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发声:决不能让中国道德崩盘

人民日报发声:决不能让中国道德崩盘

2018年1月24日,人民日报发文表示:再不整治,中国道德就崩盘了!文章主要针对一年前的“电梯劝烟猝死案”发表了观点,案件的来龙去脉是如下:

河南杨先生在小区电梯里劝一名老人不要抽烟而引发争执,老人情绪激动心脏病发作离世。后来,老人的家属把他告上法院,索赔40万巨款。一审时,法院酌定杨先生赔偿1.5万。家属不服,继续上告,二审的结果就9个字:劝烟者无责,不用赔钱。

人民日报发声:决不能让中国道德崩盘

此判决一出,人民日报即明确表示“劝阻不当行为,应该得到法律的鼓励。”报道原文称“劝阻吸烟等失当行为不仅是一项权利,也是一项义务。即使它不是一项具体的法律义务,也是一种道德义务。惟其如此,才能让人行为改善、人心向善,营造全民守法、和谐有序的社会氛围。”

人民日报发声:决不能让中国道德崩盘

近期“霸座”成了热搜词,本以为是个例,没想到短短2个月内,全国各地频繁曝出了数起类似事件。2018年9月20日,央视评高铁霸座事件:

“这是公然违法 乘警就应该果断出手!”央视这次发声,主要是针对近期高铁霸座频发的现象发表观点。

国家层面的媒体纷纷发声,也暴露了我国现阶段公共道德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实际上,法制与道德之间的平衡与争论,一直是“争论不休”的,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件,值得我们回顾一番 -- “彭宇案”。

人民日报发声:决不能让中国道德崩盘

把视线转到12年前,南京市民彭宇送摔倒的徐寿兰老太太去医院检查。检查后需要数万手术费,徐老太及其子女反咬彭宇是肇事者。2007年1月4日,在调解失败后,徐老太将彭宇告上法院。审判过程中,法官曾提起

“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扶”的言论,让彭宇哑口无言。最终,在没有说明案件详细经过的情况下,法院判决彭宇赔偿45876元,一时舆论哗然。

人民日报发声:决不能让中国道德崩盘

彭宇案的重点不在于审判结果,而在于此事后续的影响。当时网上就有声音说,“彭宇案是中国道德滑坡的里程碑事件之一”。还有人说的:“40多年的学雷锋教育,1个彭宇案打回解放前”、“再不整治,中国道德就崩盘了 ”。

......

我们都渴望生活在真正和谐的社会,我们都需要爱和被爱、关心跟被关心、信任与被信任。处在经济繁荣、道德低下社会中的人们,是没有幸福可言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个结论。虽然今天我们的经济是高度繁荣的,但这样的繁荣对所有人来说既缺少意义,更是无源之水,道德的衰败也终会摧毁经济的繁荣。

人民日报发声:决不能让中国道德崩盘

其实,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如同社会规范的一对孪生子女,是一个问题的二个方面,它们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总习惯用正义这架天平来作为衡量道德的筹码,却很少有人想到如何通过法律来实现捍卫正义的终极目的。于是,法律失范使得原本就很脆弱的道德风气更加不如人意。那么在当前“道德风气亟需补强“的当下,为何不能让法律成为道德的救命稻草。在网络喧嚣的民意下,很多人都会将目光定格在善与恶的道德分界线上,鲜有人想到法律这一救济途径,以致事件的最终结果无法与正义契合,这无疑是最悲哀和可叹的。因此,我认为,当前我国应通过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生产出治愈道德缺失现象的灵丹妙药。

人民日报发声:决不能让中国道德崩盘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而法律作为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对社会道德的重建是有一定的推动和保障作用的。目前,世界上就有一些国家针对“见死不救”或“诬陷好人”的行为建立了法律规范,以保证弱者和好人的利益,例如,“新加坡就立法规定,被援助者如若事后反咬一口,则须亲自上门向救助者赔礼道歉,并处罚款;德国的《刑法典》也规定,对行为人无重大危险且又不违背其他重要义务而不进行急救的,处1年以下自由刑或罚金”。因此,我们应当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法律制度,使法律为重建社会道德保驾护航。另外,还要有一些公正客观的执法者,因为“一个好的判决,能够将人心引向天堂;一个坏的判决,当然也可以将我们带入地狱”。

我们辽沈法律从业人员应以我们的智慧、学识和心中的正义,为这片土地上数千万民众提供法律支持,用法律的武器捍卫人们的权益!古圣先贤在前,史笔千秋在后,重塑中国五千年社会公共道德,意义深远,不得不为!公众道德,从我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