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含金量最高的名將對決是誰與誰之間,為什麼?

小小嬴政


中國歷史上有三場含金量極高的名將對決,由近及遠說:

第一場抗美援朝,橫刀策馬彭德懷對陣五星上將麥克阿瑟,二戰後美國勢力空前強大,而中國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後真是國破山河在,在朝鮮與美國正面硬扛,而且是老兵不死的麥克阿瑟率領,恐怕沒有多少人心裡有底。但結果我們知道了,彭大將軍驍勇善戰,帶領著我軍頑強抵抗,拿下至關重要的上甘嶺之戰,最終獲得了抗美援朝的勝利。


第二場林彪對陳誠的遼瀋戰役,林彪也是出自黃埔軍校,在整個解放戰爭中,林彪的軍事才能可謂是發揮到了極致,他和他的四野成了國民黨跨不過的一道坎,遼瀋戰役脆敗陳誠,開啟了國民黨的全面覆滅。


第三場諸葛亮北伐對陣司馬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在劉備死後真是一個人扛著蜀國,依舊料事如神,用兵也是超於常人,讓蜀國依舊有統一的可能。但天命不可違,孔明六出祁山,命喪五丈原,但後期他與司馬懿的對陣,真是精彩紛呈。

你最欣賞的是哪次名將對決?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老李有刀


如果林彪和劉伯承對決,肯定林彪贏。長征時搶渡大渡河,毛澤東照顧劉伯承讓其走江北路途比江南近,林彪走江南。一天一夜兩百里,是夜風雨交加,劉伯承按照伏龍芝軍事學院的教程讓隊伍休息二十分鐘。就是這要命的二十分鐘讓林彪搶了頭功。抗戰中林彪在平型關雖然打的是日軍䐉重部隊,但取得了抗戰的首勝,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一二九師在伯承指揮下首戰失利損失一個營。另有文獻說是一個團。都是經過長征的老紅軍。由此毛澤東心目中林彪地位就更加高於劉伯承。解放戰爭時期,林彪直接指揮了遼瀋,平津兩大戰疫。淮海戰役直接指揮是粟裕,下戰略決心的是鄧小平。

一個人的戰略思想形成後很難改變。即使在外力的作用下有所變化也會不經意地流露出來。塔山阻擊戰時,林彪對梁興初說:我只要塔山,不聽其他。這就是主帥的決心戰疫就已經贏了大半。而伯承是儒將,常常有“一將成名萬骨枯”的慈悲之心。


宇哥42888


在國民黨黃埔系當中,最令人望塵莫及的莫過於王耀武了,堪稱一代抗日名將,憑藉著卓越的戰績年僅40歲就成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兼山東省主席等職,不僅善於帶兵而且極賦軍事才能,也是公認最會打仗的將領之一。而王耀武曾與粟裕大將有過三次對決,由於立場的不同,兩大名將曾在戰場上刀光劍影。

在國民黨陣營中,和粟裕對決過的名將可不少,例如杜聿明、胡璉、邱清泉、張靈甫等都是一代抗日名將,但能讓粟裕佩服的很少,而王耀武就是其中之一,被粟裕稱為國民黨將領中比較有軍事指揮才能的一個,而粟裕的老搭檔陳毅也曾給予很高的評價:“不要小看王耀武,他可是國軍總少有的明白之人”。

王耀武,畢業於黃埔三期,是一位身經百戰的悍將,在抗戰中所率領的“抗日鐵軍”74軍,幾乎打滿了整個正面戰場,可以說逢戰必立功,74軍也成為了日軍的眼中釘肉中刺,曾試圖多次給予殲滅但都未遂。其中王耀武在萬家嶺戰役、上高會戰和雪峰山會戰都表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這也是蔣介石屢屢委以重任的原因,所以時人稱“寧碰閻王,莫碰老王”之謂。


