北吏部無隸屬關係,但有時也要受北吏部的制約。

因為管理文官屬皇帝大權,南京遠離天子,所做各項決定必須諮送北吏部,奏請執行。如“凡南京各衙門新除、復任官員,吏部諮開職名到部,各取到任日期,並各衙門繳到各官文憑,收侯年終,類交吏部”。又如南京文職初授、升授、加授散官,也“類諮吏部,具奏給授”。這兩段引文中的吏部,都是指北吏部。

南吏部職務,唯考察一事最為重大。南京考察主要由考功司具體負責。《明史·職官志》雲:“凡南京官六年京察,考功掌之,不由北吏部。”

可見與北京對稱的南京機構,雖然品級一樣,但是執掌範圍是不一樣的。南京職位一般比較清閒、責權小。


鄧海春


明朝在北京中央和南京各設置吏、戶、禮、工、刑、兵六部,與前代相比,明朝最初在每部增加尚書侍郎各一名。南京六部除兵部(掌管南直隸與浙江、江西等省的軍隊)、戶部(掌管南方戶籍)外,其他四部基本沒有實權,是被排擠出中央官員的“養老之地”。



南京兵部尚書一般掛“參贊機務”銜,會同鎮守太監和南京守備勳臣(開國功臣的後人)共同管理南京的全部事務,一般這三個人中以南京兵部尚書為主。 所以說,南京真正有實權的就三人:鎮守太監、南京守備、和參贊機務(南京兵部尚書兼任)。

明朝南京戶部負責徵收南直隸以及浙江、江西、湖廣諸省的稅糧(此四地所交稅糧幾乎佔了明帝國的一半),同時還負責漕運、全國鹽引勘合(明朝從始至終,南京戶部一直負責這一事務)。因此南京戶部侍郎經常兼任總理糧儲。



南京吏部負責南京官六年一度的京察考功,北吏部不得干涉。

南京刑部負責南京諸司、公侯伯府、京衛所的刑名。

南京工部的職責與北京中央的工部相仿,只是管轄地區限於南京及附近各省。

南京禮部倒確實沒有什麼職權,因為皇帝幾乎不來南京,禮儀祭祀活動不多。


另外南京也設大理寺和都察院,由此可見,不能說南京六部是無事機構,他們也有一定職權。不過跟北京六部以及其他部門比起來要差很多,有的完全是養老衙門,以訛傳訛之下,就變成“沒有職權的養老院”了。


易祥好好說


分兩個時期吧。遷都前,南京作為京師,基本上在京的官員都是朝廷重臣,手握大權。這一時期包括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三代君主,隨著朱棣遷都,南京的地位逐漸下降,更多的是成為了一個象徵性意義的地方。

只是作為前京師,明太祖的孝陵所在,明代在南京還是有所佈置的,南京保留了與北京相對應的一套職能機構,如六部尚書等。

遷都後,相比之下,南京官員權力都要小很多,六部尚書也不能跟北京六部尚書一樣,入閣參政。不過,南京官員也並非全是閒職,如南京兵部尚書,就掌管南京兵權,南京戶部也都負責漕運等事務,兩者都是具有實權的職位。


浮沉於史


明朝時期的南京和北京一樣,都屬於國家中心城市。朱元璋、朱允文在位時,都是國家都城,即京師。朱棣屬於藩王,封地在燕地,自己的心腹,部將都在北京地區。因為長期和少數名族打交道,練就了馬背上的功夫,定都北京的目的是嚴防北方遊牧名族南下侵略,同時扼守關東地區,保證國家統一。保留南京“南都”是為了以防後世國家出現危機了,國家也可以正常運轉。




會游泳的小老鼠


因為明太祖那個獨裁皇帝也怕後代沒有他那樣的精力和權術來駕馭整個大明朝而亡國,從而設立了六科廊和都察院監察皇帝和百官,而且這兩個部門都有封駁權,聖旨也有可能被反對回去。可以說真個明朝屬於那種獨裁民主制,


八卦研究室


想當年朱元璋坐收漁翁之利智取應天(就是南京),隨著自己實力的不斷擴大加上打敗了主要敵人陳友諒就想著稱帝,和李善長劉伯溫商量後決定定都應天。後來永樂帝朱棣遷都北京,主要是考慮到防範元朝餘孽,維護邊境穩定。但是應天作為陪都一直地位穩固,有著自己的一套官僚機構,包括三省六院各個衙門。海瑞,王陽明等等都是應天官僚機構的著名代表人物。


千戶大人3


因為皇帝在北京,南京雖然有北京的一整套系統,可就差個皇帝,所以基本上是高級官員們養老的地方了。有實權的人基本都在北京。


夢醉紅顏48111714


兵部和戶部有點實權,因為是管理南直隸的軍隊和戶口錢糧,其他的就純粹是養老部門了


Andy蘇州


明朝有備份卻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