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抱在怀里就睡觉,放下就醒,怎么办?

momo巴巴


对于婴儿来说,刚出生睡眠会占具一大半的时间,特别是新生儿一天就要睡十几二十个小时,所以孩子如果睡不好,会让家长非常的焦虑。

而宝宝睡不好也是有分类的

按宝宝的年龄来分类:

大多数新生儿都是睡还好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外界没有安全感,胃太小吃不多,两下又要起来吃东西。

按宝宝的气质来分

有国外的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宝宝也有气质类型,而宝宝的气质类型分为难养型,晚养型,缓慢型。

睡觉方面的区别

主要是难养型的孩子睡觉很没有安全感,入睡困难,容易醒,时时都需要家长在身边。也就是我们的睡渣孩子。

而易养型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宝宝,睡觉的时候很快可以睡,很多妈妈说自己的孩子在二个月或者三个月晚上就可以睡个5、6个小时不带醒的,而白天也是吃了睡,睡了吃,很好养。这类就是我们的睡神孩子,一般不需要家长过于的操心。

促进宝宝睡眠的七个建议:

1、:给孩子一个安静的世界

有很多家长是等孩子睡着了才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当家长开灯,或者在床边用电脑,用手机,会发出声音,有些孩子对这个声音比较敏感,可能就会被惊醒。

所以建议不要在孩子身边发出太大的声音。

2、给孩子一个黑暗的世界

晚上不开灯睡觉对于孩子来说更好,对孩子的睡觉和免疫力都有好处。

3、给孩子一个安全的世界

孩子刚出生还不太适应在外面的环境,因为之前有子宫紧紧的包裹着它,比较有安全感,而出来外面的话,到处都是空荡荡的,给孩子用抱被包起来,让孩子重温在子宫时候的感觉。

4、给孩子有妈妈味道的世界

把一件有妈妈味道和他自己味道的毛巾做枕头,让她闻到味道,让她能感受到爱,好像还在妈妈身边。

5、给孩子一个稳定的世界

孩子在二三个月时有些是需要抱睡的,但是要注意抱睡着后放下宝宝的时候一定要轻轻的,先把屁股放在床上,大概一分钟,没有动静,才慢慢的放下头部,然后把手拿开,用手再安抚一下宝宝,比如说搂一下胳膊,轻轻拍一下,按一下手,那这一系列的动作做下来可能就需要五分钟。

有些家长抱着孩子把孩子放下来,巴不得五秒钟就离开,睡神孩子没问题,但是睡渣孩子就要注意了。

6、给孩子一个恒温的世界

在抱孩子的时候在的手下面放一条毛巾,宝宝睡着后放下来时连着毛巾一起放下来,这样宝宝基本感觉不到太明显的温度变化,防止因为温度变化而被惊醒。

但是建议等宝宝睡沉后把毛巾抽开,防止宝宝把毛巾捂在鼻子上了。

7、给孩子一个有秩序的世界

特别是六个月后的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秩序非常有利于宝宝的睡眠。

每次睡眠之前先喝饱奶,洗小脸蛋,洗嘴巴,开白噪音给宝宝吃。关灯,安静的入睡。

如果妈妈养了一个睡神宝宝那就是一个天使宝宝,而妈妈养了一个睡渣宝宝那就给妈妈一个养娃的难忘过程。

祝天下的宝宝都有婴儿般的睡眠。


菁妈育儿


孩子抱在怀里睡,放下就醒,这是关于宝宝睡眠问题,提到最高的话题之一。关于解决放下就醒的问题,我可以给这个妈妈一个神奇的九步法,解决落地醒的问题。这个妈妈说宝宝放下之后不哭,只是发出依依呀呀的声音,其实这已经表明宝宝处于半醒的状态了。

神奇的九步法

  • 放宝宝到床上的时候,先放脚

  • 宝宝的小屁股着床

  • 宝宝的背部着床

  • 宝宝的头部着床(妈妈的手先不要急着抽出来)