譚家橋戰役,粟裕與王耀武首次對決

在粟裕大將的軍旅生涯中,有兩處是最刻骨銘心的地方,因為這兩處長眠了不少曾經陪伴著他的戰友,一個是孟良崮戰役,另一個就是譚家橋戰役了,而譚家橋的兵敗正是根源於王耀武的補充一旅,補充第一旅也是後來的第51師、王耀武起家的資本。

1934年以紅七軍團和方誌敏的紅十軍合編成紅十軍團後,方誌敏任軍主席,劉疇西任軍團長,粟裕擔任參謀長,從贛東出發繼續北上抗日。在準備向譚家橋進發時,當得知王耀武的補充一旅脫離了大部隊孤軍深入,軍團長劉疇西決定利用有利地形在譚家橋兩側公路設伏給予圍殲,從而達到在皖南立足發展的戰略意圖。

而王耀武率部孤軍深入時非常的謹慎,在遭到伏擊時並沒有慌亂,憑藉著強大的火力迅速搶佔高地組織反擊。由於紅十軍團參與伏擊的兩個師沒能很好的配合協同作戰,指揮失誤伏擊戰變成了慘烈的攻堅戰,紅十軍團損失慘重而被迫撤退,當紅十軍團撤回到懷玉山時遭到了敵人重兵包圍而幾乎全軍覆沒,只有粟裕率領了少數部隊突圍了,雖然粟裕還不是軍事主官只是個參謀長,首次交手算王耀武贏了一局。

萊蕪戰役,粟裕與王耀武第二次對決

1947年初,正式成立華東野戰軍後,由陳毅擔任司令員,粟裕擔任副司令員,而此時的王耀武擔任國民黨第二綏靖司令官,李仙洲擔任副司令。國民黨在中原地區經歷一系列慘敗後,蔣介石制定了魯南作戰計劃,企圖在隴海、膠東、津浦線集中重兵,分南北兩個集團軍,由北向南進攻萊蕪等地後,在沂、蒙之間與華野尋求決戰。

但身經百戰的王耀武鑑於國軍的一敗再敗,認為不可再輕敵冒進,每戰必須慎之又慎,但蔣介石根本不聽王耀武的勸告,強行要求第二綏靖區出兵,王耀武沒辦法只好派副司令李仙洲率領三個軍六萬餘人,組成北線輔助突擊軍團,以配合南線的進攻,採取“集中兵力、穩站穩打、齊頭並進”的戰法,對粟裕華野進行南北突擊。

事實證明王耀武的勸告是正確的。面對國民黨兩路大軍壓境,粟裕決定以少量部隊牽制南下的敵人,集中兵力揮師北上先吃掉深入萊蕪的李仙洲兵團,“指南打北”製造假象以迷惑敵人。而王耀武擔心李仙洲會掉進粟裕的包圍圈,電告其利用新泰、萊蕪等地地形進行機動作戰,但在陳誠的施壓下,李仙洲不得已繼續南下以策應魯南作戰。結果不出王耀武所料,萊蕪戰役打響後李仙洲才知道掉進了粟裕所佈的口袋,六萬大軍瞬間幾乎全軍覆沒,副司令李仙洲也被俘。萊蕪戰役戰後,王耀武發出了“就是放五萬頭豬,叫人抓,三天也抓不完”的憤慨。

濟南戰役,粟裕與王耀武第三次對決

繼萊蕪戰役之後,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戰役,王耀武眼睜睜地看著一手帶出來的王牌部隊整編74師被粟裕全殲,愛能莫助,而整編74師轄下的51旅的前身正是由譚家橋戰役的補充一旅,粟裕終報譚家橋戰役一箭之仇。一年之後的濟南戰役前,王耀武已經看清當前的情勢,認為濟南已經是一座空城不可再守,建議蔣介石放棄濟南退守兗州,但被否決了。當粟裕率領的華野兵臨城下濟南城時,打出了“打進濟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號,一代抗日名將也最終隕落,王耀武和粟裕兩大名將之間的對決也至此告落。


賽門軍略


中國歷史五千年,源遠流長。名將之間的對決不決勝數。孫臏與龐涓的馬陵之戰,王翦和項燕的生死對決以及他們的孫子王離與項羽的鉅鹿大戰,周瑜和曹操的赤壁之戰,李世民與竇建德的虎牢關對決,都稱得上是名將之間的對抗。

那麼,含金量最高的名將對決是哪一場呢?

