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為什麼不同意中國建造強子對撞機呢?

時間史


電子是什麼?電子都有哪些行為?這其中許多還未被我們所認知,電子的行為遠非我們現在所認知的那樣簡單,撞擊並不是最好的研究策略,不只是因為他燒錢,可能撞出一些更碎的粒子碎片,也可能通過對撞合成新粒子,如合成了新粒子或偶的一碎片(參數與某預言粒子參數吻合),便竊喜有了新的發現,為人類社會進步做出來重要貢獻,其實只是為粒子百花束又添了一朵而已。

研究原子的結構可以從伽馬射線入手,現在認為其是電磁波,其遠非只是個波,應該是我們還沒有了解相關特性的粒子流;同時,場的本質也值得國家應該花大力氣研究的,找出場的物質基礎,場的物質基礎弄清楚後,人類社會必將有個質的飛躍。


3級粒子


噴子們天天說楊老沒有貢獻,把對撞機拉下馬就是楊老的貢獻之一。

楊振寧教授在《知識分子》上發表過一篇文章:《楊振寧: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

有幾個關鍵的論點,與大家分享:

簡單來說,幾個點,一:貴,而且是個無底洞,現在預算1600億人民幣,但按照其他國家的經驗,後面一般都會增加預算。有這麼多錢,不如投給其他領域。科學領域雖然沒有高低,但仍然有輕重緩急。

第二,仍然是錢。錢不會憑空生出來,用了這麼多,其他地方勢必少了這麼多。壓縮了其他領域的經費,可能得不償失。

還有一點,可以專門堵上噴子的嘴:即便造出來了,中國還沒有這麼多粒子物理學家去工作。到時候勢必要讓國外科學家來工作 ,甚至主導。出了成果,能算是中國人的嗎?

當然,噴子總是善用混亂的雙重標準,覺得楊老不支持粒子物理。可你知道楊老的規範場論是粒子物理的基石之一嗎?噴子們能把這勞民傷財的工程拉下馬嗎?很顯然,不能。


章彥博


楊振寧作為世界頂級物理學家,的確有他自己的考量。

我就列出來四點

一:太燒錢

大型粒子對撞機是高能物理的基礎實驗設備,也是探索未知世界的必備利器。聽起來的確很誘惑。但這玩意太貴了,保守估計也得1300億人民幣,落個每個人頭上就是100塊錢。參考西方國家的大型對撞機建造歷史,預算超支兩三倍都謝天謝地了。後期的維護費用更是無底洞。這勢必擠壓了其他自然科研的經費。

二:中國沒人才

大型粒子對撞機是基礎科學,研究出的東西全世界貢獻。而且中國基礎教育本來就不行,花那麼多錢造這麼貴的傢伙,最後話語權還是會落到外國人手中,基本花大錢為別人辦事。


三:可能沒有多大突破

造大型粒子對撞機無非就是為了找未知粒子,研究微觀世界的奧秘。但是尋找引力子,超對稱粒子目前看來沒戲!西方國家都花了那麼多年的時間也一無所獲,中國建個大型粒子對撞機也就沒有多大底氣說一定會發現什麼新粒子。

四:在可預見的未來沒什麼用

即便中國撞了大運,找到了許多預言的粒子。但是也僅僅只是理論上的貢獻。從牛頓力學到衛星上天用了200年,從廣義相對論到GPS定位也用了幾十年。即便發現什麼新粒子,充其量也就是掛個中國為基礎科學做出過重大貢獻的名頭。等轉化成社會效應也得幾十年之久,甚至更長。這種投資收益期也太長了!



但是支持者並不這麼認為

建大型粒子對撞機即便沒有什麼物理突破,但起碼可以引進人才。這些國際人才大部分會長久留在中國,這會為中國培養大量本土科學家,提高中國基礎科研的水平。

中國不僅要在實踐科學上追趕西方,更要在基礎科學上追趕。縱觀近代物理和現代物理,中國本土科學家在基礎理論上的貢獻幾乎為0。基礎科學的落後勢必導致整體科學領域的落後。雖然基礎科學的研究成果可以全球共享,但總會慢人半拍。

真正要超越西方科技,突破點必然是基礎科研!

