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九成宫两年,感觉进入瓶颈期,下一步该如何进步?

杨凯74836598


学习书法创作书法,有两大瓶径:一是入帖瓶经,二是出帖创作瓶径。写书法遇瓶径问题,是正常的。题主学习书法遇到的是入帖难瓶经,这个阶段有两个问题要解决,第一形要象,第二神韵律美要象。不知道你写《九成宫》两年,在那个阶段遇到了问题。解决临帖字的形态象的问题,一是懂得笔法的运转规律,二是弄懂入、收、拐笔法的细节之奥妙,三是提高对汉字造型的认知度。这三书法写字常见而又普遍存在的问题,再临写《九成宫》,可能有意外的收获和特大的惊喜。如果解决第二个书法创作瓶经一一神韵神美问题,是一个综合书法能力问题,谈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题主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李行子


练殴体两年写这样字?原来一点基础都没有吧?我练五个月。



吴宏启


刚才大概看了一下书友的临作和自己创作的几个字,发现了一些问题。您刚才说自己练习了两年九成宫,但是没有看出九成宫的东西,可能是您临的是田英章九成宫临本。

有几个建议可以参考一下。

1,加强练习基础笔画

笔画问题比较大的就是“点”,比如红色部分的“左点”“右点”,其实田楷的点是有套路的,并不难学,一般人有几天就能掌握。

书友写两年还没有弄清楚这个“点”,这不是个人领悟能力的问题,而是根本就没有在“点”上用过心,“点”作为最最简单的一笔,也是最难的一笔,楷书中的点开始比较简单的,只要把握好“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很容易就能写出来,有人觉得点很容易,就是点一下就完事,这是错误的,古人写字,必然笔笔不露损伤,否则水平高低的细节由何体现呢?

“点”在楷书中是非常容易学的,至于在行草中,不仅要有起行收,还要有笔势笔意,无意又加了一个“前摇”的动作(借助游戏里的一个用语解释),更需要把楷书的“点”写的熟练,否则行草书的“点”一写一个错。

看田英章临九成宫的“点”,

比如“尚”两点,左点明显有些侧锋,这因为田临九成宫用的宣纸,偶尔墨枯正常,这不算病笔,但是大家不能就照着这个学。

我虽然不喜欢田体,但是这种用笔是病笔还是自然形成也是分的清的,不能说田的能力有问题,任何人用宣纸写楷书都不可能毫发无伤。

这种点,很容易误导初学者,让初学者以为他“提”的很随意。其实田是有折笔的动作的,提笔只是因为笔锋与宣纸摩擦,锋有些散。

学的时候一定要避免。

包括“胜”左点,也是这个问题。

千万别学。

看原贴中的“点”,这就说明问题了,原贴中的点非常稳健,因为古人写字没有宣纸,大多光面,跟我们今天的毛边纸差不多,能做到“提笔不散锋”

所以,基本笔画很重要,你的基本笔画只有“点”是最差的,这个一定要加强练习。

2,基础结构

对于基础结构的规律把握还不够,比如“谷”“含”下的“口”,明显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

像其他“圣”“架”的口就比较不错,可见对于“口”大小的把握,还是需要一定基础理解的。

还是那句话,田体非常容易学,比欧楷容易太多了,就是因为“有套路”,可以死记硬背,短期之内就可以速成。

建议对于“口”这类不知道怎么写好的小结构,用“摹”的方式解决。

在原帖上用一种“薄纸”覆盖起来,然后就描形,多描一些时间。对于这种看理解不了的事,就描呗,描多了就有规律了。


还有“春”“昔”等,下边有“日”的字,有一个最重要的关键点,那就是“日里边的一横”,一定要透气,通常是“左边连,右边断”