在筆者的心目中,發生在抗戰結束之後,東北大地上的那次對抗,才稱得上是含金量最高的名將對決,因為交手的兩位,都是各自陣營的王牌將領,一個叫杜聿明,一個叫林彪。

林彪大名鼎鼎,恐怕筆者不用多做介紹,大家也已經耳熟能詳。杜聿明同樣不簡單,黃埔一期畢業,不僅是林彪(黃埔四期)的大師兄,而且在抗戰中取得了崑崙關大捷這樣的勝利,還指揮過遠征軍進入緬甸作戰(說句題外話,他還有一個著名的女婿叫楊振寧)。他和林彪之間的對抗也頗有意思,在三年不到的時間裡,林彪一直是那個林彪,而杜聿明卻因為身體原因,反覆從戰場到醫院,再從醫院到戰場,雙方前後三次在東北交手,堪稱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來看看這幾次對決。

抗戰勝利後,國共雙方都看上了東北,都想佔領東北作為自己的後方基地。東北物產豐富,重工業發達,鐵路網密佈,雙方都對東北志在必得。我方派出了以林彪為首的領導團體,而國軍則由政界元老熊式輝掛帥,出任東北行轅主任,軍事指揮則由杜聿明承擔,擔任東北保安司令。

杜聿明上任後,第一次和東北我軍的交鋒是在山海關。

由於我軍率先挺進東北,所以當國軍到達山海關的時候,我軍已經先敵一步佔領了此地。我軍在山海關的部隊主要是山東軍區第7師楊國夫部和冀熱遼軍區第19旅旅長張鶴鳴所部,總兵力1萬多人。當面的國軍主要是第13軍和第52軍。杜聿明沒到以前,由第13軍軍長石覺暫時指揮。石覺攻擊了6天一無所獲,面對剛剛到達的杜聿明,他撒了一個小謊,稱山海關的共軍火力強大,估計蘇聯給提供了強大的炮火。

杜聿明是什麼人?身經百戰的名將,一聽就知道石覺故意把對手說得過於強大。不過,老杜城府很深,對石覺的話也不說對,也不說錯,而是帶著石覺和其他參謀人員,直接到戰場上的一個小村落仔細觀察,指著牆上的痕跡說:這不是什麼蘇聯新式武器,就是共軍把手榴彈綁在一起投擲造成的威力,不用擔心,繼續進攻。

在杜聿明的親自督戰下,山海關我軍最終還是抵抗不住,陸續後撤到綏中、興城一線。此時的林彪剛剛到任,要忙著收集部隊,整編重組。沒辦法,我軍進入東北和國軍不一樣,有走路的,有坐船的,林彪忙著這些事還來不及,根本顧不上杜聿明。因此,杜聿明雖然小勝一場,但不能說是打贏了林彪,只能說是國軍整體上當時比我軍強。

杜聿明打下山海關後,乘勝大舉進攻東北。林彪忙著收攏部隊,整理後勤,無瑕迎戰。國軍步步緊逼,我軍步步撤退,一時之間,對林彪的不滿和質疑充斥不斷。對此,老人家毫不動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據說,林彪進東北之前,老人家曾對林說過:關以外,將軍主之。這份信任,可見一斑。

杜聿明在戰場越來越順利,身體卻扛不住了,因為抗戰時期積累下的各種病症都爆發了。無奈之下,1946年2月,杜聿明不得不放下軍隊,推薦自己的老同學、老部下鄭洞國暫時接替自己的職務,去北京養病。