楊老側重當下的實際,而支持者側重未來。


科學認識論


楊振寧老先生把他的大半生都貢獻給了人(美)類(國)的科學事業,葉落歸根,垂垂老矣的時候終於回來了。

(楊振寧先生)

我原本是很不以為意的。

但前段時間偶然看到老先生的一篇文章,用了很多文字闡述他反對現在興建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立場。看完之後忽然對他尊敬起來,因為楊老先生講的確實很有道理。

楊振寧的觀點主要有下面幾條:

一、這臺大科學裝置是個吞金巨獸;

二、由於理論上還存在爭議,所以這個吞金巨獸很可能什麼都吐不出來;

三、美國在基礎物理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但花幾十億之後幡然醒悟,就此打住了,美國人停建並不只是錢不夠,一定還有別的道理,所以我們要小心;

四、科學很廣泛,我們還有很多其它研究需要做,都需要錢;

五、就算是我們耗費巨資造出來了,主要研究可能還是要請外國的專家團隊來,我們的科學家因為後發,所以很難有突破性的成果和革命性的發現,更別提靠它拿諾貝爾獎了。

所以,他認為現在建設大型對撞機時機還不成熟,不如不建。

楊老先生的出發點是好的,他是個物理學家,站在物理學家的角度,他認為這東西花錢並且很可能不會有成果,風險太大,眼下建造不合適。

關於對撞機的辯論非常高深,咱們老百姓是真的不懂,別說什麼是夸克什麼是希格斯玻色子了,咱們經常連分子是啥樣的都搞不清,只知道分子下邊是分母。總之科學的東西許多都很高深莫測,科學家講話怎麼聽都像是忽悠。

(費米國家實驗室對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存疑)

不管老百姓怎麼想,科學家們大多還是很認真地在搞那些咱們都不懂的研究,花幾十幾百個億搞一大堆儀器設備分析個幾年幾十年,寫出許多誰都不懂的論文去拿幾百萬的諾貝爾獎金。怎麼看都像是一筆賠本的買賣。

(諾貝爾獎章)

然而這就是科學,一直在推動社會進步的科學。

當愛因斯坦們在紙上寫公式討論“相對論”的時候,誰都不知道他的那些理論可以造出原子彈來可以改變許多許多人的命運,從此改變一些國家的國運。

現在去醫院看病檢查身體,醫生們常會給開一張好幾百塊錢的CT或磁共振檢查單,叫你去做一個檢查。那樣他不需要把你的身體切開就能發現你的身體里長了什麼不好的東西,以及那個壞東西具體長在了什麼位置、它的周圍都有哪些血管啥的。可能這就是基礎理論的研究成果離我們老百姓最近的地方了。

(CT腦部影像)

科學是要花錢的,不管是咱們普通民眾去做CT,還是科學家們去找“上帝粒子”或“釋迦牟尼粒子”或是別的什麼粒子,在你想辦法找到它們並對它們做深入研究之前,永遠都不會知道未來的某一天它能有什麼用處,是造福?還是毀滅?

(核爆炸)

說到這裡,你會覺得咱們自己造一個更大的對撞機出來,也許是對的。

(對撞機是一套極龐大極複雜極精密的系統工程,建造它本身就是科技進步的過程)

至於說花錢,我是這樣想的:現在國家儘管不是特別地有錢,但建設一兩個大科學裝置的錢應該還是能拿得出來。並且,只要它建在國內、由國內的企業、工程師和工人建設、採用的是國內研發製造出來的設備,那麼國家所投入的資金還是會回到大家的口袋的。

我家老父親經常講“肉爛在鍋裡”,就以此作結尾吧。


周志宏glee


關於中國的CEPC(高能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自一提出來後就出現了支持與反對的兩方意見。在反對陣營的重量級代表人物就是楊老了。而堅定支持CEPC的是中科院高能所所長王貽芳院士了。我們都知道歐洲的LHC(大型強子對撞機)2013年宣佈之前發現的新粒子是希格斯粒子(又被稱為上帝粒子),這項發現讓曾經預言這個粒子的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獎。LHC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粒子物理標準模型預言的所有粒子都已經被發現。



