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陪葬妃子的死法究竟有多惨?

用户64684077772


无情最是帝王家,中国古代皇帝与后宫妃子的感情,是非常脆弱和不对等的。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太子朱标早逝,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史称建文帝,开启了殉葬妃嫔的恶例。


新君登基,本应有不凡的气象,但是在万象更新之前,先有一场宫廷阴霾。根据朱元璋生前的相关遗嘱,朱允炆命后宫嫔妃一起陪葬,开启了朱元璋妃子的人间末日。

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

客观来说,朱元璋确实是一个不世之才,从淮右布衣一跃为九五之尊,但同时也兼备帝王心术与残酷狠毒。从理论上来说,人殉制度已经本不该存在,虽然明代之前并没有正式废除,但历朝历代其实已经比较少见了。老朱临终一纸遗嘱,他的那些六宫粉黛就顷刻间得香消玉殒。这些殉葬的妃子,被称为朝天女户,根据明末文学家毛奇龄的《胜朝彤史拾遗记》中记载:

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

凡是无生育妃子皆令殉葬。

伺寝宫人尽数殉葬,所殉惟宫人十数人。

其中,除了早于朱元璋去世的皇后妃嫔,后宫有38位女性被迫自尽殉葬。除此之外,还有宫女12人也被迫殉葬。朱允炆刚刚登基,就派人施行太祖遗命,让这些妃嫔在在阴间服侍朱元璋。

人在生命面前都是珍惜的,消息传出,后宫惊恐异常,顿时乱了套,哭声震天,但是皇命难违。宫廷太监和御林军分头出发,根据要殉葬妃子和宫女的名单,一一抓到一个集中的宫殿中,等待末日的到来,实施殉葬大典。

在执刑前,主事者都会给殉人安排一顿美食。有一个比较幸运的,美人张玄妙生下了宝庆公主,女儿年幼朱元璋也比较喜欢,就免于殉葬了。那么,其他那些可怜的妃子是怎么死的呢?对于那些顺从的,发给一条白绫,在周围人的帮助下,自尽于房梁之上。也有的妃子宫女,服水银而死,非常凄惨。根据一些资料记载:

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

可以想到,即将到来的死亡的恐惧,有的妃子宫女会抗拒哭闹,这个时候后宫太监和御林军就会亲自动手。故而,对于抗拒特别大的,就干脆在孝陵直接活埋了。鉴于人殉制度太残忍,明代到英宗时期被彻底废除。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秦右史


中国很早之前便有了陪葬制度,一直延续了很多年。古代皇帝为了死后能够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身边美女如云的日子,他们生前便会为自己修建宏伟的陵墓,然后再放满金银珠宝,还会让妃子们殉葬。



有史料记载,为朱元璋殉葬的妃子多达48位,她们都是朱元璋喜爱的妃子。朱元璋的这些妃子,大多都在貌美如花的年纪。陪葬的妃子死法极其残忍,究竟有多残忍?让我们来看看。


这些陪葬的妃子被赶到一个屋子里,屋子里放了一条很宽很长的凳子,与其说是凳子,不如说是桌子。总之就是能容纳所有陪葬妃子站上去。房梁之上挂了许多白绫,让妃子上吊自尽用的。倘若有妃子不愿自尽,旁边的太监用白绫勒死她。

有的人认为妃子不是被勒死,而是被毒死,她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了掺有毒药的水。在她们死后,脑袋上被开了个孔,然后把水银倒进去,以求达到肉身不腐的目的,手段极其残忍。