第一個回合,林彪和杜聿明其實並未真正交手,杜聿明整體上略佔上風。

鄭洞國接手東北國軍後,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惡戰來臨了——四平保衛戰。林彪集中了東北民主聯軍主力,在四平這個戰略要點上,與國軍展開了一場決戰。國軍也投入了主力,兵分兩路:新1軍和第71軍沿著中長路前進,矛頭直指四平;新6軍和第52軍則攻擊遼南重鎮本溪。我軍針鋒相對,以3縱和和4縱應對本溪的國軍,其他主力集中在四平,應對新1軍和第71軍。雙方惡戰連連,國軍的攻擊並不順利,傷亡慘重,無法突破我軍防線。

這個時候,在北京養病的杜聿明坐不住了,拖著沉重的病體,回到指揮崗位。他力排眾議,堅定選擇先攻佔本溪,再夾擊四平的計劃。他一方面在報紙上發佈各種假消息,一會說自己要去上海養病,一會說自己要去四平前線督戰;另一方面,他偷偷趕到本溪前線,親自指揮本溪的新6軍和第52軍展開進攻。

這時,林彪卻出現了重大的失誤。他以為杜聿明會調本溪的國軍增援四平,從而把本溪的3縱調走,到四平右翼昌圖、開源一帶,構築工事,阻止新6軍北上。這樣一來,本溪我軍力量瞬間減少了一半,兵力頓感薄弱,最終導致本溪失守。

本溪失守後,新6軍迅速北上增援四平戰場。此時,擔任阻止新6軍任務的3縱又因為經驗不足,炮火和主力都被新6軍的先頭團所牽制和欺騙,沒防到廖耀湘用600輛汽車突然強行通過3縱防區,打了3縱一個措手不及,導致四平前線危機四伏。當新6軍佔領戰略要地塔子山後,四平保衛戰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我軍只能選擇全線後撤。

這一戰,可能是整個三年東北戰中我軍敗得最慘,損失最大的一場敗仗。杜聿明在這場戰役中使用的欺騙手段,運用的戰術方法都非常得當,而林彪則犯了不少的錯誤,最終導致戰役失敗。但林彪畢竟是林彪,四平失敗之後,他在拉法戰鬥中乾淨利落吃掉國軍一個加強營,穩住了局面,使東北戰局再次回到沿著松花江兩岸再次對峙的狀態。

第二個回合,杜聿明贏了林彪。

也許四平真是林彪的倒黴之地。1947年,經過大練兵以後,兵強馬壯的林彪集中了24個師的優勢兵力再攻四平。這時,國軍的整體實力已經開始落後於我軍。國軍守軍加援軍總計也就十幾個師的兵力。可惜,由於林彪在攻城和打援之間來回猶豫,寶貴的兵力就這樣來回在路上浪費了,最終功虧一簣,沒能打下四平,遺憾撤兵。

這個回合,杜聿明再次小勝一局。

不過,這一戰後,杜聿明的身體實在撐不住了,不得不離開東北,去上海養病,由陳誠到東北接替指揮。杜聿明沒想到,這次離開才真正成為東北戰場的轉折點。

一年多後,杜聿明再次回到熟悉的東北戰場時,物是人非了。他和林彪已經不在一個平等的戰略層面交手。他的任務也變了,不是之前的拿下東北,而是儘量保存東北部隊撤回關內,能跑出多少算多少。在這一次交手中,實力遠不如林彪的杜聿明終於不再能創造奇蹟了。國軍精銳新1軍和新6軍等,在遼瀋戰役中盡數被林彪消滅。除了第52軍在營口坐船逃跑以後,東北剩下的幾十萬軍隊全被林彪包了餃子。這一戰,林彪大勝杜聿明,徹底解決了東北問題。

整體來說,林彪和杜聿明在東北的三次交鋒中,從失敗到對峙,再到將對方全滅,不僅僅是展示其本人的高超指揮藝術,也顯示了我軍從弱到強,越戰越勇的戰鬥作風。杜聿明作為國民黨軍的指揮官,也顯示了其能力和智謀,他的失敗並非能力問題,也不是國民黨軍不能打,而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最終,林彪與杜聿明的巔峰對決,以林彪的完勝畫上了句號。

1. 張正隆:《血紅雪白》

2. 唐洪森:《國共征戰大東北》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一看到中國歷史上最有含金量的名將對決這個題目,腦海中首先浮現的便是彭大將軍與美國的五星上將在朝鮮的那一場驚世對決!