接下來高能物理的方向就是研究希格斯粒子的性質,美國、日本等國家已經有或者正在進行大型對撞擊,而我國只有即將退役的BEPC(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它的能量只有3~5GeV。在這一領域根本競爭不過其他國家。在此前提下要想走在前沿獲得巨大突破就必須要建造超級對撞機CEPC。

以上都是支持的觀點,而楊老並不這樣認為,楊老曾公開發表文章:《楊振寧: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主要的觀點就是投入巨大,沒有成熟的經驗,並且後期要達到的目標並不明確等等。這項投入過大勢必會影響其他科研的投入。


看PCEC的最新消息,今年早些時候PCEC的《概念設計報告》已經完成,這個項目依舊在推進中,看來反對的觀點佔了下風。


以上就是我的簡單回答,這裡是科學黑洞,感謝你們的關注與點評,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科學黑洞



楊振寧反對中國建造高能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的理由其實也有一定的道理,楊振寧認為這種大型對撞機太燒錢,而且建成後並不會產生經濟利益,所產生的成果短時間內也無法投入到生產生活,並且大型對撞機勢必會壓縮其他項目的資金。

所以楊振寧認為我國不應該建造大型對撞機,應該把錢用在其他見效快的科研項目上,從而快速提升國家實力,而大型對撞機這種項目雖然重要,但是保守估計也需要上千億人民幣才行建成,後續的維護費用更是天文數字,所以楊振寧反對我國建造大型對撞機。



憑良心說楊振寧說的還是有道理的,他是站在實際情況的角度進行反對的,因為他本身就是搞粒子物理學的,知道現在的高能物理不但燒錢而且很難出成果,並且出了成果也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轉化為技術。

不過萬事萬物都有兩面性,大型對撞機雖然燒錢,但是對我國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因為科學的發展越來越倚重於基礎科學的發展,而基礎科學想要進步就必須建造大型對撞機,只有大型對撞機能發現物質更深層次的秘密,從而讓基礎科學得到發展。


我國現在的科學技術水平距離世界先進水平還有一定距離,而建造大型對撞機可以讓世界上的頂尖科學人才都來我國進行研究和實驗,對我國的科學水平也起到促進作用,並且建造大型對撞機也代表著我國頂尖工業水平,對我國的製造業也是一大促進。

目前我國的CEPC(高能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項目正在穩步前進,所以楊振寧的反對可能沒什麼用了。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為什麼老說楊振寧當年不回國這破事呢,稍微懂點核物理的都知道,鄧稼先錢學森等等回國的科學家都是學的應用核物理,空氣動力學,他們回來是能幹事的,造核武器全靠他們,楊振寧李政道主攻的是學術性核物理,跟霍金愛因斯坦是一類人,他們是搞研究的,他們那時候回來研究什麼?國內有那麼多資料讓他們研究嗎?中國那些科學家在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沒有楊振寧李政道這些人,你發個毛線,西方那些國家會承認嗎?學術論文就跟知識產權一樣,在權威的期刊上發表才能證明你的原創性,你才是第一個發現者,別人不能掠奪強佔,至於錢學森,那可是空氣動力學專家,沒有他中國能有導彈?衛星?運載火箭?美國人說他等於5個師,事實他可比5個師厲害多了,有核武器是一個概念,有能力把核武器遠程投放出去就是另外一個概念了,不然你的核武器就是一個大麻雷子,只能自己在自家放著聽響,沒有一點反擊能力,那誰會害怕你,知道72年為什麼美國要跟中國破冰緩和敵對關係嗎?原因很簡單,中蘇交惡,加上70年中國發射了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這就證明了中國已經擁有了彈道導彈的技術,把衛星拿下來,換上核彈頭那就是個洲際核導彈了,中國已經有了核反擊能力,美國的核訛詐不起作用了,美國人最現實,那時候毛主席還在,真要再敵對下去,美國自己心裡都沒底,中國會不會在強壓之下主動發射核武器來對付敵人,所以就有了尼克松的破冰之旅,給蘇聯和中國一個臺階下,免得真搞起核大戰誰都要玩完,至於原子對撞機,我們有條件造,但是沒那麼多技術人才去單獨研究,還得找歐洲的人來幫忙,而且這個巨燒錢,基本不會有多少產出,楊振寧正是為了我們不至於花冤枉錢才提議不建的,沒那必要