麦地传奇












朱元璋外传(即民间传说):在元代未年,朱元璋的爷爷年轻时挑一担谷,在上坡的路上碰到一美女,要求美女行乐,美女说我先上一百阶梯,你挑谷追上我就给你,朱元璋爷爷答应了,由于古代女人都裹脚,走得慢,他爷爷拚命追上了,迫不及待的行乐,但行乐后伤气血及时就死了,美女伤心,又没力气挖坑,就找一低洼之处用一担谷埋葬了,他葬身之处偏是一风水宝地,马形,马吃谷对上了,美女后未婚怀孕,被家人赶出流浪,生下朱元璋的父亲,母子相依为命,18年后朱元璋父亲在一姓沈的风水先生(看地的大师)家做长工,做了10多年,一直单身,没钱取媳妇,这位风水师很厉害,早就看到一块宝地(金鸡形宝地),准备死后葬之,风水师每晚鸡叫时到那地方用一块石头敲一下大石头,并说金鸡金鸡开口吧,石头就出现一个洞穴,他进去欣赏一会才出来,但无意中被朱元璋的父亲发现,朱元璋的奶奶劳累过度,眼睛也瞎了,又病得长年躺在床上,第二天夜里朱元璋的父亲背着他母亲提前来到金鸡地,当鸡叫时他也用那块石头,边敲边说:金鸡金鸡开口吧,金鸡地露开之后,他迅速把自已的母亲背进去,把瞎子母亲留在里面,他出来就把敲的那块石头也扔进去了,他急忙跑了,但风水师也来了,看到他跑了,风水师找不到开门的石头,知道没戏了,他就咒语起封,说:葬死的出癫子,葬活的出天子,多日后了解朱元璋的奶奶就是没死就被他儿子背上活葬在金鸡地,古代大厉害的风水师一般都绝后,他儿子取了媳妇就没生孩子,于是风水师要他儿媳妇去偷朱元璋的父亲借种,他儿媳怀孕后严加看管,这时刘伯温路过此地,看出朱元璋的父亲后代要出伟人,对朱元璋父亲说,此女怀双包胎,你一定抱第一个生下来的就有多远走多远,在临产时,朱元璋的父亲就找到一个相好的看管人,互换角色,当第一个孩子生下来他抢过来就跑,(第二个孩子就是沈万三)他从南京跑了一个月,遭到一路追杀,来到了安徽亳州,已是奄奄一息了,他把朱元璋给当地一户生朱的农家,他就死了,但追兵快到了,朱姓农家为了救孩子,就把朱元璋的父亲扔到自家的粪坑里,这个粪坑又是一个宝地,狗形,狗吃屎,(传说朱元璋不知姓什么)朱姓农家已有七个孩子了,所以朱元璋是第八个叫朱重八,6年后朱姓农家发生变故,朱元璋流落江湖,乞讨,在庙里过夜,庙主持可怜他才6,7岁,就收留他,安排他早上扫地,他一大早扫地,菩萨下面不好扫,他就说:你们这些菩萨全部出去让我扫地,果然菩萨全部飞出去了,主持一大早起来看到庙里的菩萨全部在院外广场上,二丈金刚摸不着头脑,怒吼,说把菩萨搬出来了?朱元璋说是它们自己出去的,主持不信,他说你把它们叫进去我就不追究,朱元璋说,打扫好了,你们全部进来,,,,,这外传还有很长,太累了,不写了


刷新天下


明朝从朱元璋起,复辟殉葬制,到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时,又废除。在历史上记载着,朱元璋死后陪葬的妃嫔高达四十八人,其中有两人在他死前去世。另外,还有三十八个人在治丧时被赐死。



对于她们的死法,有这么两种说法。

第一,上吊自杀。也就是把这些人全部集聚在一间屋子里,屋内安放着凳子,上面悬挂着白绫,让她们主动自愿地把脖子套在白绫上。然后一旁的太监除去凳子,挣扎几次,就此香销云散。



第二,头灌水银。也是先把这些人集聚在一起,给她们每人一碗凉茶,让她们睡觉,类似电视剧里的蒙汗药。然后在头部撬开一小块地方,往里面倾倒水银。在睡梦之中离去,没有痛苦,但惨不忍睹。

自古无情帝王家……


非常茴香豆


殉葬制度起源于或者是说最早发现于商代,活人殉葬是一种特别残酷的制度,最早是奴隶社会的产物。

奴隶主相信他们死后会进入另一个极乐世界,在那个世界里自己仍然会尊贵无比,也需要为他们伺候和服务的。所以让他的奴隶们殉葬,死后也能供他驱使。从商周时期,春秋战国,秦朝一直到明清时期断断续续都有活人殉葬的制度,一直到康熙时期才废除