雖然說麥克阿瑟不是中國人,但是這場對決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分量的一場對決!

我們先來看一下對決的雙方:

彭德懷

新中國的十大元帥排行第二,以善於打硬戰惡戰而出名,就連主席都誇獎“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在抗日戰爭時期擔任彭老總八路軍副總司令,策劃和指揮了百團大戰;在解放戰爭時期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是我軍的核心領導之一人,是我軍的頂樑柱。


麥克阿瑟

美國的五星上將之一,先後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美國陸軍歷史上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麥克阿瑟開創“蛙跳戰術”,迅速逼近日本本土。




新中國有十大元帥,美國有十個五星上將,這一場中國元帥與美國五星上將的對決,是兩個大國最高軍銜擁有者之間的一場較量,這樣的含金量難道還不夠高嗎?

面對著美國人的挑釁,彭德懷元帥帶著全國人民的意志,率領著志願軍於1951年10月跨過鴨綠江,毫不畏懼的迎了上去,於10月25和美軍展開了第一次戰役。

麥克阿瑟率領著17國聯軍氣勢洶洶的直撲過來,仗著飛機坦克軍艦炮火的優勢,麥克阿瑟志滿意得,揚言兩個月解決戰鬥家過聖誕節。


17國聯軍: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荷蘭、加拿大、菲律賓、土耳其、泰國、南非、希臘、比利時、盧森堡、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新西蘭、韓國。

是的,論裝備論火力,我軍是遠遠落後於美軍,根據當時的資料記載,美軍一個團的火力比我軍的一個軍還要強。麥克阿瑟以為這是一場一邊到的戰役,所以才敢如此囂張。

可惜,麥克阿瑟不太清楚他面對的對手是誰,那可是橫刀立馬的彭大將軍和有著鋼鐵意志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最後的結果我們也知道了,在彭德懷元帥的指揮下,志願軍在火力處於劣勢的情況下,硬生生的把美軍打回到了三八線附近,直接把麥克阿瑟打回了美國!

在這一場元帥級別的較量中,向來不可一世的麥克阿瑟吃到他人生中最大的一場敗戰!


胡史亂翔


淮海戰役匯聚了當時國共雙方無數名將,我黨名將粟裕、劉伯承領銜,下屬葉飛、宋時輪、王必成、陶勇等悍將。國軍則有杜聿明、黃百韜、胡璉、黃維、邱清泉等百戰名將。這場戰役可以說是歷史上含金量最高的名將對決了。



戰役剛一開始,我軍利用國軍總指揮——豬頭將軍劉峙的低級失誤,迅速將驍勇善戰的黃百韜兵團包圍在碾莊。此時黃百韜顯示了強大的戰鬥力,我軍復出重大傷亡方才殲滅黃百韜兵團。 此後我軍經過慘烈戰鬥,在雙堆集全殲以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第十八軍為核心的黃維兵團。此時形勢已經不可逆轉了,最終我軍於陳官莊大破國軍,將受制於老蔣瞎指揮的杜聿明生擒活捉。


淮海戰役期間杜聿明其實屢屢有神來之筆一樣的調度,但先是劉峙送人頭,後有老蔣瞎指揮,關鍵時候邱清泉還亂攪和,最終令一代名將杜聿明遭遇滑鐵盧。


林屋公子


麥克阿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誰想跟中國陸軍打仗,那一定是有病。一句簡短的話,就看得出來麥克阿瑟對於中國軍人的肯定和畏懼,要知道那時候中國軍人的將領可是彭大將軍,在彭大將軍帶領下的中國軍人可是連麥克阿瑟都稱讚,所以毫無疑問含金量最高的對決應該是彭大將軍和麥克阿瑟之間的一場巔峰對決。