比如“凉”,中间的“日”一横就是一连一断。

千万别两边都连上,否则“气”就堵死了,一定要“透气”。

古帖没有都堵死的,除非写经楷书或者一些写的比较糙的楷书两边都连上,但是也是一边虚连,一边实连,没有两边都连的死的情况。

像“有”“月”等等字,有些是两横都堵死的,这个一般出现在清代以后的楷书,包括黄自元姚孟起二田等等这类比较板正的“楷书”才会这样。

尽量不要学,如果看晋唐楷书,几乎是见不到这样处理的,这是从楷祖“钟繇”就流传下来的一些规律。

但凡想把字写活,就一定要注意这些。

这也是楷书必须学古人的一点理由,近人楷书写的死,主要是为了好看,只要好看,怎么写都可以,没有一种对“矛盾”“阴阳”的追求。

这个临的就不错,红色圈里的字都是写的比较“矮”的,都是矮胖子。

问题就在于格子,比如蓝色方格是固定的,大概在十厘米左右。如果笔画多的字和笔画少的字都写的一样大,那是颜真卿的写法,显然对欧体中宫内缩的标准来说,不太合理。

笔画多,就要把笔画写的细一些,把字写的小一些。

理论上是“光”用的墨和“处”用的墨应该是一样多的,这样才算一种比较平衡的状态。

这个要多理解一下,练多了自然了解。

这是自己创作的字,说实话,临的还行,问题不大。

但是创作就相差甚远,独体字不错,其余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就不太好,容易“歪”,这没什么可说的,单纯说就是临帖不认真。

蓝色圈里的一些起笔不错,这是一种比较细腻的用笔,可以继续保持。

3,关于选帖

选帖最好选古帖,我不建议今人学二田,虽然二田见效快,但是容易写死。

所谓的写死并不是写的“板正”“馆阁”。

而是怎么写都是田体,学古人学不了,自成一家更是扯淡。

这是这类楷书的弊病。

二田的笔法简答,如有有正确引导,可以迅速掌握用笔结字的规律,但是引导不当,就会陷入死门,越写越死。

届时再回到“欧”都是一件难事,更别谈学颜柳虞褚二王等楷书。

例子是有的,比如夏梁写田楷算不错的,从2010年至今,从学欧佼佼者变成回归欧阳询虞世南,大概四五年的明显转变,还是没能脱“田”。

夏梁应该算是靠书法吃饭的,天赋不错的,连这样一个人都需要这么长时间来回归,更何况他人?

所以趁现在,写的还不行,还没有形成结构用笔的定式,最好先学古人,学完欧阳询,上可追二王,下可写颜柳。

练到一定地步,欧颜不冲突,一点都不冲突。但是田颜,就冲突很大了。

多练自然体会。


其余的就不多说了,这就是一点个人建议。学两年学成这个样子,是正常的爱好者进步水平,多练自然进步,不过这些比较明显的错误还是多改一改会进步快一些。



梁宇航


只学九成宫两年了吗?

这分执着,先给您来32个赞。

很多时候,自己写的水平如何,对比原帖,自己都知道哪里没写好,楷书是没法骗人的,写不好,小朋友都能看得出来,何况您问我们这些键盘书法爱好者呢?

我觉得,你遇到了瓶颈期,可以尝试这样来做:

第一,暂时放下欧体,往上找,这一段时间魏碑,如《元显俊墓志》《董美人墓志》,或者近一点的《等慈寺碑》,毕竟欧阳询是南北书风的集大成者,学学它们有好处。

那么,过一段时间后,再写《九成宫》,会有新的体会。

第二,假如,你就不愿意换贴,那么,可以写写欧阳询的《皇甫君碑》,这个相对于《九成宫》更自然一点,有着初唐时得瘦劲时风。

之前我问过恩师,他建议学《皇甫君碑》,至于《化度寺》,多少有点残破。

或者,写写欧的《卜商》《张翰》等墨迹。

第三,如果您说:“不行,我就只学九成宫,其他的不学。”

如果这样,那就好好的吃透每一个字吧,一个一个的过关,您写了两年,相信√九成宫已经不陌生,若要再精益求精,那只能从细微处着手改进。

至于您的临帖作品,我也不便评论,自己对照原帖,得失多少,自然明了。





飞鸿踏雪


此作虽有欧体的几分特点,总体显得平而无险、不古、少韵。 通篇观之,结体宽肥欠瘦劲,点画匀停少险峻,线条迟软缺利朗,笔势平正无向背。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楷书的代表作,其最大特征是结体险劲、平中寓险,用笔劲健、硬朗凝重,体势清瘦、神气灵动。