被計劃的一代人


楊振寧給出的理由是因為這會佔用大量的基礎科研費用,可能有些人不太懂這是一個什麼概念,我試著解釋一下。

我是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的畢業生(但我是學汽車銷售而不是汽車製造專業的)我們學校當年有一個非常牛的設備可以測試汽車的所有零件包括整車。但問題是學校除了這個幾乎沒有其它的實驗設備了,所以搞得設計出來任何一個東西都得用它來測試,最後的情況是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幾乎沒有測試的機會,你就是設計出來也沒用,所以我們學校出來的學術動手能力很差。據我們一個曾在日本留學的老師講,世界上先進國家的情況是購買大量基礎的實驗設備,我們以剎車為例:一套設備的價格比如說是100萬,那麼我們可以買十個,這樣可以同時測驗十個新設計的剎車系統然後再改進、再實驗。而我們的情況不行,所有的都需要在一個上面測試,一旦不行改進後需要再排n長時間的隊來測試。

說的比較囉嗦,但大概的情況是:我們要上馬的大型量子對撞機就是那個什麼都可以測試的設備,而其它的基礎科研費用就是十個只能測試剎車系統的設備,誰對誰錯大家心裡清楚。


林中水駱駝


咱們先說一下什麼是強子對撞機,然後再說楊先生為什麼反對。

先形象地說吧,在電工劉的《三體》中,三體人發射的智子就是在對撞機中干擾粒子,讓地球人不能得到正確的結果,從而可以鎖死了地球的科技。

從這方面看,強子對撞機是物理學的關鍵設備,楊先生的反對有些沒道理啊。

再看一下這些年的強子對撞機的發現。2012年,最大的強子對撞機(LHC)發現了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這讓霍金輸了100美元,因為霍金認為不存在希格斯粒子。

希格斯粒子的發現驗證了標準模型的正確性,這樣看來,楊先生的反對更沒有道理了。

不過有一點疑問,既然強子對撞機這麼好,是不是大家都在搶著建呢?

還真不是,美國人打算建了一個,後來發現需要追加資本太多,建了半截就停工了,白白扔了30億美元。

現在最大強子對撞機(LHC)在瑞士,是歐洲合建的,耗資大約400多億人民幣。

現在看出來了吧,強子對撞機是要花錢的,而且是花很多錢,現在各國都攛掇中國建,這可是有點當年戰國時的“鄭國渠”的意思,當年韓國(戰國七雄之一,不是現在的高麗棒子)攛掇秦國建鄭國渠,並不是為了讓秦國更強大,而是“疲秦之計”,打算讓耗費秦國國力,達到削弱秦國的目的。

當然結果是興修了鄭國渠之後,秦國更加強盛了,那麼有沒有可能這也是我們的“鄭國渠”呢?

答案是可能性不大,這麼大的工程,估計得200億美元,不可能完全由中國科學家參與,世界各國科學家都可能來工作,而且極有可能是大部分科學家都是外國人,畢竟我們的實力還很弱,其實歐洲的LHC也允許中國科學家參與,只要你水平夠,那麼即便是出來幾個諾貝爾獎,也可能是外國人的。

這樣說起來有點狹隘,是吧?都是為人類做貢獻嘛,幹嘛那麼小氣啊,牛頓力學,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我們也不是隨便用嗎?

還真不是那麼回事,我們現在雖然有點錢,但還是發展中國家不是,那麼多財大氣粗的怎麼不建啊,他們傻嗎?而且建造強子對撞機,設備還是人家的,要都是那麼大公無私,那麼他們是不是免費捐贈一批設備呀,當然不可能,人家還是要賺錢的,那憑什麼我們當冤大頭啊,忘了前兩天的貿易戰了嗎?