到了汉唐时期殉葬制度不是人殉而是陪葬了,嫔妃皇子,皇亲国戚死后将他们葬在皇帝墓的旁边。

到了明代开始,人殉制度又开始实行了,具体来说是朱元璋先起的头,朱元璋的次子朱塽死后,朱元璋悲痛不已,下令让朱塽的两个妃子陪葬。而明太祖崩殂,殉葬者多达数十人,明成祖朱棣驾崩的时候,参与殉葬的人数也多达三十人。


清代赵翼《廿二史杂记》记载“太宗崩,宫人多从死者”明宣宗死后仍有十余人殉葬。到了明英宗朱祁镇,不忍心看那么多人参与活殉,“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所以明朝的活殉自明英宗朱祁镇开始取消。但是清朝也有活殉,努尔哈赤死后,胁迫两个妃子给他殉葬,人殉制度的消失是在康熙时期

那人殉到底是怎么个死法呢?

早期的活殉有活埋的,有自杀的,也有被杀之后殉葬的。更有在活人体内灌上水银,以保证尸身不腐。更有的是给活人摆好造型,然后活埋。

但是到了明清时期,一般活殉都是让殉葬者自缢而死,或者是服下毒药,死后再陪葬。据说,帝崩殂,所有殉葬的人会在一个大厅里集合,然后在大厅里放上大板凳,站在板凳上,把头套上去,然后有专门负责的太监把板凳拿开,活活勒死。也可能是赐给他们毒药,让他们饮鸩而死。


月光侃历史


用活人殉葬是一种非常残忍野蛮的行径,在商周时期奴隶主经常用奴隶殉葬,秦汉以后渐渐减少,往往用木俑、陶俑替代,而到了辽代,人殉之风有死灰复燃,辽太祖死后用一百多名大臣殉葬,此后金、元、明初都有殉葬制度,直到明英宗才废除。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共陪葬和殉葬有40人,除了两个先死外,其余38个都是殉葬而死,对于这38人怎样殉葬的史学家们有争议:

一:有的认为这38个人是自杀身亡的,因为她们知道被选去殉葬只有一死,因此在朱允炆把名单交给她们时,她们便选择上吊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二、灌水银,为了保证这些殉葬的嫔妃容颜不变,就会往她们身体里灌水银。明朝文人的笔记中记载有灌水银这种方法:先将人毒死,在用刀把其部位切开,切开往里面灌水银;这种死法实在是太残忍。


三、被人杀死,或者毒死,人都有生存欲,对于不想自杀的,只有其他人动手。

四、直接把她们关进坟墓内,使其窒息而亡。

人殉是一种极其残忍的殉葬制度,还好在明英宗的时候把这个制度废除了。


司马长史


不惨!古代的一种丧葬形势!

惨不惨先了解死亡的过程,你们去农村看看杀猪宰羊,杀头猪不到一分钟就把头割下来了。


你们都去过菜市场,杀鱼杀鸡,

生命结束也就分分钟的事。

对帝王来讲,这些女人都是他们的玩伴,死了也要陪葬,很正常。
人类再文明也是一种野兽,当权力财富膨胀到一定程度就为所欲为,这是永恒的人性篇章。

笔者 张维营


盈博天宇


殉葬制度是古代极为蛮野、落后的一种制度,尤以人殉为甚。

在先秦莽荒时代,人们坚信灵魂与肉体同在,即使肉体逝去,灵魂也会永存。因而,当一个人死去后,将他生前所用的物品、奴隶、车马等与他一同埋葬,那他在另一个世界便同样能享受到生前的生活。当然,这种殉葬制度只在贵族和上层社会流行。

(殉葬)

随着文明的发展,西汉将儒家学说奉为至宝,这种由夏商兴起绵延千年的残忍制度由于与儒家倡导的“仁爱”思想严重不符,因而到该朝便被废止了。

此后千百年基本上未再有殉葬制度出现。

这种残忍、野蛮的制度再次出现根源于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1395年,朱元璋的次子朱樉因病去世,朱元璋于是下令将朱樉的两个王妃王氏、邓氏殉葬,在《明史》中仅有一句相关记载“樉薨,王妃殉”。这是明朝人殉制度的开始。

