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創辦時屬於強強聯合,為什麼雷軍一直可以佔絕大多股份?

王增軍0628


小米在創辦時屬於強強聯合,為什麼雷軍一直可以佔絕大多數股份?筆者認為,原因是幾個方面的:一是雷軍投入的資金比其他的幾個創始人多,當時在公司還沒有融資之前所有的投資都是雷軍投的。

二是小米的商業模式是雷軍創立的,小米的成功是抓住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機遇,一個新公司能否成功商業模式最重要,可以說商業模式決定了企業能否創業成功。

三是雷軍的人脈資源,其他人都是雷軍找來的或者說是招聘來的,雷軍創業多年除了積累財富之外,還積累了大量的人脈資源,在中國決定企業能做多大,主要取決於老闆有多少人脈資源,老闆掌握的資源多少決定了在中國創辦企業規模的大小,在中國民營企業家創業非常不容易,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而許多難題並不是企業內部就能解決的,是在企業外部,企業外部的營商環境企業是沒有能力改變的,只能憑老闆的人脈資源,中國成功的民營企業家都是公關高手。

四是用人的能力。成功的民營企業家必須具備兩大能力,一是會公關,二是會用人,雷軍用人的能力也非常強,創建小米時雷軍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找人,滿世界找人,只有找到合適的人,打造出真正的團隊才能創業成功,這一點雷軍做到了。

五是掌控企業的能力,成功的企業家最大的本事是掌控企業的能力,一個企業什麼樣的人都有,表面上稱兄道弟背後插刀的事情多的是,對於企業家來說,每天都有突發事件,處理不好就會影響企業的發展,雷軍經過多年的創業磨練具備了掌控企業的能力。

六是企業家精神,一個民營企業能否創業成功,取決企業的領導人有沒有企業家的精神,真正的企業家都是經過九九八十一難造就的企業家精神,這一點雷軍經過多年的磨練後具備了。這些要素決定了雷軍成為了大股東。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什麼財富生活中疑惑或者投融資資本運作的難題也歡迎私信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我的頭條號專欄開通了,有關於投資理財的最新音頻和文章,幫助您提高理財技能,歡迎關注。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一、小米創始人的特殊性

小米創業時,有所謂的八個大佬型人物,每一個都是響噹噹的人物,簡單來看一下:

1、林斌:原Google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曾參與微軟亞洲工程院創建並任工程總監)

2、周光平:原摩托羅拉中心高級總監周光平(主持設計“明”系列手機)
3、劉德:原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主任
4、黎萬強:原金山詞霸總經理
5、黃江吉:原微軟中國工程院開發總監
6、洪峰:原Google中國高級產品經理
7、王川:多看創始人,創立多看之前開發了一套被國內大部分KTV採用的點播系統
8、雷軍:金山大股東,天使投資人

對於一個創業初期的團隊,需要一個創業團隊的主導,既然大家都這麼厲害,如果沒有單一獨大的股份持有者,就很難讓公司平穩的走下去,所以雷軍拿到了大部分的股份分配。

二、雷軍創業的時候是互聯網界最有錢的人之一

這是第一個問題的延續,既然小米初期需要一個單一獨大的股份持有者,但是為什麼雷軍成為了第一位呢?答案當然是雷軍有錢啊,雷軍創辦小米之前是金山軟件的大股東之一,後來離開金山的他做了天使投資人,眾所周知的凡客、多玩和UCWeb都是在他的投資下成長起來的,這些可都是市值十億美元左右的公司,除此之外,他還參加了後續幾輪的融資,出任了董事長。所以在創辦小米之前,雷軍就已經有了10億美元左右的身價了。

三、雷軍的水平實在太高

小米在成立之初估價就達到了2.5億美元,創下了投資界的奇蹟,而且公司的方向還是手機硬件。對於外界來說,雷軍這樣身價十億美元的大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進軍最難的行業,顯然是一切都已有了非常長遠的藍圖。所以對於其他股東來說,與其自己佔著股份阻礙公司發展,不如把股份交給雷軍幹,等著賺到了錢得到更多的分紅。