彭大將軍應該不用多介紹吧,十大元帥之一,一位經常打硬仗的元帥,而次此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總司令,在與麥克阿瑟和李奇微對弈之後,迫使“聯合國軍”退至北緯38°線以南。而麥克阿瑟,全名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美國著名的軍事家,而且還是一位陸軍的五星上將,麥克阿瑟是美國海陸空三軍中獲得勳章最多的將軍,參加過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被認為是美國戰爭史上的奇才。



但是也就是這樣一位奇才,遇到了我軍的彭大將軍也敗下了陣來。第一回合的交戰,彭大將軍就展示他的能力,時間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這也是一次突襲,把“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驅逐到了清川江以南,粉碎了“聯合國軍”在感恩節前佔領全朝鮮的計劃,穩住了局勢,並且殲滅敵軍15000多人。



第二回合,時間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這次彭大將軍有給麥克阿瑟設個計,那就是用朝鮮人民軍去引誘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等他們到達了預定目標之後,我軍突然殺出,打的對手錯不及防,致使“聯合國軍”兵敗於西部戰線的清川江兩岸和東部戰線的長津湖畔,放棄平壤、元山,退至三八線以南,徹底的扭轉了朝鮮局勢。



第三回合,時間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為了打破“聯合國軍”試圖休整後捲土從來的陰謀,所以直接突破三八線,對“聯合國軍”發起了進攻,把他們擊退至被我37度線附近的地區,並且佔領了韓國發首都,總共殲滅敵軍19000多人。第四回合,時間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這次大戰歷時將近三個月,我軍也損失比較慘重,但是仍然殲滅敵軍7.8萬多人,而麥克阿瑟因為一敗塗地,被撤職回國。



第五回合,時間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歷時50天,這次屬於拉鋸戰,雙方短褲損失慘重,我軍減員8.5萬,殲滅敵軍8.2萬。後面就進入了戰役的第二階段,時間是1951年6月11日至1953年7月27日,由於多方面的原因,這個階段進入邊打邊談判的狀態,直到最後雙方簽署停戰協議。

總得來說,在彭大將軍和麥克阿瑟的這場較量中,以彭大將軍完勝結束。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林彪VS陳誠、衛立煌、白崇禧、杜聿明、孫立人、廖耀湘、陳明仁、鄭洞國、範漢傑、侯鏡如……這一系列的黃埔師生、國共名將對決,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激情碰撞了吧?雙方各出奇某,各有勝負,最終仍是林彪勝出。

林彪是一名軍事奇才,十大元帥之一,中國當代26名軍事家之一。林彪畢業於黃埔軍校四期,在漫長的軍事生涯中,他與國民黨特別是黃埔軍校師生有過多次交手,每次都是高水平,尤其體現在解放戰爭期間的東北戰場上。

1,杜聿明VS林彪,互有勝負

抗戰結束,內戰開打,國共雙方搶佔東北,林彪前腳剛到,杜聿明後腳就跟來了。

杜聿明是國軍名將(還是科學家楊振寧的岳父), 黃埔一期,林彪的大學長,抗戰期間率軍血戰崑崙關,重創有“鋼軍”之稱的日軍板垣師團,後又遠征緬甸,痛擊日寇。

東北抗日聯軍組建之初,戰鬥力不如裝備精良的國軍,杜聿明率部猛攻,攻城略地,林彪一時無力抵抗,一退再退,在四平保衛戰中再度敗北撤退,杜聿明窮追不捨,一直追到松花江邊。