(朱元璋推崇人殉制度)

朱元璋驾崩后,留下一道遗诏给建文帝,那就是让他的所有妃嫔一并殉葬,建文帝登基执行了此遗诏。

明末文人毛奇龄在《彤史拾遗记》载“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

在《朝鲜李朝世宗实录》一书中更有详细记载“帝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辍,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

(李朝实录)

所以,根据史书的记载,抽去凳子,自缢而亡。朱元璋陪葬的四十多位嫔妃们都是在集体用过餐饭后,被太监带到一个大殿,里面摆满了凳子,每个凳子上方悬挂了白绫,在太监的监督下,受殉者自己踩上凳子,头悬白绫,自缢而亡。

民间传说殉葬者的死法还有吞金、灌铅、勒脖、投毒、注水银等方式,其中尤以注水银最为残忍。据说,为了保持妃嫔们生前的容貌,太监们会悄悄在妃嫔们的食膳里放上安眠药,当用者服下睡着后,往其身体中注入水银,使其在安睡中慢慢死去,成为帝王的陪葬品。目前,明代陵墓内还没有发现因注入水银去世的尸体,所以,这个传闻还有待考证。

(英宗仁德)

这样残酷的陪葬制度在明代经历了五代帝王,直到第六代皇帝明英宗时才废止。史书记载,明英宗驾崩发遗诏“用人殉葬,吾不忍,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从这个意义上说,明英宗虽然差点亡国,但仍不失为一个仁爱有道的皇帝,有值得肯定之处。

团队特邀嘉宾:飓风娱乐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殉葬的习俗古来有之,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殉葬最早发生在在夏代,商周时期达到巅峰。商人认为人的死亡只是肉体形态的终结,而灵魂会继续存活在另外一个世界上。在人死的时候,将他生前所用的器物、所拥有的奴隶或者牲畜同死者一同葬入墓穴,这样死者在到达另外一个世界,仍然可以继续驱使或者奴役他们。

▲ 一处帝王墓中发现的殉马坑

一、

殉葬之中,最残忍的莫过于人殉。人殉在古代是极为盛行的,尤其是奴隶社会时期。关于殉葬的规模,并没有明确的标准,一般和死者生前所处的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

墨子曾说过,天子死后,殉葬者多则达数百人,少也数十人,将军大夫级别的,殉葬者多则数十,少则几个。

汉朝以后,人殉制度已经慢慢的消失了。到了唐朝,更是非常罕见,几乎废除。

到了明朝,人殉则重新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的次子朱樉因病去世,朱元璋于是下令将朱樉的两个王妃王氏、邓氏殉葬,这在《明史》中则仅仅记载“樉薨,王妃殉”。

根据毛奇龄所著《彤史拾遗记》中的记载,太祖死的时候,有46名妃子殉葬,宫女也有十几人。

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

二、

那么这些殉葬的妃子有着怎样凄惨的下场?

关于殉葬妃嫔或者宫女的死法,在史学上是很有争议的。

目前一种稍显主流的说法认为,他们是上吊而死。

殉葬的妃子主要是那些没有生育的妃子。他们在朱元璋死后,便接到命令,要上吊自杀。

首先他们会被安排进入一个屋子,里面整齐的排放着一个个的太师椅。每把太师椅的上方,无一不悬挂着七尺长的白绫。意思很明显,今天大家来到了这间屋子,就别想走了。眼前的七尺白绫将会是你们最后能够使用到的物件了。

还有一种说法,则认为是注射水银而死。

我们知道水银有着保持尸身不腐的神奇功效,为了保证陪葬妃子死后的容颜不变,于是有人想出了这样一种十分恶毒又极为痛苦的办法,那就是往宫女的体内注射水银。

他们首先会用安眠药将殉葬的妃子们放倒,然后趁着他们睡着以后,就开始往他们体内注射水银。最终他们在自我的沉睡之中便失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因为朱元璋开了一个好头,以后的皇帝都有着被迫殉葬后妃的惯例。