  • 用腾出来的那只手固定住宝宝身体的一侧和头部

  • 仔细观察宝宝,抽出一只手(当宝宝呼吸保持平稳均匀了,妈妈就可以轻轻抽出放在脖子下面的手)

  • 轻抚宝宝手臂或身体(用抽出的那只手轻抚宝宝手臂或身体,如果呼吸仍然保持平稳,恭喜你成功一半了)

  • 轻轻做好离开的准备(妈妈轻轻的抽离自己的身体,不能快速离去)

  • 正式离开宝宝(妈妈上半身先远离,然后逐渐全部离开入睡的宝宝)

为什么会一放就醒

有四大原因,造成了宝宝一放下就醒


  • 宝宝的内耳前庭发展滞后

原因:由于体位发生改变,让宝宝感觉身体失去平衡,从而自我唤醒来维持身体平衡

改善:使用上述的九步法可以改善内耳前庭原因造成的一放下就醒


  • 原始反射没有消退或抑制

原因:如果是一手托着宝宝的头一手托着腰臀位置把宝宝放下,容易激发宝宝的原始反射,导致身体扭动

改善:我们一直推荐哄睡应该在床上,从而避免落地醒


  • 身体紧张,换个姿势就醒

原因:睡着后的宝宝喜欢蜷缩胳膊和腿,即使睡着了身体也不能平稳的躺在床上,说明宝宝身体紧张。

改善:给宝宝做充足的按摩,做肢体操以及进行运动,帮助宝宝放松身体


  • 触觉和空间感影响

原因:当把宝宝放下的时候,触觉敏感的宝宝会立刻感觉到妈妈的体温不再了,原本的小空间一下子变大,这些触觉和空间的感影响,造成宝宝落地醒

改善:户外活动和专业的前庭活动可以提升宝宝的空间适应。抚触、按摩、丰富的触觉体验可以发展宝宝的触觉。


这四大原因,就是我们常提到的睡眠能力,睡眠能力不足的宝宝就会出现睡眠过程中的哄睡难、易惊醒、落地醒、离乳难等各种睡眠问题

“泡泡育乐园”有很多的育儿知识与大家分享,同时有专业的睡眠顾问和心理咨询师可以给妈妈提供帮助。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不同的看法,也可以关注公号留言,泡泡与更多的妈妈一起,致力于孩子的健康和幸福。

泡泡育乐园


今天讲一个非常典型的问题是“抱着睡,放下醒”,尤其对于小宝宝,这个问题非常普遍,也非常影响规律作息习惯的形成。

抱着睡,放下醒的原因是很多的,你的宝宝可能是其中一个原因,也可能是兼有各种原因,新妈妈们一一排查吧。首先给大家讲讲抱着睡的不利影响。

切记!不要让宝宝养成抱睡习惯

宝宝在0~1岁的时候是不是要抱着才能睡着呢?这个阶段大部分的宝宝都习惯被抱着睡觉。但是,抱睡并非是一个好现象。宝宝喜欢抱睡的原因是对父母过分依恋,喜欢被家长抱在怀里是宝宝的天性。在家长的怀里,宝宝会感到幸福、安全。

家长若是一味地迁就宝宝,一哭就把他抱起来或者抱在怀里哄着宝宝睡,即使睡着了也不将其放下,慢慢地宝宝就有了过分依恋的心理,到最后想要睡觉的时候,只有抱着才能睡着。

所以,如果抱着的方法不得当,不但婴儿心理上难以适应,还会给婴儿的身体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

抱睡的不利影响

首先,抱着宝宝睡觉,宝宝常常会睡得不深。因此,睡醒后常常会无精打采,影响睡眠的质量;若是宝宝独自一个人睡在舒适的床上,则会睡得十分香甜。

其次,抱着宝宝睡觉,因为家长怀里没有很大的空间,宝宝的身体舒展不开,身体及四肢的活动会受到限制,全身肌肉不能得到休息;宝宝独自睡,不仅可以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而且还有利于骨骼、心肺的发育,同时还会增强抵抗力。