綜上三點原因,小米在創辦時即使屬於強強聯合,而雷軍依舊可以一直佔絕大多數股份。


鎂客網


沒別的原因,只是因為雷軍有錢而且懂投資。相信你一定聽說過當年馬雲、馬化騰都找過雷軍希望獲得雷軍的投資的事。在創辦小米之前雷軍就已經財務自由了,其它幾個聯合創始人跟雷軍比,不管財力、能力還是人脈跟雷軍都相距甚遠。

小米有雷軍和其它六位聯合創始人,看下簡歷:原Google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林斌、原摩托羅拉中心高級總監周光平、原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主任劉德、多看創始人王川、金山高管黎萬強、原微軟中國工程院開發總監黃江吉、原Google中國高級產品經理洪峰。這些人都足夠優秀,萬里挑一,但是跟雷軍比還是差很多,這是水平上的不對等,雷軍佔多數股份是很正常的。

公司成立運營需要錢,錢不夠的時候還要引入投資稀釋股權,所以阿里巴巴雖然很有錢但是最開始缺錢也要出售多數股份,軟銀成了大股東,馬雲持有的股份並不多。但是雷軍不一樣,雷軍有錢,2004年雷軍以7500 萬美元將卓越賣給亞馬遜,據說雷軍有10%的股份,2004年750萬美元可不是小數目。再說一個UC,阿里收購UC花了43億美元,當初雷軍投了二三百萬佔20%的股份,僅UC雷軍就賺了50億人民幣。另外雷軍持有歡聚時代(YY)23.8%股份,歡聚時代目前市值87億美元,雷軍還持有金山約30%的股份,目前金山軟件市值365億港幣,

再附上雷軍系的企業圖譜,足以媲美BAT,看完你就知道了,雷軍的影響力遠超多數人的想象。

97年雷軍28歲的時候就給母校武漢大學捐了60萬,2012年捐款1000萬,2016年又捐了一個億,捐款也能從一個側面反應出雷軍不缺錢。

1997年,金山給雷軍發了20萬。雷軍全部扔進股市裡,一段時間後,變成了60萬。  有一天,雷軍說:“我把股票全賣了。幾個月賺了40萬,股票上賺錢太容易,會讓人鬥志偏移。我還是要集中精力在金山的事情上。”  他又說,你不問我,60萬幹嘛了嗎?  他輕鬆地說:“我捐給我母校武大了。我不是給母校捐錢最多的人,但是畢業後最短時間回饋母校的人。我應該是我們學校第一個畢業不到10年,回學校捐款的學生。”

雷軍能拿出的錢多,能力和人脈又廣,佔多數股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萌哈科技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因為雷軍太牛逼

如果一家公司不夠大,那就是蛋糕不夠大,即使你佔據大部分也吃不飽;但是如果一家公司足夠大,即使你佔據了一小部分,吃到打飽嗝都吃不完。

雖然小米也有不少的缺點,但是雷軍真的是牛逼哄哄的人物。

雷軍在大學的時候兩年就完成了學業了,還沒有畢業就開始創業,因為專利的原因獲得了百萬級別的回報,這個時候的雷軍已經是百萬富翁了。

出來之後,雷軍從金山開始做,一路做到了金山的總裁。

你以為這就完結了?不是的,雷軍做了卓越網,是第一批玩電商的人。然後賣給了亞馬遜。直接就實現了財富自由了。

實現了財富自由之後,雷軍開始做投資人,雷軍投資的企業有:凡客、多玩、UC、拉卡拉。

其他的幾個聯合創始人都是很牛逼的人,在他們各自的行業內都是大佬,但是雷軍實在超越了太多了,雷軍幾乎是互聯網和投資界的頂級大佬。

對了,創業家&i黑馬做了雷軍系的圖,中國的互聯網的半壁江山都有雷軍的身影:


太平洋電腦網


小米有雷軍和其他七位聯合創始人,所謂的強強聯合,大概指的是其他幾位聯合創始人光鮮的title和履歷:原Google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林斌、原摩托羅拉中心高級總監周光平、原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主任劉德、多看創始人王川、金山高管黎萬強、原微軟中國工程院開發總監黃江吉、原Google中國高級產品經理洪峰。

這些人確實都很優秀,但是在資金和各種資源方面跟雷軍比還是差很多,不算一個重量級,雷軍佔多數股份是意料之中的。每個人佔股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有人技術入股,有人帶資入股。

雷軍在創辦小米之前就已經財務自由了,其他幾個聯合創始人和雷軍相比,財力、人脈以及投資理念方面都有一定差距。小米作為互聯網初創企業是沒有其他天使投資人的,因為雷軍本人就是小米的天使投資人,在後續的企業發展過程中他也都有參與。

可以說,雷軍的身價和資源是數十倍與其他人的。更何況雷軍還具有優秀的企業管理能力和水平,以及高明的市場營銷手段,小米的核心人物就是雷軍,他的佔股比重大是很自然的事情。


獨角獸工場


一家企業,在創辦的時候,到底股權如何分配,並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是,一般情況下,不大可能出現創始人平均分配股權的現象。如果平均分配股權,企業就很難辦好。特別在遇到分歧時,就沒有最後的決策者,從而會失去很多發展機會。

從成功企業的經驗來看,無論怎樣的企業,在創辦時,都會有主次之分,或掌握技術者為主,或擁有資金者為主,或具有銷售渠道者為。確定了主要創辦者,其他創始人就需要依據各自的特長,按照分工負責好自己所負責的那塊陣地。如果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效益的不斷提升,難一直協商,也可能對股權做出調整。一方面,可能會依據創辦以來所有創始人對企業的貢獻,在創始團隊成員之間對股權重新分配,以更好地調動能人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為了企業發展需要,也可能引進一些新的人才、新的骨幹。而為了留住人才、留住骨幹,創始團隊也會拿出一部分股權,給新加入的人才和核心以股權激勵,從而更好地調動人才的積極性和留住人才的心。

很顯然,雷軍在小米中的股價遠高於其他創始人,道理也很簡單,那就是雷軍在創辦小米時的貢獻最大、作用最重要、企業對他的依賴性最強。因為,他不僅有資金、有技術,更有管理企業的能力和水平,有統籌企業發展的理念和推動企業長遠發展的眼光。在這樣的情況下,其他創始人就必須更加尊重雷軍,樹立雷軍在企業的威信。因為,他們都清楚,企業離不開雷軍。自然,雷軍的股份最多,也就很自然了。

當然,隨著小米的不斷壯大,雷軍的股份也會越來越少。因為,小米需要的人才更多,需要拿出來獎勵和激勵人才的股權也會很多。縱然如此,雷軍擁有的財富卻不會隨之減少。原因是,小米的發展越來越好了,就算股份減少了,所擁有的財富卻反而會增長。


譚浩俊


雷軍在大多數人面前都是老實本分的形象,但是作為一百多個公司的獨立董事,旗下擁有十多個,超過十億美元估值的獨角獸的大boss,你若真把他當做老實本分的人,那就大錯特錯了。

PS:在小米上市前夕,不有兩個聯合創始人走了嗎?