欧楷虽无颜楷、柳楷笔画粗细对比明显,但亦不是粗细一致、刻板单调,通篇结字宜大小错落。一般笔画少的,字形略小,笔画较粗;笔画多的,字形略大,笔画较细。无论笔画的粗细,一笔之中要蕴含变化,富有弹性。

有“楷书极则”之称的欧字,虽为临习唐楷的优秀入门范本之一,但欧字难写,学欧不当,十之八九易滑入板滞一路。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你好,临习两年你的字已经很不错了,遇到瓶颈了,如何提高?在这里我想和你一起探讨一下。 首先我觉得你的笔法应该是学习《九成宫》,不知道你是临习的那个版本,网上有很多这方面的资料,李琪藏本公认是最接近原帖的,但是破损严重,对于一些字的结构很难把握,如下图: 所以我建议你可以从比较清晰的清代姚孟起临《九成宫》入手,因为现代书家认为姚老对欧体的把握还是很值得肯定的,结体和笔法上都是很老练的。 而且网上能够查到这些带有辅助线的版本,可以说这简直是一个宝藏,我们从中汲取营养,在去慢慢靠近欧阳询的原帖,不失为一个重要的途径。 你在问题中提到,无法提高的问题,我觉得学书之人都会遇到,我建议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1. 适当休息,放慢脚步,再去精临 如果一时之间难以提高,不妨放慢脚步,去适当休息调整一下,看一下书法理论方面的书籍,让自己的手闲一小会。通过读书法的典籍增加自己的见识,有的时候可能里面的一些文字性的法则说明,书法史的进程脉络,你了解之后,也许会让你看到另外一个天空,产生不一样的认知,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自己学习的书体。 其次,我建议你再去精临,不要抄字,就是不要一大段一大段的去写,那样是很不好的,因为你要想提高,就要更精准的把握字的结体,还要看到字的神韵,怎么精临,借助格子,找准定位,第一笔的起笔就已经决定了一个字的整体布局了,所以下笔不要急,要准,然后真正书写的时候就不要犹豫了,一旦笔画停顿,则神韵尽失。 2.学会读帖最关键 学会读贴,尤其是精读,才能有别人看不到的、注意不到的细节,才能更好的把握问题之所在,这个读贴的能力,说着容易做着难,要静下心来,不急不躁,才能真正的沉浸其中。 关于读帖这个问题,古人也有很多的阐述,最为经典的是《书谱》中“察之者尚精”这句话,这就告诉我们观察一定要精细,具体应该怎么去做,我有以下建议: (1)拆字细读 什么是拆字呢?就是把字的间架结构给拨开,而不等同于把字肢解,确切说是沿着字的行笔前后顺序,观察笔画的起笔和收笔,注意行笔的角度和结合处的转角关系。最后细化笔画间的穿插与避让,这个是比较重要的。当你想提升一个台阶时,这个过程尤为重要,读的越细,则理解的越深,下笔时就会越果断,不至于犹豫而造成笔画间的神韵尽失。 (2)连字细读 这与拆字细读刚好是一个辅助的方面,前面是从微观角度来读帖,这时候则把眼界提升到局部的连字,我们知道楷书一般没有字与字相连的情况,这里的连字细读是指读行气,具体是把握字与字之间的大小关系,俯仰关系和呼应关系。当每个字写好了不代表整体就好看,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章法,对于欧楷的《九成宫》尤其如此,你可以看到同一行不同字有大有小,随着字形而变化,这种连字读帖的过程就是发现其中的呼应关系,在提高阶段也是十分重要的。 (3)难字精读 这里的难字精读是指对一个作品的个别字进行仔细精读再精读,这里的难不是指字的笔画多,而是指自己把握不好的字,学过楷书的人可能了解,越是笔画多的字反而容易写,因为只要把握了结构不会差太多,反而是独体字和笔画较少的字难,当然这也因人而异。关于这些不好把握的字我建议当自己把握不准时可以请教书家前辈,多听听别人的见解,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要闭门造车,这个过程是自己追求突破自我的另外一个新阶段。 3. 适当换帖,峰回路转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也好理解,就是如果你在一个书体上老是无法长进的话,不妨学学其他书体,调剂一下自己的笔力,换换自己的腕力。例如,我们一直研习欧体楷书,但是遇到瓶颈了,怎么写也长进不了了,那不妨试试写写行楷,写写草书,从结构最为严谨的欧楷中跳出来,让自己的手适应一下线条变化明显,盈动的书体,这时候你可能会有另外的一番感觉。 之后,一定记得回来哟,就是回来再去研习欧楷,可能你的理解能力,控笔能力发生了一个奇妙的过程,不知不觉种相互促进。欧楷有险绝,有平正,于险绝中见平正,这是有别于其他楷书法帖的。很多人学欧,写出来的却又都不相同,为什么呢?主要还是理解问题,有的书体,大家学了写的都一样,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一样,去掉落款,看不出来什么区别,这也许是欧楷和其他法帖的最大区别吧! 学习欧楷,我觉得总是这样一个过程: 先求其形,后求其神,形神兼备,浑然天成。 所以我希望上面的一些建议能帮到你提升到更好的阶段,只要方法把握好了,剩下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勤学苦练了,唯有积累到一定量时才会有质的跃迁,学书尤其是楷书要静要慢,因为楷书最讲究法度,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就是最好的形容,可能你的一个笔画弱了些,角度大了些可能就造成字的势完全变了,所以不要着急,慢慢来,努力了总会有收获,共勉!


