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嘎、央宗姐妹:繼續做好守邊事業,期待玉麥明天更美好

卓嘎、央宗姐妹:继续做好守边事业,期待玉麦明天更美好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牧民卓嘎、央宗姐妹重要回信精神,在回信發表一週年之際,中央宣傳部19日向全社會宣傳發布卓嘎、央宗姐妹的先進事蹟,授予她們“時代楷模”稱號。

卓嘎、央宗姐妹成長生活的隆子縣玉麥鄉,地處祖國西南邊陲。上世紀60年代以來很長一段時間,僅有父親桑傑曲巴和卓嘎、央宗姐妹一戶人家,被外界稱作“三人鄉”。她們在父親桑傑曲巴的影響和帶領下,始終秉持“家是玉麥,國是中國,放牧守邊是職責”的堅定信念,幾十年如一日,守護著祖國的領土,譜寫了愛國守邊的動人故事和時代讚歌。

2017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卓嘎、央宗姐妹回信,高度評價她們父女兩代接力為國守邊的行為,感謝長期為守邊固邊忠誠奉獻的同志,勉勵廣大農牧民群眾紮根雪域邊陲,做神聖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

近一段時間,卓嘎、央宗姐妹的先進事蹟集中宣傳報道後,在社會上引起熱烈反響。廣大幹部群眾認為,卓嘎、央宗姐妹是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西藏的傑出代表,是“愛國守邊最美格桑花”。她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紮根雪域邊陲為國守邊的感人事蹟,充分彰顯了共產黨員忠誠擔當的政治品格,有力弘揚了愛國奉獻精神,生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大邊疆幹部群眾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爭做神聖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為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力量。

“時代楷模”發佈儀式現場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授予卓嘎、央宗姐妹“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播放了反映她們先進事蹟的短片,中宣部負責同志為卓嘎、央宗姐妹頒發了“時代楷模”獎章和榮譽證書。發佈單位有關負責同志,首都各界幹部群眾代表參加發佈儀式。

卓嘎、央宗姐妹:继续做好守边事业,期待玉麦明天更美好

堅守 · 傳承 · 信念

——三代人一箇中國夢

中國夢是什麼?中國夢是億萬國人的個人夢想匯聚在一起的磅礴力量。

在距拉薩西南方向六百多公里的中國人口最少鄉玉麥,卓嘎、央宗姐妹倆和她們的父輩、子輩,用堅守固邊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中國夢的深刻內涵。

堅守:逆向行進守衛國土

桑傑曲巴有很多次離開玉麥的機會。

第一次是20世紀50年代。西藏社會面臨深刻變革,“流言”迅速席捲了這個偏遠小鄉村,很多人受蠱惑趕著牲畜,帶著家當,離開了自己的故土。

桑傑曲巴不為所動,留在了自己的家園。“阿爸後來常說,‘還有比當時日子更苦的嗎?’”卓嘎說,“當時,鄉里的人要為上層人當差,每年累死累活連口糧都剩不下來,經常不得不乞討度日。”

留下來的桑傑曲巴一家很快感受到了日子的好轉。西藏民主改革的春風吹進玉麥後,玉麥人分了牲畜,有了吃不完的糌粑,過上了安定的生活。

1962年,只有三戶人家的玉麥成立了人民公社,桑傑曲巴擔任公社負責人。後來玉麥變成了鄉,桑傑曲巴又當了第一任鄉長,翻身當家做主人讓桑傑曲巴對玉麥這片土地有了強烈的責任感。

“阿爸每次到縣裡開會,回來總會把我們姐妹倆從放牧點叫回來開會,說有精神要傳達。”央宗說,“剛開始,看著阿爸鄭重其事的樣子,我們姐妹倆都不懂他為何要這樣。”

後來,桑傑曲巴到城裡買了幾塊布,親手縫製了一面“國旗”,帶著姐妹倆舉行了鄉里的第一次升旗儀式。“阿爸指著‘國旗’說,這就是國家,有國才有家。”

年年飄揚的紅旗,讓卓嘎、央宗姐妹倆明白了,守護好腳下的土地,就是守護好國家。

1983年,政府將桑傑曲巴一家與另外兩戶人家搬到了條件更好的地方。不到一年,桑傑曲巴又帶著家人搬回了玉麥。

“阿爸說,如果我們都走了,誰來守護這片土地?”卓嘎回憶道。

再往後的很長一段時期,玉麥只有桑傑曲巴一家堅守。

兒子們長大參加工作後,邀請桑傑曲巴離開玉麥安享晚年,但每次都被他拒絕。

2001年,通往山外的玉麥公路修通了,桑傑曲巴沿著這條公路,去了一次拉薩。

也在這一年,桑傑曲巴離世。卓嘎至今清楚地記得,父親臨終前說,“不要離開,不然這片地就沒有人守了。”卓嘎心裡明白:腳下的這片土地如果沒有我們的人在這兒生活,可能就守不住了。