從個人性格來說,雷軍屬於踏實肯幹型,在商業運作上,他有成功帶領多家公司上市的經驗,在公司掌控方面,他是核心人物,所以在最開始股權分配的時候,他做了自身股權最大程度保持的準備。

其次,小米從來沒有缺過錢,依照高性價比手機,重網絡營銷的模式,每年給小米營銷費用省了幾個億,而隔壁OPPO VIVO營銷費用在30個億左右,依照小米輕資產模式,手機一次生產不多,幾乎沒有庫存,小米就有更多的資金投入產品研發,流動資金一下子又省了幾個億,這就是為什麼別人說小米飢餓營銷。


雷軍的未雨綢繆讓他如魚得水,雷軍在做B輪融資融到錢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接觸C輪有意向的投資人了,他總在還不缺錢的時候找錢,讓投資人知道小米是能賺錢的,找投資人,只是為了分擔風險。

隨著小米的估值越來越高,雷軍都不用主動去找投資人,反而是投資人來找雷軍的越來越多,雷軍話語權更大,在股權稀釋方面更有優勢,作為創業者團隊,雷軍的股權保有是很高了。

不被金錢拖累,股權稀釋有限,就意味著雷軍能掌握大多數股權,他也是投資人又作為創業者,經驗豐富,也不會被人奪權,除開股權激勵和投資人分到的一部分羹,雷軍依舊可以傲視群雄。


炭燒的菠蘿


雷軍創辦小米時,雖然林斌、劉德、黎萬強等也都是大咖,但是雷軍更懂運營、更瞭解資本,最有可能把小米做大,所以其他人心甘情願讓他佔大多股份。


舉個例子說,如果小米估值1000億,10%的股份,就是100億了。然而,如果,小米的估值是100億,即便,你拿的是20%股份,價值也只有20億。


張一鳴在評價雷軍時說,雷軍是一個“很有追求、能力全面、非常努力”的人。據張一鳴介紹,和雷軍見面談事,要麼是星期天吃飯空閒時候,要麼是晚上11點之後,雷軍的勞模精神絕對不是吹的。


雷軍,是一個真正把金山帶過上市的人,而且,他還是個天使投資人,由雷軍領頭,佔大部分股份,帶著大家一起拼命幹,成功的可能性更大,而且,非常可能把盤子做的足夠大足夠有想象力。

總的來說,強強聯合創辦出的小米,林斌、黎萬強、劉德等人對雷軍是絕對信服的,他們希望雷軍在全力以赴的情況下,把小米做的越來越好越來越來越大,這樣,即便自己手裡的股份少一點,但價值量卻更高了,何樂而不為呢?


繽鋒評論


佔股份多少這個,就要看個人的投入了。雷軍佔絕大部分股份,只能說明一點,他的投入是足夠多的。

我想絕大部分人,不是在IT圈的人,在沒創建小米之前幾乎沒怎麼聽過雷軍的名字。但是沒聽說過,不代表這個人就是默默無名的。

如果你對雷軍感興趣的話,會發現他有一份無懈可擊的履歷:18歲考入武漢大學計算系,大四開始川辦公司,1992年進入金山公司,6年後出任總經理。離開金山之後,開始做投資人。

在做投資人這段時間,更是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也積累了廣闊的人脈。在做投資人的那段時間,馬雲和馬化騰都找過雷軍想要獲得投資。可以說相當有錢了。

況且,雷軍可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有錢人而已,他的計算機編程水平非常的強。作為學生時代的學霸,僅僅用兩年就修完了大學課程,他的編程作品還被選入了教材編寫中。1992年,雷軍與同事合著了《深入DOS編程》一書。後來涉獵廣泛,殺毒、加密、財務等。

雷軍在創辦小米之時,本人站的位置已經足夠高,投入的最多,貢獻最大,自然在公司的發展過程中,得到其他聯合人的擁護。


無線端


小米8個合夥人的貢獻居功至偉!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小米合夥人制。

小米8個合夥人都是牛掰公司的頂尖人才,只有強強聯合才能快速把公司做大,而且每一個都是能獨擋一面的高手。

小米初創時,只有7個合夥人,王川是2012年才加入的,因小米電視和盒子業務做的好,也成為了小米的合夥人。

雷軍對合夥人的要求:

合夥人的股權分配

八名創始人合夥人的股權比例,根據小米招股書披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