林彪雖然敗退,但屬戰略撤退,主力尚存,據有江北,杜聿明則因為戰線太長,無力再進,雙方遂沿松花江形成戰略對峙,後來林彪捲土重來,杜聿明卻因病離開東北,由陳誠接替。

解放戰爭後期,杜聿明又被蔣介石派到東北,充當救火隊員,但此時形勢大變,杜聿明也無力迴天,在遼瀋戰役中一敗塗地,只得倉皇撤退,後來在淮海戰役中兵敗被俘。

2,陳明仁VS林彪,擊敗林彪

陳明仁是黃埔一期,杜聿明同期生,林彪的大學長,時任國民黨軍第71軍軍長,是國軍著名將領,早在東征期間便已成名,蔣介石曾令全軍向陳明仁敬禮學習,當時周恩來也在其中。

陳明仁不喜政治,別無他好,痴迷軍事,號稱“兵痴”,深通兵法。抗日戰爭中,陳明仁曾率軍參加滇西大反攻,與日軍血戰松山,攻下松山要塞,又拼死攻克回龍山,打通中印公路,得蔣介石親令嘉獎,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抗日名將。

1947年,林彪發動凌厲的夏季攻勢,克城數十座,殲滅敵軍6萬多人,後來更是決定進攻四平,攻克這個東方馬德里,鎮守四平的正是國軍名將陳明仁。

陳明仁一個軍獨守孤城,林彪兵力、武器佔盡優勢,但儘管林彪一心一雪前恥,一邊猛攻四平,一邊圍城打援,但陳明仁卻棋高一著,構建一套堅固的立體防禦體系,以鋼鐵意志堅守城池,在城池大半淪陷後,仍堅持巷戰血拼不退,最終杜聿明派兵來援,林彪只得撤退。

四平一戰,林彪和陳明仁傷亡相當,但林彪無疑是失敗的,而且再也沒有機會找回來,因為新來的陳誠告了陳明仁的黑狀,蔣介石把陳明仁調走了。

3,孫立人VS林彪,互有勝負

孫立人的大名鼎鼎,他的名聲是在遠征緬甸期間打出來的,安羌一戰,孫立人以不滿千人擊退數倍日軍,成功解救七千英軍,名震中外。孫立人曾在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錦繡,擅長叢林作戰,在與日軍交鋒中屢戰屢勝,得名“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

孫立人是在杜聿明之後被派到東北的,當時國軍進攻林彪佈置防禦的四平不利,孫立人緊急受命,指揮自己號稱“天下第一軍”的新一軍一起進攻,最終佔領四平,然後乘勝進軍,追著林彪的屁股跑,一直追到松花江,雙方形成對峙之勢。

不過林彪絕不氣餒,其後的數次反擊中,林彪不斷蠶食新一軍,孫立人被打的沒脾氣,直到陳誠趕來東北接替杜聿明,孫立人被陳誠排擠,被蔣介石調走後,新一軍後來被林彪徹底消滅。

4,陳誠VS林彪,兩次慘敗給林彪

陳誠是黃埔軍校教官,林彪算是他的學生,兩人有兩次交鋒,陳誠慘敗。

一是1933年第四次反“圍剿”,25歲的林彪擔紅1軍團軍團長,麾下不過萬人;35歲的陳誠任國軍中路軍總指揮,統領12個師16萬人且都是主力,結果黃陂一役,林彪用計圍殲敵第52師、第59師,活捉師長李明、陳時驥;不久後林彪又在草臺崗不久擊潰敵第11師,陳誠顏面盡失。

二是1948年東北戰場,陳誠接替杜聿明主持東北軍政,此時國軍已在戰場陷入被動,陳誠在當年優勢下打不過,如今劣勢下更打不過林彪,他上任不過半年,就遭到林彪發動的冬季攻勢。陳誠判斷失誤,集結重兵主動出擊,企圖尋找解放軍主力決戰,結果被林彪將計就計,抓住突出的新5軍以優勢兵力全殲於公主屯,蔣介石大怒,把已經臥病不起的陳誠撤職了事。