再次,抱着宝宝睡觉不利于新鲜空气的吸进,不利于宝宝的新陈代谢。

最后,抱着宝宝睡觉,也不利于宝宝独立生活习惯的养成。

四种错误的做法会养成抱睡的习惯

在某些情况下,宝宝的正常依恋会演变为一种过分依赖,越来越不肯自己睡觉。而以下这些错误做法,极易养成抱睡的不良习惯。

1 没有得到充分的爱和安全感

若是宝宝缺乏安全感,或者没有感受到来自家长充分的爱,就会怕独处、怕一个人睡。宝宝要人抱着睡,就是他渴望得到家长关爱的表现。

2 睡前准备没有做好

成人睡觉的时候,都喜欢在一个安静且舒适的环境中,宝宝也是这样。睡觉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若宝宝是憋着尿或饿着肚子入睡,又或者是环境太热、太冷肯定会睡不好,影响睡眠质量。

3 在新生儿期对宝宝过于宠爱

良好的习惯需要靠父母培养。有些家长特别疼爱宝宝,在宝宝刚出生的时候,会整天抱着宝宝,渐渐地宝宝就养成了在父母怀里睡觉的习惯,再也不肯在小床中睡觉。

4 过于迁就生病宝宝

宝宝生病的时候就会变得特别粘人,抱睡的不良习惯就会在这个时候养成。尤其是感冒鼻塞的宝宝,特别喜欢让父母抱着睡觉,这样会使呼吸变得更加通畅。但病好以后,依然不愿意睡到自己的小床上面。

专家提示

抱着宝宝入睡,不利的影响要大于有利的影响。因此,在新生儿时期,就需要有意识地养成宝宝良好的睡眠习惯。特别是只要宝宝一哭,父母就会抱在怀里哄,时间一长,很容易使宝宝养成抱睡的不良习惯。

“一放就醒”的解决方法

01

放下就醒

曾经有新手妈妈这样形容:“哄睡以后放到婴儿床上那一刻太刺激了,跟拆弹似的!”小心翼翼的放下,还立马就醒,简直就是在考验新手爸妈的忍耐力和体力极限。

拆招:这种情况下,把宝宝反复抱起又放下可能会让宝宝不断从睡眠中惊醒,更不容易安抚。对于月龄小的宝宝,抱睡可能无法避免,需要新手爸妈不断地尝试和努力。

02

睡半小时就醒

宝宝好不容易睡着了,以为终于可以松口气,结果刚睡半个小时就醒了,每次都比上闹钟还准时。

拆招:新生宝宝的睡眠周期是30—45分钟,其实宝宝醒来之后还需要接着睡,只是大多数父母不知道,就开始逗宝宝。应该在宝宝醒来之后尝试接觉,或者抚摸,轻拍等降低再次入睡的难度。

03

有点声音就醒

哄睡之后一点声音都不能有,即使是放个杯子,关一下门都有可能惊醒,简直就跟做贼一样。

拆招:可能是由于自身所带的惊跳反射,属于生理原因,会随着成长慢慢好转。可以通过襁褓、搂抱等方法帮助宝宝增加安全感。

04

睡得晚,入睡困难

有些宝宝晚上要到11点以后才入睡,或者白天就是不睡,明明很困了就是不睡。

拆招:这可能是因为身体不舒服或者受到了过度刺激,而导致入睡困难,可以带宝宝出门看看风景,听听声音,适度的刺激反而能够让宝宝更容易入睡。

05

醒得早

凌晨4、5点就醒了,哼哼唧唧的就是不睡,搞的新手爸妈也无法休息。

拆招:有些宝宝天生就醒得早,睡眠时间已经满足了他的需求,新妈妈不要立即给宝宝喂奶,避免宝宝形成习惯性饥饿。卧室最好暗淡、安静,给宝宝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