還記得“鄭和下西洋”,我們當年具備統一世界的航海技術和軍事力量,結果呢,只是向番邦小國宣示了華夏的偉大,順便帶回了麒麟(其實就是長頸鹿),投入產出比太小了,而二百年後呢,鴉片戰爭就來了。

其實這些還都不算什麼,下面說最關鍵的。

強子對撞機到底有沒有必要建?

自從發現上帝粒子後,強子對撞機好久沒有新發現了,那麼意味著什麼?可能路走錯了,現在期望用強子對撞機發現超對稱粒子,而很多科學家,包括楊振寧先生認為超對稱粒子可能不存在。

其實當初看《三體》的時候,我就想既然做不了實驗,那麼多提出幾個理論設想,然後挨個發展,成功了就是萬事如意,失敗了就當一次學費,那怎麼也比等死好啊。

其實現在楊先生的想法就是如此,與其渺茫地驗證超對稱粒子,不如提出新的理論設想。

最後來點不一定正確的觀點,劉慈欣《朝聞道》中說的。

“他們(科學家)聲稱為全人類的利益而研究,其實只是拿社會的財富滿足自己的慾望,滿足他們對那種玄虛的宇宙和諧美的變態慾望,這和拿公款嫖娼有什麼區別?!”

沒錯,他們是在揮霍公款,可是這筆公款憑什麼我們出,畢竟我們還有那麼多孩子上不起學呢?


閒時亂翻書


首先不要去懷疑楊振寧這樣級別的人品問題,如果人品有問題,他就不會這麼聰慧,在科研上有這麼多碩果。

網上黑楊振寧的帖子不少,都是某勢力故意輸送的糖衣炮彈。

回到本題為什麼他反對?

我說下自己觀點:(非專業)

粒子對撞機目的什麼?

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通過粒子對撞,捕捉到最小粒子,比如上帝粒子,便於知道宇宙萬物的本源問題。

人類試圖著用自身的觀察,觀察到宇宙的本源。

現在的科學實驗理解好像沒什麼問題。

但持這種觀點的人忽視了,我們是生活在多維的維度中,我們人類的觀察的維度是極其有限的。

好比一個只有二維的生命體,讓它觀察三維事物,它是無法通過外表的觀察而得到正確的結論。

我們想要的最小粒子真的能通過觀察得到嗎?

我認為是:不能。我們所謂的粒子或許在另一個更高更接近真相的維度世界裡是虛擬的。我們堅信的粒子,某種意義上只是美麗的錯覺。

在科學歷史上有不少為了錯誤的邏輯設想投入巨大的精力代價案例。比如:“以太”,“永動機”等等。

至於粒子對撞機能製造黑洞毀滅地球之說,我認為是太抬舉人類了。

我們是非常謙卑的活著宇宙中。

(我認為在經濟允許情況下做此科研還是正確的,即使項目的原本目的失敗,也會淬鍊出龐大的科研隊伍,無心插柳柳成蔭嘛。)

(補充:對於議論區補充兩點認知。1.抹黑名人英雄的帖子,網上比比皆是,大家勿信,自己要經常閱讀經典才有能力辨別是非。這種現象是網媒被某勢力控制的原因造成,黑白顛倒是他們的目的,大家可以百度下轉基因食品基本都是鼓吹安全,可放心食用。居心叵測,大家要有足夠防範意識。

2.本貼提出級別二字或許存在用詞不當,但這裡級別非指的當代權貴,而是指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重要精神財富的級別。楊振寧正是屬於這類型人,我們要給予足夠的尊重。這樣級別的人是不會也不可能去扮演類似方舟子那樣角色,兩者有本質區別。這裡順便再補充句極有爭議的觀點:有真才實學的人,通常心善,值得信任。之所以爭議大,因為更多的人都不是屬於這類型人。很多時候大家感恩戴德的權貴,恰恰是讓大家失去公正公平的惡。)

(最後噴句狂言娛樂:我自負老子,韓信這樣人,知己知彼,知天知地,人之爭利不過小菜一碟(不夠塞牙縫);國之爭端不過小兒辦家家(不足為慮)。大家多問世間疑難之事,以便驗證吧。所有的行為都為了文明的延續,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