刘俊杰90988


本人学书短浅,不能称之为建议,只是自己学习之体会。

我学习欧楷也快5年了,我是一边听田蕴章老师的视频讲座一边临习原贴九成宫,中间感觉很累的时候,也就是说视觉方面有疲劳的时候,换临赵孟頫的行书,像胆巴碑,我是看台湾陈忠建老师的视频,然后临习原贴,胆巴碑有种行云流水般快意,学习一个阶段,这个时候我又重新开始学习九成宫,练点画,学结构,再逐字逐字的去写,九成宫碑的每个字在田老师的讲座里基本都有学习方法!

由于时间关系我还要去上班,我简单说一下体会,仅供参考。一个喜欢书法的驴友。


修洋车子


楷书里面欧楷是基础。如果觉得已经临得十分到位了,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地步。是可以换帖了。这时,你应该已经对自己的书法走向有一定的预期。比如喜欢颜真卿,还是魏碑,还是郑板桥。比如开始想改学隶书,行草。这时,都是时候了。因为,要开始想形成自己风格的路子。因此此时的选择很重要。建议起码还要专学几家帖子后,也都能熟练后,才开始走自己的路。并且,按照王铎的方法,走走,再练练。练练再走走。不断反复。这就是我所能达到的阶段。但是我想,任何大家即使形成自己的风格了。也还会不停的临帖的。这个学书法的,始终丟不掉。另外,想说此刻选帖很重要。可以随众,也可以选孤僻点的。首先自己喜欢。其次,准备着被别人批评。


F火火火F


这位友临(九成宫)书法已两年,遇上瓶颈,这是很自然的。看了你的书写习作,还觉得不错。只是有一些字的结构上的小问题,时间长了慢慢就体会到了。建议有三,仅供参考。一,放下笔,休息十天半月,四处看看,逛逛。二,如果有其它兴趣的爱好,可以参杂。例如乐曲,唱歌,舞蹈,象棋之类的文艺。三,选择其它的字用欧楷笔触写一写,这也叫脱临练习,你的信心肯定会倍增,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可以一试。


郁香墨


依本人愚见,你的毛笔字还不够舒展,其问题在于练习的时间还短,没有高人指点,走了些弯路,只要刻苦练习,善于琢磨,请教书法老师,和书法爱好者相互切磋,找出自己的弱点在哪里再逐步提高,我想很快就会立竿见影了,不要着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