育儿知识心得


很多宝妈经历过“孩子抱在怀里就睡觉,放下就醒”的阶段。作为宝爸,我也一样面临过这个问题。我家宝宝小七从出生开始显得比较黏人,夜里只跟妈妈,其他人一抱就哭。由于是母乳喂养,宝妈不想让宝宝睡婴儿床,就这样宝宝跟着妈妈睡。对于小婴儿,睡眠还不够规律,夜里会醒几次,白天也是睡一会人醒一会儿。白天妈妈抱着睡的时间长一些,一放下就醒。不过,随着月龄的增加,白天自己也能入睡,但需要先安慰一下,或者抱着睡熟了可以放下。


如何解决孩子抱在怀里就睡觉,放下就醒?

小婴儿之所以在大家的怀里睡那么熟,可能还是跟宝宝出生以后对外界不适应,缺乏安全感,毕竟外界与妈妈肚子里的环境不同,在妈妈肚里的时候能够感知妈妈的心跳等。所以,对于小宝宝,尽量给宝宝安全感,例如给宝宝打个襁褓,有利于让宝宝有安全感。



另外,小宝宝的睡眠多以浅睡眠,深睡眠时间相对短,非常容易被外界干扰,所以有个动静宝宝就可能醒来,这或许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有时候一些白噪音或音乐能够给宝宝带来安慰,让宝宝更有利于入睡。有时候给个安抚奶嘴也有利于宝宝安静下来。



抱着睡到底行不行?

很多人都建议不要抱睡宝宝,认为对宝宝有N多坏处。其实,也没有那么夸张,毕竟抱睡也是安慰宝宝的一种方式,对于部分特别黏人的宝宝还特别有效。只是,我们不能把妈妈怀里作为宝宝唯一能够入睡的方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哄睡宝宝,包括放轻音乐,给宝宝唱歌,拍拍宝宝,先让宝宝安静下来,宝宝安静下来才能进入睡眠。如果抱睡了,也尽量把宝宝放下,或者抱着时宝宝已经有了睡意就放婴儿床,如果放下哭闹可再抱起来安慰,然而再尝试放下。


如果有可能,尽量让宝宝从出生就可以睡婴儿床,宝宝一旦习惯了婴儿床,那么就容易在婴儿床里入睡,而不是只能抱着才能入睡。


作者介绍:刘长伟,南京市儿童医院营养医师,中国注册营养师,科普作家。科普代表作《辅食每周吃什么》、《不挑食长得高》、《宝宝分龄喂养指导》。更多科普知识,请大家持续关注我的头条号“儿童营养师刘长伟”。

儿童营养师刘长伟


相信不少妈妈都会有这样的体检:当好不容易把宝宝哄睡,蹑手蹑脚地来到小床前,小心翼翼地把宝宝一点点放下。哪知,宝宝刚一被放下,就立马睁开乌溜溜的大眼睛,无辜地看着妈妈,有的宝宝还会伤心地大哭,好像被全世界抛弃了一样。而只要一抱起宝宝,大多数宝宝都能够重新进入睡眠。妈妈们不禁崩溃,这可怎么办?

宝宝放下就醒是因为缺乏安全感

妈妈别着急,这种现象其实很普遍。当宝宝还在月子里时,还没意识到离开了妈妈的子宫,每天的生活基本除了吃就是睡,简直就是个小天使。但慢慢地,宝宝会意识到自己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会缺乏安全感。当大人,尤其是妈妈抱着宝宝时,宝宝感受着大人的体温,听着大人的心跳,好像又回到了子宫里,因此安心地睡着。但当一被放下,敏感的宝宝会立刻感觉到周围环境的变化,自然会因缺乏安全感而醒来,甚至大哭。

让宝宝继续睡觉的3个小妙招

那么,就这样一直抱着宝宝睡觉吗?当然不是,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宝宝的睡眠能力也会慢慢提高。在宝宝睡眠能力提高之前,教给妈妈们几个小妙招,轻松放下需要抱睡的宝宝。