拿明仁宗朱高炽来说,他虽然仅仅做了十个月的皇帝,尽管他在死前发布遗诏:表示自己登基时间短暂,还没有给国家带来富强,给百姓带来幸福。因此我死后要求一切从简。

“朕既临御日浅,恩泽未浃于民,不忍重劳,山陵制度务从俭约。”

可即便是这样,朱高炽死后还是有5名后妃跟着一起殉葬。

▲ 明仁宗朱高炽

正因为有着人殉这种恶毒的习俗存在,每当帝王去世以后,后宫之中总是一片哀嚎之声。他们不仅仅是为了帝王的去世而哭泣,更是因为对自己未来的悲惨命运而恐惧以致不能自己。

▲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索性到了明朝第六任皇帝明英宗在位期间,因为太过于残酷,下令将人殉制度废除。从这一点来看,尽管明英宗朱祁镇因为土木堡之变差点使国家灭亡,但至少明英宗仍然是有着值得肯定的地方的。


奇点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古代妃子殉葬制度是很残忍的,也是有违人道的。

但皇帝自己是九五至尊,说白了在他看来妃子的命根本不是命。

小说隋唐演义中,隋文帝重病,他的妃子陈夫人被隋炀帝调戏。

陈夫人慌张炮灰隋文帝身边,隋文帝看她神情不对,让她说发生什么事。

陈夫人吓得不敢说,隋文帝随口说:你如果不说,朕现在就赐你死。

看看,如此受宠的贵妃,皇帝一句话就可以赐死了,还算是人吗?

玩物而已。

所以,一旦皇帝死了,没有生育的妃子殉葬也不稀奇。

早在周代,帝王死后,妃子一律要殉葬。

考古曾经发现,一座周代帝王墓,除了1个男子尸骨以外,女性尸骨高达百人,都是殉葬的妻妾。

秦始皇死时又有上万名宫女和工匠被逼殉葬。《史记·秦始皇本纪》说:“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朱允炆继位,朱允炆遵遗诏、依古制,凡没有生育过的后宫嫔妃,皆令殉葬。

朱元璋的女人不多,但毕竟是皇帝。统计了一下,符合标准的有38人之多。

当时朱允炆表面上让她们自愿殉葬,其实谁敢说个不字?就算不同意,也会被处死,家人还会被连坐,女人们只能都同意。

朱元璋的女人和满清不同,除了皇后以外,妃子几乎都来自普通平民家庭,毫无后台。

所以,让他们殉葬根本不会有人反对。

于是,朱元璋出殡之前,38名妃子一起自杀。

其实,这38人并非都是妃子,大部分只是地位低下,但是和皇帝有过性关系的宫女而已。

自杀的手段主要是上吊,她们沐浴更衣以后,被带到一间房子里面,要求自缢。

大部分妃子哭哭啼啼的上吊身死,少数临时腿软不能自杀的,由太监强行吊上去。

历史记载:先让她们在殿外用餐,吃完后带到殿内,彼时“哭声震殿阁”。殿内放了三十多张“小木床”,这些即将赴死的妃嫔被命令站到木床上去,她们的头顶上方是已经准备好的绳子,末端结圈,“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女人自杀后,家属是有好处的。

自杀后,女人多会追封一个称号,以往不是妃子的也会变为妃子。他们的直系家属,多会加官进爵,最惨也会给一大笔钱或者世袭的俸禄。

 《明史·后妃传》载:“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如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世袭锦衣卫千百户,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宣二宗皆然。”

这些人多为殉葬妇人的父亲或兄弟,他们的“朝天女户”的身份还是世袭的。

可见,这些女人一是不得不死,二是自己死了家人还有不少好处,也就只能含泪自杀了。

到明代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才终止。明英宗虽然是个大笨蛋,搞了土木堡之变差点亡国。

但这人还算有人性!

临终前,明英宗下令:我的妃子们,如果不是自愿的,就不用殉葬了。

断气前,明英宗又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

由此,殉葬制度被废除。


明代的殉葬制度是比较残忍的,这无须讳言。任何一个朝代都有好有坏,坏的要批评,好的要称赞。但不能像满清篡改的明史一样,将明代好的地方一味抹杀,这就不上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