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蝦養殖五方面誤區

隨著“龍蝦熱”的不斷升溫,近年來“龍蝦養殖熱”也逐年升溫,然而多數從業人員因不能正確掌握養殖技術和受到“龍蝦好養”等傳統觀念的影響,忽略養殖過程中對水質、養殖環境、投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正確管理,導致多數養殖失敗。同時,“養殖熱”也給那些心態不良、投機者大肆騙取錢財的機會,去年的“龍王811”就是近年來最典型的案例。為此,根據本人多年來從事該項目的養殖實驗結果,給各位欲從事龍蝦養殖人員予以下忠告:

一、關於畝產量

龍蝦畝產量與放養密度、養殖環境、投餌量、病害防治等都有著密切的關係。通常4―5月份苗,每畝放15尾左右/斤的苗60―100斤,每月“捕大留小”不少於一次,當年產量在450斤左右;每畝放50尾左右/斤的苗100斤,每月“捕大留小”不少於一次,當年產量在550斤左右。誇大超出此產量太多的,提醒大家注意了!小心上當!養殖環境好的可以適當增加投放量。

龍蝦養殖五方面誤區

二、關於苗種

我們目前所說的小龍蝦均為克氏螯蝦或日本克氏龍蝦,均為一個品種,所謂的“雜交品種”還在實驗階段,不可輕信!有區別的只是訓化過的種苗與自然苗之分。人工繁殖苗,因成本過高以及目前自然苗豐富、價廉而停留在實驗室階段。說是人工苗的也不可輕信!經過訓化後的苗種一般成活率在85%左右,自然苗成活率不高於60%,而且還與水域有關。一般建議選擇在同一水域的苗種,成活率才能得到保證!

龍蝦養殖五方面誤區

三、關於養殖環境

選擇具有良好水源的池塘,池中水草的覆蓋面要在30―60%,最好是浮性水草(如水花生等)和底生水草(如枯草等)混種。水體透明度在30公分左右。好壞水都能養龍蝦的思想是不正確的!

龍蝦養殖五方面誤區

四、關於飼料

龍蝦雖是雜食性生物,其生長是否良好,取決於蛋白的攝取量,可以以新鮮小雜魚、田螺為主,輔以植物餌料,也可投餵蛋白含量不低於32%的配合飼料,腐爛變質的動、植物飼料不宜投餵,因其利用率低、容易使水質變壞,而不宜投餵!

五、關於病害防治

養殖如要成功,病害防治也非常重要,千萬要走出“龍蝦不會生病”的誤區,要定期消毒。如水中PH值低於7的,每隔15―20天,按20克/立方水體終濃度的生石灰,化漿後均勻潑灑。一般池塘每隔15―20天用藥物消毒一次,每隔15天左右在飼料中添加蛻殼促長素,連喂三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