1.制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妈妈们要给宝宝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可以在宝宝的床上放一些小绒毯、毛绒玩具或者妈妈的衣服等,不要让宝宝直接接触又凉又硬的床板,这样可以提高放下的成功率。

2.等宝宝进入深度睡眠时再放下

有的妈妈一看宝宝睡着了就急着放下,这样成功率是非常低的。因为小宝宝一般要经过一个浅睡眠期才会进入深度睡眠。当你看到宝宝虽然闭着眼,但是眼球会时不时地转动时,说明宝宝正在浅睡眠期。当宝宝呼吸均匀而平稳,有时还会有轻微的鼾声时,用手捏捏宝宝的小手,会非常柔软,说明宝宝进入了深度睡眠。这时再放下宝宝成功率会大大提升。

3.放下姿势要正确

放下宝宝前,先调整抱宝宝的姿势,不要让你的手缠绕在宝宝身上,这样放下时动作太大容易惊醒宝宝。一定要先放下宝宝的屁股,并顺势换手扶住宝宝的头部,慢慢放下宝宝。放下后可用一只手轻轻按压宝宝的胸部,另一只手握住宝宝的小手,会让宝宝更有安全感。


Snow燕子


如果是老一辈的父母看到这个问题,一定会说:孩子抱在怀里就睡觉,放下就醒,就是被大人惯坏的。然后有的老人还会帮忙出主意:就不能养成孩子这样的坏习惯,就把他放在床上睡,哭几次就好了。我很想说:真是残忍啊!

其实这个问题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妈妈都遇到过。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因为怀抱可以使他们不在觉得周围空旷,而且也可以感受到大人的存在。

我家孩子小时候也是这样的,所以我基本上每次都会先抱着她睡,等她熟睡后,在想办法慢慢的放在床上。但是,孩子真的特别的精,一放下她就知道了,然后就不愿意。所以我使用了许多方法,比如:用包被包裹她;用枕头垫高,然后放在上半身放在垫高的枕头上;一次放不下就在找二次机会等等。

而且这些方法都有效,根据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不同,方法有效时长也会改变。

所以每个家庭的生活习惯每个孩子的习性都是不一样的,这还是需要家长的把握。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想法,如有不妥之处请见谅!


大家好,我是妮儿妈咪。育儿之路你我相伴,不离不弃,我们一起交流育儿路上的酸甜苦辣! 如果喜欢我的育儿生活,请关注我吧!


妮儿妈咪育儿


对于这位妈妈的困扰我是深有体会,我家孩子一开始并不需要抱着睡,从出生到出院回家的那几天都是自己睡。后来他小姑来看宝宝,并进行哄睡,抱在手上睡了一个下午。于是从此以后只要一放下就醒,再也不能独自睡了。

在此特别建议新手妈妈:对于刚出生的宝宝,千万不要抱着孩子睡。只要抱在手上睡了一次,那可能就要抱睡好几个月,比如我家宝宝抱了4个月;还有更长的,像我朋友家抱了一岁。

那我们是怎么改过的呢。

那次奶奶有事回老家了,就我和老公在家带孩子。我和老公一商量,决定趁奶奶不在家,把宝宝的这个习惯“灭”了。一是天气慢慢转冷,抱在手上睡很容易着凉;二是孩子的体重也日渐在增加,这每天一抱都是几个小时候,体力和精力都吃不消;三是长期抱在手上睡,对孩子的骨骼也不太好,尽管孩子身体非常柔软。于是奶奶一走,我们就行动。

刚开始还是和以前一样,抱在手上睡。等宝宝一睡着我们就把他放床上。一放下就哭,立刻就又抱起来;抱手上很快又睡着了,再放床上;放床上醒了,再抱起来;如此反复,同时对宝宝说,你不能再睡手上了,妈妈抱不动了之类的,感觉有点像唐僧念经。

不知道是宝宝听懂了我们的话,还是他累了困了,反复5次他就在床上安然入睡了。到了第二天就更容易了,两三次就好了。

如果有妈妈效仿,我要提醒的是:

这过程中千万不能让宝宝一直哭,只要宝宝一哭,就要抱起宝宝并温柔的安慰他,告诉他妈妈在。砖家说的哭声免疫法千万别用,那只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九皮皮


孩子喜欢让大人抱着睡觉,是因为孩子从妈妈肚子里出来,还不适应外面的世界。这时候的宝宝是特别缺乏安全感的。只要被抱在怀里,小宝贝似乎有安全感,就能睡得特别踏实。我们家小宝,现在两个多月,在月子里孩子的神经发育还不完全。孩子吃完奶就睡觉,也不用人特别抱着才能哄睡着,有时只用轻轻拍拍,唱个儿歌就能自己睡着了。但是现在两个多月了,孩子的听力,视力都又发育得更好一点了。每次睡觉抱着哄半天,好不容易让小东西眼睛闭上了,如果突然听到外界发出的一点声音,小宝的眼睛又睁得圆溜溜的看着你,好奇得像在寻找什么宝贝一样。现在经常是抱着又唱歌,又轻轻的摇。为了把小宝哄睡着,经常是把自己累的腰酸背痛。后来看育儿书,知道了,可以在每次哄小宝贝睡觉的时候,给孩子换上干净的纸尿裤,让孩子吃饱。让周围环境变暗一点,再放点轻柔的摇篮曲,然后妈妈的手轻轻有节奏的拍拍小宝贝。等孩子睡熟之后,(动作一定要轻)轻轻的先把孩子的屁股放在床上,过一会再放头。

我用了这个办法后,每次哄孩子睡觉好哄多了。


TT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妞开始也是如此.大概是她七个月的时候,每天中午睡觉就得抱着,一抱就得两三个小时.她刚睡熟前还不能放,一放她就醒,甚至都不能坐,我都觉得她头上有天线,我们坐那里她都能感觉到.那是最崩溃的时间,为此我和婆婆还学会了唱同一首儿歌,趁她睡熟了,我们再抱着她坐那里.害怕她休息不好,生活作息改变会生病,所以大人只好忍受这种爱的折磨。

不过,我们家有个人可以治她.就是她的爸爸.只要她爸爸抱她,她就特别安静.他爸爸经常搂着她睡,这是个特别神奇的东西,只要她爸爸在家,她就挺听话的.有时候睡沙发,有时候睡床上,她只要在爸爸的臂弯,睡得很踏实。

所以,希望可以帮助你,


伊人如画贰


相信很多爸爸妈妈都曾经体验过,孩子抱在怀里就睡得好好的,但是一放在床上就醒来的经历,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改变这个状况。


一是不抱睡。不要养成抱着孩子入睡的习惯,可以尝试让孩子学习在床上入睡。在孩子吃奶之后,觉得迷迷糊糊的时候,可以在床上用手臂圈着他,从上到下轻轻地抚摸他的额头,口中发出哦哦的声音,或者哼一些儿歌,安抚他的情绪,让他慢慢入睡。

二是如果确实需要抱着入睡的话,学习放孩子的技巧。

首先,抱孩子时最好用一条大毛巾包着,这样在放孩子的时候,他就不会因为温度的改变而醒来。

然后,等孩子睡沉一点再放,一般来说,当他的呼吸变得深长的时候,孩子就睡沉了。

放孩子的时候注意顺序。应把孩子的小屁股轻轻的放在床上,孩子没有反应的话,再放脚,然后放身体,最后是头。

如果这时孩子还没有醒来,或者有将要醒来的征兆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轻轻的躺在孩子的身边,用手圈住孩子,另外一个手轻轻的在孩子胸前拍一拍,口中发出哦哦的声音。这样的话,孩子就会再次熟睡过去。

当然,安全感低,需求又比较高的孩子在你放下后,仍然很快会醒来。所以爸爸妈妈们在平常孩子有需求的时候,应当尽快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给予他足够的安全感。

如果你还有其他的好方法,欢迎在下面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记得点赞啊。关注我,还可以获得更多的育儿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