5,鄭洞國、範漢傑、侯鏡如、鄭庭笈、廖耀湘VS林彪,不是被俘便是起義

這幾位就不詳細介紹了,都是國軍名將,跟杜聿明一樣都是黃埔生,其中鄭洞國、範漢傑、侯鏡如是黃埔一期,鄭庭笈是黃埔五期、廖耀湘是黃埔六期,但最後都被林彪打敗。

鄭洞國,陸軍中將,東北保安副總司令、代總司令,守長春,率部起義向林彪投降。

廖耀湘,陸軍中將,第9兵團司令,率軍參加遼西會戰被全殲,成了林彪的俘虜。

範漢傑,陸軍中將,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守錦州兵敗,成了林彪的俘虜。

侯鏡如,陸軍中將,東進兵團司令,率軍參加塔山攻防戰,兵敗後撤離。

鄭庭笈,陸軍中將,48軍軍長,率軍參加黑山戰役,成了林彪的俘虜。

至於其他級別和知名度更低的黃埔學生就更多了,不再贅述。

6,白崇禧VS林彪,互有勝負

白崇禧號稱“小諸葛”,和桂系軍閥領袖李宗仁合稱“李白”,乃桂系核心,陸軍一級上將。

白崇禧的軍事水平很高,就連蔣介石、毛主席都很佩服他,白崇禧和林彪有過三次交手。

第一次是東北戰場,白崇禧奉命督戰,和杜聿明、孫立人一起,讓林彪吃到四平保衛戰的失利,被迫被撤,還被追著屁股打到松花江以北,林彪失敗。

第二次是在湖南青樹坪,林彪率四野南下,進攻湖南,白崇禧和林彪打起了游擊戰,並不以主力交鋒,結果林彪報仇心切,派猛將鍾偉率兵追擊,被白崇禧設下伏兵,青樹坪一戰損失慘重,林彪舊仇未報,又添新恨,再次失敗。

第三次是衡寶戰役,林彪派丁盛的135師追擊時,不小心打入白崇禧軍兵團中心,丁盛頂住桂軍4個師3天進攻後,林彪指揮大軍進行內外夾擊,消滅白崇禧4個師,終於徹底擊潰對手。

從1945年到1949年,在東北大地上展開的這場黃埔同學風雲會、國共名將龍虎鬥,堪稱中國近代史上含金量最高的名將交鋒,雙方互有勝負,但勝利最終屬於林彪和他的四野,也最終成就了林彪和四野的赫赫威名。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這個我看有幾個認識的!!



MrShenK


近代以來,最厲害的幾個…一是陸軍一級上將孫立人,其麾下之新38師及後來的新一軍大敗日本緬甸方面軍包括其王牌十八師團,才是真正經典,被稱東方隆美爾!後來在東北戰場大敗林彪,其實其前鋒部隊已經渡過鬆花江,據說逼迫得中共已經準備放棄哈爾濱甚至撤退到蘇聯境內了,卻被老蔣該死下達停戰令,遂成為永憾!…可惜後來成為張學良第二,被老蔣軟禁三十年。還好後來終於自由,並還以清白了! 二是陳賡大將,其四兵團實質上為中央軍委機動部隊,轉戰十一省,大敗胡宗南,黃維,餘漢謀,白崇禧等,雖名義上歸屬劉鄧和後來配合林彪四野作戰,其實一直獨立完成任務,作戰指揮遠超林彪劉伯承包括徐帥。至於後來的援越抗法,抗美援朝,更是無人不曉,威振國際。奈何英年早逝!好在其麾下的主力13軍14軍15軍至今完整保留,也算奇蹟了!三是薛嶽將軍,萬里追剿紅軍,如果後來繼續代替胡宗南在西北指揮,估計歷史要改寫!抗戰時期,多次會戰,尤其四次長沙會戰,威振中外,為痛擊日軍之最大悍將!…後以102歲仙逝,堪為慰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