卓嘎、央宗姐妹:继续做好守边事业,期待玉麦明天更美好

卓嘎在山上喂牛(5月9日攝)。新華網記者 馬藝萌 攝

傳承:巾幗肩擔起固邊擔

卓嘎、央宗姐妹倆再累也沒想過要逃離玉麥。

雖然印度洋的季風讓玉麥雨水充沛,但這片土地裡卻怎麼也長不出莊稼。“家裡吃的糧食都要翻山去運。”卓嘎說,“每次趕著牲畜出山,最快也要一天。”

從玉麥出去,要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日拉山。每年冬季來臨,這條玉麥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就會被積雪全部覆蓋。如果不趕在冬季來臨前將吃的馱進山,在漫長的冬季就只能捱餓。

為讓家裡的日子好過些,卓嘎姐妹倆每天凌晨四五點就要起床,放牧、擠奶、做酥油和奶渣,一直忙到很晚。到了夏季,為了照顧牲畜,姐妹倆在放牧點一待又是一整季。

山裡的日子除了生活上的苦,還有見不到人的孤寂,什麼事情都只能靠自己。一次放牛時,卓嘎要砸樁子拴緊牛繩,一不留神砸到了右手大拇指上,鮮血一下子湧了出來。因為找不到醫生,卓嘎只好撕下一塊布條紮緊傷口熬了過去。至今,卓嘎的右手大拇指外撇呈“八”字形。

但再累再苦,卓嘎、央宗姐妹倆也沒想過逃離。“累得受不了時,就想想阿爸的囑託,睡醒了就又有幹勁了。”卓嘎說。

當年,卓嘎從父親肩上接過玉麥鄉鄉長的職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這期間,玉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玉麥的常住人口也越來越多。

玉麥人也有越來越多的機會走出大山;家家戶戶都通了wifi,家庭旅館和小賣部都能用微信支付;供電設備不斷升級,玉麥人徹底告別了蠟燭和油燈照明,夜晚的娛樂活動變得豐富多彩。2017年,玉麥鄉人均年收入達到5萬餘元,遠超西藏平均水平。

在政府主導下,越來越多的人搬進了玉麥。2011年,玉麥鄉成立了公安邊防派出所,維護邊境穩定和國家主權更加科學規範。

也是在這一年,卓嘎卸下了鄉長的職務。有了大家的共同守護,她再也不擔心國土被蠶食,堅守在玉麥已經成了根植於骨子裡的留戀。

卓嘎、央宗姐妹:继续做好守边事业,期待玉麦明天更美好

卓嘎(左)、央宗姐妹倆。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攝

信念:代代相傳守邊夢

今年初,央宗的兒子索朗頓珠毅然回到了玉麥。

以前,玉麥鄉沒出過大學生。卓嘎說:“孩子們趕上了好時代,都能上學,還不需要花錢。”

大學畢業後,索朗頓珠本來有機會不用再回大山。2016年藏曆新年期間,索朗頓珠去成都的一家滑雪場當教練,一個月就掙了一萬多元。“母親給我打電話說,‘你忘了外公的囑託了嗎?這裡有你的根,你一定得記住啊’。”索朗頓珠說,“我很少見母親發那麼大脾氣,那次她是真生氣了。”

在索朗頓珠很小的時候,外公桑傑曲巴就想讓他當兵,回到玉麥保衛家園。每次到縣裡,外公給他買的禮物永遠是玩具槍,每次巡邏還都要帶著年幼的他一起去。

“每次巡邏都很苦,但不論用什麼辦法,外公總要拉上我。”索朗頓珠說,“每次到山裡,他總會給我砍一把竹劍,告訴我要像戰士一樣守衛好我們的家園。”

談起玉麥的變化,現為鄉公務員的索朗頓珠說得頭頭是道。“最近,鄉里剛建起了氣象觀測站和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還用上了國家大電網的穩定電力,結束了小水電站不穩定供電的歷史,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索朗頓珠說,“根據安排,未來還將有更多人搬到玉麥居住。”

“玉麥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索朗頓珠說,“我會一直待在這兒看著她的變化。”(記者張宸 格桑邊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